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我的几点建议 两会提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48 KB
- 文档页数:3
加强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建议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扶贫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人民生活困难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提高财政投入财政投入是扶贫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事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同时,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效益评估,确保资金真正惠及贫困地区的群众。
2. 建立完善的产业扶贫机制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是脱贫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开展产业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发展潜力,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扶贫计划。
同时,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产业经营能力。
此外,要加强产销对接,帮助贫困地区的产品走向市场。
3. 推进教育扶贫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加强教育扶贫工作对于贫困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提供免费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
同时,要加强教育帮扶力度,引导优秀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等方面。
同时,要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5.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实施等方式,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
6. 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地区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同时,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7. 加强数据支持和监测评估加强数据支持和监测评估对于扶贫工作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强贫困地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的数据平台,及时掌握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问题。
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扶贫工作是我国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减少贫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注重教育扶贫。
教育是脱贫的根本出路,唯有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才能增强其就业能力,从而有效地摆脱贫困。
因此,建议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建设和配置,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机会。
其次,完善产业扶贫政策。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特别是贫困地区多是农村地区,因此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非常重要。
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加强土地扶贫政策。
土地是贫困地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扶贫政策直接关系到贫困人口的利益。
应加大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贫困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量。
再次,加强社会保障。
贫困地区的居民普遍缺乏基本的福利保障,因此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贫困地区居民享有基本的医疗、教育和养老等福利待遇。
同时,建立健全贫困人口的住房保障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居住保障。
最后,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
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加强监督和评估。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管,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及时对问题进行整改和问责。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扶贫评估机制,定期对扶贫工作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要做好扶贫工作,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注重教育、产业、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加强社会保障,健全监管和评估机制。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够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旨在通过精准的识别和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精准扶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整改和落实。
本文将从加强政策落实、完善数据管理、强化监督机制和加强培训力度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方案。
一、加强政策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具体落实中存在不足。
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确保政策落地。
同时,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此外,要建立健全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便于各部门共享信息,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完善数据管理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在数据管理上存在问题,导致贫困人口信息不准确、重复等情况。
为此,我们应加强数据采集和核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同时,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的更新维护,保障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管理。
此外,通过引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和利用的水平,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强化监督机制精准扶贫涉及到巨额资金的使用,因此需要严密的监督机制来保障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当前,一些地方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资金存在浪费和滥用情况。
为此,我们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的监督。
同时,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绩效评估和效果监测,确保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取得实际效果。
此外,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培训力度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专业、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来支持。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存在不足。
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扶贫干部和工作队伍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加强对扶贫政策和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
此外,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建立长效的培训体系,持续提升工作队伍的能力水平。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怎样扶”,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
应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工作是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现我以五山乡为例,该乡地处大新偏远地区,属大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半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尽管近几年来,上级部门加大了扶贫的力度,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和文教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人均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仍然落后,较其他地方的农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本人分析主要的原因有几点:1、“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除了部分劳务输出外,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就靠几亩薄田,开垦几亩坡地种植一些玉米、黄豆,以及政府给予的扶贫鸡、扶贫猪来维持生活,甚至一些困难户就是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不愿多努力的,伸手就要,不求变,得过且过,出现一种以争当贫困户为荣的极端现象。
2、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难以改变。
现在,相当部分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的,有的家庭全年可支配性开支均在万元左右,但相当部分的农户把这些收入消费在平时的吃喝和节庆活动上,而不是如何发展生产。
