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对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诊断和随访价值
- 格式:docx
- 大小:40.89 KB
- 文档页数:5
MSCT对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诊断和随访价值
黄依莲; 岳甜甜; 郑晓娜
【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创伤; 肺假性囊肿; MSCT
【作者】黄依莲; 岳甜甜; 郑晓娜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信阳 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3; R814.42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traumatic pulmonary pseudocyst,TPPs)是胸部创伤后一种少见空洞肺损伤的特殊类型,又称为空洞性肺损伤、假性囊肿性血肿、创伤性囊肿、创伤后肺假性囊肿、气瘤、创伤性肺空洞[1]。
镜下观察囊肿内壁并无真性囊肿内
皮细胞及支气管壁的组织结构,术后病检囊壁主要由叶间结缔组织组成,囊肿周围见残余肺泡、细支气管及部分脏层胸膜所构成[2],肺组织有大量巨噬组织及纤维化,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假性囊肿”更为贴切。
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22例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
CT及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64岁,平均29.2岁。
致
伤原因:车祸伤17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2例。
临床表现:胸痛、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部分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及神志不清。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250mA,螺距1.375。
层厚及间距为7.5cm一次胸及上腹部联合扫描。
通过原始轴位图像后,以层厚1.25mm重建后传送到ADW4.3工作站,分别采用3mm层厚,间距3mm冠状位及矢状位重组、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多方位显示病变及周围情况。
2.1 肺假性囊肿的部位和数量 22例患者中共有假性肺囊肿30个,多发6例,单
发16例;病灶位于右肺上叶7个,右肺下叶13个,右肺中叶3个,左肺上叶3个,左肺下叶4个。
首次CT检查发现30个假性肺囊肿中,肺气囊肿9个,肺气液囊肿18个,液性囊肿3例。
2.2 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为肺气囊肿、肺气液囊肿及肺液性囊肿。
(1)肺气囊肿可表现为多发小含气囊腔或大小不等含气囊腔,也可表现为多房性交通性含气囊腔,多呈薄壁囊腔,壁可厚薄不均,内壁光整。
(2)肺气液囊肿以气囊为主时,气囊较大,囊液较少,囊壁厚薄多不均匀;以液性为主时,气囊较小,囊液较多,囊壁厚薄较均匀。
气液囊肿可单发或多发。
(3)肺液性囊肿又称肺内血肿,多为边界清楚
的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或肿块,与胸膜相邻时可表现宽基底的丘状,其内密度与心腔血液接近或稍高。
合并肺挫伤时,外缘模糊。
2.3 肺假性囊肿伴随影像征象肺内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肺不张,气胸、胸腔
积液及液气胸、锁骨,肋骨及胸腰椎多发骨折、纵隔及皮下积气、肝脏、脾脏挫裂伤等。
2.4 肺假性囊肿随访及预后22例患者均有1~4次CT复查,大部分病变一周后复查均见囊肿缩小。
本组病例进行动态随访发现气囊型可以演变为气液囊肿或液囊肿,气液囊肿可以演变为液囊肿。
但丁长青等随访研究发现部分近胸膜下液囊肿破裂
或肋骨骨折造成的迟发性气胸等原因液囊内部再出现气囊改变[3],说明部分作者
认为液性囊肿一旦形成不再逆转的观点具有片面性[4]。
气囊多见于病程早期,郝
金华[5]等认为胸膜下气泡应是胸膜下肺组织轻度撕裂伤的一种特异性征象,较小
气囊一般一周内完全吸收不出现液气囊。
较大气囊,随着病程进展,血液进入气囊腔内,形成典型的气液囊。
随着积液增多,气液囊可以完全被充填形成液囊。
液囊可以由气液囊进展而来,也可早期直接形成。
直径较小的气囊、气液囊一月内大部分完全吸收,较大的气液囊及液囊或合并感染时吸收时间明显延长。
当液囊合并感染时会逆变为气液囊,化脓性感染常提示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处理。
3.1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分型及形成机制创伤性肺假性囊肿分为三型:气囊型、液
气囊型及液囊型。
(1)肺气囊是由于肺泡、小支气管、肺间质破裂后肺组织在弹力
的作用下,边缘组织回缩,形成气囊腔,囊壁主要由肺间质及萎缩出血的肺泡组成,伴巨噬细胞及纤维组织[6]。
(2)液气囊肿创伤后小支气管破裂的同时,邻近小血管破裂,血液进入囊腔,形成液气囊肿。
液气囊肿为肺撕裂伤的最特征性表现。
(3)
液囊型(血肿)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肺内小血管破裂,肺内出血未能通畅的引流,则在肺内积聚,再加上肺内弹性回缩力作用下形成血肿;二是气液囊腔内血液灌注,渗出增多,在肺弹力的作用下,周围肺组织回缩形成血肿[7]。
3.2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及动态随访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为气囊、气液囊和液囊3种形式:①肺气囊是肺撕裂伤后漏气积聚在撕裂腔所致,若撕裂
伤未累及邻近的血管或只有微量渗出时,便形成肺气囊。
气囊CT表现为肺内类圆形或圆形单发或多发囊状透亮区,囊壁边界清晰光整,周围可有晕征(磨玻璃密度影)。
