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培优特训卷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06.50 KB
- 文档页数:16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培优特训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5.将一定量xFeSO4•y(NH4)2SO4•6H2O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
NH30.85g(假如生成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2O3固体2.0g.则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1:1 B.x:y=1:2 C.x:y=1:4 D.x:y=2:1
6.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72 B.108 C.70 D.27
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 X262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9.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0H2Y+Cu(OH)2↓,则()
A.X一定是Cu(N03)2 B.X的式量比Y大
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0.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现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数据中,甲大于乙的是( )
①气体的体积②原子的数目③分子的数目④相对分子质量
A.③B.①③C.②④D.④
11.下列化学用语及结构正确的是()
A.3个铁离子:3Fe2+B.氦气:He2
C.4个氢原子:4H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2.一定条件下,某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60 1.500
反应后的质量/g33x243
A.x的值等于0.5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C.乙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3.观察图片,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反应后的粒子一定是水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14.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
3.211.2000
/g
反应后质量007.2 4.4待测
/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g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15.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1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17.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18.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是DNA水解的产物之一,其化学式为C4H5N3O,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胞嘧啶中含有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B.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5:3:1
C.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
19.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NaClO是一种钠盐
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20.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或纸张的数十倍。
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制得的。
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2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21.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
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1:1
22.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X 一定条件
CO(NH2)2+H2O,X的化学式为()
A.NH3B.N2H4C.HNO3D.NH3•H2O 2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6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24.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 + S Δ
M2S。
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
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
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M的质量/S的质量/ g M2S的质量/ g
甲 6.0 2.57.5
乙7.0 1.57.5
A.64 B.56 C.39 D.23
25.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中的3表示3个氨气分子
B.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
C.2N表示2个氮原子或2个氮元素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Cl﹣
2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
27.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l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28.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2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
B.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30.“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该过程中NiFe2O4是()
A.生成物B.反应物C.催化剂D.氧化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2H2O+CO2。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该变、数目不变,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1×4):(2×16×2)=1:4,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H 2O 和CO 2,均为氧化物,正确。
故选D 。
2.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H O+O CO +H O 催化剂
CH 2O+O 2CO 2+H 2O 。
【详解】
A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错误;
B 、根据O 2、CO 2、H 2O 都无毒,可推测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正确;
C 、四种物质中,只有CO 2、H 2O 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其余物质不是氧化物,错误;
D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30:44,错误。
故选B 。
3.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
X 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18g-2g=16g ,Z 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6g=10g ,W 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1g=5g ,5g+10g <16g ,所以Y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15g=1g ,该反应是Y+W+Z==X 。
【详解】
A.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
C.m=1-1=0,错误;
D.反应后容器中Z 与Y 的质量比为6:0,错误。
故选B 。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4+26+3+5)-(2+3+36)=7,选项正确;
B 、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选项正确;
C 、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 、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4-2)g :(26-7)g=12:19,选项错误。
故选D 。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晶体中的氮元素和氨气中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而晶体中的铁
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铁中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即:
56x:(14×2)y=(2.0g××100%):(0.85g××100%)
解得:x:y=1:1,故选A.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反应3X+4Y=2Z中,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的质量,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32×3)÷4=27。
故选D。
7.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20=5: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8.B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元素,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
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
D、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不是1:1,错误。
故选B。
9.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可溶性铜盐且其阴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因为反应物为盐和碱,故该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因为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
质量大于2分子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X的式量一定比Y大,故答案选择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类型
10.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甲、乙两种气体质量相等,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密度=质量
体积
的公式得,甲的体积<乙的体积;由同温同压下,相
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可知,所以甲的分子数目<乙的分子数目;
由于甲、乙气体分子未知,所以原子数目无法比较。
故符合甲大于乙的是④,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A、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选项错误;
B、氦气直接由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He,故B选项错误;
