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7.01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2.7(圆锥的体积)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2.7(圆锥的体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节《圆锥的体积》。
这一节主要讲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我们将通过实验和数学推导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锥模型、沙土、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比如:“在一个沙堆中,有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3米,请问这个圆锥沙堆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规律。
我会让学生用沙土填充圆锥模型,并测量其体积,然后改变圆锥的形状和大小,再次测量体积,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数学推导,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 1/3 × π × r² × h。
我会用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如何运用这个公式,并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锥体积= 1/3 × π × r² × h七、作业设计答案:1/3 × π × 4² × 6 = 100.53(立方米)2.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为10米,高为8米,请问这个圆锥沙堆的体积是多少?答案:1/3 × π × (10/2)² × 8 = 628.32(立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课题: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5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1、2、3.教学目标:1.通过转化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转化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揭示课题1.提问:(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的?(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今天我们要学习圆锥体的体积,同学们觉得用什么方法比较好?3.同学们觉得把圆锥体转化成什么比较好呢? 圆锥---圆柱学生回忆所学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转化的思想。
4.揭题圆锥的体积二、正确选择,训练思维1.教师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展示给学生。
提问:(1)同学们打算如何转化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2)如果让你在这么多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中选择两个来探究,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在讨论基础上强调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讨论。
三、大胆猜想,培养想象在确定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想:等第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交流四、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提问:(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学生用水、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圆锥的概念及形状特点。
2.能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锥的概念及形状特点。
2.圆锥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难点
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形状的物体是圆锥形的?”“圆锥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 学生自我探究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圆锥的概念及形状特点,并介绍圆锥的应用领域。
3. 理论知识讲解
介绍圆锥的体积公式:$V=\\frac{1}{3}\\pi r^2 h$,并对公式中的各项进行解释。
4. 举例和演练
针对具体的圆锥形物体,让学生参与实际测量并运用公式计算出其体积,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5. 练习和巩固
让学生自己练习做题,包括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
6.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评估
在讲解和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实时回答问题或进行计算,从而检测学生对
知识掌握情况。
在课后,也可以布置作业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拓展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加深知识点,引导他们自己去了解圆锥的表面积公
式及其证明过程。
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则可以对圆锥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讲解和辅导,巩固基础知识。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圆锥的体积。
(教材第20~23页)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2.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5.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师:你想知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吗?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大小会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可能会说:·圆锥的体积应该与圆锥的底面积有关。
·圆锥的体积可能跟圆锥的高有关。
……师: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的复习,为新课教学做好充分的知识铺垫】板块二、探究新知1.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师:下面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5)你能估计出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吗?生:可能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吧!3师: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估计呢?生:我们可以准备好底面积相等,高相等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然后用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里,看是否3次能装满。
如果3次能正好装满,就说明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
3师:这个方法可以吗?生:可以。
师:那就按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吧!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案)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3. 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圆锥的性质和概念。
2. 圆锥的体积公式。
3. 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圆锥的性质和概念。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3. 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探究、交流,加深对圆锥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呈现一个大型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交流感受和对圆锥的理解。
通过交流,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圆锥的性质和概念,重点讲解圆锥的底面、侧面、母线和顶点等要素。
通过图形的展示、生动形象的举例,加深学生对圆锥的理解。
3. 计算公式的学习:介绍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来源和计算过程。
4. 举例:通过难度递增的圆锥体积计算题目,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具体应用。
如:在高为12cm、底面直径为8cm的圆锥体中,求圆锥体的体积。
5. 拓展:将圆锥的应用拓展到生活和工作中,如用圆锥形火车头引导高速列车行驶、制作圆锥形帽子等。
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实际应用,增强对圆锥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6. 小结:通过复习本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我梳理知识点,加深对圆锥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测验:给学生发放一张测验卷,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思维严谨程度、合作精神等。
3.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作业,检查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精选9篇】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操作和探究中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
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景铺垫,引入课题教师出示画面,画面中两个小孩正在商店里买蛋糕,蛋糕有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
圆柱形蛋糕的标签上写着底面积16cm2,高20cm,单价:40元/个;圆锥形的蛋糕标签上写着底面积16cm2,高60cm,单价:40元/个。
出示问题:到底选哪种蛋糕划算呢?教师: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他们应该选哪种蛋糕划算呢?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明白首先要求出圆锥形蛋糕的体积。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提出猜想,大胆质疑教师:谁来猜猜圆锥的。
体积怎么算?2.分组合作,动手实验教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关系的话,它们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分组研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准备好的器材:等底等高空心的或实心的圆柱和圆锥、河沙或水、水槽等不同的器材,以及一张可供选用的实验报告单。