3、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交通等问题,当地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和发展的意识相对淡薄。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贫工作的推动下,有了不小的改变,仍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停留在粗放生产、无序经营的层面。
虽然该乡近年也有些种养户的出现,但生产经营没有典型,没有形成产业化,覆盖面小,农村经济发展还是相对缓慢。
4、目前,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扶贫工作没有根据农村实际做出长远计划,没有认真组织调查,基本流于形式,跟踪服务不到位。
如五山乡扶贫母猪的发放相对一些仅有孤寡老人的家庭来说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是增加养殖成本,增加额外开支;还有火龙果的种植没有专业性的指导,只种不管,也很难形成产业,所以没有明显的成效等。
精准扶贫的后续工作措施精准扶贫后续工作措施随着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推进,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新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的后续工作,继续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从政策、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探讨精准扶贫的后续工作措施。
一、政策措施1. 加强扶贫政策的精准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差异化精准扶贫政策。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贫困群众能够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2. 增加财政投入。
财政资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性。
3. 完善扶贫项目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的评估、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
二、经济措施1.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 支持农民创业就业。
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贷款支持。
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贴息贷款,降低创业者的融资成本。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三、教育措施1. 提供教育资助。
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提供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
包括提供生活费、学杂费、书籍费等,确保贫困家庭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2.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鼓励贫困地区的青年人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3.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设施建设等,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四、卫生措施1. 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平。
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水平。
特别是要加大对慢性病、贫困人口健康等方面的关注。
2024年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范本____年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____年,为了更有效地推进精准帮扶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落实方案,以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更为普惠和可持续的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1. 帮扶目标不明确:部分地区和单位在精准帮扶工作中,没有明确具体的帮扶对象和帮扶目标,导致帮扶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低。
2. 宏观政策不落地:一些宏观扶贫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贯彻和落实,导致扶贫资源分配不均、政策效果不明显。
3. 扶贫资金使用不透明:部分地区在使用扶贫资金时,缺乏透明度,存在挥霍浪费和腐败问题,导致资金效益不明显。
4. 技术手段不足:一些贫困地区在扶贫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持,限制了精准帮扶的精确性和效率。
5. 教育和培训不足:贫困地区教育和培训资源的缺乏,导致一些贫困群众缺乏必备知识和技能,难以脱贫。
三、整改落实方案1. 确立明确的帮扶目标:各级政府和相应帮扶单位要在制定帮扶计划前,明确具体的帮扶对象和帮扶目标,建立完善的帮扶目标管理机制。
2. 加强宏观政策落地:各级政府要将宏观扶贫政策细化到具体实施方案中,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时间表,确保政策能够实打实地落地。
3. 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推行公开透明的资金使用制度,建立严格的审核和审计制度,防止资金滥用和腐败问题。
4. 推进科技支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持,提高帮扶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5. 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培训资源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扶贫政策和机制,提供贫困群众必备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实施路径及预期效果1. 落实帮扶目标:通过建立帮扶目标管理机制,明确帮扶对象和帮扶目标,确保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预期实现精准帮扶的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攻坚推进会讲话稿精准扶贫攻坚推进会讲话稿(一)按照市委要求,今天召开全县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就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讨论会动员会议精神进行再组织、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自觉性,全力打好农牧区攻坚战,确保决战决胜。
刚才,徐锋书记作了一个全面的动员报告,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强化三大认识,把握扶贫攻坚的根本方向认识的深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
做好精准扶贫其他工作,必须逐渐提高思想认识,把准扶贫攻坚的根本方向。
一是要认识到,扶贫攻坚是全面投入使用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扶贫工作时,站历史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高度,提出了"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新要求。
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外派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扶贫攻坚工作,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来强力推进。
二是要认识到,扶贫攻坚是一场"啃硬骨头"的苦仗硬仗。
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关期。
当前我县的扶贫工作,还有四大瓶颈需要有破解。
一是贫困人口多,X县的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市的41.4%,这是一个很大的注册资本金。
二是脱贫难度大,现有的低收入群体因病、因残、因缺劳动力致贫的所占比例极低较高,脱贫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精准度不够,少数地方扶贫工作招数不多、措施不细、精度不高,有"路边亮堂堂、山沟穷当当"的现象。
四是X县财力有限,"人口多、农业大、工业弱、财政穷"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是要认识到,扶贫攻坚是X县加快发展的非常重要机遇。
随已被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发展规划,我们要借势借力,抢抓这一难得发展机遇,策划、包装、对接一批承载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扶贫房地产项目,挤进中央、省级规划笼子。
高中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推动高中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落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高中教育资源的投入。
贫困地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确保贫困地区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高中教育。
其次,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建立完善的资助政策,包括助学金、勤工助学、生活补助等,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同时,加强高中教育与产业对接。
贫困地区的高中教育应该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开设与当地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适应当地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另外,加强对贫困地区高中教育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更多针对贫困地区高中教育的政策,包括招生政策、教育补贴政策、就业政策等,为贫困地区高中教育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最后,加强对贫困地区高中教育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贫困地区高中教育实施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高中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对贫困地区高中教育的支持力度,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改变命运,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扶贫工作意见建议扶贫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实施扶贫工作,提高扶贫工作的效果,我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首先,要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政府应当制定全面、科学的扶贫政策并加以落实,确保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政策能够被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