动态观察本组首次CT检查发现9个肺气囊,5~7天内复查5个气囊明显缩小,2个小气囊消失。
2个气囊转为气液囊。
②肺撕裂伤伴有周围血管破裂,血液进入气囊形成气液囊。
气液囊是假性囊肿最常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其特征性表现[8],CT表现为圆形及梭形高密度气液囊腔,边界清晰,壁可厚薄不均,但内壁光整,其内见不同程度的气-液平面。
动态观察本组气液囊病例,两周后逐渐缩小,
完全吸收需要1~2个月吸收后肺内残留索条影。
③肺液囊为肺撕裂伤后气囊内充
满血液而成,主要是肺内小血管破裂,造成肺内出血,未能引流至胸膜腔,则在肺内积聚,再加上肺弹性回缩力的作用而形成血肿[9]。
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肿块或结节影,与胸膜相邻可表现为宽基底的扁丘状,其内密度均匀与心腔血液接近或稍高。
肺撕裂伤早期血肿边缘模糊伴有挫伤,本组病例3个
液性囊肿2~3周复查,血肿周围挫伤吸收后,边缘清晰光整。
1~2个月基本吸收,最后肺内留下索条影。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关于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诊断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参考文
献并结合本组病例初步诊断标准如下:①有明确的胸部创伤史;②囊肿由损伤本身造成,外伤后影像检查发现肺内含气囊腔、气液囊及液囊。
③CT随访两周内肺内
囊肿大小、形态可有明显变化,囊腔变小或闭合是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特征性表现。
④既往肺部无基础病变或临床上完全排除其他囊肿病变。
根据胸部创伤史及影像检查,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诊断并不困难,影像学动态随访具有重要意义,且对观察其预后有很大帮助。
I型气囊肿需与先天性肺囊肿、肺大泡、囊状支扩张鉴别,外伤性肺假性气囊周围常有特征性的晕形磨玻璃密度影,且CT复查多在两周内完全吸收或转变为液气囊。
后三者临床上原有基础病史,且短期复查无明显变化。
II型液气囊应与癌性空洞、肺结核空洞及肺脓肿、肺隔离症、肺囊肿合并感染鉴别,左肺下叶液气囊应与创伤性膈疝鉴别。
结核空洞周围常伴“卫星”灶,同侧或对称常有播散灶,病程长,且空洞吸收较慢[11,12]。
癌性空洞常见洞壁厚薄不均,外缘可见毛刺、分叶及胸膜
凹陷征,病灶逐渐增大[13]。
肺脓肿为厚壁空洞,常伴高热、咳臭脓痰等症状,抗炎治疗后病灶缩小。
肺隔离症根据病史及增强CTA有助于鉴别诊断,创伤性膈疝
内容物为胃及肠管,消化道造影可鉴别。
III型液性囊肿与球形肺炎、肿瘤、包裹
性积液相鉴别。
肺内血肿常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较高且均匀,有外伤病史及短期内复查肿块明显缩小有助于鉴别诊断。
MSCT是发现、诊断和动态随访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最佳手段。
它不仅能及时发现肺挫伤,还可对病变发生的部位、性质、损伤程度以及预后等做出及时判定,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价值[10]。
【相关文献】
1. Stathopoulos G,Chrysikopoulou E,Kalogeromitros A,et al.Bilateral traumatic pulmonary pseudocysts: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J].J Trauma,2002,53(5):993-996.
2. 柯青平,王伟中,邹志毅.外伤性肺囊肿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7,22(5):466-467.
3. 丁长青,孙迎迎,丁爱兰,等.多发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动态观察[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22(1):147-15
4.
4. 黄升刚,曹存友,牟高建,等.外伤性肺内血肿的CT动态观察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46(1):46-50.
5. 郝金华,孙小影赵小华,等.胸膜及胸膜下肺组织创伤的早期CT表现[J].中国CT和MR杂志,2013,11(3):90-93.
6. Tsitouridis I,Tsinoglou K, Tsandiridis C,et al. traumatic pulmonary pseudocysts:CT findings.J Thorace Immaging,2007,22(3):247-251.
7. 王之平,许永明.肺撕裂伤的螺旋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4):522-525.
8. 张光辉,刘旭林,唐小锋,等.肺撕裂伤的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37-39.
9. Choneim MM,Block RI,Ping ST,et al.The interactions of midazolam and flumazenil on human memory and cognition [J]. Anesthesiology,1993,79:1183-1192.
10.成明富,许美,周飞.迟发性肺挫伤的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J].中国CT和MR杂志,2011,8(1):28-30.
11.邱其良,戴康贤,周才金.43例下肺野结核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09,16(1):12-15.
12.李本美,李发洲,许伟,等.肺结核空洞伴曲菌球形成的X线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10,17(2):42-44.
13.张逢辉,姜金杰,王德娟,等. 内壁光整的空洞型肺癌的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