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97.98 KB
- 文档页数:2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指导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饮食管理是维持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不仅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还能减轻肾脏负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控制水分摄入水分摄入过多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地排出多余的水分,容易导致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量。
一般来说,每天的水分摄入量应等于前一天的尿量加上 500 毫升。
如果患者无尿,则水分摄入量应控制在 1000 毫升以内。
这里的水分不仅包括饮用水,还包括食物中所含的水分,如水果、汤类、粥等。
为了更好地控制水分摄入,患者可以使用有刻度的杯子来测量饮水量,并且养成小口慢饮的习惯。
尽量避免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葡萄等水果。
二、限制钠盐摄入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血液透析患者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3 至 5 克以内。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减少食用咸菜、腌制品、罐头食品等高盐食物。
烹饪时应少放盐,可以使用醋、柠檬汁、葱姜蒜等调料来增加食物的风味。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隐形盐的摄入,如酱油、鸡精、豆瓣酱等。
三、控制钾的摄入高钾血症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因此,患者需要控制钾的摄入量。
含钾高的食物主要有香蕉、橙子、橘子、猕猴桃、土豆、菠菜、香菇、豆类等。
患者应避免或少吃这些食物。
如果确实想吃,可以通过浸泡、焯水等方法减少食物中的钾含量。
四、限制磷的摄入高磷血症会导致皮肤瘙痒、骨骼病变等问题。
血液透析患者应限制磷的摄入。
含磷高的食物主要有乳制品、蛋黄、动物内脏、坚果、豆类等。
患者可以选择低磷的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白、猪瘦肉等。
在烹饪时,可以先将肉类焯水,以去除部分磷。
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血液透析会导致蛋白质的流失,因此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需求。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建议有哪些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饮食管理是维持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聊聊血液透析患者在饮食方面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要控制水分的摄入。
这是因为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受损,无法有效地排出多余的水分。
如果摄入过多的水分,会导致体重增加、血压升高,甚至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严重问题。
那怎么判断水分摄入是否合适呢?可以通过测量体重来了解。
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不宜超过干体重的 5%。
比如,一个干体重为 60 公斤的患者,两次透析间体重增加不应超过3 公斤。
还要注意日常饮食中的隐性水分,像水果、汤粥等都含有较多的水分。
在蛋白质的摄入方面,血液透析会导致一定量的蛋白质流失,所以患者需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奶类和豆类等。
比如,每天可以吃 1 2 两瘦肉、1 个鸡蛋、1 袋牛奶。
但要注意,不要过量摄入蛋白质,否则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对于钠的摄入,要严格限制。
过多的钠会引起血压升高、水肿等。
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腌制品、火腿等。
日常饮食中尽量使用低盐酱油或者减少酱油的使用。
同时,要注意一些隐形盐的摄入,比如方便面、薯片等零食。
钾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营养素。
高钾血症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橘子、橙子、土豆、菠菜等。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血钾水平,合理选择和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量。
如果血钾过高,就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这些高钾食物。
磷的控制同样重要。
高磷血症会引起皮肤瘙痒、骨骼病变等。
像动物内脏、坚果、奶制品等含磷较高,患者要少吃。
在烹饪食物时,可以先将食材焯水,能去除一部分磷。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但也要选择合适的种类。
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玉米、燕麦等,但要注意控制总量,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脂肪的摄入要适量,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
血液透析患者告知书血液透析治疗是目前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最多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是维持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开始透析治疗前,我们会告诉您一些疾病的知识及注意事项,使您和我们共同合作,配合治疗,在充分透析的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饮食方面原则:高热量、优质的高蛋白、高钙低磷、低盐低钾、低脂,注意控制水分的摄入和补充适量的水溶性维生素。
1、高血钾的危害性:严重的高钾血症会导致心脏骤停,人体百分之九十的钾是由肾脏排泄。
当肾脏丧失了排泄功能后,对钾的排泄随之丧失,造成钾离子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高钾血症。