其次,要完善扶贫项目的设计和管理机制。
扶贫项目的设计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和项目的长效性,确保扶贫项目的效果能够持久。
同时,要建立起科学、严格的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的资金使用合理、管理规范,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再次,要加强教育扶贫。
教育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和扶持,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
另外,要注重产业扶贫。
发展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当倡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帮助农民将自己的产品销售给更广大的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社会参与和组织的建设。
扶贫工作需要广大的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
同时,要加强扶贫组织的建设,提高组织的能力和执行力,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完善项目设计和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和产业扶贫、提高社会参与和组织建设,才能够有效地实施扶贫工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农业方面两会提案建议范文农业方面两会提案建议范文: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工作。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议加强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加农业灌溉面积,确保农田灌溉水源的供应。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
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农药、化肥、兽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严格控制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和使用。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五、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农业支持政策对于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农民收入。
六、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建议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民的信息素养,促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七、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农民组织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
建议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培育和扶持,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农业节水技术和资源利用农业节水技术和资源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精准扶贫的工作措施精准扶贫是指在减贫工作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达到精确扶贫的目标。
下面是一些可以采取的精准扶贫的工作措施:一、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核查和管理体系1. 实施全面精准识别。
通过调查、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和致贫原因,确保找准扶贫对象。
2.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对贫困人口的信息进行动态更新管理,及时跟进贫困人口的脱贫情况和变化,保证政策措施的精准度。
二、提供基本保障和扶持政策1. 提供教育保障。
为贫困人口提供义务教育、职业培训等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2. 提供医疗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
3. 提供住房保障。
为贫困人口提供适宜的住房条件,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生活稳定性。
4. 提供就业扶持。
推进就业服务和援助工作,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
三、发展产业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1. 发展特色产业。
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加强技术支持。
为贫困地区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增强他们应对市场的竞争能力。
3. 推广先进种植和养殖技术。
引入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发展交通运输。
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
2. 提供电力和通信设施。
扩大电网覆盖范围,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3. 改善水利设施。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条件,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五、加强政策落实和监督机制1. 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和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受益。
2. 加强资金管理。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群众对扶贫工作的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认为群众在扶贫工作中应该有以下建议:
一、加强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
对于贫困户来说,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增加就业机会是最直接有效的扶贫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开设职业培训班、提供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掌握一门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实现真正的脱贫。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是扶贫工作的关键。
政府在扶贫过程中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完善扶贫项目管理机制。
在扶贫工作中,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扶贫工作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项目的资金使用透明公开,确保扶贫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四、强化对贫困户的社会帮扶。
除了政府提供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包括提供资金援助、精神鼓励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共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五、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监督和评估是推动扶贫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扶贫工作是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希望我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谢谢!。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1通过在苍溪县的调查,结合对全省88个贫困县的比较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上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灌”到“滴灌”上,还有六个方面的共性问题需要重视研究。
1.解决识别误差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困难群体问题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是基础。
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识别和确定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既公开透明又简便易行,但在实际筛选统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入户调查误差带来识别偏差。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户大多有“藏富”心理,仅靠短时间的入户调查,难以对农村家庭收入完全摸清,调查统计人员对数据的采集和在对数据真实性的确认上手段有限,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精准。
加之还有少数群众有争当贫困户思想,有的农户在识别前将子女与父母户口分开,导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贫困户增多;二是群众平均主义心态造成人为“漏统”现象。
部分地区评定贫困户,群众认为拿了低保再评贫困户,是“骑了双马”,部分基层工作不细致、把关不严,导致部分贫困户被“漏统”;三是处于贫困线临界值之上的农户,因病因灾极易返贫。
从抽样调查情况看,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迈过2736元的农户仍占到近2%,这类群体无法直接享受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抗灾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演化成为相对弱势群体。
2.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空心化”。
目前,农村人口普遍向外流动,大多数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劳动力的缺乏,已难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带来“低收益”。
