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大学728生态学2010-2012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728生态学2010-2012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728生态学2010-2012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728生态学2010-2012考研真题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何方 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研究所 从 1 86 6年海克尔提出生态学的科学概念以来,至 2 0 0 0年共经历 1 3 4年。生态学在这 1 3 4年的发展过程,有很大变化,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不断地演变,拓宽,愈来愈受到世人普遍关注。据此,根据生态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第1阶段由 1 86年至 1 953年,第2阶段由 1 954年至 1 971年,第3阶段由 1 972年以后。 1第一阶段(1 866~ 1 953) 在第一阶段88年的时间中,生态学的领域发展较完善的主要是植物生态学,也仅是作为植物学科的一个分支,进行该学科的独立研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自然状况下环境对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着重野外的调查研究是描述性,解释性的。二战结束后,进入50年代开始有小规模,分散独立的定位试验。因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植物群落组成的植物种类不同,结构和功能各异,因而表现出的群落外貌也不同。据此,进行植物群落分布,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较深入研究环境因素中如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热量分别对植物个体,或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并开始注意群落对环境的影响。 中华民国时期,植物学家们多偏重在分类方面的研究,少数植物地理学家、生态学家都更少。据汪振儒(1 90 8年~)追记,张延(镜澄)(1 884~ 1 950年)早在 1 91 9年左右讲授《植物生态学》,据查可能是国内最早的。1 92 2年,邹秉文(1 893~ 1 985年)、胡先肃(1 894~ 1 96 8年)和钱崇澍(1 883~ 1 96 5年)编写的《高等植物学》出 版,在该书中提到植物生态学。1 92 7年,钱崇澍发表了有关安徽黄山植物生态研究专门报告,可谓近代植物生态学研究在我国的开端。钱崇澍、李继侗(1 897~ 1 96 1年)、仲崇信(1 90 8年~)、沈其益(1 90 9年)、汪振儒、曲仲湘(1 90 4~ 1 990年)、董爽秋等先后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山大学等校开设 了植物生态学课程,为我国植物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起了奠基和推进作用。1 93 0年张延、董爽秋合著《植物生态学》出版。这可能是我国出版最早有关植物生态学的著作。据我所知,1 93 6年乐天宇教授在河南大学曾开设讲授过《植物生态学》,并编有讲义。 1 949年3月正中书局出版陈植教授编著《造林学原论》,这本书是定大学用书,是森林系的教科书。在该书的第二篇,森林之地论,已经是最早的森林生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生态学的研究仍是薄弱环节,在这一段时间中作高校教材或专著仅有前苏联A. n 谢尼阔夫著(王汶译)《植物生态学》,是当时高教部推荐教材。这本教材 1 953年2月由上海新农出版社出版。 2第二阶段(1 954~ 1 971 ) 第二阶段的起点为什么定在 1 954年。在这一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生态学会,会议决定丰富了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提出要研究生物种和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适应性。在这会议中,还议定:“生态学家注意研究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生物适应性和数量,研究在不同自然地理景观和人类定向生产活动条件下,受生物群落影响的环境变化。”生态学由独立单学科的理论研究,进入研究与人类生活、生产环境的关系,标示着进入应用研究,因而 1 954年是生态学新的跨越,是具历史性的。从此,生态学由原来只有科学家研究的狭小圈子,发展成为受到世人普遍关注应用领域。 第二阶段的 1 8年中,生态学得到的迅速的发展。1 956年,何景编著《植物生学》,高教出版社出版。1 958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乐天宇著《植物生态学》。熊文愈主编《森林生态学》,1 959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作为华东华中地区高等林业院校教材。1 96 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陈嵘著《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前苏M.B.柯尔比柯夫著《森林学》,B. T.聂斯均洛夫著《森林学》,M. E.特卡钦柯著《森林学》的中译本,分别于 1 956年,1 957年和 1 959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一时期翻译出版前苏有关地植物学、植物地理、植物群落等方面的著作很多,如 E. A.欠科夫著《地植物学》。B. B.阿略兴等《植物地理学》中

