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
因而,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树立形象→自主感悟→升华情感→积极拓展”的基本模式。
一、树立形象。
阅读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学生按课文顺序进行朗读或默读,要求所有学生能够达到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及其表达顺序,对课文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和感受,情感受到一定触动。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示学习方法,并提出恰当的自读要求,帮助学生整合问题,使问题准确、有价值。
教师要注意加强个别指导,给学困生一些帮助,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沉浸在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二、自主感悟。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1、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认真阅读体会,加以感悟。
教师也可以提出宽泛的话题,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个别学习,独立思考,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整理自己的思维,做好与小组成员交流的准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评价,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现机会,小组内确定中心发言人,每次合作学习轮流担当此任。
情境阅读教学陈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有些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兴致勃勃,有些课堂,学生沉默、无动于衷,两两比较,就会发现,原因在于在教学中,有没有创设情境。
缺乏情境,学生就完全成了旁观者,成了老师引领下的分析者,学生没能进入情境何来对话?为了能让学生真切地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富有魅力的语言、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
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在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课堂。
但是,从教学有效性维度来看,不难发现,在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教师在有意创设情境时大量的非语文元素通过情境创设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而促进学生学习文本语言或发展学生语言的成分反而少了,这样势必导致“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背后“语文味”的淡化和语文本色的缺失。
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冷静地再思考,并摸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情境创设之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要进行情境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
而阅读课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因此,课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把课堂教学情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施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来?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构建“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的四步曲南京市江宁区竹山小学王德红关键词:以读为主、感悟、积累、迁移、内化训练主要论点概述: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精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主体阅读体验中获得经历,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发展人格与个性;学生在以读为主的学习中,通过感悟、积累、迁移,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训练,真正达到“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内容提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精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立足于科学而前瞻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读为主,构建了阅读教学的四步曲。
一、初步感知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本阶段操作步骤是:审题激趣——生疑求索——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感知梗概。
这一阶段主要把握好两个操作要点:1.抓住文眼,激发学生兴趣;2.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精读感悟这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环节,本阶段操作步骤是:选读重点——体验词句——读中悟法——自学用法。
精读感悟要体现两个特色:1.突出“读中感悟”;2.突出重点,培养自学能力。
三、美读入情声情并茂的美读使学生个人感情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有效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熏陶情感。
其操作步骤是:赏析词句——读中悟情——美读入情。
美读要走出两个误区:1.忌为读而读;2.忌机械单调地读。
四、熟读迁移熟读成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规范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
“用得出”是“读书内化”的终极目标,要紧扣课文,设计实践练习,实现理解吸收向表达倾吐的迁移。
其操作步骤是:熟读成诵——读写练习——延伸实践。
这一阶段要做好两个结合:1.读写结合;2.课内外结合。
构建“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四步曲《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之我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内容提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字:强灌独特思维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正文: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独一无二的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去阅读与欣赏,在学生眼中,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只能是“服从”阅读。
教师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的强灌给学生,或者把教师对课文的“深刻”、“精辟”的个人理解自我炫耀式的或自我欣赏式的塞给学生,这些都是不负责任和危害严重的思想和行为,因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一大批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只能培养出千篇一律的人,他们不能面对激烈的竞争,小而言之,毁了个体的前途,大而言之,关系到民族的存亡。
如今,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阅读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春天,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文本接触,寻找学生与文本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感情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那些可变性的内容,在“视界融合”的对话中达到一种既以我为主又内外补充,既情感激荡又思维缜密的阅读境界。
在激情满怀的课堂中再现、重创、诠释文本。
一、创设情境,点击欲读点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给静态的学习材料赋予生命,让鲜活的学习个体与之进行对白,进行碰撞,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课中多次出现课件,盘古开天地那气势雄伟的画面,一次次地把学生带进这篇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
音乐作为情境的载体,虽无语言性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
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在语文的学习中融入一些音乐,更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情感。
在朗读盘古化身时配上悠扬、凄婉的乐曲,让学生的心弦在缥缈的乐声中,在盘古的无私奉献中拨动。
再也不是面目无情、索然无味的阅读了。
