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法
- 格式:ppt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12
穴位贴敷疗法和隔物灸法的临床应用1. 穴位贴敷疗法的定义及原理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其基本理论是通过在人体穴位上敷贴药物,使药物通过经络透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体经络系统是一种专门为药物传递而设立的通道,是肝脾肺三脏的生化反应器,具有贮存药物、传导能量和调控机能等多方面的作用。
2.药物通过细小的微血管进入穴位,可以迅速渗透到人体的深层组织,贯穿经脉穴位,作用部位更加精准。
3.多种穴位贴敷疗法的药物,都是由中药配制而成,较为温和,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2. 穴位贴敷疗法的分类及临床应用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分为温灸法、艾灸法、热敷法和贴敷法等多种。
其中,艾灸法和针灸疗法的配合使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如以下几个方面:1.内科疾病:适用于肝病、胃病、风湿骨病、痛经等疾病的治疗和改善。
2.妇科、产科:对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妇科疾病有效。
3.皮肤病:可以治疗痤疮、湿疹、皮肤瘙痒等疾病。
4.咳嗽、感冒等呼吸系统病症的治疗。
总的来说,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伤,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疗效,并减少人工干预的负面影响。
3. 隔物灸法的定义及原理隔物灸法,是一种针刺或灸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灸或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的畅通程度和平衡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主要作用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灸或刺激穴位,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达到整体的调理作用。
2.隔物灸法可以调整人体气血两方面的阴阳平衡状态,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
3.配合针灸或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使疗效更为显著。
4. 隔物灸法的分类及临床应用隔物灸法主要分为针刺和灸法两种,灸法可以进一步分为温灸和冷灸两种。
其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下面几个领域:1.针灸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痛、失眠、肌肉酸痛等。
寒贴
【制作方法】白芥子6克、延胡6克、细辛6克、制甘遂3克、
【用法】共研细末,用生姜调和,制成药饼。
贴于百劳、肺俞、膏盲。
大伏天开始贴治,隔7~10天贴一次,直至末伏结束,共贴3年。
【主治】用于寒性哮喘、咳嗽、喘证。
热贴
【组成】麻黄6克、生石膏20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白果10克、甘草5克、苏子10克。
研末,醋调备用。
【用法】三伏天敷贴。
用时每次用醋将上药末调成糊状,用胶布固定穴位,可选用肺腧肾腧定喘大椎等,每穴用药末3克,每周贴一次,连贴7~8次。
虚贴
【组成】制附片10克、川乌10克、肉桂5克、桂枝10克、细辛5克、干姜6克、蜀椒6克、天南星10克、吴茱萸5克、补骨脂10克,上药洗净,麻油1000毫升浸1夜,煎熬去渣,入乳香、没药各10克,受膏成膏药。
【用法】伏天外贴,穴位取肺俞,每次2~3次。
【主治】温阳散寒,温肺化饮。
用于阳虚寒饮之寒哮。
肺脾两虚型喘证
【制作方法】五味子3g 白芥子4g 白术3g 半夏3g 当归3g 细辛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脾腧、中脘、命门
肾虚型喘证
【制作方法】五味子3g 淫羊藿3g 肉桂3g 甘遂1.5g 细辛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肾腧、命门
过敏性鼻炎
【制作方法】白芷3g 白芥子3g 荆芥3g 苍耳子3g 细辛1.5g 辛夷花1.5g
【制作方法】姜汁调和,贴于大椎、肺腧、肾腧、命门
虚寒型胃脘痛
【制作方法】吴茱萸3g 高良姜3g 香附1.5g 山茱萸3g 枳实3g
【制作方法】酒调和,贴于中脘、天枢、足三里、胃腧。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
穴位敷贴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贴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1.前天柱穴贴敷:前天柱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尖延长线与掌心相交的位置。
用温水将手臂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前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2.足三里穴贴敷: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3寸的位置。
用温水将小腿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足三里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3.内关穴贴敷: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的正中线上,掌侧突骨的一横指之上。
用温水将手腕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内关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4.后蒸腾穴贴敷:后蒸腾穴位于足背外翻腰窝中央。
用温水将足背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后蒸腾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5.天柱穴贴敷:天柱穴位于颈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一横指的位置。
用温水将颈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6.翳风穴贴敷:翳风穴位于肩胛骨下缘与脊柱外侧缘的中间,第三胸椎棘突下一横指的凹陷处。
用温水将肩胛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翳风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穴位敷贴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穴位可以选择。
贴敷穴位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贴敷的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可以每天贴敷1-2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
在贴敷的过程中要保持坐姿放松,不要过度活动,以免贴敷部位受到影响。
此外,为了增加穴位敷贴的效果,有时还可以在贴敷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辅助疗法,比如在贴敷前先用温水泡脚、热敷或按摩贴敷部位等。
穴位敷贴操作方法
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热敷物,以达到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药物或热敷物,如贴膏、贴剂、热敷贴、艾叶等。
2.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参考相关的中医书籍。
3.清洁穴位:使用清水和肥皂或酒精棉球清洁选定的穴位,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涂抹药物或敷贴物:将药物或敷贴物均匀地涂抹在穴位上,或直接将药物或敷贴物贴在穴位上,保持尽量贴紧。
5.固定穴位:使用透明胶布、纱布或绷带固定药物或敷贴物,确保其不易脱落。
6.根据需要持续时间: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让药物或敷贴物暴露在皮肤上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一整夜。
7.移除敷贴:根据药物或敷贴物的说明,适时将其从穴位上移除,并清洗皮肤。
重要提示:在进行穴位敷贴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确保选择合适的穴
位和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潜在的副作用。
此外,敷贴时应注意避免过强的刺激或损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