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0月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5
福建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10月月质量检测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
.放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
2.《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机器制造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智能机械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如图所示,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
A.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B.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C.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D.若铁夹水平移动,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3.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段与AB平行,CB段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D.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4.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
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3
mg和
3
mg
μB.
1
2
mg和3mg
C.1
2
mg和
1
2
mg
μD.3mg和
1
2
mg
6.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瞬时速度B.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500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一定为10m/s 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减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C.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由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D.惯性是由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的
9.如图所示,有3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则第1218个小球与1219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sin37°=0.6,cos37°=0.8)
A.1781
4000
B.
1219
4000
C.609
2000
D.
891
2000
10.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m/s匀减速至零,需用时间1s,按规定速率为8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超过5.9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A.拖行路程为4m,符合规定
B.拖行路程为8m,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路程为8m,符合规定
D.拖行路程为4m,不符合规定
11.如图所示,汽车里有一水平放置的硅胶魔力贴,魔力贴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花瓶.若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花瓶受到三个力
B.因为汽车向前开,所以摩擦力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
C.小花瓶所受的合力为零
D.魔力贴对小花瓶的摩擦力大小为mg
12.“蹦床”运动时奥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s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
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g 取()2
10m/s )? A .1.6s B .0.8s C .0.4s D .0.2s
13.小明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 ,照相机本次拍照曝光时间为21.510s ⨯,由此估算出位置A 距石子下落起始位置的距离为( )
A .1.6m
B .2.5m
C .3.2m
D .4.5m
14.中国自主研发的 “暗剑”无人机,时速可超过2马赫.在某次试飞测试中,起飞前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过程中连续经过两段均为120m 的测试距离,用时分别为2s 和l s ,则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是
A .20m/s 2
B .40m/s 2
C .60m/s 2
D .80m/s 2
15.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
A .嫦娥四号运载火箭点火后即将升空,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 .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轿车紧急刹车,此时轿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也大
C .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因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 .江泉高架桥的下桥匝道指示牌数字“40”,意思是车辆平均速度限定在40km/h 及以下
16.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x =5t +t 2(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那么3s 时物体的速度是( )
A .7m/s
B .9m/s
C .11m/s
D .8m/s
17.某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8+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t 2(m/s ),该质点在t =0到t =2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s 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12m/s ,8m/s
B .8m/s ,24m/s
C .12m/s ,24m/s
D .8m/s ,12m/s
18.在某驾校的训练场地上,有一段圆弧形坡道,如图所示,若将同一辆车先后停放在a 点和b 点,下述分析和比较正确的是
A .车在a 点受坡道的合外力大于在b 点受的合外力
B.车在a点受坡道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受的摩擦力
C.车在a点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在b点受的支持力
D.车在a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在b点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
19.下列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20.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然后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玻璃筒抽出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二、多选题
21.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2π
α>).现将重物向
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22.两辆儿童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直轨道上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它们在0~t 0内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 .图像交点说明两车位移相同
B .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
C .0~t 0内两车平均速度相同
D .两车的加速度均越来越小
23.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的质量均为m ,分别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不计绳与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用水平变力F 拉物体A 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 )
A .物体
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B 处于超重状态
C .物体B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D .物体B 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24.如图1,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公路行驶,甲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t =0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 0,假设两车相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并且两车从运动到停止,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关于两车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相遇一次
B.若甲车在前,甲乙两车一定不相遇
C.若乙车在前,且在t1时刻前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可能相遇两次
D.若乙车在前,且恰在t1时甲车追上乙车,则甲乙两车相遇一次
2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3m、m的两个可看成质点的小球A、B,中间用一细线连接,小球A由细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点,小球B由细线拴接于墙角的C点,初始时刻,细线OA与细线BC垂直,细线OA与竖直方向成37°角,若保持A球位置不动,而将BC线的C 端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前,细线OA中的张力大小为3.2mg
B.移动过程中,细线OA中的张力保持不变
C.移动过程中,细线BC中的张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移动过程中,细线BC中的张力逐渐增大
26.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2m的小物块A相连,质量为m的小物块B紧靠A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从t=0时开始,对B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B始终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A、B分离.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θ、m、x0、a均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从开始到物块A、B分离所用的时间
B.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物块A、B分离时的速度大小
C.物块A、B分离时,弹簧的弹力恰好为零
D.物块A、B分离后,物块A开始减速
27.甲.乙两物体均做直线运动,它们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做加速运动
B.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D.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28.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这连续三个1s的初速度之比为3:2:1
B.这连续三个1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1
C.这连续三个1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5:3:1
D.这连续三个1s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
三、实验题
29.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从实验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的频率为50Hz.