建筑学考研院校排名完整版

2012年全国建筑学专业分档排名 2011年学科目录调整后,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出不再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人居环境科学群由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独立的一级学科组成。这样建筑学作为一级学科就只包含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学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二级学科。本排名只考虑这三个二级学科,参考了建筑学硕士、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授权情况,分档意义大于排名顺序。四挡、五档学科意义实为一档。 2011年初教育部新批准了一批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目前有8个高校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54个高校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 (第一档) 院士领衔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清华大学 2同济大学 3东南大学 4天津大学 5华南理工大学 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准一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7重庆大学 8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 建筑学一级学科: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培育) (第二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博士点:9华中科技大学 10浙江大学 11湖南大学12大连理工大学 13武汉大学 14南京大学 (第三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硕士学士授权院校):15厦门大学 16西安交通大学 17西南交通大学 18合肥工业大学 19北京工业大学 20武汉理工大学 21郑州大学 22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3沈阳建筑大学 24昆明理工大学 25华侨大学 有建筑学硕士授予权的学校(共25所):老八校、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华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四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学士授权重点院校):26上海交通大学 27中南大学 28 北京交通大学 29中国矿业大学 30太原理工大学 31中央美术学院 32福州大学 33河北工业大学 (第五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学士授权普通院校):34深圳大学 35南京工业大学 36 北方工业大学 37山东建筑大学 38青岛理工大学 3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40内蒙古工业大学 41广州大学 42河北工程大学 4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44苏州科技学院45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生态学排名

071012 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兰州大学A+ 2 北京师范大学A+ 3 华东师范大学 A+ 4 东北师范大学 A+ 5 东北林业大学A 兰州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0d557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7012 北京师范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0d557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069 华东师范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0d557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7347 东北师范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0d557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5697 东北林业大学:http:https://www.doczj.com/doc/0d557284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20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

生态学各章小结整理.

生态学课后小结 题型:单选20分,填空20分,多选10分,名词解释15分,问答20分,综合分析15分 绪论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按生物组织划分,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是有机体(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在很广泛的尺度上进行研究的。现代生态学承认的尺度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1 生物与环境 环境的概念是对应于特定主体而言,因此不同学科对环境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生物体周围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环境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影响了生物的生存与分布;小环境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活,更受生态学研究重视。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环境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因子作用于生物。每种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性地对生物作用。生态因子有主次之分,并非等价的,并有阶段性作用,有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环境生态因子影响了生物的发育、生长、繁殖和生存,生物的存在又改变了生态环境。 最小因子定律指出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的生态因子,成为该生物生存的限制因子。’事实上,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生物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都成为限制因子。当一种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密度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二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存与分布。 生物的生态幅反映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通过生物驯化和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可调整和扩大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提高适应能力。 2能量环境 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表面,带来光和热,成为地球上的能量环境。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地球轴心倾斜的位置、地面的海拔高度、朝向和坡度等不同,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时间、强度及光质呈昼夜节律及年周期性变化。地表温度差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量和地球表面水陆分布,地形变化及海拔高度等也产生了影响,使各地的温度日节律及年周期性变化有所不同。 生物对光的适应表现在三方面:①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如人类和许多脊椎动物能看见的光只是在可见光波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波长在380~710 nm,吸收最强的是红光和蓝紫光,光质影响了光合强度。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表现在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在生理及形态上的差异,以及C4植物和C3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③生物随光照长度的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也出现适应性的昼夜节律与光周期现象。如动物的活动行为、体温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均具昼夜节律变化。根据动/植物繁殖/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动植物分成长日照动/植物与短日照动/植物。动物的换毛、换羽、迁徙均具有光周期现象。光周期成为生物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 生物机体酶的活性有一最适温度范围,超过低温限与高温限,生物将因冰晶冻结或蛋白

浙大建筑学考研笔记讲解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作者: 点击:437 发表时间:2011-4-6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讲课:常青 ps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和有一堂课上拍的部分幻灯照片以及最后一堂课的复习笔记(基本上是以前课堂上讲过的,我懒的再输入一边了)和一次讲座笔记。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笔记有点散,老师讲的很快,听不懂的就照着说的记了,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课程大纲 (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八讲、第九讲) 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 ◆建筑保护(第十二讲) 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园冶注释》,《西方的没落》,《斗拱的起源》斯宾格勒,《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建筑师》36,40),<>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 <>为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 考试: 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 期末考试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 作图题:(意象作图)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世纪外滩印象》 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 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以的。我觉得很对,因为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次提一提,供你参考。 第一讲:概说 ●历史观,历史意识: 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的关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 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 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 特点:⑴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 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 ⑵“批判的,开放的,无即定规则的,质疑的” ⑶方法:“分析” ●<> (《建筑学新议程》:二战后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回顾,60年代初开始。30年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起点是