研读文本,回旋切入点没有深入的阅读和充分思考的基础,学生对课文中的形象、情感、意韵就缺乏丰富的感悟,硬要对话,学生也只能是说得肤浅、生硬。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异化为“逼供”,学生对对话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
在教学中要想真正体会到一个超现实人物的艰辛、孤独、痛苦是较困难的。
课上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让学生数着日子读这一句,这样着重渲染、深情朗读、反复推敲、搭建了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学生自然而然被盘古感动了,他们体会到了盘古支撑着田地是如此的艰难,那深情欲溢的话语脱口而出。
有的说我体会到了盘古很痛苦,有的说盘古很劳累,很辛苦,有的说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有的说盘古太艰辛了,他不顾自己的疼痛,为我们撑起了一天蓝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
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一、释放学生的个性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
一位特级教师给他们上了一节课,教学设计严谨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逞、气氛活跃。
我们肯定认为这堂课上得极为成功,可是美国专家却说:既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其实,真正沉下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来一个深思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
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或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
我们只要求他们的答案能配合我们的教案,一个对不上再叫一个,直到对上为止,才算达到了目标要求。
我也曾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在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我问学生: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樟树的特点?学生回答:“稠密”、“四季常青”,我都说是错的。
叫了好多个学生,最后有一个学生回答出老师所期望的书上所写的:“蓬蓬勃勃”的樟树。
我才如释重负地把这个词语写上去。
现在想想真的一定要这个答案吗?为什么四季常青和稠密就不能概括樟树的特点呢?有的老师,常常局限于教学参考书,把一些可以有多种分段方法的课文“定死”为一种标准答案,考试中的阅读也是如此。
老师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
这样的预设,这样的期待将导致封闭。
封闭必将扼杀个性,扼杀创新。
倡导个性化阅读,就应该不期待答案,要从期待答案中走出来。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有见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中下等生的照顾,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
二、张扬学生的人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利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在诵读与表达中,给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至3课时。
教学流程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
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
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谈话。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
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的又一渠道。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实施个性化过程中,笔者对个性化阅读总结出了“走出三个误区”、“明确五个目标”和“三个结合”的方法。
一、走出误区,个性化阅读的前提语文是基础学科、起始工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会读、会写、会听、会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阅读教学却步入了误区,致使有些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贫乏。
误区一:阅读缺乏整体性整体阅读,就是要求学生从阅读的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脉络、表达特点、情感基调;理解文中的人物处境、性格品质、典型意义;体味文学的语言风格、结构特征……可有教师却将文本化整为零、顾此失彼,只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文中的精彩部分或片段,用所谓“标准化试题”模式问答来代替整体阅读。
这样,“肢解”了文章的整体精华,丧失了阅读的原汁原味,僵化了表情达义的语言文字。
请问,提倡个性化阅读又从何谈起呢?误区二:阅读缺乏目的性有教师喜欢搭花架子,一味地追求A组读了B组读,男生读了女生读,集体读了媒体读等哗而不实的多种形式。
表面上看是读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实质上学生收效甚微,有的根本没有得到什么,长期以往,这种阅读可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其阅读意义又何在,又有什么作用呢?误区三:阅读缺乏规律性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同志认为:“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但到底怎样读,读什么,他们却没有认真地考虑。
总以为学生读得越多,越快,越广、越好。
根本不明白读有阶梯,读有重点,读有方法,读有思维。
象这样学生读得雾中看花,昏昏欲睡,其结果丧失了阅读的信心和意志,试问,语文阅读的“本色”还能谈得上吗?二、明确目标,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方法。
使之达到自读、自悟、自得的目的。
1、以读步入意境。
课改后的课文不仅文质优美,而且具有独特的诗情画意。
【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龙眼和⼭⾥红》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龙眼和⼭⾥红》原⽂ 舅舅从福建乡下带来了满满⼀篮鲜嫩的龙眼,圆圆吃得特别⾼兴。
舅舅说:“这是你表哥特意让我捎给你的。
” 听了舅舅的话,圆圆⼀愣,随后放下了⼿⾥的龙眼她⾃⾔⾃语地说:“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
” 妈妈和舅舅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去年夏天,圆圆跟着妈妈回了趟福建⽼家,没⼏天,她和表哥就成了好朋友。
表哥经常带着圆圆到⼭上采果⼦。
有⼀次,表哥爬到树上,摘了⼀串⼜⼤⼜密的龙眼,对圆圆说:“我知道你爱吃龙眼,现在你就吃个饱。
明年龙眼成熟的时候,我⼀定托⼈给你捎到北京。
” 圆圆惊喜地睁⼤眼睛:“真的?” 表哥点点头:“说话算数!” 圆圆拉着表哥的⼿,说:“⼭⾥红是北京的特产,⼜酸⼜甜⼜好看。
秋天,我也寄⼀些给你尝尝。
” 表哥笑了:“说话算数!”两个好朋友⽤⼩⼿指拉了钩。
⼀年过去了,北京⼭⾥红熟了的时候,圆圆把说过的话忘得⼀⼲⼆净。
可是今年夏天龙眼熟了,表哥却真的说到做到。
想到这⾥,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红⼀样红了。
圆圆望着篮⾥鲜嫩的龙眼,郑重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在你的挂历上写⼏个字。
”说着,她在10⽉的地⽅写了“寄⼭⾥红”四个字。
妈妈问:“⼲什么?” 圆圆说:“我怕到时忘了,我说话也要算数的!” 【篇⼆】⼩学⼆年级语⽂《龙眼和⼭⾥红》教案 教学⽬标 1、学会本课⽣字、新词。
理解课⽂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分⾓⾊朗读课⽂,体会圆圆说话时的⼼情。
培养表达能⼒ 3、培养学⽣知错就改、讲信⽤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独⽴识字能⼒ 2、朗读课⽂,理解内容,培养讲信⽤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红,龙眼的实物 2、收信有关守信的名⾔,故事等 ⼀、激趣导⼊ 师拿出龙眼和⼭⾥红的实物,引导学⽣介绍它们。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作者:刘宝峰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053-02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学习、智能发展、道德养成、行为体验、自我感悟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使阅读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呢?一、正确认识指导和自主的关系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即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文本的实际,灵活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但要防止教师牵着学生走,以至出现串讲串问的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或学生牵着教师走而表现出的无所适从的局面,并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有效指导,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教师要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正确性、科学性,既不能任其发展,又不能完全牵着学生走。
