人民币国际化之锚——白银
- 格式:pdf
- 大小:974.37 KB
- 文档页数:6
人民币国际化小知识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和流通程度逐步提高,成为国际货币的一种。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中国政府开始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在跨境贸易、投资、结算、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应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离不开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一。
同时,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量也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货币之一。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程度仍不够高,限制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
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需要更多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支持,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相信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会不断提升。
1934年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934年美国通过了一项白银政策,废除了白银在美元的法定地位,并在国内实施了金本位制。
这个政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为明显。
本文将探讨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白银政策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动荡和贸易战争。
中国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对美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
废除白银标准后,中国的出口市场遭遇到了重大的打击,引发了大规模的工业停滞和失业。
同时,美国也开始对世界各国实施高关税,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导致贸易关系的紧张和战争的爆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之一,经济上很难抵抗外部的压力,使得经济状况更加困难。
其次,白银政策加剧了中国内部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白银作为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废除白银标准后,中国的货币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导致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破产和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中国的经济结构也面临了巨大的改变,许多企业和行业都面临着破产和关闭。
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社会秩序开始动荡不安。
同时,中国政府面临着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难以应对当前危机,导致政治体系开始瓦解。
最后,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是深远的。
废除白银标准后,中国经济面临着长期的转型和重构。
中国经济开始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加速了现代化进程。
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它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基础。
同时,这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打开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之路。
综上所述,1934年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动荡和危机,加剧了内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但这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现代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今天,白银政策的影响已逐渐消退,但它对中国经济历史的深远影响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白银时代的趋势白银作为一种有着重要货币属性的贵金属,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和交易者关注的对象。
白银市场受到全球经济、地缘政治、通胀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价格和市场趋势也时常发生变化。
下面,我将从宏观经济、供需关系和金融市场三个方面来分析白银时代的趋势。
首先,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白银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情况的影响。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升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都对市场情绪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白银市场或将迎来新的机遇。
相比于黄金,白银在工业应用方面更为广泛,因此与全球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
如果全球汽车、电子、太阳能等行业得到提振,白银需求将会受到推动。
因此,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白银市场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
其次,供需关系是影响白银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国际商业的日益繁荣,白银的供需情况将会发生变化。
一方面,工业对白银的需求将会增加,因为白银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太阳能、汽车等行业。
另一方面,近年来白银的供应量出现一定的短缺,这也推动了白银价格的上涨。
另外,投资者对白银的需求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投资者会寻求安全的避险投资,这时白银黄金将成为首选。
因此,供需关系的变化将会对白银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金融市场的改变也会对白银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创新,白银市场逐渐走向国际化,其定价机制也趋于合理和透明化。
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波动、货币政策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白银价格构成一定的压力。
另外,金融市场上的各种衍生产品也使得白银投资更加多样化和灵活,这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
因此,金融市场的改变对白银价格和市场趋势有着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白银时代的趋势受到宏观经济、供需关系和金融市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工业需求的增长,白银市场可能迎来新的机遇。
供需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白银的价格走势。
2023年白银投资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白银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白银投资行业市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下面将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分析白银投资行业市场的现状。
首先,国际市场上的白银价格一直处于波动之中。
