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成语复习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我的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成语(词语)试题汇编详细答案解析学生版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成语(词语)试题汇编1.(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
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
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
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
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2.(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打动。
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 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 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3.(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 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4.(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201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成语(词语)1.(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
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
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
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
臵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E。
今年的命题思路与2012年大致相同,继续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词语(成语)的使用的形式,考查的词语为两个成语、两个词语,符合高中学生现阶段的语言运用实际。
A项“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B项“通常”意为一般,惯常。
C项“迥异”,指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
D项“高高在上”,谓所处极高,泛指地位高;后常用来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
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当。
2.(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打动。
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 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 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答案】C。
【解析】熏陶——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熏染——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
扶摇直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青云直上——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成语、熟语专项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篇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救助了100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昭然若揭....的。
B.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C.和这群家伙相处,我说话常常一言九鼎....,算是非常讲信用的,因此他们都非常信任我。
D.巴金先生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限购令”这一地方细则的出台将会使得房地产投资的投机行为销声匿迹....,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B.实干家李厂长上任后,一面不断组织会议,讨论发言,唱高调...,一面布置任务,发展生产,踏实干。
C.对于一年两修的武汉长江“三桥”存在的问题,应当组织多个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人士召开听证会,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客观,最终成为不易之论....。
D.在工作中他们是好搭档,在生活里他们是好哥们,每天耳鬓厮磨....,感情别提多好了。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这些官场文学作品中,一个拥有正义感和血性的人,总会在官场渐渐被磨去棱角,适者生存的无奈和潜规则力量的所向披靡....,最终会令正义树起降旗。
B.职场中有人能力突出或情商很高,工作信手拈来....,又常受到客户或老板的赞美,这就可能导致同事的羡慕嫉妒。
C.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纵横十公里连绵不绝,蔚为大观.....《让子弹飞》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D.李教授是个凡俗之人,当然不能深切地领悟到圣人之言,孔子这句看了让人羡慕的超然象外的洒脱、富贵浮云....的君子风范,怎么在李教授的眼里就成了“丧家狗”的心态?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人们选择逃离,必然与曹操的残暴有关。
曹操屠城的往事,也许他自己已经淡忘,但人民不会忘记。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之“成语题”汇总1.(全国Ⅰ卷)【答案】B(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
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
语义环境不当。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电光火石:是指,闪电的光,燧石的火。
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
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
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
这里不止两家,故错。
)2.(全国Ⅱ卷)【答案】B【解析】。
A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显然与句意不符,同时这个词语不能作定语。
B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他扮演的是旦角。
C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与语境不符。
D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
3.(大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答案【D】4.(北京卷)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处置融化B.原型处治融化C.原型处置熔化D.原形处治熔化【答案】 C[解析]原型是指文学创作中所依据的生活原始模型;原形是指拆穿伪装后的本来面目;融化专指冰化成水,其他的固态化成液态为熔化。
盘点2013年高考成语题关键词:考查特点;分类辨析;规律方法一、2013年高考成语考查题型特点2013年高考,全国共有语文试卷18套,其中涉及使用成语题的共有15套,考查形式均为选择题,考查类型分三类,有8套试题考查成语使用的恰当(正确)与否,其中山东卷和浙江卷只考了2个选项是成语题;5套试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成语填空;广东卷则要求对句中划线的词语(含成语)选出不当的一项。
二、2013年考查的成语特点(一)考对成语的望文生义1.(新课标1)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句中应跟前文“沉默寡言”相对,此处望文生义。
2.(新课标1)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电光石火:比喻事物瞬息即逝。
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这里是望文生义。
3.(新课标2)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句中指骄横,属望文生义。
4.(山东卷)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这里属望文生义。
5.(浙江卷)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这里望文生义,误将“捐”理解为“捐献”。
6.(浙江卷)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此处望文生义。
7.(辽宁卷)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2013高考成语汇总(教师版)1、新课标全国卷(一)(1)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
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2)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3)电光火石: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
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
(4)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2、新课标全国卷(二)(1)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
风梳发,雨洗头。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2)风姿绰约: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
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3)分庭抗礼: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
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4侧目而视: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3、辽宁卷(1)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
比喻兄弟友爱。
(2)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3)患得患失:忧虑爵位的得失。
后引申为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4)登高自卑:登高山必须从低处起步,比喻做事从下而上,循序渐进4、江西卷(1)熏陶:比喻给人的品格以有益影响(2)熏染: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3)青云直上: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
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4)扶摇直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形容上升很快。
比喻仕途得意。
5、广东卷(1)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风格迥异: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3)高高在上:原指上天或人君处在极高的位置,后泛指身处高位,含有脱离群众、不了解下情之意。
...6、安徽卷(1)毋庸置疑:毋庸:不必。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2)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高考复习成语运用专练指导作者:丁慧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5期复习对策:一、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例:间不容发间jiàn,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不足为训训,教导、规范。
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
屡试不爽爽,差错。
多次试验都不错。
大方之家大方,专指学者、内行人。
