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背景图片大全共29页
- 格式:ppt
- 大小:7.22 MB
- 文档页数:29
29幅罕见老照片,告诉你辛亥革命有多惨烈亥革命在历史进程中有其本身浓重的一页,功绩不可磨灭,革命者可歌可泣。
它发生于1911年,成功颠覆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也酿成了之后中国数十年的内战、纷争。
1911年10月19日武汉上空浓烟滚滚。
1911年11月美国第15步兵师被派往天津保护其侨民。
他们正在掩埋同伴的遗体。
在外国士兵的保护下,国际红十字会正在武汉长江边处理死尸。
1911年10月18日,清军炮兵在汉口附近布防。
1911年10月28日前来镇压革命的大清新军,正在汉口赛马场布防火炮被革命者破坏的铁路桥。
武昌起义炮兵向清军阵地开火的瞬间。
1911年上海闸北宝山路招募革命军处。
军号声响起,部队将出发。
1911年10月30日,大清炮兵布防的阵地。
前来镇压武昌起义的大清长江舰队的军舰,不久也参加了起义。
在北京日本领事馆内,避难的日本侨民正在吃饭。
1911年10月19日,革命军向前线挺进。
1911年11月2日,被烧毁的汉口老城区的房子。
1911在汉口日本领事馆房顶,日本和英国军人正在观看战况。
清军炮兵在汉口大智路火车站布防。
辛亥革命期间北京城门戒备森严。
被革命者破坏的山海关铁路。
辛亥革命期间,日本增兵汉口。
1911年革命军占领上海后,各国以保护其公民和租界为由,大量增兵中国。
该明信片反映了外国军队行军经过上海南京路之景况。
这也是孙中山为了保住革命的果实,匆忙将大权交到袁世凯手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1911年革命军正守卫上海道署,里面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武昌起义的部队正在阻击前来镇压的清军。
1911年上海吴淞革命军在沪宁车站等候,准备开赴南京。
前来镇压武昌起义的清军正在战场上休息。
武昌起义的部队,正从军火仓库中搬运火炮,跨过铁道时的情形。
武昌起义革命军在战壕内伏地射击的场景。
在汉口受伤的革命者。
国际红十字会掩埋武昌起义革命死难者的遗体。
武昌起义中阵亡的革命者遗体。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第9课《辛亥革命》。
详细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革命过程中涌现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讲解: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分析历史意义。
a. 背景介绍: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b. 过程讲解: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结果分析: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d. 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课堂氛围。
4. 例题讲解:以辛亥革命相关试题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和解答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2. 内容:a. 背景: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b. 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结果: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d. 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
b. 请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a.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结果: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b.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