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意义(地方时与区时)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41
地方时、时区和区时、日界线一、地方时1、概念:同一时刻,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2、时刻早晚: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②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越早3、时差大小: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相 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4、计算方法(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②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即“同减异加”③计算结果:>24,则日期加一天,结果减去24;<0,则日期间一天,结果加24.(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①一定时:即确定计算式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
如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A、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B、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C、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赤道上的日出时间)D、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赤道上的日落时间)②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东加西减)③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间差。
④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运用公式,算出所求时间例题1:右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在西半球。
此时,B点的地方时A.2时 B.8时 C.16时 D.20时例题2:图 2 中 N 为北极点,A、M、B 位于地球表面,NP 为经线,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
读图完成下题。
若观测到 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 12 时 40 分,则 M 地大致位于A.66ºN,110ºEB.67ºN,110ºEC.66ºN,130ºED.67ºN,130ºE二、时区和区时1、时区的划分(1)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己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是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日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这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的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白天的阳光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支持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
而夜晚的黑暗则为动物寻找食物和休息提供了条件。
日夜交替对于人类的生活也非常重要,人们可以利用白天的阳光进行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其他各种活动,夜晚则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其次,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上的经度和时区的存在。
地球自转的运动使得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时间相差约1小时。
这是因为地球绕着自转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所以每当地球旋转1小时,太阳经过15度的经度。
这些时区的存在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时间统一起来,并方便人们进行跨时区的活动和国际交流。
其次,地球自转也影响着地球上的风、气候和海洋流动。
由于地球自转,各个地区的温度、气压和湿度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空气的流动和气候的变化。
例如,地球赤道和中纬度地区由于受到来自两极的气流和赤道上升气流的影响,形成了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
此外,地球自转还会带动海洋的运动,形成海洋流,影响着全球的海洋环境和气候。
此外,地球自转还会导致一天的长度变化。
虽然地球自转的速度非常稳定,但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一天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数毫秒。
虽然变化非常微小,但长期累积下来会对地球上的时间计量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还对导航和地理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导航和地理测量时,需要确定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经度和纬度。
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通过测量其中一地点所处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光的方向,可以计算出该地点的经度和时区,从而确定位置和导航方向。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不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分不清他们代表着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图解)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 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 12 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 6、7、8,冬季 12、1、2)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 度-黄赤交角度数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更替2. 地方时3. 地转偏向力1、昼夜更替1. 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
如何判断晨昏线?第一,地球上与太阳光线相垂直的线就是晨昏线。
第二,晨昏线是一个大圆。
晨线是一个半圆,昏线是另一个半圆。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从夜半球跨越到昼半球的半圆线为晨线。
反之,从昼半球跨越夜半球的半圆线,为昏线。
2、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
地球自转一周为360°,大约需要24小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区时计算方法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
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
(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
(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地方时的计算:①求经度差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③东加西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
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②区时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区时计算: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