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幼虫)中β-蜕皮激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170.70 KB
- 文档页数:3
响应面法优化柞蚕蛹虫草活性肽提取工艺研究
刘博佳;李正钰;柳叶飞;王泽;徐方旭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24()5
【摘要】为优化柞蚕蛹虫草多肽提取工艺,本试验分别研究了pH、酶解时间、反应温度和加酶量对多肽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四种因素对柞蚕蛹虫草多肽得率的影响顺序为pH>酶解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2.8 h、加酶量2%、pH 9.7、反应温度56℃。
在此酶解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测得柞蚕蛹虫草多肽得率平均值为86.1%,与预测值87.52%接近,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辅助提取柞蚕蛹虫草活性肽,可为柞蚕蛹虫草的产业性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总页数】6页(P45-50)
【作者】刘博佳;李正钰;柳叶飞;王泽;徐方旭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功能性蛹虫草重点实验室;沈阳市功能性蛹虫草产业技术研究院;辽宁省蛹虫草种质资源库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蛹油的工艺研究
2.响应面法优化蚕蛹抗菌肽提取工艺研究
3.响应面法优化日本黄姑鱼鱼肉免疫活性肽的提取工艺
4.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蚕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5.响应面法优化柞蚕蛹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蝉蜕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目的:优化蝉蜕蛋白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蝉蜕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以蛋白提取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蝉蜕蛋白的液料比、超声时间、提取次数等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
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以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 -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评价蝉蜕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结果:蝉蜕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8 ∶1(mL/g),超声时间65 min,提取2次。
验证试验中,蝉蜕蛋白的平均提取量为65.45 mg/g(RSD=1.68%,n=3),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5.48%。
蝉蜕蛋白对ABTS和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当蝉蜕蛋白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即达97.0%,其作用与VC相当;蝉蜕蛋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稍弱,半数清除浓度为0.96 mg/mL,其作用不及VC。
结论: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蝉蜕蛋白的提取条件准确、可靠;蝉蜕蛋白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optimiz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rotein from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and investigate its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protein from C. pustulata. METHODS:Using extraction amount of protein as response value,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ratio of liquid to material,ultraonic time and extraction times. Valid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Using Vitamin C (VC)as positive control,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rotein from C. pustulata was evaluated by using scavenging rate of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and 2,2′ -azino-bis(3-ethyl 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free radical as index. RESULTS: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 of protein from C. pustulata was as follows as the ratio of liquid to material 28 ∶ 1 (mL/g),ultrasonic time of 65 min,extracting for twice. In validation test,average extraction amount of protein from C. pustulata was 65.45 mg/g(RSD=1.68%,n=3),relative error of which to predicted value was 5.48%. The protein from C. pustulata showed strong scavenging effect on ABTS and DPPH free radical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 from C. slough was 0.2 mg/mL,and the scavenging rate of it to ABTS free radicals was 97%,the effect of which was similar to VC. The protein from C. pustulata showed weak scavenging ability to DPPH free radical,IC50 was 0.96 mg/mL,the effect of which was not as good as VC. CONCLUSIONS: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rotein from C. pustulata optimized by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shows high accuracy and good reliability. The protein from C. pustulata shows certain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KEYWORDS Protein from Cryptotympana pustulata;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Technology optimization;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味甘,性寒,入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利咽、解痉等功效[1]。
蜕皮激素在桑蚕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作者:李佳颖钟远信来源:《新农业》2022年第13期摘要:據史载,种桑养蚕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从众多的丝绸博物馆陈列的丝绸文物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而丝绸之路是最早最重要的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
而近年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就是由此而来,它的意义重大,会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均衡。
所以,种桑养蚕虽然说是一个传统小农业,劳动密集,产能低,经济效益与工业相比不具备优势,但是它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蜕皮激素;桑蚕;试验;效果蜕皮激素又称为脱皮激素,它是从鸭跖草科植物珍珠露水草根部提取的一种活性物质。
据了解,蜕皮激素广泛应用于虾、蟹等甲壳类水生生物人工饲养及种桑养蚕生产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对生产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
蜕皮激素在蚕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蚕儿变态和蜕皮,因此,在种桑养蚕科技上只要在蚕幼虫末期添食适当剂量该物质,就能使桑蚕令期缩短,达到上蔟整齐,并能够促进蚕儿提早吐丝结茧。
当5龄蚕进入中食期后,添食一定剂量的蜕皮激素,蚕儿就能提早老熟,缩短龄期,且老熟齐一。
笔者在蚕区工作多年,留意到农村蚕农在养蚕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影响养蚕产量的不利因素,比如台风袭击、洪水冲刷、天气持久干旱等原因,造成桑园生产不正常、桑叶减产,或者因为蚕农做的蚕作计划欠缺周全,估计桑叶产量不准或者茧价市场突然看好、蚕农超饲养量等原因,造成5龄后期桑叶不够,尤其秋期更为多见,因干旱缺叶少喂而强迫蚕儿饥饿上簇,甚至不得已采取淘汰、倒蚕的现象并不少见,给蚕农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设想能否通过添食一定剂量蜕皮激素的办法,达到喂食等量桑叶的效果,获得尽可能多的优质蚕茧,把缺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为此,笔者以2020下半年饲养的第二批蚕作为试验对象,进行5龄中后期添食蜕皮激素对比试验,仅供桑蚕生产上遇到缺叶时采取应急措施作参考。
1.1 供试品种及材料桑蚕两广二号正交种、桑叶、蚕用蜕皮激素、酒精、天宇325号旋转方格簇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家蚕血液中β-蜕皮激素唐博志;李龙;武国华【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家蚕血液中β-蜕皮激素的方法.实验以高油菜素内酯为内标,用乙腈去除家蚕血液样品中的蛋白质;C18反相柱作为分析色谱柱,以乙腈和含0.5%乙酸的水溶液作为流动相,使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在优化的仪器条件下,血液中蜕皮激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3.56%~97.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4%,在3.13~5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6 3,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L.该方法能较好地满足测定家蚕血液中β-蜕皮激素含量的要求,同时也可被推广测定其他昆虫血液中的β-蜕皮激素.【期刊名称】《质谱学报》【年(卷),期】2015(036)001【总页数】7页(P52-58)【关键词】β-蜕皮激素;家蚕;血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作者】唐博志;李龙;武国华【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8;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产品及食用昆虫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18;江苏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8;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农业部蚕桑产品及食用昆虫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β-蜕皮激素又叫20-羟基蜕皮酮,简称20E,是一种能促进甲壳动物蜕皮的激素,分子式为C27H44O7,结构式示于图1。
它具有调控甲壳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广泛存在于昆虫、蟹等动物体内[1-2]。
此外,蜕皮激素还存在于植物中,某些植物的蜕皮激素含量远高于动物,是提取蜕皮激素的主要来源[3]。
目前,蜕皮激素主要应用于家蚕、虾蟹等甲壳动物养殖业中,用于调节甲壳动物的新陈代谢,使甲壳动物快速而顺利地完成蜕皮,促进其生长[4]。
近年来,对蜕皮激素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蜕皮激素具有促进人体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代谢,以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等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