四人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提供的器材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找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并可根据小组研究方法填写实验报告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
3.教师用展示实验报告单教师:你们采用了哪些方法研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方案一:用空心的圆锥装满水,再把水倒在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形容器中,倒了三次,刚好装满圆柱形容器,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够应用公式求解圆锥的体积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能够归纳总结圆锥的体积公式,并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勇于开拓,敢于探索。
【教学重难点】1. 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2. 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小明和小华在一起比赛,谁能在给出的时间内把这个圆锥描绘下来,并通过测量得出它的体积。
你能代表小明或小华参加比赛吗?2. 引导学生了解圆锥的形状及特点,并谈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15分钟)1. 定义:圆锥形是以一个圆形底面为基准面,其余所有的侧面都以这个圆形底面的圆心为一个公共点倾斜而成的形状。
2. 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建立在底面积和高之上的一个公式。
引导学生一起来思考,根据圆锥的形状,可以得出什么公式。
3. 总结: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圆锥体积公式:V = 1/3 ×π× r²× h三、练习(2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圆锥,并让学生估算它们的体积。
2. 分组数学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算出它们的体积。
如果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可以适当给出提示。
四、总结(10分钟)1. 带领学生对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公式的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圆锥的形状,让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圆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五、讲解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每位学生设计一个题目,展示如何使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可以使用照片或草图演示您的答案。
【教学反思】此节课以“圆锥的体积”为主题,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且善于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可以自己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实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教材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变化: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锥体特征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
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体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加强了对图形特征,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更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
实验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学情分析: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如:联系圆柱体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教学准备: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与圆柱不等高不等底的圆锥,沙子和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援助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出示圆锥的几何图形,学生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3、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公式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含义,并掌握其推导方法。
2.能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简单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圆锥的体积公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圆锥的体积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出示图形,让学生感性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
2. 梳理思路通过综合素质课的启发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何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 讲授课程教师通过板书或幻灯片展示已知条件和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发现圆锥的体积公式中存在的几何关系和特殊性质。
4. 练习环节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圆锥的体积计算题目供学生参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应用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设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体现团队协作和创新。
6. 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师采用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包括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发现学生在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加强教材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圆锥体积的概念:圆锥体积是指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
2.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 1/3 ×π×r²×h,其中r为圆锥底面半径,h 为圆锥的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将公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自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规律。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锥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交流:学生将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规律。
4. 讲解与示范: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进行示范性的计算演示。
5. 练习与应用: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圆锥体积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圆锥体积概念和计算公式方面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圆锥的概念,利用公式求解圆锥的体积。
2. 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求解。
教学内容:1. 圆锥的概念及性质。
2. 圆锥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圆锥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教师联系生活,讲述圆锥的概念、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看图,分析图中的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锥的体积。
二、讲解圆锥的体积:1. 引入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πr²h 。
2. 解释公式的含义: V 代表圆锥的体积,π 是圆周率,r 是圆锥底面的半径,h 是圆锥的高。
3. 通过示意图讲解半径和高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公式。
4. 通过数学实例讲解如何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三、练习题讲解:1.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三个例子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并且让学生自己列举出其他的例子进行计算。
2.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且交换作业帮助彼此检查。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将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如:如果要盛入一盆水,需要多少个圆锥才能盛满?如果一车装满圆锥形的沙子,要运到另一个地方,请问需要多少车?2. 让学生进行报告,讲述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让学生自主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
2.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建议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习题,并且将答案及时提交给教师检查。
2. 让学生继续思考如何将圆锥的概念和公式运用到更多的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需要通过实际例子的运用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好圆锥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知识运用和技能掌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的优秀教案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实践能力。
然而,圆锥体积的计算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公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锥体积的实物模型和图示。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示,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然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给定的圆锥体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维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辅助教学准备把圆柱沿地面等分成16份的教具。
