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5.11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一、绪论语文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之前,对相关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和预习的行为。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增加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中,学生的习惯性问题、学习兴趣和方法、家长对学生的指导与支持,教师的鼓励组织与评价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在语文课前预习中的有效性。
本文将从此角度出发,研究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
二、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对学生来说,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增强学习兴趣。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可以增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对知识进行了解和了解,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1、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了解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且重视课前预习。
2、明确预习的目标。
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应该明确预习的目标,了解自己预习要达到的目的,避免盲目预习。
3、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表和教师的安排,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制定科学的预习计划。
4、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例如阅读课本、查找资料、思考问题等等。
5、合理利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
家长和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关注预习的重点和难点,提供必要的帮助。
6、形成良好的预习环境。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预习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进行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氛围。
四、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实际操作1、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了解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预习是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标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小学生在语文课前的预习情况,探索他们对于预习的认知和实
际行动,以及相关因素对预习的影响。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共计200名学生,包括男生和女生。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访问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
1. 了解预习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84%的学生表示知道预习这个概念,但只有27%的学生能正确解释预习的意义。
2. 预习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2%的学生每周都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其余学生预习的频率不定。
其中,69%的学生表示他们晚上完成预习,24%的学生选择早晨完成,7%的学生在上课前完成预习。
3. 预习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8%)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书籍进行预习,16%的学生
选择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其余学生采用其他方式,如请家长帮助。
4. 预习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的学生认为预习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有帮助。
其中,40%的学生感觉预习对他们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23%的学生认为预习对于理解课文有帮助,而40%的学生表示对预习没有什么感觉,觉得没有帮助。
讨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和行动不积极的问题。
对此,我们建议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加强对小学生的预习意识的灌输,并提供
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学校可以推出针对小学生的语文预习辅导课程,帮助学生
建立正确的预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地位也是越来越显著。
同时,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越来越重,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语文教育,成为了一道难题。
因此,本文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进行了调查,旨在为语文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市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小学生,共208人。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问答题。
主要考察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情况,包括预习的时间、方式、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1、预习率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有82.21%的学生会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其中预习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学生占比较多。
2、预习内容大多数学生会在课前预习老师要讲的课程内容,仅有少部分学生会预习课外书籍。
3、预习方式学生们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课本、笔记等课堂资料进行预习,另一种是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进行预习。
前者占比较多。
4、预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预习效果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预习后能够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对难点掌握也更加容易;而有部分学生预习后效果不明显,依然跟不上老师的讲解,甚至还出现了疲劳、失眠等问题。
5、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调查结果和教师的反馈情况来看,小学生在语文课前预习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预习内容没有把握,不知道该如何预习;(2)预习内容集中在内容理解上,几乎没有涉及到思考和创新,缺乏思维性锻炼;(3)预习方式单一,没有尝试使用多种方式来提高效果;(4)预习时间不够合理,有些同学把其他学科的时间都用来预习语文,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学习。
三、调查结论通过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调查,我们得知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
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收获一些启示。
1、在预习方面,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预习有成效。
2、在预习内容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有效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了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概念、方法、效果分析、影响因素和案例分析。
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受到影响因素的制约。
结论部分指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发展趋势。
研究结果对教师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上提供了参考。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有效性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有效性研究、概念、方法、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学习效果、必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研究表明,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深入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
通过提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新知识,增强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提前了解教材内容和知识点,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预习,学生可以提前进行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一、理论研究1. 课前预习的意义和作用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师的指导或自主选择,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预先学习和了解。
课前预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保证教学质量。
2. 学习方法与策略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生应该做好学习计划,明确预习的目的和重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课外读物等,并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
学生应该注重归纳总结和思维拓展,例如制作知识框架,进行思维导图,以及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等。
3. 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在课前预习中,教师的引导和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及时发布预习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计划,提出预习方法和策略,提供学习资源和资料,以及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价。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进行预习检查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前预习。