C、4个氢原子表示为4H,故C选项正确;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0g﹣33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0g=24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g﹣0g=3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x的值等于1.5,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g:3g=8:1,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D
【解析】
【分析】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详解】
A、反应中)与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因此为化合物;而表示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所以为单质;故A不正确;
B、虽然中原子的个数比是2:1,但反应物的分子是和,即化合物和单质的
反应,类似于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反应后的微粒不一定是水分子,故B不正确;
C、反应前的三个分子中共含有2个原子和4个原子共6个原子,反应后的二个生成物的分子中含2个原子和4个原子共6个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分子是和,反应后的分子是,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纯净物是化合物。
14.C
【解析】
A、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为生成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
7.2g+4.4g+a=14.4g,故a=2.8g;故错误;
C、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
4
16
×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3.2g-
0.8g=2.4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
2
18
×100%=0.8g,故X中不含有氢元素,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
44
×100%=1.2g;故X中应含有2.4g-1.2g=1.2g碳元素,
又因为X的质量为2.8g,故X中应含有1.6g氧元素,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g:1.6g=3:4;故C正确;
D、由C中计算可知,X中应含有1.6g氧元素,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g:1.6g=3:4,则推测X为CO,故化学方程式为:4CH4+7O28H2O+2CO2+2CO;故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故D错误。
15.D
【解析】
试题分析:A、所以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错误,C、反应前是两种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是化合物,故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2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
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17.C
【解析】
【详解】
A、每个甲醛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2+6+8=16,故选项错误;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1×2)=6:1≠1:2,故选项错误;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
量比,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2):16=6:1:8,由此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18.A
【解析】
【详解】
A、胞嘧啶是由胞嘧啶分子构成的,胞嘧啶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其中最小的微粒是电子,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5:3:1,故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A。
【点睛】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19.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1)+x+(﹣2)="0" x=+1;故A不正确;B、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金属钠与酸根组成,属于盐;含钠元素的盐可称为钠盐;故B正确;C、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由Na、Cl、O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D、根据84消毒液主要成分的化学式NaClO,该物质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故D正确;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
素化合价的计算.
20.C
【解析】
【详解】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B 在丙烯酸中原子个数比为3:4:2,元素质量比还应乘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分子中不含分子,只含原
子。
故选C 。
21.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增加10gA ,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 ,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25克,B 的质量为15克,A 与B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D ,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15克,B 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 的质量为6克,则A 、B 、C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 的质量为10克,生成D 的质量为50克。
A 、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 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选项错误;
B 、A 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5克时,生成D 的质量为25克,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25克,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0克,选项正确;
C 、反应中A 与B 的质量比为5:3,选项错误;
D 、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5:2,选项错误。
故选B 。
22.A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2CO +2X CO(NH )+H O 一定条件 ,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0、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 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 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3NH 。
故选A 。
23.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第一次A 全部反应,B 、C 有剩余;若增加10gA ,25gA 时,与15gB 也会恰
好反应,只剩余C ;
设:第一次反应停止后,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x ,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y A+B+C→D
15g x 30g
25g 15g y
x=9g ,因此剩余B 是6g ;y=5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参加反应的C 的质量=30g ﹣15g ﹣9g=6g ,因此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15g :6g=5:2故选D
24.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中硫过量、乙中M 过量,6.0gM 和1.5g 硫完全反应,所以根据反应方程式
2Δ2M +
S M S 2M
326g
1.5g 2M:32=6g :1.5g
M=64 则M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故选A 。
25.D
【解析】
【详解】
A. NH 3中的3表示1个氨气分子中有3个氢原子,此选项错误;
B. 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 2O 3,此选项错误;
C.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 表示2个氮原子,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无数量的意义,此选项错误;
D.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 +和Cl ﹣,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26.C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
a 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0.0g-
6.4g=3.6g ,b 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0g-
7.2g=6.8g ,d 的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6.8g >3.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 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6.8g -
3.6g=3.2g,该反应是:b=a+c。
A. b是反应物,错误;B. x=3.2+3.2=6.4,错误;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 d可能是催化剂,错误。
故选C。
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判断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待测质量的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7.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催化剂
CH4O。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丙属化合物,乙属单质,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l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28.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2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乙分子和两个丙分子,分子数发生了改变,故A不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乙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
C、由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乙、丙的质量之和,故D不正确。
30.C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
利用24NiFe O 将航天员呼出的2CO 转化为2O ,而24NiFe O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则24NiFe O 为催化剂,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