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化学教学带到生活中去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化学生活化的教学体会关键词:化学生活化;挖掘教学资源;初中化学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建构,同时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课程目标规定了化学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将化学的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供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机会或者是环境,形成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习惯,形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与生活内容密切结合,就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下面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开发化学教学的生活化资源一切科学知识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初中化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如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和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为学生提供生活化学习的资源和环境,善于拓展教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理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我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资源: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建构新的化学知识,并且是基于生活实践产生的,尤其是从学习生活出发,整合化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建构化学知识。
而且强化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索。
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发现化学,比如,厨房用的洗洁精是如何去油的;有人胃酸要吃含有小苏打的药品去综合胃酸,这些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教师应该顺利地将这些内容恰当地应用在教学中,作为教材内容的拓展。
这样做的结果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最后是给学生提供生活中学习化学的机会,比如,给学生布置课后化学实验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亲历化学知识的建构,形成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某些化学实验结果在课堂中汇报或是演示,激发学生发现化学、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生活化的质量。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课改实施后,大力提倡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繁杂,抽象性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而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化学原理的应用,如水的蒸发和冷却、饮料的发酵过程等,这些都是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主动去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生活就是最好的实验室。
通过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化学实验展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化学的奥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3.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化学知识是非常抽象和理论性的,在学习中往往很难理解和掌握。
而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把握化学的原理和规律。
学习化学知识不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运用。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入化学知识。
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用物质的燃烧和生锈等实例,通过现象勾勒出化学反应的本质,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化学反应的存在。
2.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生活化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展示,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现象,增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酵母发酵生气实验来讲解发酵反应,通过铁的电解实验讲解电解质的离子结构等。
3.生活化情境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自然地理解和接受化学知识。
在讲解化学平衡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时反应向右进行,产生盐和水。
通过情境的设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平衡反应的原理。
在教师角度来说,生活化教学也更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引入生活化情境,更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
初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化学的学习当然也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所以化学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的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
如何使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
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
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场镇附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积极联系生活,构建生活情境初中生首次接触化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着手,将一些枯燥的化学知识转变成为现实生活中有趣的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和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育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教学,积极构建生活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如在讲授《空气》的时候,尤其要将理论内容与现实相联系,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
空气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世间万物都与之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学概念中的空气又由不同的分子构成,教师要准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科学观念和现代化学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化学知识,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我来谈一下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首先,化学中的反应和生活中的反应互相影响。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像日常生活中的白醋(酸)、洗衣粉(碱)在我们的衣服和污渍之间发生的酸碱中和,显然是典型的化学反应。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程更好地了解化学反应的应用,学会如何用酸来除锈、如何用氢氧化钠把家里的污渍清洗掉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实际地认识到化学对日常生活的实际帮助和贡献。
其次,化学的知识与食品质量密切相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会注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性,所以了解化学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饮食健康。
例如,对于家庭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化学课程,了解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是否有害,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饮食的健康安全。
最后,暴露于化学剂中可能带来一定危害。
化学教育不仅对学生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可能在生活中对我们产生危害。
比如我们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化学物质,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重点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加强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实践培训,保证化学实验安全。
这也是初中化学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另一方面。
综上所述,了解、掌握化学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学习化学的过程不仅是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初中化学教育应使学生们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们实际掌握所学科学,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做好四注重搞活化学生活教学【摘要】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要走进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营造生活化的化学课堂环境,活跃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扩展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感受社会的化学成果。
课堂教学生活化,让课堂彰显生活的本色,正是初中化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实际拓展能力【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44-01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保持和增进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化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易学好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科知识。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化学课堂教学。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教学内容合并,捕捉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化学现象,用在课堂教学中,使教与学更轻松。
1 注重创设,引导学生的探索意识化学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化学的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沪科版的教材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化学和理解化学,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化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化学知识的魅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创设,通过问题的创设来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在对物质燃烧条件进行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总结出了燃烧的几个条件:①可燃物⑦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中走向社会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