因此应尽量避免含钾的食物的摄入,如榨菜、蘑菇、红枣、水果、花生等。
2、心力衰竭的危害性:体内水分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心衰及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并危及生命,因此无尿及少尿的病人(每日尿量少于500ml),应在饮食上严格控制水分。
避免食用如稀饭、西瓜、饮料等。
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应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每天增加体重不宜超过1公斤)。
3、尿毒症患者大多合并有高血压,少尿无尿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吃的太咸也会引起口渴而多喝水。
二、血管通路的认识和护理凡诊断为尿毒症的患者应保护好两上肢的血管,避免抽血和注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线,必须有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1、临时血管通路,如颈静脉置管,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护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感染,股静脉置管防止90度弯曲,颈静脉置管应避免穿套头衣物,以防脱衣时带出导管,局部有渗出和脱线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2、长期观察和注意点:(1)穿刺点更换;(2)局部保持干净,术前洗手,防止感染;(3)压迫止血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20分钟,以手压为宜,如有肿胀即刻用冰袋外敷,次日用温水热敷及按摩,;(4)经常触摸震颤及搏动,至少每日两次,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三、透析室的有关规定1、为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患者出入透析室更换拖鞋或一次性塑料脚套,家属不可随意进入透析室,患者有需求时,可告诉当班护士同意后进入。
透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可替代肾脏的代谢功能,经肾脏代谢的废物不会在患者体内蓄积过多,但也会导致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流失。
研究指出,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饮食不合理的问题,如蛋白质摄入不合理、热量供应不足等,导致贫血、感染、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后果,给治疗带来麻烦,不利于预后。
那么,透析患者应该怎么吃呢?下面分享一些关于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知识。
⏹∙蛋白质摄入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会出现负氮平衡,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及氨基酸,一般情况下每次透析可能丢失蛋白质1-3g。
因此,透析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建议摄入量1.3kg/d,建议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牛奶、动物蛋白(如猪肉、家禽、牛肉、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质中人体所需氨基酸含量高,可促进人体蛋白质的利用,减少代谢产物。
⏹∙热量供给充足的热量可抑制蛋白异化,维持理想的体重。
如果热量不足,自身蛋白质和食物中的蛋白质便会被当作热量被消耗,此种情况下会导致蛋白质的消化不良加重,增大高钾血症风险。
一般建议透析患者每日摄入热量40-45Kcal/(kg·d),活动量比较小且无肥胖症状的患者建议摄入热量35Kcal/(kg·d),具体根据个体差异决定。
⏹∙水平衡多数透析患者为了预防并发症都会严格控制水摄入量,易出现少尿或者无尿的情况。
透析时超滤过多可能导致低血压、心绞痛等并发症。
透析期间,饮水量过多可能引起水潴留,进而加重循环负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透析患者一定要维持水平衡,水分的限制指标是体重的变动,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应该控制在1.5kg以内。
因此,透析患者要注意记录每天同等条件、相同时间下的体重、血压,定期检查心胸比率。
同时,也可根据尿量调节每日饮水量,尿量低于500毫升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300毫升以下,尿量高于500毫升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该控制在500毫升左右。
⏹∙食盐限制透析患者自身的液体限制与钠摄入量存在一定关系,钠可以潴留水分,食盐摄入过多会感觉到口渴,继而增加饮水量。
血液透析肾友的饮食指导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病肾友达1.2亿,正在透析治疗的肾友达43万人,并且这样的数字还在呈现增长趋势。
而透析肾友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18%-48%,营养不良一旦与其他透析并发症相互影响,将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肾友的健康。
一、摄入充足优质蛋白质每次透析,随透析液丢失部分蛋白质(约10~30克),透析肾友应当增加蛋白摄入,建议摄入量:1.2 g /(Kg·d),至少 50% 为优质蛋白,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黄豆制品。
计算示例:一位60公斤的肾友,每天应摄入:总蛋白质60×1.2=72克,其中优质蛋白:72×50%=36克。
吃不饱怎么办?可以低蛋白淀粉补充,绝不可以米饭、馒头吃到饱足;低蛋白淀粉如:麦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红薯淀粉等。
二、摄入充足的热量能量摄入充足,否则会使体内蛋白质因提供热量而分解,增加毒素。
总热量30-35千卡/千克·天,以谷类食物为主,尽量少吃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
进食减少时,如何保证充足热量摄入?当进食量减少时,可适当增加一些食糖或植物油以增加热能,满足身体基本需要。
三、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长期血透常伴有脂肪代谢紊乱,应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以防加重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