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粮、养猪等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很难直接从传统农业中获利。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自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各地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贫困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对于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脱贫,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直接阻碍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1)职责定位不明。
根据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定位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据了解,部分地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根本没有将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区分和界定出来。
由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考核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管理,部分本应由乡干部和村干部完成的事务性工作,也一并交给其一肩担,导致真正沉入农村、投入精准扶贫中的精力被大量分散弱化。
(2)能力素质不高。
对第一书记派驻条件虽有明文规定,各个具体派出单位对选派第一书记重视程度不够,在学历、年龄、性别、基层工作经验能力等方面要求把关不严。
部分第一书记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差、不熟悉农村工作,致使群众工作开展困难。
驻村工作发挥不明显。
(3)人员到位不齐。
按照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组建要求,每个贫困村均配置了由对口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农技员、第一书记构成的驻村工作队。
然而,对于部分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和驻村农技员真正到对口贫困村主动衔接工作时间少之有少,形同虚设;其次多数下派的第一书记工作方法单一,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加上少部分贫困户主观脱贫意愿不强,非贫困户的心理失衡、村两委关系不和等问题,更是加重了第一书记唱独角戏跑全场、疲于应付问题现象时有发生。
(4)保障激励不足。
按有关文件要求,虽然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按照差旅费伙食补助费标准给予适当生活补助,但由于贫困村地理位置不同,工作条件差异较大。
有的贫困村地处偏远,工作区域较大,工作条件艰苦,所以工作开支相应增多,而采用统一的经费保障标准,使部分第一书记经费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综合所述,为有效解决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存在问题并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抓起:一是精准选派,派好干部担任第一书记。
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为了切实解决我国贫困问题, 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24年, 我国将继续推行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
下面是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的具体内容:1.建立权威的贫困识别机制: 重点改革完善贫困线标准, 修订和解决不规范地方性的扶贫指标体系, 确保贫困人口的准确识别和统计。
2.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善交通条件, 解决用水和用电问题, 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
3.推进农村产业扶贫: 通过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农业产业, 推广优质农作物种植、养殖等方式,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加大就业扶贫力度: 设立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专项资金, 鼓励贫困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提供技术培训和创业支持, 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
5.发展教育扶贫: 加大教育扶贫资金投入,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改善教育条件, 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减少贫困人口的教育负担。
6.加大健康扶贫力度: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 提供贫困地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 推广健康扶贫政策, 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7.实施生态扶贫: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扶贫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发展生态产业,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生活质量。
8.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 加大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 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
9.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估机制, 对扶贫帮困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扶贫政策的落实。
10.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与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的合作, 借鉴他们的扶贫经验, 共同推动国际减贫事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 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将以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为主线, 聚焦贫困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帮扶, 确保贫困地区居民稳定脱贫,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措施精准扶贫是我国在现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解决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问题,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一、精确识别贫困对象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准确识别贫困对象。
通过明确的扶贫标准和严格的贫困线,对贫困人口进行逐户调查和核对,确保不漏一户贫困人口。
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对家庭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土地资产、贫困原因等进行详细调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分类制定扶贫政策根据贫困对象的不同情况,我们要制定分类的扶贫政策。
对于因病、因残、因学贫困的人口,要提供医疗救助、残疾人就业培训和资助、教育帮扶等政策措施。
对于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人口,要提供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对于因缺少产业和就业机会而贫困的人口,要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力度。
对于因缺乏基础设施而贫困的人口,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能得到相应的扶持,解决其贫困问题。
三、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体制为了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我们要完善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扶贫资金的专项账户,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和追溯性。
二是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督和审计,强化对扶贫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
三是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的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核实。
四、推进农村产业扶贫农村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在推进农村产业扶贫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合适的产业扶贫项目,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项目。
二是加强产业链条的衔接,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四是加大对农村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适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瞄准贫困群体开展针对性扶贫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然需求,但扶贫工作过程中仍出现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天女散花,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和浪费国家扶贫资源的问题,无法真正让贫困人口真正走上富裕。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精准扶贫:第一、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
基层政府组织干部入户调查,并积极与各联村单位衔接,抽调联村单位干部参与信息采集工作。
通过全面采、惠农政策、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教育信息管理、社会救助、卫生扶贫、富民产业发展、劳动力培训、精准贷款等10项信息,准确掌握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并对信息进行了审核,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