二、实践研究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利用班级广播、校园宣传栏等途径,宣传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预习活动。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孩子按时预习,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保证学生能够安心预习。
2. 制定个性化的预习计划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水平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预习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预习计划,明确预习的重点和难点,制定预习的时间和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
3.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资料除了教科书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资料进行预习。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找,参与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进行课外阅读等。
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可以提供学生足够的学习资源和资料,帮助学生丰富预习的内容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课前预习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深入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探讨影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因素,提出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具体策略。
通过设立明确的预习目标和提供多样化的预习资源等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课堂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语文课前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学生不重视预习、预习内容难度与学生能力不匹配等。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0字】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而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准备课堂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在于,可以深入探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通过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促进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研究有效指导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探讨预习的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在教学中,我们一线老师会发现,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凡是在课前做好预习的,课堂上就能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而没有在课前进行预习的,就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不能产生共鸣,直接影响了学习新课的效率。
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学习就会事变功倍。
而且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针对以上现状,我组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一番研究。
于是,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为了了解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目前的课前预习现状,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调查内容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主动性、预习的有效性、预习内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四、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校三、四、五、六年级随机各抽30名学生。
共发出问卷120张,收回有效问卷120张,收回率100%。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结果分析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可见,学生们普遍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动机上也认为应该对新课进行提前预习。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预习的重视度仍然不够,,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3、你喜欢预习吗??可见,作为旁观者,学生认为预习有必要;但作为实施者,在主观认知上却不喜欢预习。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由图可见,少部分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但有很多同学是为了完成老师或家长的任务,这样的预习目的不利于预习习惯的养成。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可见,被动预习现状仍然很严重。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是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以及预习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影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提出有效的预习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实际效果。
一、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和现状语文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某一知识点之前,提前通过阅读教材、做练习等方式对该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掌握。
预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目前很多小学生存在语文课前预习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预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存在一些学生因为课外活动繁重、家长辅导不足等原因,无法充分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学生在预习语文课程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安排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
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和知识点,将预习内容分段,每日预习一定量的内容,并安排适当的复习时间。
预习计划要避免一次性预习大量知识点,而应该分散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2. 注重预习内容的选择在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时,学生应该注重选择预习内容。
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选择,对其中重要的语文篇章、古诗文等进行重点预习。
也可以结合老师的提醒和课堂习题来确定预习的内容,以确保预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加强对预习的宣传和指导,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自觉性;家庭可以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监督和引导学生的预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调查报告一、选题背景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指在课堂开始前,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学习、预习的过程。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老师都很重视课前预习,因为它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逐渐增多,而课前预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否还如以往那样重要,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查主要旨在从学生和家长两个角度分别探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通过数据分析,为小学语文老师提供参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问卷设计。
由专业人员撰写问卷,面向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涉及开展课前预习的情况、预习内容、看法和建议等方面。
2. 问卷发放。
在学校和社区分别发放了500份问卷,包括学生和家长两个版本。
并提供线上填写方式。
先由10名小学生和10名家长进行试填,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后,投入正式使用。
3. 调查访谈。
在学校和社区随机选取10名小学生和10名家长进行访谈,探究他们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认识、看法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1. 小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7.3%的学生表示每周参加语文课前预习,其中41.8%的学生每天都会预习。
针对预习的形式,52.4%的学生会在语文书中划重点、做题、整理笔记,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展知识。
2. 家长支持度与参与度接着,我们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67.8%的家长鼓励孩子课前预习,但只有28.7%的家长会陪伴孩子共同进行预习。
同时,我们在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家长认为小学生的课前预习需要及时指导,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课前预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对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可帮助巩固知识点和提高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导言语文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方案。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有的学生喜欢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课前预习。
二、设置明确的预习目标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明确的预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任务,告诉学生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清楚自己预习的目标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布置适度的预习任务适度的预习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预习任务太过繁重,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导致预习效果不佳;如果预习任务太过简单,学生可能会产生懈怠情绪,导致预习的目的无法达到。