白银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品种,受到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影响。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的白银价格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不仅受到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还受到供需关系的变化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尤其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影响下,白银价格经历了一波大幅上涨,随后又迅速回落。
这种波动性使得白银投资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国内白银投资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白银这一贵金属品种。
在国内市场上,白银投资的方式主要包括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和场外交易等。
特别是白银现货交易市场,采用T+D交易模式,方便投资者进行买卖操作,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参与。
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线上交易平台也逐渐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投资者的交易。
然而,白银投资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投资者风险意识不强。
由于白银价格的波动性较大,投资者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盲目追涨杀跌,容易导致投资亏损。
其次是市场监管不健全。
由于白银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监管力度相对不足,存在一些不合规的交易和造假等问题。
同时,白银投资市场还面临着国内外金融政策的影响,如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贷款政策的变化等,进一步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
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白银投资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提振白银需求,进一步推动白银价格上涨。
其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将对白银投资市场带来新的动力,如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白银需求的增加。
此外,政策的支持和监管的强化也将进一步规范白银投资市场,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白银时代——15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 /林文勋 讲到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少学者常常会提到中国经济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和明清两代王朝的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
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15世纪是全球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
1405—1433年,中国郑和连续七下西洋。
1488年,葡萄牙人狄亚士沿大西洋南下,发现好望角。
1492年,代表西班牙的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远航美洲,发现美洲大陆。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玛发现东通印度的新航线。
1522年,西班牙人麦哲伦及其随员向西航行,先后横渡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绕过南非而返回西班牙,完成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这一连串的航海活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各国的联系。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市场不断扩大,货币经济越来越强劲地排挤着自然经济。
这样,自15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自身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均发生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当时,与中国贸易的国家不仅有东亚诸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更远的非洲和欧洲国家及地区也与中国有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即使是在明清王朝推行海禁政策的时期,这种交往也从来没有中断。
乾隆《潮州府志》卷40《艺文》引明代文献记载说,明代海禁时的海上贸易:“闽粤之人,驾双桅船,挟私货,百十为群,往来东西洋。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各种手工业品大量行销海外,而国外的商品也纷纷涌入中国。
中国与世界各国频繁的对外贸易,既是中国国内市场发展和扩大的必然反映,同时又反过来促进着国内市场的发展。
当时,中国国内市场发展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以沿海的广州、厦门、泉州、福州、宁波、上海等外贸港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既包括沿海内陆腹地又包括近海区域的一个特殊的区域市场——近海市场。
以往,不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国外的学者,在研究唐宋和明清时期中国区域市场的成长与发展时,都局限于陆地范围,多将中国的区域市场分为东南市场(长江中下游市场)、北方市场、西北市场、四川市场(长江上游市场)、岭南市场、东北市场等,而没有注意到近海市场。
中国货币发展史范文随着时代的变迁,货币系统逐渐完善。
在商代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铜质物品逐渐发展成为方孔钱,开始广泛使用于贸易和交易中。
这种方孔钱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统一货币单位的作用,方便交换和流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王朝崛起,货币系统也不断地发展和变迁。
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随着统一的中国帝国的建立,人民币制度也得到了统一、秦始皇采用铸造钱币的方式来构建统一的货币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纸币。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经济的繁荣,唐代(618年-907年)出现了以黄金和白银为主要材料的金银币。
这些金银币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流行货币之一明清时期(明朝1368年-1644年,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明代开始使用银锭,这是一种以白银为主要材料的长方形货币。
清朝后期引入了主要由黄铜制成的铜元,逐渐取代了以往的货币形式。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推行了现代化货币制度,建立了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和管理的机构,引入了新的货币形式和支付方式,如纸币、硬币和电子支付等。
近年来,中国货币发展取得了巨大飞跃。
2005年,人民币开始逐步实施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开始被市场主导。
2024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重要进展。
总而言之,中国货币发展经历了从物品交换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数字化货币的演变过程。
这一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货币的未来发展将继续受到关注和期待。
周其仁:美元有何资格充当人民币之锚美元曾经有过非常可靠之锚。
否则,这么一个国家的国别货币,怎么有资格成为全球的结算货币与储备货币?按照上文提到的观点,假如美元自己没有可靠的锚,它又凭什么充当其他国家货币之锚?历史上最可靠的美元之锚,是黄金与白银。
179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铸币法案》规定:每一个美元(Dollar)等于371.25格令纯银,或24.75格令纯金(格令是英美制重量单位,每格令等于0.0648克)。
法案还规定:任何个人或群体都可以把金块银块送到铸币厂铸成美元硬币,铸币厂“应对送来的”金块银块进行检测,“一经接受,应尽快铸成硬币,并免收加工费用”。