(1)从图2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1s=____________cm;
V __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D
(3)实验中纸带的_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接.
30.“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条的图钉,P为橡
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弹簧秤的示数为F1、F2,为单独用一根弹簧拉到O点时的读数,F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F1、F2的合力。
(1)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2)图甲中左侧测力计读数是________N
(3)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F ”或“F′”)。
3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mm),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
l1=________cm。
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的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为l2、l3、l4、l5。
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
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
要得到弹簧的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
32.某同学仿照“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1)对该实验装置及其操作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6V以下交流电源
B.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C.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
D.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
E.操作时,应先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
F.为了减小误差,应重复多次实验,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一条最清晰的。
G.为了便于测量,一定要找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并选取其以后各连续的点作为计数点。
(2)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
把开头几个模糊不清的点去掉,以较清晰的某一个点作为计数点1,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点2、3、4。
测量出各点间的距离已标在纸带上,己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
打点计时器打出点2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m/s,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值约为______________m/s2。
(本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3.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段时间落下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g=10m/s2)
(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时间间隔为多少?
(2)这时第三个小球和第五个小球相距为多少?
34.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途中先后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2s,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m/s.求:
(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
(2)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经过的距离;
(3)汽车经过B点后再经过2s到达C点,则BC间距离为多少?
35.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在阅兵式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x AB=5 km,x BC=10 km.问:
(1)直升飞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36.一石子从一烟囱顶端自由下落,它第1s内下落的高度是最后1s内下落高度的1
9
,求
烟囱的高度(g=10m/s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详解】
“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在他的背后有急速飘动的白云,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通过题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所选的参考系是急速飘动的白云,认为白云静止不动的结果是,“孙悟空”在飞速前进;故选C.
【点睛】
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可知,本题考查静摩擦力和力的平衡,根据静摩擦力和平衡力的特点可以分析本题。
【详解】
AB.因为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所以小球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所受摩擦力依然与重力是平衡力,故A错误B正确;
C.小球所受摩擦力竖直向上,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下,故C错误;
D. 铁夹水平移动不影响竖直方向受力情况,故D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中“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可知,本题主要考察x-t图,根据图像规律可分析本题。
【详解】
A.t1到t2时刻,图像中CB段与OA平行,所以甲、乙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相同,之间的距离不变,故A错误;
B.0~t3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与乙车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故B错误;
C.在x-t图中,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图象中的OC段与AB平行,所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故C正确;
D.t3时刻甲车的位移与乙车的位移相同,故D错误。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无人机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运动即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只有B图受力可能为零,故B正确.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作出受力图如图所示。
将重力沿斜面方向及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则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摩擦力
1sin302
f F m
g mg =︒=
支持力
cos302N F mg mg =︒=
故选D 。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明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解答本题关键.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而瞬间速度和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对应,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详解】
A 、列车的最高时速指的是在安全情况下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 正确;
B 、电动自行车限速20 km/h ,限制的瞬时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故B 错误;
C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与枪口这一位置点对应,因此为瞬时速度,故C 错误;
D 、根据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是10s 可知,可求得其平均速度为10m/s ,而其冲刺速度不一定为10m/s ;故D 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应把握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即可判断生活中所说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同时要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7.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速度图象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而在前2s 内,运动方向没有变化,故A 错;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2秒末斜率不变,所以加速度不变,故B 错;前两秒内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故质点位移为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C 错;同理,由图象面积可以知道,第4秒内和第5秒内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D 正确.
