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30.24 KB
- 文档页数:5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试图通过风险
管理改善血液透析护理工作。
方法将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00名患者分为观察
组与对照组各50人。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
管理。
通过比较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风险事件以及患者投诉发生率得出
结论。
结果观察组的护患纠纷、风险事件以及患者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有利于
降低血液透析护理风险。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护理风险
引言:
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最常见的
血液净化手段。
护理风险是指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发生不良事
件的风险[1]。
血液透析治疗发生护理风险的可能性较高,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发生
不良事件不仅可能会有损医院的声誉,更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综
上所述,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
患者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几率[2],本研究将展示我院应用风
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方面取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00名患者。
其中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n=50),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61.57±3.33)岁,平均病程为(5.13±0.45)个月,平均体质量为(64.24±3.33)千克。
而另外
50例患者则作为对照组(n=50),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
龄(61.34±3.21)岁,平均病程为(5.26±0.52)个月,平均体质量为
(64.76±3.12)千克。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即P>0.05。
本研究通过医院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调研方法
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风险管理。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维持长期、持续的血液透析治疗,平均每周进行1-3
此血液透析治疗。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记录。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结合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实际情况
以及平时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风险等进行头脑风暴,以确定血液透析护理过
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
然后再在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基础之上指定相应的管
理方案。
例如可以就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使用导管可能引发的感染风险制定相应
的应对方案。
二是在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基础之上指定相应的风险管理以及应对
方案。
这一步骤是对各项具体的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指定具体的应对方案。
比如,为了防止出现因血液透析治疗导致的感染可以采取积极的防感染措施,如环境消
杀和器具消毒等。
再如为了防止出现因为患者对血液透析认识不足而导致的负面
情绪可以在患者初次进行血液透析时尽可能详尽的想患者介绍相关知识。
可以制
作血液透析的相关宣传小册子或通过科室内部的视频显示设备播放血液透析相关
知识的宣传片等。
三是除了制定应对各项潜在风险的方案外,还需要提高护理人
员的风险防范应对能力。
具体体现为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最重要
的是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的统一培训。
除了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外还需要着重
培训前期制定的风险应对方案的相关内容,在培训中让一线护理人员反馈该方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是否存在新的未被考虑到的风险,通过双向
反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应对方案。
另一方面,需要着重培训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一线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风险的敏锐程度,帮助护理人员形成快
速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应对解决的能力。
四是成立血液透析风险应急处置小组。
事
实上,无论多么完备的风险应对方案都不可能完全涵盖血液透析护理中潜在的全部风险。
为了应对实际工作中无法解决的、未能预见的风险事件,为了最大程度解决风险事件并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成立风险应急处置小组,通过风险应急处置小组应对突发情况。
(三)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为SPSS25.0,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探究组间差异。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n(%)】
组别n不满
意
一般非常
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505
(10.00)
19
(38.00)
26
(52.00)
45(90.00)
对照组5015
(30.00)
28
(56.00)
7
(14.00)
35(70.00)
X2----18.6392 P----<0.01(二)两组患者发生护患纠纷、风险事件以及患者投诉发生率比较
数据显示,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情况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8%,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投诉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26%,各项数据均远高于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的观察组。
观察组的护患纠纷、风险事件以及患者投诉发生率分别为6%、2%以及6%。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即P<0.01。
详见表二。
表二两组发生护患纠纷、风险事件以及患者投诉发生率【n(%)】
组别n护患
纠纷
风险
事件
患者投诉
观察组503
(6.00)
1
(2.00)
3(6.00)
对照组509
(18.00)
7
(14.00)
13(26.00)
X2-31.07
93
36.92
84
23.1847
P-<
0.01
<
0.01
<0.01
结语
血液透析治疗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每年有数以千
万记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受益于血液透析治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血液透析
治疗并不是完美的,它也存在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除了
血液透析本身可能引发的感染等风险外,“人”的因素也可能引发潜在的风险[3]。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由于患者的不良负面情绪所引发的各类风险。
所以不论是防止
发生因血液透析治疗本身引发的风险,还是由于患者的不良负面情绪引发的风险同样重要。
传统的护理模式并没有很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即便有也不成体系,往往十分依靠护理人员自身的经验和意识。
在风险的处理应对方面,因为缺乏对风险的预管理,往往成为亡羊补牢的手段。
为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必须从提高血液透析护理开始,而降低各类潜在风险的发生率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是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做好风险的管理工作。
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护患纠纷、风险事件以及患者投诉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对患者不良负面情绪的引导也同样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综上所述,应当在血液透析护理的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责任意识,主动引导患者排解不良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庞艳杰,吕娜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9):156.
[2]阳美芬,郭秀静,李德华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05):391-393.
[3]李争艳,苗金红,白景云等.基于家属参与的饮食管理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30):4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