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人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176.12 KB
- 文档页数:7
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2.能熟练应用这三种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3.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学情分析以前学生接触的是一步推理,而且因果关系比较明显。
判定定理的推导需要先通过角的关系,找符合判定公理的条件,涉及两步推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复杂了一些,可能一时适应不了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时注意引导,随时归纳总给使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和分析。
根据以前经验,多数学生能积极思考、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前面的教学中,曾开展过探究实践活动,全班同学具有初步的小组合作交流的经验重点难点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运用;难点是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推理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2、你还记得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内容吗?【情境引入】你还记得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学生活动:让学生叙述过直线外一点作平行线的步骤;教师提问:由此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思考: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哪些角相等?【教学活动】第一关:动手动脑师生互动: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由此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提问:由此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强调书写格式。
同步练习意在深化掌握并熟练运用。
第二关:猜想比拼思考: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第三关:推理验证提问:(1)由内错角相等可推出a//b吗?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2)如果同旁内角互补,能判定a//b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肯定学生的成果。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强调:注意书写格式第四关:例题解析教材14页例题教材14页练习第1题【练习】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内容,教师提示下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与大家共同分享;你还有哪些困惑说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定义、分类以及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三种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几何图形、实例等,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相关的几何图形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纸条,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铁路、公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平行线?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并提出问题:在这些图形中,是否存在平行线?如何判断?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优选教案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教法:引导孩子动手尝试探索平行线的判定1学法:动手实践、培养孩子合作精神.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获——布置作业、达标检测、反思提炼.(设计意图: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八个环节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提前发导学案,让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复习回顾部分,前置任务。
)一、知识回顾:1.如果a∥b,b∥c,那么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
2.如图,请填空:①∠1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_____角;②∠3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_____角;③∠5与∠6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_____角;④∠4与∠7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_____角;⑤∠8与∠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所截而成_____角。
二、前置任务:1、画图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B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的直线CD,使CD∥AB.反思:在用直尺和三角形画平行线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的复习,回顾了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对前置任务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准备。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通过同学们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的过程?试用这种方法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请说出其中的道理(多媒体动画演示画图过程。
)方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最新6篇)平行线的判定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平行线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的主要特征和有关性质。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操作确认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平行的认识和感受,深化概念识记,强调图形的区分,学会画平行线,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将进一步体会平行的含义,为将来学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积累经验。
本节课可让学生初步体验一些数学说理,渗透逻辑推理的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平行线。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会用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画图的基本技能.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4、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仿效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能从数学观点考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各种画法,及从画法中体会发现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课前准备】:师:生活中的一些图片、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1X。
生: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方格纸1X。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请你们用直尺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你们画出的两条直线会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在纸上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平行。
我们上节课已学过相交线构成的角,今天我们来学习平行线。
(板书课题:4.5 平行线)二、观察交流,感受新知师:“你喜欢滑雪运动吗?”“你喜欢逛商场吗?”“你喜欢外出旅行吗?”等,激发性的问题提出,同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
师:你能从中找到平行线吗? 生:发现并回答。
师: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平行线吗?(想一想) 生:发现并回答。
师:平行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平行线有什么特征呢? 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1)平行线间的宽度(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学校数学教案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学问结构: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2)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推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根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同学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识别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同学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根本方法,能依据所学学问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2、教学建议在平行线判定公理的教学中,应充分表达一条主线索:“充分试验—认真观看—形成猜想—实践检验—明确条件和结论.〞老师可演示教材中所示的教具,还可以让每个同学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在此过程中,留意角的变化状况.事实充分,同学可以理解,假犹如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肯定会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后,有些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也会平行〞.老师可组织同学按所给图形进行争辩.如何利用和几何的公理、定理来证明这个明显成立的事实.也可多叫几个同学进行重复.逐步使同学观赏到数学证明的严谨性.另一个定理的发觉与证明过程也与此类似.教学设计例如1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2.会用判定公理及第一个判定定理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3.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二、学法引导1.