四、限制液体的摄入水分摄入过多所致水潴留的危害:水肿、高血压、心衰、急性肺水肿等甚至危及生命。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总体重 5% 以内(少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等;养成小口喝水、不一饮而尽的习惯;将部分水结成冰块,口渴时含在口中)。
示例:一位体重60公斤的血液透析肾友,透析间期的体重增长不宜超过 60×5% =3公斤,平均不超过 1公斤/天。
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量3~5 克/天做菜时少放盐和酱油含钠高的调味料;菜汤和肉汤中含盐也高,应避免用来拌饭或大量饮用。
六、限制钾的摄入:高钾血症危害:肌肉:四肢乏力、手足及口周麻木等;心脏:心跳减慢、心室纤颤、心脏骤停。
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原则
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证充足热量:透析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以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
建议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肉类、禽类、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
2. 控制盐的摄入:透析患者需要限制盐的摄入,以降低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建议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同时避免食用含盐量高的食物,如腌制品、咸鱼等。
3. 限制磷的摄入:磷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磷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等。
建议透析患者每日磷的摄入量不超过1000毫克,同时避免食用高磷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
4. 适当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透析患者需要适当摄入蛋白质,但要避免摄入过多。
建议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腐等。
5. 保持水分平衡:透析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水的摄入,以防止水中毒和高血压等并发症。
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的情况,适量饮水,同时注意不要摄入过多的含水食物,如西瓜、梨等。
6. 均衡饮食:透析患者需要摄取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建议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合理搭配,以保持营养平衡。
总之,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原则是控制饮食中的盐、磷等成分,保证充足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保持水分平衡和营养平衡。
同时,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应用个体化饮食教育对5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通过对比教育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了解个体化饮食教育的效果。
结果经过12个月个体化饮食教育,患者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相关营养评价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
结论个体化饮食教育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个体化;饮食教育;血液透析;营养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4-01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采用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荷,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但进入透析治疗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许多透析患者因厌食、对正常饮食消化能力减退、因经济困难导致食物质量下降、饮食相关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营养不良。
传统的饮食教育只是泛泛而谈,开讲座、发宣传资料,而很少关注患者的个体情况。
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根据教育对象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需求状况以及年龄、病情、学习能力和兴趣采取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教育以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1]。
本文根据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透析病史、透析频率、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透析患者共52例,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4例,痛风性肾病3例,狼疮性肾病2例,其他6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47.2±6.7岁,平均每周透析时间为9.8±2.2小时。
1.2 个体化饮食教育方法1.2.1 制定食谱根据患者年龄、标准体重、活动情况、有无感染及其他合并症等,计算出患者每日摄入的热量和蛋白质,再根据患者的生化指标、尿量、透析频率等合理指导水、盐、钾的摄入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护理体会关键词:血液透析饮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2-01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时间大大延长。
然而,在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水钠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合理、准确的饮食护理,不仅可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或减轻并发症、改善透析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将护理体会做以下总结:1 饮食要点1.1 蛋白质的摄入。