基础生态学复习整理9页word文档

一名词解释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生态幅:每种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贝格曼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量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 种群: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内禀增长率rm: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 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 有效积温法则:发育的速率是随着发育阈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利用性竞争:通过损耗有限的资源发生的竞争,而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失汇现象: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大约25%的全球碳流的汇是科学尚

未研究清楚的 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的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 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生态系统管理:具有明确和可适应的目标,通过政策,协议和实践活动而实施的,对生态系统进行使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和功能保持良性持续的管理 拉尼娜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在赤道附近的海水偶尔变冷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在赤道处的海水偶尔变暖的现象 二填空 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四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态锥体是能量锥体,生物量锥体,数量锥体的合称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 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计算 P101基因型适合度 W=ml[W表示适合度 m表示基因型个体生育力 l表示基因型个体存活率] P106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香农-威纳指数 四问答

生态学 推荐书籍

生态学推荐书籍

本文由别处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推荐书籍书名:环境生态学基础作者:柳劲松/王丽华/宋秀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3-07 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了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的变化;第三篇重点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对策,生态系统的恢复,人口,资源,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名:环境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作者: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3-07 全书分为 10 章.前 4 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研究对象,内容,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阐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化学循环及生态平衡,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与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的内容;第 5 章主要介绍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尺度类型和方法分类;第 6 章主?樯苌こ痰睦砺酆湍P停坏?7 章主要介绍生态环境建设及水体,生态经济规划及西部脆弱生态环境问题.本书还安排了六个环境生态学

野外观察和实验,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环境生态学的全貌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系等有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书名:环境生态学导论电子教案作者:盛连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9 书名:环境生态学作者:卢升高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2 书名:环境生态学作者:张合平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01 本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认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并阐明环境治理的生态学途径.重点阐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生态监测,生态规划,生态工程和生态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全书试图用简明的语言,明晰的结构,系统地介绍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围绕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前沿动态,在理论框架,知识集成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本书可供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学者,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必背整理

0 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1 生物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密度制约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只有在耐受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2017年浙江大学硕士各专业报录比及平均分

2017年浙江大学硕士各专业报录比及平均分 下列统计中不含非全日制、推免生、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录取人数中包括了由本校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到该专业录取的考生。 010 经济学院020101 政治经济学19 1 393 393 393 010 经济学院020102 经济思想史 2 1 372 372 372 010 经济学院020104 西方经济学25 5 395 367 383 010 经济学院020105 世界经济 1 1 396 396 396 010 经济学院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6 1 389 389 389 010 经济学院020201 国民经济学 4 1 378 378 378 010 经济学院020202 区域经济学 6 1 365 365 365 010 经济学院020203 财政学10 1 394 394 394 010 经济学院020204 金融学85 3 398 389 393 010 经济学院020205 产业经济学63 2 423 396 409 010 经济学院020206 国际贸易学27 2 398 380 389 010 经济学院020207 劳动经济学7 1 371 371 371 010 经济学院020209 数量经济学10 1 406 406 406 010 经济学院0202Z1 互联网金融学13 1 402 402 402 010 经济学院025100 金融(专业学位) 451 52 438 394 408 010 经济学院025300 税务18 5 397 378 389 010 经济学院025400 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58 11 399 368 379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1 法学理论12 4 387 342 366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3 1 410 410 410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4 刑法学14 2 368 344 356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5 民商法学42 2 350 344 347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6 诉讼法学15 1 384 384 384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7 经济法学25 3 387 371 381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5 1 385 385 385 020 光华法学院030109 国际法学21 3 402 345 366 020 光华法学院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259 50 408 341 370 020 光华法学院035102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31 2 336 321 328 030 教育学院040101 教育学原理17 1 396 396 396

