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4.23 KB
- 文档页数:5
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2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高,称为高色效应或增色效应
3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反之则为负协同效应。
4domain: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通常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形成特定功能的区域。
5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分子内部原子重排,使能量集中而产生高能键,然后将高能键的能量转给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底物水平磷酸化
6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
7变构调节:变构效应剂可以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以外的某些部位(变构部位)可逆的结合,使酶发生变构并改变其催化活性,这种变构方式称为变构调节
8生物转化: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
9转氨基作用:氨基酸在转氨酶催化下,可逆地把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α酮酸,氨基酸脱去氨基,转变成α-酮酸,而α-酮酸则接受氨基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称为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
转氨酶的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10糖异生途径: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称为糖异生途径
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表面由必需基团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直接参与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反应过程,这个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
12诱导契合假说: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接近时,酶分子受底物分子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
13胆汁酸肝肠循环: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
14DNA三级结构:DNA三级结构的主要形式是超螺旋,在真核生物中,超螺旋盘绕在组蛋白聚合体的表面,形成核小体结构,这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15km: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6氧化磷酸化:氧化(电子传递)与磷酸化(ATP生成)相偶联称为氧化磷酸化。
17核苷酸抗代谢物:
18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在肝内氧化分解产生的特有正常中间产物。
19血浆脂蛋白: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及运输。
20同工酶:在同种生物体内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组成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21 TM:DNA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一半时溶液的温度
22联合脱氨基作用:a-氨基酸与a-酮戊二酸在转氨酶作用下生成a-酮酸和谷氨酸,后者在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产生NH3,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一种重要方式。
23化学渗透假说: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之上,当氧化进行时,呼吸链起质子泵作用,质子被泵出线粒体内膜之外侧,造成膜内外两侧间跨膜的化学势与电位差,跨膜电化学能被ATP合酶所利用,使ADP与Pi合成ATP
24分子伴侣:能协助新合成的多肽链正确折叠,协助多肽链跨膜转运,防止形成不正确的折叠中间体和没有组装的蛋白亚基的不正确聚集。
25氧化呼吸链:在电子传递体系中,底物脱下来的氢不是直接交给氧,而是经一系列传递体,最终传给氧,该体系又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26 cori循环:肌肉收缩时生成乳酸,由于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后,再进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
葡萄糖释进入血液后又可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27ROS:
28ATP合成酶:
29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2mg/dl 时,胆红素扩散入组织,是粘膜,巩膜,皮肤染黄,称为黄疸。
30一碳单位: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如甘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在体内进行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31必需氨基酸:指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有8种,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
32结合胆汁酸:游离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产物
33急性实像蛋白:
1机体如何调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使其有条不紊地进行
机体对糖原合成和分解调节的位点是两条途径的关键酶糖原合成酶和磷酸化酶,二者均具有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磷酸化酶a是有活性的磷酸型,磷酸化酶b是无活性的去磷酸型;糖原合成酶a是有活性的去磷酸型,糖原合成酶b是无活性的磷酸型),机体对这两种酶的调节方式是双重控制,即同一个信号可使一个酶处于活性状态而另一个酶处于失活状态。
例如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是ATP分解为cAMP增多,从而激活蛋白激酶A,后者使糖原合成酶磷酸化失活,抑制了糖原合成;同时激活磷酸化酶a激酶是磷酸化酶b磷酸化,促进糖原分解
2何谓Cori循环?它有何生理意义?