但是传统的教育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传统教育没能成为生活的需要,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后,还未变革的旧教育就应相应的变革。
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中走向社会”的思路。
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并蕴涵生活意义的典型事例,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通过课堂化学教学和生活中化学知识认识的结合,使学生全方位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紧密联系生活,从生活中走进化学社会是一个活动的大载体,在社会生活中蕴涵着大量化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也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充满教育。
他用打开“鸟笼”来隐喻教育应把学生“放飞”到生活这个“天空”之中,参与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的改造。
“社会即学校”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与生活相通。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可谓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
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化学现象莫过于“燃烧”,烹制食物,烤火取暖,烛光照明,鸣鞭焰火,炸山取石等等。
还有水的三态变化的奇妙。
这些现象是直观的,学生的体验是直接的,但教学中要求是使学生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就蕴含在其中。
学生的“顿悟”产生了,兴趣被激发了,求知欲产生了。
工农业生产中离不开化学的使用,水泥的生产和固化是“化学”,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也是“化学”。
什么叫化肥,它就是化学肥料的简称,它的生产是化学工业的贡献,是对农业的服务,其负面性是对环境的污染。
金属的冶炼是化学变化;金属压片、拉丝、成模、塑型是物理变化,金属做成导线和炊具是对其物理性质的利用,而金属的锈蚀是金属本身化学性质不完美的一面。
二、“开门办学”走向社会——使学生更多地撷取化学知识的感性材料走进生活,走进厨房。
即可体验到多种多样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也可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很多身边的化学问题。
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不再单纯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系统来描述内容目标,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来选取和建构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
”可见,新课标对整个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必需更改。
那么,如何贯彻这一精神,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实际1课堂内外联系教学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科学理论,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轻松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妙趣横生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
新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能力。
因此,我们以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出地位为中心“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力求使教育教学活动与当代人类生活现实贴得更近。
在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程中,坚持引导学生,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感受化学,用化学知识重新认识与体味生活,在科学知识学习与科学素质建构中,塑造科学世界观。
例如:介绍世界各国共同研究的臭氧层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新型材料如钛系化合物作为精细化工产品,前景诱人。
四氯化钛TiCl4在军事上,尤其是在海洋战争中作为人造烟雾剂;在农业上,用TiCl4形成的浓雾复盖地面,减少夜间地面热量的散失,保护蔬菜和农作物不受严寒、霜冻的危害。
如通常用氯气作自来水消毒剂,而国外已从氯消毒的自来水中鉴定出微量的多种致癌或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物质,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更理想的广谱性安全、稳定性强、高效杀菌消毒剂ClO。
生活中的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1-12T14:23:09.27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11月作者:苑文华[导读] 将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普遍性和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点的兴趣。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五中学〔摘要〕化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想。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对化学很多知识点不理解,看不到化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表现,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可以从社会生活入手,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学教学应用探究新课程明确提出中学的化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现代的中学生也普遍存在这只会学不会用的现象,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视而不见,导致学生高分低能。
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普遍性和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点的兴趣。
1 现阶段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反思很多初中化学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的追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存在着重书本、考试,轻生活、实践的现象,时原本实用性非常强的化学教学变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强化训练,使化学学习失去了原本生活化的教学特征、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化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化学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重返学生生活的过程,因为化学的很多知识点都是源自于生活,启发于生活。
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深深的扎根于生活,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学到的知识点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思想化学知识相对应。
浅谈让化学教学走进生活太和一中化学组朱启亮邮编 236600我国的课程改革加强了理科课程同社会的联系,更加重视理科课程“生活化”,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教育。
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学和课程还存在缺陷。
譬如,化学教材还缺乏和社会生活的有效联系。
把学生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为了体现化学的重要性。
如何使基础化学教育能更好的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使化学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值得大家来关注和研究。
其方法之一就是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即让化学教学走进生活。
从我们的教学入手,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要学。
本文仅做了一些浅显的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让教材内容的教学走进生活化学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化学学科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去讲解教材内容并利用所讲内容来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再加上生动的教学语言的讲解。
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化学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是生动活泼的。
只要我们教师对教材去挖掘、分析,对内容重新组合,找出教材内容的合适的讲解方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钠的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引入:“随着我们国家科技实力的增长,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国家成功的进行了载人飞船的发射。
那么在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飞船中的航天英雄们所需维持生命的O2是怎样携带或产生的呢?携带O2的难度非常大,他们携带的实际是一种能产生的一种神奇的氧化物。
这种氧化物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钠的氧化物。
”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去探索、学习本部分内容的兴趣。
因为他们觉的学化学有用!再比如:在学习N2时,可以先将这样一个自然奇观呈现给学生: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又是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毙。
浅谈在高中化学中如何体现“让化学走向生活”摘要:化学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学习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将化学课堂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同学们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中提高对化学的应用能力,体现化学的“学以致用”,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体现“让化学走向生活”。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中图分类号】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发现,化学教学越来越强调“让化学走向生活”,以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仅仅放在学习化学基本知识、化学理论以及化学规律上。
这种教学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化学与生活以及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基础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下面,本人根据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化学走向生活”,本人愚见,仅供参考:1化学课堂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在课堂教学中,只教授化学基本知识、化学理论与化学规律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让化学知识“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例如,在讲到“碳酸钠”这种物质的时候,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人民饮食习惯引导学生学习“碳酸钠”除用在工业上之外,日常生活中油条、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这种碱。
