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39.82 KB
- 文档页数:5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
陈智敏;冯竹娥;王兴生
【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ICD-10双向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使用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利培酮组)治疗6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1~6周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阿立哌唑组于治疗1周时BRMS评分低于利培酮组(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与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障碍疗效相当.【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8)007
【总页数】3页(P840-842)
【关键词】躁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碳酸锂
【作者】陈智敏;冯竹娥;王兴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医务科,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医务科,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医务科,0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053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的喹诺酮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首个获美国FDA 标准的多
巴胺系统稳定剂[1]。
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拮抗多巴胺受体不同,它能部分激动多巴胺D2 受体,使多巴胺信号达到稳定正常水平,也是5-羟色胺1A(5-HT1A)
受体的部分激动剂,是5-HT2A 受体的拮抗剂[2]。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3]。
我们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现将二者的疗效作一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患者60 例,符合ICD-10 双向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男38 例,女22 例;年
龄18 ~60 岁;病程≤5年。
躁狂量表(BRMS)总分≥20 分;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药物、乙醇滥用史者以及哺乳及妊娠妇女。
不联合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可用少量β 受体阻滞剂、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胆碱药。
60 例随机均分为2组。
阿立哌唑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16 ~80 岁。
利培酮组30 例,男20 例,女10 例;年龄~岁。
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BRMS 评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前停用一切药物,2组均采用口服给药,均联合使用碳酸锂,起始剂量为0.50 g/d,1 周内加量至0.75 ~1.5 g/d。
阿立哌唑组初始剂量为5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d;利培酮初始剂量为1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6 mg/d。
2组疗程均为6 周,根据病情需要,夜间可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改善睡眠,出现不良反应时,可合用苯海索或普萘洛尔等药物对症处理[4]。
治疗期不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和电抽搐治疗。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采用BRMS 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 周
末各评定1 次,以BRMS 减分率≥75%为痊愈,59% ~<75%为显著进步,
25% ~<59%为进步,<25%为无效。
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从神经系统毒性、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体质量的变化方面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3、6 周末评定1 次,治疗前及治疗3、6 周末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血糖、心电图及体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q 检验、t 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BRMS 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1、2、4、6 周BRMS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
前(P <0.01),阿立哌唑组于治疗1 周时BRMS 评分低于利培酮组(P <0.05),但
2组治疗2、4 和6 周末BRMS 差异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BRMS 评分比较(ni =30;±s;分)q 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 <0.01分组治疗前治疗1 周治疗2 周治疗4 周治疗6 周 F P MS 组内阿立哌唑
组32.5 ±4.3 25.8 ±4.1**20.8 ±3.8**15.5 ±4.2**7.5 ±3.7**169.37 <0.01 16.214利培酮组32.8 ±4.5 28.2 ±4.3**21.5 ±3.9** 15.8 ±4.4**7.8 ±3.9** 166.22 <0.01 17.704 t 0.26 2.21 0.70 0.27 0.31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经过6 周的治疗,阿立哌唑组痊愈11 例,显著进步12 例,进步4 例,无效3 例,总显效率为76.7%;利培酮组痊愈10 例,显著进步12例,
进步5 例,无效3 例,总显效率为73.3%。
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 =0.30,P >0.05)。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以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定。
阿立哌唑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15/30),利培酮组为7
3.3%(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45,P >0.05)。
其中,神经系统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阿立哌唑组肌张力增高6 例、震颤2 例、静坐不能3 例;利培酮组肌张力增高9例,震颤2 例,静坐不能3 例。
第3 周末,阿立哌唑组出现心动过速者2 例,利培酮组3 例,2组患者均未
见PR 间期、QRS 间期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改变。
第6 周末,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
组分别出现肝功能异常2 例和3 例,均为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以上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均好转。
阿立哌唑组无体质量增加,利培酮组在治疗第6 周末有2 例
体质量增加明显。
3 讨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而被广泛应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而且他们与碳酸锂、丙戊酸镁一样具有心境稳定剂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躁狂症,而且可预防躁狂发作[5]。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均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以单独用来治疗躁狂症,也可以与碳酸锂、丙戊酸镁等联合治疗躁狂症,目前临床上多联合用药[6],疗效肯定。
但由于药物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探索出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更小的治疗方案,成了目前临床医师的热点问题之一。
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出间隙5-HT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7];而躁狂发作与多巴胺功能活动过度、5-HT 功能亢进有关。
阿立哌唑与利
培酮均对多巴胺受体、5-HT 受体有作用,阿立哌唑属于多巴胺-5-HT 系统稳定剂[8-9],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迅速控制躁狂和精神病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与利培酮相当,但较利培酮起效快。
本研究显示,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利培酮组为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阿立哌唑在神经毒性反应、肝功能异常、心电图改变方面均较利培酮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阿立哌唑对体质量影响不明显,利培酮对患者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说明阿立哌唑耐受性较利培酮好。
但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仅为6 周,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吉中孚.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
杂志,2005,14(5):629 -631.
[2]朱紫青,张明园.第3 代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研究发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
价与分析,2005,2(1):121.
[3]孙群星,刘勇,朱玉星,等.阿立哌唑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5):19 -22.
[4]徐莹,唐小伟.阿立哌唑、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女性躁狂发作对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127 -128.
[5]Frye MA,Ketter TA,Altshuler LL,et al.Clozapine in bipolar disorder:treatment implications for other atypical antipsychotics[J].J Affect Disord,1998,48(2/3):91 -104.
[6]张继志,吉中孚.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
[7]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
[8]Kane JM,Carson WH,Saha AZ,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aripiprazale and haloperidol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scahizoaffective disorder[J].J Clin Psyiatry,2002,63(9):763 -771. [9]周珍.阿立哌唑的最新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
32(12):1979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