练习:1.找出下列成语的关键词。
身体力行教学相长不速之客素不相能不齿于人曲突徙薪首鼠两端夜阑人静因人成事醍醐灌顶强化积累: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不经(正常)之谈不刊(修改)之论不名(占有)一钱不以为然(对的)不赞(添加)一词差(稍微)强人意屡试不爽(差错)巧言令(美好)色硕大无朋(比)细大不捐(舍弃)首当其冲(要冲)临危授(献出)命敬谢不敏(才能)尾大不掉(摇动)文不加点(涂改)身无长(多余的)物安土重(重视)迁不可理喻(使明白)不易(更改)之论不足为训(法则)久假(借)不归同日(时间)而语有口皆碑(赞扬)开门揖(请进)盗讳(隐瞒)莫如深危(正直)言危行功败垂(将要)成深孚(使信服)众望党(偏袒)同伐异二、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方枘圆凿: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起来。
比喻两者格格不入。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都托出来。
原来比喻毫不保留地全都拿出来,后来比喻毫不保留地说出实情。
李代桃僵:原意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来比喻兄弟间互爱互助。
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登堂入室:堂,正房。
室,内室。
进了正房又入内室。
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振聋发聩: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
比喻言论激昂,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
三、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骇人听闻:骇,惊吓。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耸,惊动。
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却不能打到马肚子。
后比喻相隔太远,统治或影响的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原意是望着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2013年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一、考纲要求(二)、考试内容及要求①表达应用E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要求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二、历年高考成语规律总结: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几乎每年都有1道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
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而且这些熟语在各省都应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在成语。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特别提醒: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
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有帮助。
高考题中成语使用错误选项设置的几种类型从高考成语考查来看,高考虽然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成语运用,但归纳起来还是集中在固定的几个方面。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差强人意”中“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①句中却把它理解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
②李小刚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
“文不加点”中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指“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而②句却把它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而用错。
其它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明日黄花、不刊之论、不足为训、弹冠相庆、久假不归、耳提面命、三人成虎、文不加点、曾几何时、首当其冲、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不赞一词、妙语解颐、罪不容诛、登堂入室、如坐春风、不名一文、目无全牛、差强人意、万人空巷、振聋发聩、细大不捐、存而不论、不绝如缕等。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从巷子里出来。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吊民伐罪: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2、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例如: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①句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修饰“刻苦学习的楷模”,故使用错误。
②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②句中“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该成语联系对象是人工的,而“苍山”“洱海”却是天然的,用“巧夺天工”就是对象误用。
类似“汗牛充栋”、“巧夺天工”这一类易用错的成语还有“豆蔻年华”“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美轮美奂”“炙手可热”“起死回生”“妙手回春”“鳞次栉比”“登堂入室”“济济一堂”“藕断丝连”“萍水相逢”“雨后春笋”相敬如宾、琴瑟之好、青梅竹马、筚路蓝缕、耳提面命、挥洒自如、人老珠黄、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置若罔闻、三令五申、络绎不绝、不可磨灭、如履薄冰等。
请注意上述成语在联系对象上的特殊性。
3、褒贬误用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贬色彩失当。
例如:①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①句把它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②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形容所看到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②句把其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者身上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类似“趋之若鹜”、“叹为观止”这类在感情色彩上定位容易失误的成语有“守株待兔”“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倾巢出动”“弹冠相庆”“过江之鲫”“好为人师”“师心自用”“附庸风雅”“处心积虑”“挖空心思”(贬义)和“震撼人心”“目无全牛”“信誓旦旦”“高山景行”“微言大义”“运斤成风”“危言危行”“不负众望”“蔚然成风”(褒义)等。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褒词误用贬义: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别有天地、惨淡经营、来日方长等。
贬词误用褒义: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长此以往、趋之若鹜、绞尽心机、大言不惭明目张胆、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好高骛远、邯郸学步、一丘之貉、别有用心、衣冠楚楚、巧言令色、好为人师、为所欲为、天花乱坠、巧舌如簧等。
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
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
”此处不能看作是误用。
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对这些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辨。
4、谦敬错位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
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例如:①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意见,是谦辞,①句误用为敬辞。
②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即大力相助,是敬辞,②句误用为谦辞。
类似的还有“蓬荜生辉”“耳提面命”“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等。
5、功能混乱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如果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例如:①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①句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
②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②句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语误作为及物动词使用。
其他类似易误用的成语还有:“漠不关心百姓疾苦”“司空见惯了腐败现象”“出奇制胜敌人”“逼得穷途末路”“当仁不让的责任”等。
6、不合语境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其所在的语境不协调,甚至出现逻辑错误。
例如:领导者应该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句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问题未发现前就应....”“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防微杜渐....就出现了成绩下滑”等。
....”“长此以往7、相似混用(1)形近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例如:①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②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而①句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②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类似的还有“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山高水长”与“山高水低”、“目不见睫”与“目不交睫”、“目光如豆”与“目光如炬”、“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
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
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
后比喻恩德深厚。
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不幸事情。
多指人的死亡。
目不见睫: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
没有合上眼皮。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2)义近①义相近而用法有别某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差别。
例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
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一句只能选择“应接不暇”。
②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例如:“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小一些,指几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
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坏事”一句中“狼狈为奸”换成“朋比为奸”更恰当。
8、语义重复在辨析句中熟语使用正误之时,要注意分析整句的意思,查看词义是否与句子重复,或者赘余。
例如: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例句中“贻笑大方”本事含有被动义,即让内行人见笑,因此“被人”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