这就是“自由铸币”的由来。
不过,铸币厂必须按法定的金银比例(15:1)铸造美元。
很明白,美元来到世上的时候,是响当当的以金银为本位的货币。
美元铸币响当当地可靠,缺点是不那么方便。
纸币应运而生。
不过,到1934年之前,除了因应战争而发生的偶然例外,美国政府发行的纸币主要是“金币券(GoldCertificates)”和“银币券(SilverCertificates)”,都是以黄金或白银为储备的纸币。
最早美国政府要“发行”金币券,必须在库房保有等值的金币,并承诺存款人随时可按票面值来兑换。
这差不多就是奥地利学派认为最理想的货币——存款人把贵金属存入政府库房(民间钱庄亦无不可),得到一张“仓库存单”,然后在百分之百储备制的条件下凭单交易。
横竖甲要买乙的货物,就用自己仓库存单里的金币给付,按数划到乙的仓库存单里就结了。
此制之下,政府和银行都不能“创造”货币,因为货币发行者不过是代客保管金币,并提供兑付金币或互相划款的服务而已。
1882年后的美国金币券有了一点变化。
我在网上看过照片,美国金币券上开始印有“InGoldCoinPayabletotheBeareronDemand”的字样,意思是“向持票人兑付金币”。
注意了:不再是惟有“存金币者(Depositor)”才有权兑换金币,而是任何“持票人(Bear-er)”都有权凭票兑换金币。
近代中国以白银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有机性及其启示意义(1897-1927)作者:孙毅刘晓明张秀玉来源:《人文杂志》2019年第11期内容提要清末民初国家币制不立,存在银两、银元、银角、铜元、银行券等多种货币,而白银因使用最普遍、最广泛而处于中心地位。
看似繁杂的多种货币之间,存在着有机的秩序,形成了一个市场化的货币体系。
它通过银炉、公估局和钱庄等金融机构,将白银铸造后投入流通;通过洋厘等各类货币市场,确定其内在价值;再通过期洋等金融工具,弥补自身的不足。
这一货币体系虽然是前现代的,但能有效履行货币的基本职能,在恶劣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保持物价稳定,维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银根。
由此来看,对货币及其服务效能的评价,标准只应是其能否有效执行货币的职能,能否保持适度的银根,而不是提供货币种类的多与少,每一种货币都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易需求,这对理解当代包括数字货币在内的多种货币体系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白银多币种货币体系货币职能竞争性发行[中图分类号]F0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9)11—0085—08清末民初国家币制不立,各种货币纷繁复杂。
政商学界不断探索如何将币制划一,甚至请外国专家谋划方案。
但实际上,看似纷繁复杂的货币中实际存在着其合理的秩序性,各种货币构成了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多币种货币体系。
这种货币体系是前现代的,且其运转是缜密的,不管经历何种政权更迭、战争,它始终能有效履行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交易媒介。
这种货币体系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但直到近半个世纪,学界才开始重视它的意义。
哈耶克在1976年指出,货币通过私人发行者的竞争来供应,更有助于稳定价格水平和经济波动。
2003年,黑田明伸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考察,进一步指出这种货币体系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价值。
这些年,数字货币的发行使这种货币体系更备受关注。
九年级中考历史学科跨学科主题复习学历案小钱币大历史01.主题解读: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主题解读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整理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中外货币发展史形成基本认识。
学生需要结合道德与法治、数学、艺术等知识,进行这一主题解读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经济史和金融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金融素养。
02.知识梳理:一、货币流动。
1.15-18世纪:(1)概况: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
(2)影响:有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2.19世纪—20世纪初:(1)中国:①概况: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赔偿大量银元、白银。
②影响: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日本:①概况:19世纪中期,日本被迫开港通商,黄金价格低于世界市场,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
②影响: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加剧了日本的社会危机。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拥有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2)影响:方便了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货币统一。
1.时间:2002年。
2.概况: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3.影响: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三、近现代货币发展历程。
1.金属货币——晚清、民国银币。
(1)优点:坚固耐磨、易于保存等。
(2)不足:随着生产和流通的进一步扩大,数量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远距离携带多有不便等。
2.纸币——人民币、欧元、美元。
优点: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流通,更方便交换,使得商品的流通和服务更顺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电子货币——数字人民币。
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更加便捷;相对纸币、硬币更加节省成本。
熠熠千年一一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5期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白银的冶炼和使用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中期出现了最早具备货币功能的白银——铤。
两宋时期白银的使用范围扩大,逐渐成为政府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支付手段。
白银成为主流货币的时间大致在明代中叶以后。
明清时期完成了中国货币制度步入银本位制的历史进程,白银货币在中国货币金融和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影响深远。
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打开了全球贸易的大门,源源不断的白银通过贸易途径进入中国,极大满足了中国市场上的白银需求。
白银的富足促进了明清手工业、出口贸易的发展。
中国白银时代的来临,是大航海时代和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白银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清代中期以后白银渐向外输出,尤其鸦片战争以后白银大量流失、外商纸币流通于市,迫使清政府创立国家银行发行中国自己的纸币。
但是,这并没有促使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银本位向更先进的信用货币制度转变,中国的货币市场呈现出传统银两、新式银元、铜钱、纸币并存的复杂局面,这一局面终结于法币的实行。
尽管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被动地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国内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与前进,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对白银货币和相关器物的展示,希望能让公众比较直观地了解到货币史中的白银的发展历史,白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白银联结下的中国和世界。
此次展览分还分别由中国财税博物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南海一号考古队为展览提供了珍贵的展品,相信一定会为大家带来独特的体验。