肌肉剧烈运动经糖酵解途径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迅速穿过质膜经血液运送至肝脏,在肝脏氧化为丙酮酸,经糖异生途径变成葡萄糖,在进入血液运送到肌肉中这一过程称为Cori循环.Cori 循环时,每分子葡萄糖在肌肉中酵解产生2分子ATP,而两分子乳酸在肝脏中异生为糖需消耗4分子ATP和2分子GTP,避免损失乳酸及防止乳酸堆积形成酸中毒
3乙酰CoA来源与去路
一、来源:
1. 糖的有氧氧化
2. 脂肪的分解代谢
3.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4. 酮体的分解代谢
二、去路:
1. 进入三羧酸循环
2. 合成酮体的原料
3. 合成胆固醇的原料
4. 合成脂肪酸的原料
4给酮血症的动物注射葡萄糖后为什么能消除酮血症
注射葡萄糖后,机体先利用葡萄糖供能,减少脂肪动员,脂肪酸进入肝脏减少,肝合成酮体减少,而肝外组仍在利用酮体氧化供能,血中酮体将逐渐减少,所以能够消除酮血症
5尿素合成的部位.原料.限速酶以及ATP消耗
合成部位:肝细胞胞液和线粒体
尿素合成的原料:CO2,NH3,某些氨基酸的氨基,ATP
尿素合成的限速酶: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酶合成1分子尿素消耗3分子ATP,四个高能磷酸键
6简述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的氨2由肠道吸收的氨,包括食物蛋白质在大肠内经腐败作用生成的氨和尿素在肠道细胞脲酶作用下产生成的氨3肾脏泌氨,谷氨酰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生成氨去路:1在肾脏内合成尿素,氨在体内的主要去路是在肾脏生成无毒的尿素让后由肾脏排泄,这是集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2谷氨酰胺的合成,氨与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即为解毒产物也是储存于运输形式3氨可以是一些a-酮酸经联合脱氨基逆行氨基化而合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4氨还可以参加嘌呤碱和嘧啶碱的合成。
7从氨基酸代谢角度分析肝昏迷的生化机理
1. 食物蛋白经肠道细菌的腐败作用产生胺类等有害物质,尤其是酪胺和苯丙氨酸脱羧产生的苯乙胺,若不能在肝细胞内有效的分解而进入脑组织,则分别被羟化形成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
它们的化学结构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相似,称为假神经递质。
假神经递质增多可取代正常的神经递质,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引起大脑异常抑制,导致肝昏迷。
此外,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尿素合成受阻,导致血氨升高。
氨进入脑组织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进而形成谷氨酰胺,由于α-酮戊二酸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因此脑中的α-酮戊二酸减少,三羧酸循环减弱,大脑ATP生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同时谷氨酸.谷氨酰胺增多,可产生渗透压效应,引起脑肿。
8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基因组有哪些特点
与原核生物相比,⑴真核生物基因组很大,包括细胞核中的全部DNA和线粒体DNA,人的基因组3×109bp,其中为RNA和蛋白质编码的基因不到10%,80%以上DNA序列的功能还不完全清楚.⑵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被包裹在细胞核内.⑶真核生物为蛋白质编码的mRNA是单顺反子,一条mRNA一般只翻译出一条多肽链.⑷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分为高、中、低三等重复序列,有些重复序列的功能不完全清楚.⑸真核生物的基因是不连续排列的,有编码功能的外显子被很多插入序列(内含子)隔开,基因在转录完成后经过剪切除去内含子,将全部外显子连接起来
9何谓酮体?酮体在何处生成?何处应用?为什么?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酮体其重要性在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体外的物质无法进入脑为脑组织提供能量.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避免酮体过多产生,就必须充分保证糖供给.
酮体(ac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
10糖异生作用的主要生理意义:
是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血糖的正常浓度为 3.89-11mmol/L,即使禁食数周,血糖浓度仍可保持在 3.40mmol/L 左右,这对保证某些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停食一夜(8-10小时)处于安静状态的正常人每日体内葡萄糖利用,脑约125g,肌肉(休息状态)约50g,血细胞等约50g,仅这几种组织消耗糖量达225g,体内贮存可供利用的糖约150g,贮糖量最多的肌糖原仅供本身氧化供能,若只用肝糖原的贮存量来维持血糖浓度最多不超过12小时,由此可见糖异生的重要性。
(二)糖异生作用与乳酸的作用密切关系:在激烈运动时,肌肉糖酵解生成大量乳酸,后者经血液运到肝脏可再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因而使不能直接产生葡萄糖的肌糖原间接变成血糖,并且有利于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肌糖原,防止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三)协助氨基酸代谢:实验证实进食蛋白质后,肝中糖原含量增加;禁食晚期、糖尿病或皮质醇过多时,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血浆氨基酸增多,糖的异生作用增强,因而氨基酸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
(四)促进肾小管泌氨的作用:长期禁食后肾脏的糖异生可以明显增加,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饥饿造成的代谢性酸中毒,体液pH降低可以促进肾小管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使成糖作用增加,当肾脏中α酮戊二酸经草酰乙酸而加速成糖后,可因α-酮戊二酸的减少而促进谷氨酰胺脱氨成谷氨酸以及谷氨酸的脱氨,肾小管细胞将NH3分泌入管腔中,与原尿中H+结合,降低原尿H+的浓度,有利于排氢保纳作用的进行,对于防止酸中毒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