在讲到金属铝的时候,我结合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有些是用电镀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成,该硬铝的成分是:al—cu—mg—mn—si合金。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情景融合的案例一、案例描述某高中化学教师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感到枯燥无味,很难有所产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他开始尝试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融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
下面将具体描述一下张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融合的具体案例。
二、案例分析1. 实验示范与生活结合张老师在教学实验中,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还会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生活情景中存在的化学反应相关的现象。
他会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洗衣粉与水的混合过程,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知识的影子。
2.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除了实验示范,张老师还会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比如蔬菜在煮熟时颜色的改变、果汁酸甜的味道等等。
并通过这些例子,来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的化学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现象,增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 化学实践与社会问题结合张老师还会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社会问题与化学知识的相关性,比如大气污染与化学反应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化学废水处理的关系等等。
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与社会问题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三、案例效果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情景融合,张老师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课堂上,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互动,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部分学生还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增强了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案例启示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教学要贴近生活,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路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化学知识的养分。
寄课堂于生活,实现化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摘要:生活对于我们化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和理解化学”充分体现了“让课堂回归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化学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理念。
关键词:化学课堂;生活;可持续发展一堂好课,好比一汪清水,表面虽波澜不惊,内部却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投一粒石子,会激起层层涟漪;洒一缕阳光,会折射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如果能机智有效地驾驭一堂课,洞悉并抓住教学中瞬间闪现、稍纵即逝的教育教学素材,用生动鲜活的课堂生命元素作用于课堂教学,就会使平淡的教学进发出极大的魅力与活力。
那么,如何站在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角度上来认识并探寻化学课堂的活力因子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不断总结,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生活中体验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学。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就会更加生动、亲切,有激情,更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的过程,它已扩展到了情感、生理等领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讲授溶液与胶体的区别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带牛奶到课堂,课堂上除了让学习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外,还让学生用自带的牛奶做丁达尔现象的实验,学生明显表现出比观察氢氧化铁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更大的热情,每个人都瞪大眼睛看牛奶里有没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课堂教学,我还列举了很多相关的实例,如:浴室的空气、泥水的悬浮液、豆浆等。
同时提出3个问题:(1)豆浆怎么变成豆腐?(2)为什么同一支钢笔不能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牌子的墨水?(3)为什么会在河流人海口处形成三角洲?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生活常识,让其尽情地畅所欲言,展示自我。
从生活中感悟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看自身周围的世界。
应让学生从生活接触化学,走进化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课堂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
一、让学生感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到化学,大家都会觉得化学只是一些公式和一些现象,学生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化学不只是化学符号,它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例子。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精选与社会和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内容,增加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强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科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启迪和熏陶。
比如,经常烧水用的水壶,会在壶底积下厚厚的水垢;铁制品的表面会生出铁锈,要除去水垢和铁锈,我们会用到醋或者盐酸。
这些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酸和盐的性质,进而去掌握。
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化学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枯燥乏味,抱怨一堆的化学公式要记。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化学学习的范围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
因为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
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化学无处不在,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化学的身影。
让学生知道衣食住行都是化学物质的世界。
新课标下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如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成了学生自己的学习研究对象.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化学,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体验和理解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能从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着手,选择学生身边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
试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模式探讨摘要: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各个方面都少不了化学知识,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化学知识的教学关系到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激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因此,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意义重大。
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059-011、课前提炼教材中的化学“生活化”元素,进而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也不例外。
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于教材中,而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每节课教学前都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其中蕴含的化学“生活化”元素,进而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
比如,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为生活而教育”,即在进行教学时尽量由教材回归于生活,捕捉学生对生活关注的“信息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习惯。
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1.利用日常生活实际(如新闻、经历、科技、社会热点等)来创设“生活化”情境;2.利用化学故事(如化学史或生活故事等)创设“生活化”情境;3.利用化学实验(如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开放性实验)创设“生活化”情境;4.利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5.利用认知冲突(学生直觉与生活客观事实的冲突)创设“生活化”情境。
把化学教学带到生活中去
清远市清城区横荷街赤岗学校:谭桂娴
主要内容:利用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尽量在课堂贯彻生活式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设疑激趣兴趣教学创设情景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科学探究贯穿始终。
这一要求体现了化学的实用主义思想和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化学的兴趣。
学生愿意学化学,一是因为化学实验的"有趣、好看、好玩";二是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各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蕴涵着大量的化学知识。
教学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课堂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增强。
尤其在学科的起始年级,正确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的结合对学生的学习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及相关的生活化学,将能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的关注,愿意利用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那么怎样做到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呢?