人民币的锚定物原来是它......1货币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上千年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中,可以说,货币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最大功臣之一,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了货币,人们就可以从各种繁琐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因为一个人的生活所需不可能什么都需要自己来生产,人们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兴趣,如果没有货币,那么就得群居,但这里面又涉及到内部等级和分配问题,交易成本很高。
但有了货币之后,人们的工作可以集中在自己感兴趣、擅长的领域,只要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就可以通过货币的中介职能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商品。
而自己手头的工作随着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越来越熟练,越来越专业,每个个体都是如此,结果造成了全社会产品和服务的极大丰富。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交易,因为交易双方的信任,或者说是一种信用,货币的交易职能广泛展开。
如果有了交易而没有货币,那么交易就只能停留在以货易货的初级阶段,交易成本变得异常昂贵。
你可以想象自己背着几百公斤石头想去换一身衣服而有衣服的人又不要石头的状况。
所以,货币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2长久以来黄金是货币之锚既然货币是一种信用,那么它就需要一个稳定参照物作“信用担保”,人类历史长久以来起到货币担保作用的参照物是黄金,是当时货币的锚定物。
翻开人类的历史,黄金是最早的世界通用货币,属于古代的硬通货,在中国,即使到了20世纪上半叶,也是采用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锚定物。
为什么黄金具有这样的地位,有一些内在原因,比如,黄金具有稀缺性,无法大量生产,用黄金作为货币很少有通货膨胀的情况,国家也无法增发黄金;其二,黄金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元素反应,能够长期保存和保值;其三,它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较方便地加工使用,纯金甚至可以用小刀任意切割,方便商品交换。
所以,黄金一旦被发现立刻就成了货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把黄金作为货币的锚定物或许还有一定道理,虽然黄金发现和开采难度大,但是传统农业社会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商品交易非常稀缺,本身也不需要黄金。
漫谈货币白银财会月刊杂志社汪定华在古代,人们常用“穿金戴银”来形容一个人很富贵,金银的地位可见一斑。
但是很多人只认同,闪耀着金灿灿光芒的黄金是货真价实的宝贝,是当之无愧的货币。
殊不知,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白银的分量丝毫不比黄金轻,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货币,甚至比黄金更早地充当了本位币。
时至今日,全球五十多种语言中,白银都是“钱”的同义词。
在西方,白银从一开始就是最重要的货币材料。
早在4000多年前,由于北方殖民地马其顿、色雷斯等蕴藏着丰富的银矿,古希腊就铸造了大量的银币。
随着商贸活动的兴起和发展,古希腊的银币开始大量流通到地中海周边地区,已然成为商贸活动的纽带。
之后兴起的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先后大量铸造过银币。
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到漫长的中世纪,封建王国割据一方。
每个具备一定规模的王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金币和银币。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欧洲许多国家开始把银作为主币,实行银本位制。
16世纪,南美西班牙殖民地(今玻利维亚)发现波托西银矿,西班牙开始大量铸造银币。
自此,银币也成为国际贸易通用的货币。
据考证,在公元前23世纪就已经发现了银。
春秋时,白银仅限于各诸侯国宫廷官衙的支付,民间日常交易则多用铜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即“秦半两”。
银则用做装饰品和餐具,不作为货币。
秦灭亡后,西汉又恢复了白银货币。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政府正式规定以白银为交易货币,并将银烧铸成锭,史称“银锭”。
“银锭”以两为单位,故称银子为银两。
据考古发掘,山东青州出土的“中元二年”条形银锭,为公元前148年西汉景帝时铸造;“建和二年”船型银锭,为公元148年东汉桓帝时铸造。
东汉以后的银锭,多为长条形或长方形,间有船形、马蹄形,均以两计,由于数量较少,流传不广。
宋代之前,银锭主要是一种累积财富的贵金属,并不具有货币职能。
除银锭外,历代政府也铸银钱。
白银基本知识介绍1.白银概述白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其价值早在公元前7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就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许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把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白银就已作为货币使用。
自唐宋始,银本位制得到逐步确立,明朝起成为正式货币。
中国的银本位制一直持续到1935年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为止。
银元是我国历史上白银主要的存在形式,在国外,货币也一直是白银最主要的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白银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白银在工业、摄影业、首饰、器具、货币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对白银的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
从开始的“统购统销”政策到2000年白银市场放开,短短几年间,中国白银产量和需求成倍增长,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之一。
目前,中国白银供需关系表现为生产严重过剩,每年需要大量出口来消化国内白银产量。
与此同时,许多领域对白银的需求稳定增长,为国内白银市场的不断繁荣提供支持。
2.白银的理化属性银(Ag)是白色、有光泽的金属。
熔点961.93℃,沸点2212℃,密度10.5克/立方厘米(20℃),熔解热为11.30千焦/摩尔,汽化热为250.580千焦/摩尔。
银质软,摩氏硬度为3.25度,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
1克银可拉成1800米长的细丝,可轧成厚度为1/100000毫米的银箔,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银对光的反射性也很好,反射率可达到91%。
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作用,长久暴露在空气中,和空气中的硫化氢化合,表面变成黑色,形成黑色的硫化银。
常温下,卤素能与银缓慢地化合,生成卤化银。
银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和碱发生反应,但能与氧化性较强的酸(浓硝酸和浓盐酸)作用。
银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毒性,但长期接触银金属和无毒银化合物会导致银质沉着症。
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李爱
【期刊名称】《中国贵金属》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
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
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
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受沉重打击。
为了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从而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
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李爱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管理与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2.从"银本位"说起的中国(一)民俗中的五
通神与中国的"白银崇拜"3.中国传统纹样的历史沿革及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4.基于人参炮制历史沿革探讨中国药典中红参炮制规范5.试析美国白银政策及其对中国
近代经济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