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布置适度的预习任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和方式预习时间和方式的安排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家长辅导等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学生的预习时间和方式。
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20分钟认真预习;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方式自由安排预习内容。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课前预习,使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五、加强预习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评价,可以帮助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浅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在课前自主预习,他们可以提前了解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而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研究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对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概念、方法、影响因素、有效性评估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问题,旨在为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分析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并为教师提供指导和促进小学生进行有效自主预习的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探讨影响小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因素,评估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有效性,最终总结出提高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追求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的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篇一」调查内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情况调查问卷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①有必要②没必要③说不清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①总会预习②有时会③不会预习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吗?①有用②没有用③不清楚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①自己主动预习② 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③不预习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①经常指导②偶尔会指导③从不指导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①直接跳过去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③请教别人④查阅资料8、预习中你使用过《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教学参考书籍吗?()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9、使用《课堂全解》《奇迹课堂》之类的参考书籍是为了?()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10、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①自学生字词②读通、读熟课文③了解课文大意④查阅资料⑤质疑问难⑥根据课后问题,尝试探究调查结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知道课前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认为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自己不会主动去做课前预习。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
重视课前预习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生字、词语、读课文,对课前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
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
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预习了,但预习时不动脑思考,采取的课前预习方法也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二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一、前言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举行学习的过程。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举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办法的研究》,就本校低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1.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
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降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办法等状况三、调查对象与过程1.调查对象从本校一年级选了名学生举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调查办法:本次采纳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
低年级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2.预习的主动性有%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预习的独立性%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
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摘要】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包括学生主动性开展课前预习、教师指导、家庭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并对有效性策略的实施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二、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策略2.1 学生主动性开展课前预习学生主动性开展课前预习是提高预习效果的基础。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课前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制定合适的预习计划和预习内容。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题型,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者咨询老师进行学习。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注重思考、归纳、总结,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2 教师指导教师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预习指导方案,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和困惑,教师应及时予以解答和指导。
2.3 家庭参与家庭参与是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按时按量完成预习。
在孩子进行预习过程中,家长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有效性策略的实施评价和展望3.1 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策略需要教育实践的检验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的预习内容和方式是否合理。
通过课堂教学的展开,教师可以检验学生对于预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提出对于预习方式和策略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预习作业为学生在课前预习、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是否有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语文预习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解释、讲解和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预测和分析。
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巩固和扩展课堂内容预习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巩固和扩展课堂内容。
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并提前了解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型的使用方法。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的讲解。
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预习作业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重要途径。
通过预习作业,学生可以学习到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作业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预习作业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的方式和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学生可以选择逐段阅读和理解课文,再梳理整个文章的脉络和结构,通过思维导图或总结提纲的方式整理复习提纲等。
这样的自主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家校合作预习作业是家校合作的桥梁,可以增进师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理解作业内容和预习的方式。
家长在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和补充材料。
这样的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探讨预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100份小学生的回答。
调查问题及结果:1. 你每天是否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答案:- 是:60人- 否:40人2. 如果进行语文课前预习,你一般花费多长时间?答案:- 30分钟以下:20人- 30分钟-1小时:30人- 1小时以上:10人3. 你是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的?答案:- 阅读课本:50人- 阅读相关资料:30人- 做笔记:10人- 做练习题:10人4. 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对你的学习有何影响?答案:- 提高理解能力:40人- 增加词汇积累:30人- 增强记忆力:15人- 培养阅读习惯:15人5. 如果没有进行语文课前预习,你觉得会对你的学习产生什么影响?答案:- 不理解课堂内容:30人- 跟不上老师的讲解:25人- 课后复习更加困难:20人- 学习效果下降:25人调查结论:1. 大约60%的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40%的学生没有进行预习。