因分解代谢的增加和血液透析中营养物质的丢失,肾衰竭患者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因此,k/doqi推荐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2kg/d,至少50%的蛋白质应为高生物价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等。
1.2 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
体内水份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导致心脏扩大、尿毒症心肌病变,影响预后并且危及生命,影响长期存活率。
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必须根据尿量严格控制水份及钠的摄入。
一般来说,生食、处理过的和罐装食物含钠较高,应减少摄入。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正确评估干体重,干体重是透析病人达到正常体液平衡状态下的理想体重。
即既不存在水潴留,也没有脱水现象,所以,病人一定要了解干体重的意义,在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3%—5%,每次透析结束后体重要求达到标准的干体重,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1.3 限制钾、磷的摄入。
1.3.1 人体内的钾大部分是由肾脏排泄,一旦肾脏丧失排泄功能后,对钾的排泄也随之丧失,特别是无尿的病人,如果过量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就会发生高钾血症而引起心脏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引起心脏骤停,应避免食用的高钾蔬菜有:菠菜、芥菜、苦瓜、干香菇、韭菜、高丽菜、冬笋、海带、金针、木耳、黄豆芽等;避免食用高钾水果有:香蕉、番石榴、哈密瓜、香瓜、葡萄、橙子、杨桃。
说一说血液透析与高钾血症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治疗方式,这类患者主要为慢性肾脏病的终末阶段,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并且肾功能存在不可逆转的特点。
在其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能够使得病情进展得以延缓,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在此过程中,高钾血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主要为血钾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的范围,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容易引发心脏骤停或室性心律失常,容易危及生命安全,而且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会进一步加大对患者的危害,使得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需要对血液透析及高钾血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血液透析导致高钾血症的原因1.1透析相关因素在高钾血症独立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现,相关独立因素有透析充分性差,每周透析3次以内或者透析液钾离子浓度高。
高钾血症的发生与透析频次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1周在3次或3次以上,能够对血钾水平进行较好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能防止高钾血症的发生。
而且相比于短透析间隔,长透析间隔高钾血症发生率更高。
1周透析3次或3次以上的患者能够维持更加平稳的血钾水平,防止其出现波动较大的情况。
高钾血症的发生也会受到透析液钾离子水平的影响,相比于2.5mEq/L以下的浓度,2.5mEq/L以上浓度患病风险性更大。
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血钾清除不充分也会引发高钾血症,如血流速度、透析器表面积、透析液流速等。
据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严重高钾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因为没有按时透析或透析不充分。
1.2合并疾病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在其肾脏保酸保碱功能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在这种状况下就会使其存在较高的细胞外氢离子浓度,进而导致细胞通透性变化,对细胞内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具有促进作用,以此使得电荷平衡得以维持,进而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
在临床不断的研究中发现,血浆pH降低的情况下,会使得血清钾浓度表现为上升状态。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常存在胰岛素缺乏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细胞内进入钾离子,对其造成损伤,进而存在较高的高钾血症发生风险。
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家庭自我护理及预防高钾血症是血液透析患者极易发生的并发症。
可致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猝死。
因此使患者掌握高钾血症的表现和指导患者正确预防便成了重中之重。
只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才能避免生命危险的发生。
1.使患者了解引起高血钾的常见原因。
1.1 尿毒症患者本身肾脏排钾能力下降,使体内钾不易排出体外。
1.2 饮食不当,进食过多的含钾高的食物。
1.3 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体内保钠排钾作用降低。
1.4 大量输入库存血。
1.5 透析不充分,透析时间不够。
2.使患者熟悉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是轻微者出现手、足、口、四肢麻木、全身乏力的症状。
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律失常、反应淡漠,甚至意识丧失。