老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觉法.2.同学学法:独立思考,主动发觉.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在观看试验的根底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规律推理及书写格式.〔三〕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奇妙设问,解决重点.2.通过引导正确思维,严格呈现推理书写格式,明确方法来解决难点、疑点.四、课时支配l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三角板、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两组题,复习旧知,引入新知.2.通过试验观看,引导思维,概括出公理及定理的推导,并以练习进行稳固.3.通过老师提问,同学答复完成归纳小结.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把握平行线判定公理和第一个判定定理及运用其进行简洁的推理论证.〔二〕整体感知以情境设计,引出课题,以模型演示,引导同学观看,、分析、总结,讲授新知,以变式训练稳固新知,在整节课中,较充分地表达了规律推理.〔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平行公理及推论,请同学们推断以下语句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出示投影〕.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3.假如直线、都和平行,那么、就平行.同学活动:同学口答上述三个问题.【教法说明】通过三个推断题,使同学回忆上节所学学问,第1题在于强化平行线定义的前提条件“在同一平面内〞,第2题不仅回忆平行公理,同时使同学生疏学习几何,语言肯定要精确、标准,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就有不同的结论,第3题复习稳固平行公理推论的同时提示同学,它也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师:测得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中的一个是直角,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吗依据什么同学:能判定垂直,依据垂直的定义.师: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你有方法测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如何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老师在同学思考未得结论的状况下,指出不能直接利用手行线的定义来测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需找其他可以测定的方法,有什么方法呢同学活动:同学思考,在前面复习平行公理推论的状况下,有的同学会提出,再作一条直线,让。
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学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3、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简单的说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判断: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
()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3.如果直线a, b都和c行,那么a、b就平行。
()二、实验与探究1、我们已经学习过用三角尺和直尺画经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
2、请按上图所示方法画两条平行线,然后讨论下面的问题:把图中的直线看成被尺边所截,那么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由此你能发现画两直线平行方法的依据吗?L23、归纳5、实际应用•••"2f f f请举手回各口如图,哪两个角我AR//®■①、如图方'如果G'能判定7 〃'•如果Gy,能判定j握)DRE5"能判定如图,木工用角尺的一边紧靠工件边缘,另一边画两条直线a,b.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练习、如图,如何判断这块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解:如图,画截线a,度量Zl, Z2若Z1 = Z2 ,则玻璃板的上下两边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想一想某人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沿正东方向前进至B处后,右转15°,沿直线向前行驶到C处。
(如图)这时他想仍按正东方向行驶,那么他应怎样调整行驶方向?请画出他应继续行驶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A B8、思考题:有一个四边形的课桌面,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检验它的对边是否平行?例1已知直线L|, L2被L3所截(如图1-6), Zl=45° , Z2=135°判断Li 与L?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判断,bZX () a 〃d {)2、如图,Zl = Z2 = 55°, Z3等于多少度?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3.平行线的判定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为什么它们平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活动内容: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我们知道: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活动目的: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教学效果: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活动内容: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 、b 被直线c 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 ∥b . 12a c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与b 即平行.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证明:∵∠1与∠2互补(已知)∴∠1+∠2=180°(互补定义)∴∠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定义)∴∠3=180°-∠2(等式的性质)∴∠1=∠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见相关动画)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CFE=45°,∠BEF=45°.因为∠BEF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CD∥A B.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定义)∴∠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证明:∵a⊥c,b⊥c(已知)∴∠1=90°∠2=90°(垂直的定义)∴∠1=∠2(等量代换)∴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活动目的: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教学效果: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第三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课本第231页的随堂练习第一题活动目的: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教师能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前进.教学效果:由于此题只是简单地运用到平行线的判定的三个定理(公理),因此,学生都能很快完成此题.第四环节:学生反思与课堂小结活动内容:①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表:②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③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活动目的: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教学效果:学生充分认识到证明步骤的严密性,对平行线判定的三个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后作业:课本第232页习题6.4第1,2,3题思考题:课本第233页习题6.4第4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四、教学反思平行线是众多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教学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任务分析】1、学习结果:本课属于智慧技能的规则学习。
2、学习条件:( 1)必要性条件:规则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概念,此处要学习的四个概念是“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 ,四个都属于定义性概念。
概念的先决条件是辨别。
(因而决定教学的顺序为辨别—概念学习—规则学习)。
( 2)支持性条件:两直线平行可用推平行线法来检测,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都可以用量角器测得。
学生学习用具:两把尺子或三角板。
本节分两个课时讲,第一课时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课时二再介绍判定方法三。
3、学生的起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概念。
学生会具有辨别能力,会使用几何工具辅助学习,具备一般的推理能力。
起点能力使能目标一使能目标二终点能力学生已经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作图在平行线和结合图形学生自知道两角关系运用判定“平行线”的概念非平行线上找到己归纳出平行线方法来证明,并使用正学生会使用几何这几对角判定方法确的证明格式工具辅助学习,具发现这些角的关备一般的推理能系力。
4、教学重点:对判定方法的概括与推导5、教学难点:方法的归纳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教师活动过程1、?本堂课分五块讲解习得1、回顾三线八角阶段2、平行线概念3、平行线判定方法4、本课重难点5、总结与练习(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1、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三线八角”a314a12358a267问那些角是“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让学生在自己纸上也画一下,或者用手势比一下。
学生活动看 PPT个别举手回答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用手势表示各种角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概念,一部分学生会把在同一2、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人教版教学主题: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线段是否平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笔、几何工具、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0分钟)1.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基本线段相关知识。