一、生活化的导入
生活化的导入是指尽量把学习的内容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或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或与学生的
认知冲突联系起来,列举一些生动有趣、悬念丛生、严重冲击和违反学生常识的生活实例。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的《空气的成分》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呼吸的是什么物质?学生马上会回答:空气。
接着再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1、空气是看不见的也摸不着的物质,但是它又是我们生存必需的物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
2、空气里面有究竟有什么物质呢?接着我们可以举些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打开包装后的饼干很快变软,说明空气里面有水蒸气,还有医院里面供给病人呼吸的气体也是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学生可以马上得出这是氧气,然后出示充氮包装的食品,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以这三个例子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学习,引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第五章第二节中《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时,以故事或者动漫的形式引入二氧化碳不同的性质。
如问:一位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房子刷完石灰乳后,时间长了,就会使墙壁坚固呢?打开可乐瓶盖时,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泡泡冒出?以这样几则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思考,学生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不但在学习元素化合物这些较直观的知识时可以使用生活化的导入,在学习一些微观抽象的感念十也可以利用有趣的的生活化的导入,设疑激趣,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例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的
奥秘》的分子的特性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一些日常生活现象中的“为什么”:为什么在厨房外面就闻到饭菜的香味?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下或者通风的地方很快就能晒干?为什么一滴红墨水滴在水里不见了水却变红了?为什么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呢?
二、生活化的新知教授
在传授新知识时,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关经验或疑难作为了解与掌握新知识的“踏脚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教学,容易使新知识在原有的概念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发生同化或者顺应的联系,使学习变得容易和有意义。
例如,在学习第十章《食品、药品与健康》中讲述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时,先让学生列举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主要食品,如大米饭、蔬菜、鸡蛋、鸡肉、鱼、水果等等,再向学生提问他们各自所含的营养物质。
再举例,人为什么可以三天不吃饭,但是不可以三天不喝水,让学生得出水也是一种营养素。
然后让学生明白膳食均衡的原因,了解到学习化学的好处,加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又如,在讲《生物微量元素与健康》时也可以从各种医学常识进行化学教学。
例如钙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婴幼儿缺钙会发生偻病,老年人缺钙易骨折。
儿童缺锌会影响生长发育,智力低下,缺铁易患贫血,却碘会导致“大脖子”病,我们为什么要食用加碘盐就是这个原因。
讲到第八章《生活中的酸、碱、盐》中的第一节重要的酸这一节
时,我们可以结合医药健康来传授知识,胃液里面含有少量的盐酸。
治疗胃酸过多经常会用到胃舒平、胃得乐等胃药,另外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都是利用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
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石灰水可以用作鸡蛋保鲜剂---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不溶性碳酸钙,堵塞鸡蛋壳上的毛细孔,减少蛋内物质与空气的接触;用来清洁厕所的“洁厕灵”里面就有盐酸的成分。
这样,把新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扩展了学生知识范围。
在讲《常用的盐》中的氯化钠除了调味食用和制取生理盐水外,还可以将它在生活中的其它用途介绍给学生:早上经常喝点淡盐水可以治喉咙痛、牙痛,也可以用来腌制食品,用盐水清洗鱼、鸡鸭内脏可以去除腥味和臭味,新买回来的衣服在盐水里泡过,不容易褪色等等。
三、生活化的习题设计
习题的设计可以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这些似曾相识的题材唤起学生对问题的印象,发掘他们深层记忆中的想法,刺激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例如,以下几道题就是完全来自生活实际,学生能借助一些生活中的熟悉的场景和做法解题:○1在厨房里,能用哪些方法把一瓶白醋和一瓶蒸馏水鉴别开来?○2黄金与铜-锌合金有相似的颜色,怎样用才能区分两种物质?○3如何鉴别新买回来的衣服是纯棉或者合成纤维?
作为知识的反馈,考查的手段之一考试测验也应该充分体现这种
生活化的理念。
如:例1(2007.广东中考)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出现了大储量的油田。
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A混合物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例2(2005.广州中考)冬天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的是()A CO B N2 C CH4 D CO2 例3 (2007.上海中考)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 N2 B O2 C H2 D CO2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以资源、健康、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对日常化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康教育和环保观念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四、生活化的课后小结
在课堂临近结束时,将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接口,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后,我们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的原因,还有如果到深的洞窑里面先要做灯火实验,。
还可以有意识地穿插生活的事例,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应用。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后,可结合生活例子提问:酸性环境有利于头发的健康生长,我们洗头的时候是先用洗发剂还是护发剂呢?为什么?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后,总结硫酸铜的性质和用途时,可结合农药波尔多液提问:该液体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装?“湿法冶炼金属铜”是怎么回事?以学生正确的作答作为最后的课堂小结,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进一步
突出该课时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五、生活化的作业布置
作业是学生对课堂知识巩固的一个必要环节。
生活化的作业布置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真完成好课后作业,保证作业的质和量。
如讲述《我们的水资源》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布置学生以调查的形式做一份报告。
让学生去调查每住户每天大约的用水量是多少?水资源污染的来源?我们喝的自来水一般经过哪些步骤?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作答,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教学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