3.患者在家庭中的自我护理。
患者在家中如出现手、足、口、四肢麻木、全身乏力的症状或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症状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就诊,透析治疗。
刚刚出现轻微临床表现时可口服碳酸氢钠也可口服高糖以缓解症状。
两者原理相同,都是使钾离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以减少细胞外钾离子的数量。
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轻微的不适症状。
如果大便不通畅的患者可适当根据自身情况服用含有大黄的缓泻剂,以促进尿素氮及钾的排出。
家中有氧气者可吸氧,以缓解不适症状。
4.预防1.1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高钾血症的危害,使患者从根本上意识到高钾血症的危害。
提高患者对预防高钾血症的重视程度。
1.2 指导患者进行规律透析,只有通过血液透析才能有效清除体内过多的钾离子,以达到电解质的相对平衡。
1.3 通过饮食宣教和烹饪小窍门使患者了解高钾饮食的更多相关知识。
(1)尽量减少和控制常见高钾食物的食用。
(2)蔬菜通过焯水后浸泡的方法可以减少蔬菜中钾的含量。
(3)超低温冷藏的食物比新鲜的食物含钾少三分之一。
(4)透析患者少食用罐头食品。
(5)尽量避免暴饮暴食。
(6)不要食用低钠盐(因为低钠盐的主要成份是钾盐)。
血液透析患者合理健康饮食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也很高,血液透析也会增加营养素的丢失,所以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不同于非透析患者,尽可能达到接近正常人得水平,需要遵循以下饮食原则。
(1)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每次透析都会丢失约10—30g蛋白,适当摄入优质蛋白,维持氮的平衡,避免营养不良。
(2)补充钙剂、维生素。
(3)摄入充足热量:能量摄入充足,身体才能有效的利用摄入的蛋白质,保持充足的营养储存。
否则,会使体内蛋白质因提供热量而分解,增加毒素。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脂肪代谢紊乱,应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以防加重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所以脂肪摄入应占每日总热量的30%以下,胆固醇摄入每日应低于300mg。
(5)限制液体的摄入:体内液体过多而无法排出,易造成身体水肿和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憋喘、心衰、急性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如果一次性超滤量过多,会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
(6)限制钾的摄入:身体内的钾无法排出体外,易导致高钾血症,危害肌肉组织及心脏,严重者致心脏骤停。
一般每日摄入2~3g为宜。
(7)限制磷的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导致体内磷含量增高;钙摄入不足、活性维生素D3合成减少也会造成低钙高磷状态,由于肾脏排泄功能受损,磷排出量减少,最终会导致高磷血症。
(8)限制钠(盐)的摄入:能否遵守液体限制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钠的摄入量,因为钠能潴留水分,盐多产生口渴感,增加饮水量。
如果食物中适当地限制钠盐,可避免口渴,减少饮水量,可防止水潴留、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透析中的并发症,所以限盐比限水更重要,食盐量应控制在每天3~5克为宜。
血液透析期间香蕉摄入量对患者血清钾水平的影响:一项膳食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全梓林;李彩霞;赵立艳;崔冬梅;刘双信;尹燕;唐奇;曾德汉;宋利;符霞【期刊名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年(卷),期】2024(11)2【摘要】目的评估血液透析期间香蕉摄入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血清钾水平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21年9月15日至12月15日选取中国南方地区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6例MHD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64)和对照组(n=62)。
干预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摄入约250克香蕉,而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不摄入任何食物。
在血液透析前通过病例信息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和血液透析相关参数,通过采集患者透析前血液样品来评估实验室指标(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等)。
在血液透析2 h和4 h、下次血液透析前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血清钾和血糖水平,并记录透析中相关并发症。
采用重复测量方程分析对两组患者血清钾和血糖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最终122例MHD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钾水平在组别和时间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干预组患者血清钾水平在血液透析2 h(3.9±0.5比3.6±0.3)mmol/L和血液透析4 h(3.5±0.4比3.3±0.3)m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在组别和时间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
干预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8.2%比29.5%,P=0.003)和低钾血症的发生率(52.5%比80.3%,P=0.002)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血液透析开始时摄入约250 g香蕉不会引起高钾血症,可有效降低低钾血症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防止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清钾水平下降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