考点:运动学图象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小球只受到重力一个力的作用,加速度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故A 错误;
B.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向下减速过程中,人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故B 正确;
C.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使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运动员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C 错误;
D.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故D 错误.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以3000给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3000tan 37mg F =
再以2019个球到3000个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如下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1782tan mg F α=,由以上两方程可得:891tan 2000
α=。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
081m 4m 22
v x t =
=⨯= 可知符合规定; A. 拖行路程为4m ,符合规定与分析相符,故A 正确;
B. 拖行路程为8m ,不符合规定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
C. 拖行路程为8m ,符合规定与分析不符,故C 错误;
D. 拖行路程为4m ,不符合规定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11.C
解析:C
【解析】
A 、C 、D 项:对小花瓶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支持力,由小花瓶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力与支持力合力为零,故A 、D 错误,C 正确;
B 项:由A 、
C 、
D 项分析可知,小花瓶不受摩擦力,故B 错误.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 s 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时速度大小仍然为8/m s ;以向上为正方向,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02
8/8/ 1.610/t m s m s v v v t s a a m s ---====-,故A 正确,BCD 错误.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即12cm(0.12m),曝光时间为1.5×10−2s ,设经过A 点的速度为v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
212
h vt gt =+
代入数据解得: v =8.0m/s
由22v gh =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h ,则:
22
8.0m 3.2m 2210
v h g ===⨯ A. 1.6m .故A 项错误;
B. 2.5m .故B 项错误;
C. 3.2m .故C 项正确;
D. 4.5m .故D 项错误.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段的平均速度11120m /s 60m /s 2
x v t ===;第二段的平均速度22120m /s 120m /s 1
x v t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
()2221
1212060m /s 40m /s 1 1.5
2v v a t t --===+,故选B.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速度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A 错误;
B.加速度反映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快慢,轿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故B 正确;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很大,若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可以为零,故C 错误;
D.高架桥的下桥匝道指示牌数字“40”,意思是车辆瞬时速度限定在40km/h 及以下,故D 错误。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
220152
x v t at t t =+=+ 故可知
v 0=5m/s ,a =2m/s 2
则由速度公式有:
v =v 0+at =11m/s
A. 7m/s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A 错误。
B. 9m/s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 错误。
C. 11m/s 与计算结果相符,故C 正确。
D. 8m/s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 错误。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点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8+2t 3(m )得:t =0时,x 0=8m ; t =2s 时,x 2=24m ,则质点在t =0到t =2s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x 2-x 1=16m ,
116m/s 8m/s 2
x v t ∆=
==∆;把t =2s 直接带入v =6t 2(m/s )即可求出2s 末的速度为24m/s.故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B. 18.C
【解析】A 、B 项:将同一辆车先后停放在a 点和b 点,处于静止状态,则合力都为零,所以在a 、b 两点所受的合力相等.故A 、B 错误;
C 、
D 项: 根据平衡有: cos N mg θ=, sin f mg θ=,b 点的倾角大于a 点的倾角,所以a 点的支持力大于b 点的支持力,a 点所受的摩擦力小于b 点所受的摩擦力.故C 错误,D 正确。
点晴: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注意在a 、b 两处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19.C
解析:C
【解析】
A. 由图知,质点的速度保持不变,说明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前一段,质点的速度均匀减小;后一段,质点的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发生变化,质点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C. 质点的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保持不变,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 正确; D ,由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保持不变,而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抽出空气前.金属片和口小羽毛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加速度小,则下落的慢,故AB 错误.抽出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都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只受重力作用运动,都做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下落一样快.故C 正确.D 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OM 绳上拉力F2,MN 上拉力F1,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
在F2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 上的张力F1逐渐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OM 绳上拉力F 2,MN 上拉力F 1,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
在F 2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 上的张力F 1逐渐增大,OM 上的张力F 2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 、D 正确;B 、C 错误.
22.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图象交点说明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两车速度相同时车的位移比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的,所以两车速度相同时车在前,故A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图象交点说明两车速度相同;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的位移比a 的大,而两车是从同一起点、同向行驶的,所以两车速度相同时b 车在前,故A 错误,B 正确;
C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00t 内a 车的位移比b 车的大,根据x v t 可知a 车的平均速度比b 车的的平均速度大,故C 错误;
D .根据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两车的加速度均减小,故D 正确。
23.BD
【解析】
【分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