因此,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1.只有科学预设,才能进行有效指导。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而阅读过程又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是多元的。
如何用有效的指导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预设。
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预设怎样广开学路学习,预设有哪些多元解读,预设学生的奇思妙想。
2.怎样预设?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文本的知音。
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认真地与文本对话,这样就会对文本产生深切的感悟,从而做好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导者。
如何指导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南昌县八一乡淡溪小学胡梅华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佳作。
为此,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拓展其阅读的空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比如我在教《小小的船》这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读的环节: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读这首诗,对吗?老师也喜欢读,听老师读一读好吗?(配乐)师:(指着课文)第一句写了月儿,这是什么样的月儿?你们看月儿,觉得它可爱吗?哪里可爱呢?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
看谁能读出月儿可爱的情感来。
(请几个同学朗读,板书两头尖)师:我们要读出月儿的可爱。
你们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小船两头尖尖的,多有趣。
“尖”不能使劲,声音稍微提高一点,轻轻读,你们一起读读看——(开火车读、小组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练习读)师:(出示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的课件)现在我们已经飞上蓝天坐在小船里了。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高兴、开心)那就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好吗?(个人大声读、小组选代表读)师:你坐在月亮上,弯弯的月亮你觉得像小船,那蓝蓝的天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生:我坐在小船上,看着蓝蓝的天就像大海。
生:星星像灯。
生:老师,星星就是蓝色大海里的航标灯。
师:你讲得很对。
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现在,我想请同学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并加上动作。
(播放课件音乐,先自由演读,再个别演读,最后进行全班表演读)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较词语练习读一句话,并在读中感悟,体会句子的形象、奇妙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情境熏陶,语言激趣。
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联系生活中的实例等方法理解“弯弯的”、“小小的”都是表现月儿惹人喜爱的词语,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感受糅合于其中的语文元素。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也应与写作紧密结合。
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学习完一些有鲜明写作特色的文章时,可以在学完后再一次强调写作特色,然后按照这一特点进行写的拓展。
在教学第七册《仙人掌王国》时,我发现文章段落中的总分结构十分典型,于是我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仿写其中一个自然段(原文是“仙人掌全身都是宝”,
我们练笔为“西瓜全身都是宝”),学生兴趣很高,我让他们先说后写,他们把西瓜的用途写得清清楚楚,对总分这一构段方式也掌握得很好。
当然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
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
新课标下如何构建新型阅读课程体系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进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以学生在主动踊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取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的个性不同作为一种踊跃的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充分发展。
那么究竟怎样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怎样将儿童阅读引向深入?怎样才能全面发挥儿童阅读的育人功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许多课题研究还在问向途中,而此时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概念全息阅读推尘出世。
新课标背景下的儿童全息阅读一改传统的单一化阅读,是一种兼具全面性、立体性、真实性的阅读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基于主题进行社会感知式的、综合式的、体验性的自主学习。
它是以环境打造、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多样化的课程形态、阅读方式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的阅读方式变革。
新课标下全息阅读的研究推进,真正为儿童阅读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那么学生应如何紧紧借助新课标下的全息阅读体系的研究和推进来达到提升自己的需求呢?我觉得应以新课标为指南,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全息阅读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本地环境的完整的阅读课程体系,大力开展相应阅读活动,全介质全人员全时空地促进学生的综合性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不同水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那么到底该如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地构建新型阅读课程体系呢?我觉得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学校方面阅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学校是开展学生阅读课程的主阵地,学校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优越的阅读环境,为学生阅读提供一片广袤的天地。
《普罗米修斯》作业设计(优秀9篇)这次为您整理了《普罗米修斯》作业设计(优秀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普罗米修斯》作业设计篇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呢?教者在上完《普罗米修斯》一课后,对此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现摘录一个教学片断并进行反思。
片断:师:《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主神宙斯和普罗米修斯。
先说说宙斯吧。
生:宙斯是个残忍而没有同情心的暴君。
生: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能过上光明和温暖的生活,但宙斯却狠狠地惩罚了他,真是是非不分,外加心狠手辣。
生:还可以用“冷酷无情”来形容宙斯。
……生甲:我觉得这样评价宙斯不公平。
因为虽然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为了人类,但他毕竟触犯了天规,既然是触犯了天规,那宙斯惩罚他也没什么不对。
再说,如果宙斯不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话,其他神可能会觉得破坏天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宙斯还怎么管理天庭呢?因此,我认为,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是公正的,也是出于无奈,不能认为他凶残冷酷。
生:对呀!如果众神都来破坏天规的话,那天庭就该乱套了。
生:照你这种说法,普罗米修斯受罚是罪有应得?生:难道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还帮错了?(不少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困惑的神色,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教师,期待教师作出评判。
)师:哟!甲同学开动脑筋,有了自己的新见解,还勇敢地说了出来,真了不起!让我们为他鼓鼓掌!(师微笑着带头鼓掌,学生甲满脸兴奋。
)师:(拿起书)不过,宙斯到底是不是一个凶残冷酷的神呢?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像甲同学那样,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理由。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获得更深切的体验和理解,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学生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几分钟后,开始踊跃发言。
