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
- 格式:pdf
- 大小:573.26 KB
- 文档页数:13
二、古代诗文阅读专练考点练8文言文阅读(一)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关羽传(节选)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②,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初,曹公壮③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④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当立效⑤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⑥其所赐,拜书⑦告辞。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注】①曹公:即曹操。
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白马:地名。
③壮:赞许。
④情:人情,感情。
⑤效:功劳。
⑥封:封存。
⑦拜书:呈上书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曹公东.征( )(2)禽.羽以归( )(3)谓.张辽曰( )(4)曹公义.之( )2.下列各句与“无久留之意”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礼之.甚厚B.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C.不可背之.D.左右欲追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2)4.阅读上文,说说该文中的关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关羽传(节选)1. (1)向东边,到东边;(2)同“擒”,捉住;(3)对……说;(4)认为……讲义气。
2. B(此项为助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3. (1)曹操赞赏关羽的为人,但是发觉关羽没有久留之意。
(2)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
4.英勇善战,重义气。
【参考译文】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
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
”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
文言文阅读(一)一、(2021-2022·广东清远·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①,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②也。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
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
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
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
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①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②哀转久绝③河中漱广④窥深悸魄(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2.古文比较阅读,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晁错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由是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
”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
错衣朝衣,斩东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
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
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绐:欺骗。
D.吾亦恨之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上发兵以御之②杀之以应陈涉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①其意不在错也②齐国其庶几乎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⑦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形貌昳.丽()(2)窥.镜而自视()(3)王之蔽.甚矣()(4)期.年之后()2.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吾孰与..徐公美()(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6)忌不自信..()(7)复.问其妾()(8)孰.视之()(9)吾妻之美.我者()(10)皆以美.于徐公()(11)臣之妻私.臣( ) (12)今齐地方.千里( )(13)王之敝.甚矣()(1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5)能谤.讥于市朝()(16)时时而间.进()(17)虽.欲言,无可进者()3.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4.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一、曲突徙薪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
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③不应。
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
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
(《说苑·权谋》)【注释】①过:拜访。
②傍:同“旁”,旁边。
③嘿(mò)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
④息:同“熄”,灭。
⑤燔(fán):烧;灼(zhuó),被火烧伤。
⑥而不录:却不邀请。
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⑧乡(xiàng)使:当初如果。
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⑨寤:同“悟”,醒悟,觉悟。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 )②于是杀牛置酒( )③余各以功次坐( )④今论功而请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二、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
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注释】①子姓:您的家族。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经典例题】(一)慎其所处子曰:“商①也好与贤已者处,赐②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思考练习:1.请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1)故曰,与善人居 (2)与不善人居(3)如入鲍鱼之肆 (4)亦与之化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丹之所藏者赤”和“漆之所藏者黑”中的“之”用法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4.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请写出这个成语。
5.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6.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作答)(二)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①。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②,首不得出③。
既④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先瓮(wènɡ)中盛谷:先在瓮中装进谷子。
②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骆驼将头伸入瓮中吃谷子。
③首不得出:(骆驼的)头不能够缩出。
④既:已经。
⑤其人以为忧:那个人为此事发愁。
其,指示代词,那个。
以为忧为(这件事)发愁。
《课外文言文阅读1》及答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久之,方.命坐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旁置.菜羹而已④公取自食.之2.下列句中“之”与“其人心已怪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家人发箧视之B.亦荆吴行胜之最也C.事列《神仙》之传D.至之市3.翻译下列句子。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二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曰:“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人。
狙,猕猴。
②家口:家中的人,这里指家里人的口粮。
③诳(kuáng):欺骗。
④芧(xù):橡实。
【阅读提示】这个故事揭露了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
其实橡实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却转怒为喜。
现实生活中有些追求名利的人,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形式,却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只有一种。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
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
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县中称美,推为三老。
年八十余终。
遗令焚削文契。
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
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
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
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
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
”竟得免归。
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
时赤眉贼欲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
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
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
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帝甚重之。
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
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