再通过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思维,集数据采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实时更新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数据基础。
第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盘活贫困地区资源,授人以渔。
政府应坚持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农战略、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科技创新和新型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将农业现代化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实现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
对现代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有专门的扶贫指标和奖励措施。
在推行公司+农户、大户带动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的同时必须要明确提出贫困户的盈利模式,不能把贫困户沦为简单的原材料提供者。
第三、精准扶贫与创新考核机制相结合。
立科学考核体系,抓紧制定贫困县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精准扶贫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改变由主要考核地区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坚持既看眼前又看长远,既看发展又看基础;创新考核方式,采取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并充分运用现代手段,随机抽样网络评价,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把扶贫县领导干部的政绩升迁与扶贫绩效挂钩;对扶贫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对扶贫攻坚贡献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引导干部全力扶真贫真扶贫;对扶贫进展迟缓的地区扶贫工作开展不力的个人进行批评直至追究责任,严格奖优罚劣。
指导精准帮扶措施方案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其脱贫致富。
在制定精准帮扶措施方案时,需要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是一个示例:1.教育扶贫: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建设更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加大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发放力度,鼓励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2.产业扶贫: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和特点,发展适宜的产业,并提供相关支持。
例如,发展农业,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种植养殖技术咨询;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培训和贷款支持;发展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
3.就业扶贫: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和提供职业培训,帮助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就业。
例如,开展技能培训,提供相关证书和资格认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进驻贫困地区,开展招聘和就业服务;发展微商、电商等新型就业形态,提供创业指导和贷款支持。
4.社会保障扶贫:完善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政策。
例如,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贫困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加强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保障贫困地区的老年人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5.资金扶贫: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贷款、补助、奖励等形式的扶贫资金,满足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
例如,设立专项扶贫基金,集中用于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设立信贷扶贫机构,提供低息贷款和无息贷款,扶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以上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精准帮扶措施方案需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政策,做到资金合理使用、帮扶对象精确识别、措施有效落地。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精准帮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我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到2020 年,要实现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全面的推进,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瓶颈。
如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一些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困难, 多重致贫因素交织叠加仍然存在, 扶贫投入仍然难以满足需求, 贫困地区仍然缺少产业支撑, 等等。
为此,提出七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提供法律保障,加强统筹协调。
一是为了增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法律保障,建议国务院考虑制定出台《全国农村扶贫开发条例》。
二是由于扶贫开发工作面广量大、内涵丰富,也涉及一些法律问题,如土地承包、抵押贷款方面等,也要抓紧对一些法律作一些必要的修改。
三是针对各级、各类扶贫政策和资金“碎片化”的状况,要加强统筹协调,可以考虑以县为单位整合使用,尤其要避免地方配套。
加大扶贫投入,强化资金支持。
一是针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不高的情况,建议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从2017 年开始连续4 年适当提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专项扶贫资金占全国GDP 的比重,确保脱贫资金投入保障。
二是中西部地区各级地方政府
的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应该保证合理的增长;东部地区的对口支援资金,应该保持比较合理的水准。
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发展环境。
一是在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扶贫开发创造基础条件。
二是加快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保证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逐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领域,切实解决因病、因教致贫问题。
推进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
一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重点扶持特色种养业、设施农业、特色林业、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基地,扶持一批优势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品牌。
二是支持企业通过吸纳贫困户直接参与、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高贫困群众的土地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
三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就地就近择业,使贫困户在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自办“农家乐”生产经营中致富奔小康。
加强生态保护,完善相关政策。
一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已经明确“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能力,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因此要尽快出台相关具体的扶持政策。
二是由于这些贫困地区难以通过非农产业发展,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和脱贫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补贴水平。
扶贫政策待遇,需要一视同仁。
一是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存在着“同一片区、扶贫政策待遇不同”的情况,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发,按照“同一片区、同一待遇”的原则,进一步平衡相关省份片区扶贫政策待遇。
二是对于特困片区、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一些特殊地区,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抓好统筹协调,采取“一视同仁”的模式。
加强对口支援,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紧紧围绕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来推进发达地区的各项对口支援工作,强化东西部地区的扶贫协作,推动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西部流动。
二是东部地区不仅要帮钱帮物,更要推动产业层面合作,还要推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实现双方共赢。
三是推动各级层面的协作,不仅推动省级层面协作,更要推动市县级层面协作。
四是加强资金项目集中集聚,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向贫困群众倾斜,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强对口地区自身“造血功能”。
五是利用资源优势,推进教育帮扶、卫生帮扶及人才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