202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带答案)1. 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正确答案)B.整体化C.综合化2.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语文课程主要主题与载体形式。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答案)B.红色文化C.共产主义文化D.资本主义本文化3.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A.诵读和浏览B.精读和略读C.朗(正确答案)D.读和默读4.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总目标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A.科学精神(正确答案)B.创新精神C.攻坚克难精神D.自主精神5.“写作”目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第三学段分别被称为 ( )。
A.“说话”和“写话”B.“写话”和“作文”C.“写话”和“习作”(正确答案)D.“说话”和“习作”6. 5 至6 年级要求学生要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万字。
A.5B.30C.50D.100(正确答案)7.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过程中设计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
A.实践过程(正确答案)B.上机操作C.优化方案D.问题解决8. 语文学习应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A.自主与合作B.过程与方法(正确答案)C.合作与探究D.成绩与考分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A.工具性B.人文性C.综合性(正确答案)D.情境性10.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它的基本特点是( )。
A.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确答案) B.综合性与工具性的统一C.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统一D.思想性和综合性的统一11.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第()级为6 年级结束时应到达的基本要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策略: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此,为凸现学生个性铺设一片绿地,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一、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个体对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
我们要珍视学生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理解和独特感受,使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待到山花烂漫时”,梅为什么在“丛中笑”?一石击起千层浪。
我没有搬出教学参考用书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
光望着学生。
有的说:“梅为战胜严寒而笑,是胜利的笑。
”有的说“梅迎来百花盛开,是欣慰的笑。
”也有的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梅的笑是乐观的笑。
”……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交流中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学生在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进行阅读时,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
“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动感情?说说你的体会。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这些阅读要求,无不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正是学生这种独特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问题设计,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好静,好的好动,有的喜欢一个人独立解决问题,有的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提供选择性,以实现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因此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阅读、理解。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在“品读课文”这一学习环节,我提出:“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能力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就想采用自己边读边想来学习课文的方式,有的同学则认为合作讨论更好,也有的比较好动、喜欢表演的同学,想和同学合作,把最喜欢的情节演一演……学生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采用的学习方法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证。
这样,留给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课堂成了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智的平台。
“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正所谓“因材施教”,也是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体现。
学生的学习可分层次进行,不同层面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背诵名篇佳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全文背诵,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放低些要求,挑选自已喜欢的段落背诵。
学生因其个性不同,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语文教材,有许多
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如课文《将相和》,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挖掘才会深入,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到位,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尽情的发挥。
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三、鼓励学生质疑争辩
学成于思,思始于疑。
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让学生在个性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
从导入新课、学习新知,到课堂小结,在阅读教学的全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师生、生生间的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讲对了要肯定、赞扬,讲错了要热情帮助学生纠正,体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无论正确与否,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真实地展示自已的学习情况,就有机会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
四、引导学生放飞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学生因其个性存在差异,
因此,对同一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想象。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个主体化、多边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间,设计开放而富有弹性的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放飞想象、展现个性的宽松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如学习《穷人》一课,在教学结束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什么?他的神态、动作会怎样?会说些什么?他们后来又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续写《穷人》的故事。
这些或意境想象,或补续想象,或再现想象的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思维,他们从自我出发,多元感受,多元体验,不管是用语言来交流,还是用文章来表达,都是那么丰富多彩、极富个性。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因此,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关注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