”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注①寿张: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戮:并、合B.向之笑者咸求假.焉假:借C.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譬:比喻D.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苟:苟且,随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引兵而.去,遂免寇难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陈胜者.,阳城人也D.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3.以下七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樊重父子品行的一组是()①世善农稼,好货殖②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③遗令焚削文契④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⑤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⑥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⑦愿还寿张,食小乡亭A.①③⑦B.③④⑥C.②⑤⑦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樊重的巨万家产是自己善于经营、上下戮力合作得来的,他聚财而不吝财,乐善而好施,赈赡宗族,解决纠纷,且不计回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
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
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
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
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
累迁兵部员外郎。
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进中书舍人。
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辩,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遂得减死。
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
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迁中书令。
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佃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
士可杀不可辱。
”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
”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
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
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
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
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B.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己而晈死/C.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D.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己而晈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东,与《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一样,“河”都是指黄河.B.祖道,指祭祀祖先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易错点文言文阅读(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一、选择类(共28 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题目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B.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C.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
“卒然”作状语,修饰“遇”,不能断开,排除C;“之”属于代词,作“遇”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则”往往在句首领起下文,“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句式整体一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参考译文:一个平常人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能被天下人效法,这都是由于他有与天地共同化育万物的能力,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命运。
他的出生是有所来历的,他去世后仍有所作为。
所以,申伯、吕侯从山岳降生,傅说死后化为列星,从古至今传说的事,是不可抹杀的。
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的至大至刚之气。
”这种正气,寄寓在平常事物之中,充溢在天地之间。
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
课外阅读训练——高一文言文(短文)阅读专练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2.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专题07文言文阅读(2022·山西·中考真题)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②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③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④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
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
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②隅:角落。
③骜:通“傲”,傲慢。
④蚤:通“早”。
1. 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
(标3处)2. 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答案】1. 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2. 只有问得恳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解析】【1题详解】考查断句。
句意为: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
“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与“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在语义上构成了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
“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字前应断开。
故断句为: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2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
“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意为: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
由此可知,只有问得恳切,思考的深入,才能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点睛】参考译文:王某人说:古代的学者,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
所以说,作为老师要不厌烦,学生们才能有所收获。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出来却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
俄而卫有乱,季羔逃之。
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
”季羔曰:“君子不逾。
”又曰:“彼有窦。
”季羔曰:“君子不隧。
”又曰:“于此有室。
”季羔乃入焉。
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略删减)材料二: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
”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
”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
”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
”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
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
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节选自《列子·仲尼篇》)1.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曩者A君治臣B以法令C先人D后臣E欲F臣之G免也H臣知之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怨,指报复仇怨,其中“报”与“捷报频传”的“报”意思不同。
B.私,意谓偏向,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词义不同。
C.居,意谓坐下,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中的“居”词义不同。
D.贰,意谓背叛,有二心,与“且贰于楚也”中的“贰”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羔对犯罪的守门人施行了刖刑,后季羔临难,守门人令他钻狗洞为难他。
B.守门人认为,季羔审理他的案件时既做到了公正执法,又做到了心存不忍。
C.季羔临危不越墙,不钻洞,斯文体面地脱离了险境,律己示人有君子之风。
D.孔子点评学生时赞其所长,亦不避其短,重视学生的德才发展和为人处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阅读训练1.君子①志道②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文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登②小③为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
鲍叔②曰:“太蚤.。
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
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
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
”桓公乃弗救。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注释〕①刑:指古代诸侯刑国。
②鲍叔:即鲍叔牙。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信任的大臣。
〔文言知识〕释“使动”:使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使……”、“让……”;如,上文中“敝晋”的意思为“使晋国衰败”。
又如,朱熹的《熟读精思》中“正身体”意为“使身体端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为“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