一、复习引入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例4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三、教学“试一试”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2.7 圆锥的体积1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已对圆锥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圆柱的体积推导及计算公式能较熟练的运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转化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圆锥的体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新课1、复习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2、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
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问:把圆锥内的水往圆柱内倒了三次倒满,你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_苏教版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觉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运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和探究意识;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发觉关系,得出公式。
教学难点:发觉关系。
教具预备:课件、一个圆柱、三个圆锥(分别与圆柱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直尺、大米。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1.电脑出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只是气来。
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
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
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
(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欲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如何样?(假如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
(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问题三:假如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过渡:小白兔怎么说跟狐狸如何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那个问题。
3、复习。
下面几种立体图形中(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哪些图形的体积我们差不多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我们能够用统一的什么运算公式来表示?3、引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圆锥的体积公式可不能够也用V=sh来表示?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明确学习目标。
7、圆锥的体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圆锥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运用以下方法:•讲解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演示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圆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圆锥的定义和性质;•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求解方法;•探究圆锥体积公式。
3. 教学过程3.1 活动一:复习与引入1.独自完成P63-1的练习,时间5min。
2.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同学进行比较,纠正错误。
时间10min。
3.引导学生观察一下课件中的图片,向他们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它是什么?”时间5min。
4.学生回答后,讲师向学生介绍圆锥的定义与性质。
时间10min。
3.2 活动二:合作探究1.学生与同学组成小组,在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配合其它组员一起展开讨论。
时间10min。
2.同学们研究P62中的例题,讨论圆锥体积的公式,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以及用不同方法求解圆锥体积的思路。
时间20min。
3.3 活动三:实验演示1.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圆锥,讲师准备了一份有趣的实验。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设置好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
时间20min。
2.同学们完成实验后,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互相比较,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时间10min。
3.4 活动四:小测验1.讲师根据本节课内容编写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
时间10min。
2.学生完成小测验,讲师即时批改并评分。
时间5min。
4.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圆锥的定义、性质以及求解圆锥体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圆锥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领略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圆锥的体积。
(教材第20~23页)
1.引导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2.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5.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师:你想知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吗?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大小会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可能会说:
·圆锥的体积应该与圆锥的底面积有关。
·圆锥的体积可能跟圆锥的高有关。
……
师: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的复习,为新课教学做好充分的知识铺垫】
1.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师:下面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5)你能估计出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吗?
生:可能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吧!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估计呢?
生:我们可以准备好底面积相等,高相等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然后用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里,看是否3次能装满。
如果3次能正好装满,就说明圆锥的体
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师:这个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就按这种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吧!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圆锥的高,圆锥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Sh。
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从已经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想起。
·比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先观察猜想,再验证。
·实验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 教学“试一试”。
师:你能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组织学生交流订正:
170×12×=680(立方厘米)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680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圆锥的体积
结论:圆锥的体积公式V=Sh
A类
一个圆锥形的钢件,底面半径是1.5厘米,高是4厘米。
每立方厘米钢约重7.8克,这个钢件约重多少克?(得数保留整克)
(考查知识点:圆锥的体积;能力要求: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
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相同容器的数量来计算时间的。
右图上面的这个沙漏再需10分钟漏完,如果这时将沙漏倒过来,沙漏中的沙子需要多长时间全部漏到下面的容器中?
(考查知识点:圆锥的体积;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14×1.52×4××7.8
=3.14×2.25×4××7.8
=73.476(克)≈73(克)
答:这个钢件约重73克。
B类:
3.14×(3÷2)2×3×=7.065(立方厘米)
3.14×(6÷2)2×(3+3)×-7.065
=56.52-7.065
=49.455(立方厘米)
49.455÷7.065×10=70(分)
答:如果这时将沙漏倒过来,沙漏中的沙子需要70分钟全部漏到下面的容器中。
教材习题
教材第21页“练一练”
1. 圆锥:9.42×=3.14(立方厘米) 圆柱:9.42÷=28.26(立方厘米)
2. 3.14×22×6×=25.12(立方厘米) 3.14×(3÷2)2×3×=7.065(立方厘米)
教材第22~23页“练习四”
1. (1)15×8×=40(立方厘米)
(2)3.14×32×5×=47.1(立方分米)
(3)3.14×(0.4÷2)2×0.6×=0.02512(立方米)
2. 12×=4(厘米)
3. (1)3.14×32=28.26(平方米)
(2)28.26×2.4×=22.608(立方米)
4.
5. (1)0.6 (2)5.4
6. 下面的圆锥与第(3)个圆柱的体积相等。
7. (1)3.14×(2÷2)2×3×=3.14(立方分米)
(2)能提出的问题不唯一,例如:这根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3.14×(2÷2)2×3=9.42(立方分米)
8. 3.14×(8÷2)2×1.8×=30.144(立方米)
9.以4cm的直角边为轴:3.14×32×4×=37.68(立方厘米)
以3cm的直角边为轴:3.14×42×3×=50.24(立方厘米)
10. 12.56÷3.14÷2=2(米) 3.14×22×0.6××2=5.024(吨)
11. 3.14×(6÷2)2×2+3.14×(6÷2)2×1×=65.94(立方米)
12. 略
思考题:4.2×6×=8.4(厘米) 4.2÷6÷=2.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