生态学复习整理

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Shelford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驯化(acclimation):如果一个生物种长期生活在最适生存范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直接和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存和分布非常重要;4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性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同,但各具重要性,总体上不可代替,局部能补偿 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质元素和水分3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气4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5生态系统的许多重要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种群(population):特定空内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年龄金字塔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增长型种群。 内禀增长率在种群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即能够排除不利的天气条件,提供理想的食物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我们能够观察到种群最大的增长能力(r m)。 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 “环境容纳量”或K:种群停止增长处的种群大小通常称,即环境能维持的特定种群的个体数量。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生态对策:生物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并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的对策 r选择:在种群密度低时出现,呈指数增长,有利于增大内并增长率的选择,经常被大的环境胁迫所毁灭 k:在交大种群密度出现,接近环境承载容量k。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为了有限资源面临强烈的种间竞争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称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领域性: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生态位相近的完全竞争者不能长期共存。 协同进化:指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营养级联:食物网内的捕食者通过降低猎物数量或改变猎物形状,在营养级中自上而下传递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陈红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 陈宝梁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环境友好 吸附材料设计及应用 教授博导 陈新才环境微生物、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农产品安 全 副教授硕导 陈雪明水与废水处理教授博导 陈英旭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面源污染控 制技术 教授博导 程丽华环境生物工程/膜分离副研究员硕导邓劲松副教授 方萍1.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2.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置与 资源化利用 教授博导 冯英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副教授硕导冯亚非高级工程师 傅柳松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副教授硕导顾敏助理实验师 官宝红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何若环境微生物学、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何积秀农业资源利用助理实验师 何艳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污染环境控制与修复副教授硕导何云峰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何振立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教授博导胡宏生物学:厌氧生物工程、水生态处理工程高级工程师 胡宝兰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土壤厌氧氨氧化及其土壤生物氮循环关键 环节研究、天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 副教授硕导 胡勤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规划与评 价 副教授硕导 黄敬峰环境资源遥感, 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员博导 黄益丽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吸附作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群 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 副研究员硕导 纪伟昌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实验师 金崇伟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副教授硕导

浙大生态学完整整理

生态学 ** 绪论** 1. 为什么学习生态学Why :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主导着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命运,全球温室。。。。 2 .生态学研究的整体性: 系统观(System Approach )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整体观(Integrated Approach ):高级层次的特性不是其低级层次特性的简单叠加; 层次观:Level or scale dependant 每一生命层次都有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避免混淆;进化观: 依据进化的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目前观察到的生态现象; 3.4 .生态学研究方法 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归纳 野外调查 野外定点定位试验(生态学研究网络) 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3S技术 计算机模拟技术(仿真)(Simulation ) 生态模型(数学的方法) Ecological Modelling (SCI)(Elsevier)分子遗传学方法和技术等 复习和作业 1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2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3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4现代生态学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方法; 5 如何提高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 ** 第二章、生命系统及其环境** 要点: 生态因子 限制因子 生态幅 生态位 生态场 1、生命系统的概念 系统的定义: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系统的三个基本条件:⑴两个以上的组分;⑵相互作用;⑶一定的功能 系统分为三类: ⑴开放系统; ⑵封闭系统; ⑶孤立系统 生命系统 (Life System ):各个层次的生物系统都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中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生态学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生命系统。

生态学整理解析

绪论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组织水平划分:有机体(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圈 种群: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群落: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集合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下层 研究方法:1、野外2、实验3、理论 有机体与环境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有机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存条件:对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一定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 性质: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如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的走向与坡度等 生物因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人为因子: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 有无生命特征:非生物因子:温度、光照、水分…… 生物因子:同种生物的其他有机体和异种生物的有机体生态因子对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 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 密度制约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随生物的密度而变化的因子。 类型有正负两类,在密度增加的状态下,正者作用导致生物的密度进一步增长;负者导致密度的反馈性降低,有调节种群密度的作用。一般生物因子常为密度制约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作用的强度与生物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 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 稳定因子:地磁、太阳辐射常数…… 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一年四季变化和潮汐涨落 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如风、降雨、捕食等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 综合作用:生态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主导因子作用:生态因子非等价 阶段性作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间不可替代,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因子:直接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生态因子 间接因子: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发生影响生态因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形态的适应仙人掌的针状叶 生理的适应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以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行为的适应在行为方面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休眠和迁移两个方面,前者有利于增加抗寒能力,后者可躲过低温环境。 协同进化 一个物种在进化上的变化同时改变了与该物种相关的其它物种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导致

新版浙江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正面临着我人生中的灰暗时期,那时发生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再怀疑自己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考研,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人生方向。那个时刻,很大意义上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让自己纠结于一件耗费心力和情绪的事情。 而如今,已相隔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一年相当漫长,但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线段。 就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发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曾经让自己大为恼火,让自己费尽心力和心绪的事情现如今不过是弹指的一抹灰尘。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内,我的全身心进入了一个全然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 这不正是一种修行吗,若说在初期,只是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用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灾难的话,但在后期就是真的在这过程中慢慢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忘记自身的状态里。 所以我就终于明白,佛家坐定,参禅为什么会叫作修行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经过这一年我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而且也成功上岸。正如我预期的那样,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此,只是想要把我这一年备考过程中的积累的种种干货和经验记录下来,也希望各位看到后能够有所帮助,只不过考研毕竟是大工程,所以本篇内容会比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28)生态学 (877)普通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各50%) 参考书目: 《基础生态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牛翠娟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凌云等 《植物学》傅承新浙江大学出版社 先谈谈英语吧 其实英语每什么诀窍,就是把真题读透彻,具体方法我总结如下: 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第二,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定位原则:

浙大远程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同时也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4.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简答题 1.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答: 1. 系统组分 2. 系统输入 3. 系统输出 4. 系统功能 5. 系统调控 论述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一)环境组分1、辐射:包括:短波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长波辐射(热辐射)、核辐射。2、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水中溶解的气体等。3、水4、土体:这是泛指自然环境中以土壤为主体的,包括生物残体、排泄物、岩石和漂尘在内的固体成分。(二)生物组分1、生产者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2、大型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食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大型消费者按食性不同又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动物、腐生动物、杂食动物。3、小型消费者(又叫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三、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也是系统,因此具有系统的共性。生态系统还具有区别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在系统中必须有生命存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地区特点的空间结构。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时间变化特征。在时间变化方面,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使生态系统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发展规律。4、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之中。5、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通过不断地从外界输入物质

生态学期末考试整理

1.环境生态学定义: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2.生态系统 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恢复生态学定义: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方法,生 态学工程与机制的科学。 4.思考题: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环境学科的研究内容:1.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环境系统在人类干扰(侧重于环境污染)影响下的变化规律3.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4.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争取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 5.生物富集定义:污染物从环境来源(水、空气、固相物质等)向生物体内或生物体表 面的净富集。生物富集过程:吸收;生物转化;解毒;消除;富集。 6.毒物: 7.毒性: 8.暴露: 9.不良反应: 10.生态毒性和生物毒性:1.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生物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 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2受环境污染的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出现不良反应或损伤。. 11.半数致死定义: 12.生物富集系数定义:也称生物浓缩因子,是指平衡时生物组织(干重)中积累的环境毒物 的浓度(Ct)和溶解在环境中的环境毒物的平均浓度(Ce)之比 公式: 13.超积累植物(了解):部分植物具有很高的BCF值,这些植物被称为超积累植物。结合 污染土壤修复的工作,超积累植物的研究得到很大重视。 14.剂量——效应:在一定的暴露时间内,试验生物对环境毒物或污染物的反应或环境毒 物对生物体的作用与环境毒物或行染物剂量之间的关系,用相应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即为剂量-效应关系

2021浙江大学生态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很开心考研通过,相信努力后一定就有收获,相信大家都是一样,要加油。 英语: 英语我买的是《一本单词》,英语一和英语二所有的真题都买了,主要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也全部做了,就是真题解析没看完,还买了一本精读材料,这本精读材料很好但是名字给忘了,我曾经看到一个艺术系学姐做了真题和这本精读本以后,英语二在85分以上,具体多少分我忘了! 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英语二不会很差,后期我基本没管英语二了,所以分数没有很高,建议大家还是要看重英语二,每天都要做一做真题或者模拟题!有时去蛋核英语微信听听课,单词我背的是如鱼得水,因为顺便准备专八。可以使用木糖英语考研微信,很实用。 每天我大约用1-1.5小时复习英语,基本都是用来做阅读理解,因为阅读理解在英语中属于“战略要塞”,得阅读理解者得英语,自然失阅读理解者也会失英语,因此大家对阅读理解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练习。上面也说了做阅读理解的方法,这里还要强调一下真题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模拟题的质量就一定比真题差,而是考研英语有自己的风格,而这是模拟题所模拟不了的,因此多琢磨真题是非常重要的。 完形填空是很难短期内有显著提升的一项,更重要的还是看以前的积累和语感,我基本没有专门复习完形填空,最后得分是8分。基础不好的同学最好早些开始背单词阅读文章,争取熟读真题的每一篇文章。翻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今年,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把真题阅读理解的每一篇文章当成翻译题来练习,一定要将翻译写下来,而不能仅仅是看,那样很容易漏掉不会翻译的盲点。 政治: 我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没那么怕,准备的时间也比较短,跟着大方向走。政治这一门的话主要靠背,需要理解的内容不多,所以,政治可以到9月份再准备。一般来说,政治这一门的考试内容多,李凡的《政治新时器》至少要看三遍。看第一遍的时候要仔细,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弄懂,尤其是哲学方面的,可以配合习题一起复习。看第二遍时,主要是要把内容记住,看书的时候可以用彩笔将内容分类,比如说把重点和自己不是很懂得地方挑出来,以后重点复习;还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