2. 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中,大部分花费时间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3. 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主要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来进行预习。
4. 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前预习对提高理解能力和词汇积累有较大的影响。
5. 没有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的学生认为会导致不理解课堂内容和学习效果下降。
结论分析:预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小学生进行了语文课前预习,并主要通过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来进行预习。
学生们普遍认为预习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词汇积累。
相反,没有进行预习的学生们认为会导致不理解课堂内容和学习效果下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文课前预习对小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调查报告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
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
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研究》,我就本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1.调查目的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预习的有效性”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现实中,经常看到我身边的老师在教学时,烦恼不断,只因为学生的预习敷衍而使得课堂难以顺利进行,只能为了教学而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完成预习任务,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的老师无视学生预习是否充分,“填鸭式”走完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预习的有效性”更是决定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之关键。
因此,“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已是风口浪尖上的课题。
我觉得有必要对学生预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三、调查对象与方法制定《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并于20XX年6月份发放调查问卷。
三、四年级各一个班,共XXX名学生,发放XXX份问卷,共回收XXX份答卷,回收率XX%。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
“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的认知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这件事对他来说,就成了一种习惯。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都能认识到预习的必要性(XX%)。
可见,“预习”已经走进学生的意识里,但是这种认识还浮于表面,从预习对学新课文的效果的作用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真正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的学生还是很少的。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小学生对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生活上养成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影响,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由此,学生的预习态度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对预习持有的态度。
态度对预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是没有教师的监控自行完成的。
因此,完全要看学生的预习态度。
从数据来看,学生对预习的基本态度是比较认真的。
但学生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缺乏主观能动性。
也有XX%的学生已把预习当作自己的习惯了,有XX%的学生喜欢预习语文,这是可喜的数据,说明这部分学生预习的态度是比较好的,而且对预习也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理解。
3.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懂得预习,都能参与预习活动,但有很多同学参与预习缺乏主动性,他们预习的动机原因到底怎样呢?这也给我一个信息,要把这个课题研究好,首先在预习的目的、动机上要多做宣传,此外在预习方法、策略上要做适当的指导,否则这个课题的研究就设计了两个开放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想要先了解一下学生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程度。
4.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太过于形式了,因为是在家中自己学习,因此,也难以看到真正的学习状况,但是从调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学生的预习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维碰撞而照搬《字词句篇》的现象是大部分,这样的现象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将变得慵懒、不劳而获,变得毫无思维能力、毫无创造能力,有的只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
即使有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主动预习的好习惯,但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识字,朗读层面,而对于文章所包含的内在内容,以及质疑问难还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尤其是质疑问难能达到目标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多么寒酸呀!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课题研究中“问题意识”也应是我们研究预习有效性的一个话题。
四、家长与教师对学习预习指导的现状分析通过调查,本校中年级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面广,有XX%的学生对预习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预习的本质的认识还较片面。
预习活动还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缺乏问题探究意识,再加上本校学生留守儿童不少,因此学生的预习只可见其形难见其神;即使非留守儿童,父母对“预习”也仅是形式上问一下,并没有关心孩子预习的实效性,因此,就导致预习的质量不高,只限于字词的层面为普遍现象。
五、思考与建议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1、要创设条件,唤醒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意识。
“跳一跳,摘得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快乐的体验中懂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迸发思维的火花,学习的情趣,提升质疑能力,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2、教师引导学生的预习要有一定的目标和目的。
对重点篇目,要深入钻研,提出有一定的思考力,又有吸引力的,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的预习题。
课堂上,要做到检测,要“掷地有声”,有布置有落实。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
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
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
读课文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差异性是每一个集体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在预习中也要尊重个体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可同言而遇。
可以分层进行,建立优劣互补小组,共同进步。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
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调查表》: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①有必要②没必要③说不清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①总会预习②有时会③不会预习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②没有③不清楚分析:%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2. 预习的主动性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①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分析:有%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有%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 预习的独立性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①自己主动预习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③不预习分析:%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
%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①经常指导②偶尔会指导③从不指导分析:有%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
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4.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①直接跳过去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③请教别人④查阅资料分析:%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
%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
但仍有%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分析:在课前预习中, %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
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①. 有②.较多③.适中④.太少分析:有%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①、认识字词②、读通、读熟课文③、理解重点词句④、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⑤其他分析:有%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①自学生字词②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③了解课文大意④查阅资料⑤质疑问难⑥试着完成课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