2.引入新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两条线段,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你能想到什么方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吗?”二、学习新知(30分钟)1.展示PPT,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如同平行线与一条横切线所成角的关系等。
2.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a.垂线判定法:若两条直线相交而且交角为9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同位角判定法:若两条直线被一条直线所切,所成的内错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c.内错角判定法:若两条直线所成内错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d.一组对顶角相等判定法:若两条直线被两条交线所切,且交线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e.两组对顶角相等判定法:若两条直线被两条交线所切,且交线互相平行,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并与学生一起完成练习。
三、巩固练习(40分钟)1.学生个体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判断给出的线段是否平行,并将判断结果写在纸上。
2.学生小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一系列线段,要求小组成员使用所学方法判断线段是否平行,并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案。
3.学生展示和总结: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讨论归纳总结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条铁轨是否平行。
2.让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几何问题,并自行寻找更多的平行线的实际应用场景。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4.4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目标:1. 了解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2. 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3. 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叙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3,借助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达.2.我们知道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二、新课学习1.阅读P90教材的观察,学生动手量一量,再回答提出的问题.2.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成立的,反过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否还成立呢?如下图1,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即∠END=∠EMB,那么AB与CD平行吗?图1 图2过N作直线m平行于AB,则∠ENG=∠EMB,由于∠END=∠EMB,因此,∠ENG =∠END,从而直线m与CD重合,因此CD∥AB.判定方法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用划平行线的方法说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图34.例题示范:P91的例1,例2三、实效训练:1:我们知道平行线有传递性,也可以通过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说明它的道理. 如图,已知三直线a,b,c,如果a∥b, b∥c,那么a∥c.请你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理由:∵a∥b, b∥c, ( )∴∠1=∠2, ∠2=∠3 ( )∴∠1=∠3. ( )∴a∥c ( )2. 如图,已知AM∥CN, ∠1=∠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理由:∵AM∥CN ( )∴∠EAM=∠ECN ( )又∵∠1=∠2 ()∴∠EAM+∠1= ∠ECN+∠2 ()即∠EAB=∠ECD∴ AB∥CD ()3.如图,已知∠1=∠2,说明为什么∠4=∠5.四、小结与反思:今天讲的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而上节课学习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也可以说是互逆的命题.注意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不要用反了这两条定理.五、课后作业课本P94习题4.4 1、2、4题.。
平行线判定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2.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3.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二、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平行线的判定,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学习(30分钟)1.什么是平行线?解释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方法一: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方法二:两条直线被另外一条直线所截而且同侧内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实例演示接下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演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示例一已知直线l1:y=2x+3,直线l2:y=-0.5x+4,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解答:因为l1的斜率为2,l2的斜率为-0.5。
所以l1与l2不平行。
示例二已知直线l1:y=2x+3,直线l2:y=-4x+8,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解答:因为l1的斜率为2,l2的斜率为-4。
所以l1与l2不平行。
示例三已知直线l1:y=2x+3,直线l2:y=-x+7,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解答:因为l1的斜率为2,l2的斜率为-1。
所以l1与l2不平行。
通过以上的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拓展(10分钟)利用画板上图,让学生利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的关系。
4. 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2.搜集更多的平行线实例,提高自己判断平行线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情况下的判定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5.2.2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学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3、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是例1的推理过程的正确表达.〖教学过程〗1. 合作动手实验引入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直线l 1,l 2被AB 所截)(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同位角相等,即∠1=∠2)(3)直线l 1,l 2位置关系如何? ( l 1∥l 2)(4)可以叙述为:∵∠1=∠2∴l 1∥l 2 ( ?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l 1∥l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课堂练习:o o ABL 1L 2(图形的平移变换)抽象成几何图形A B 21L 1L 2a b c 12若∠1=∠2则b c 12a cb 若a⊥b,b⊥c 则a c A B CD 123若∠ ∠ 则AD∥BC4.画图练习:P6 课内练习1、3P6 作业题15. 例1 P6已知直线l 1,l 2被l 3所截,如图,∠1=45°,∠2=135°,试判断l 1与l 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解:l 1 ∥ l 2理由如下:∵ ∠2+∠3=180°,∠2=135° ∴∠3=180°-∠2=180°-135°=45° ∵∠1=45° ∴∠1=∠3∴l 1∥l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3)能说明∠3=∠1吗?(4)结论.(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 1∥l 2吗?6.练习:P7 作业题3作业题2作业题4对于2、4你有不同的方法吗?7.小结与反思:(1) 你学到了什么?(2) 你认为还有什么不懂的?(3) 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让同学们共享呢?8.布置作业.见作业本l 3l 1l 2123A B C D123若∠1=∠2 则 ∥ 若 = 则AB ∥DC。
教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学科数学学段:第三学段年级初一年级教材书名:数学七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10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3个判定方法.方法1作为扩大了的公理通过探究获得,再由方法1经过简单推理得出方法2和方法3.本节课对推理证明的要求到了“简单推理”的层次,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素养.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引入一、复习引入先来回顾一下本章的一些知识,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关于平行,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公理以及它的推论.回顾以往学习知识及经验.新课二、新知探究1.问题:图中的直线a与b互相平行吗?通过视觉误差的图形提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ab2.还有什么方法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如图:已知直线AB 和直线CD ,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3.类比垂直的判定提出:可否由数量关系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回顾一下平行线定义的探究过程:观察直线a 与直线c 的夹角α,它的度数随着直线a 的转动而发生改变.由此得到,猜想:可以由角的数量关系判定两条直线平行.4.回顾平行线的画法,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推理过程: 因为∠1=∠2 所以a ∥b三、再探新知1.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我们知道两条直线被三条直线所截, 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能否利用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判定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猜想:如图,如果∠2=∠3,则a ∥b .分析:先提出问题,然后得到猜想,最后推理得出猜想的结论是正确的,从而利用判定方法1得到了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如图,∠2和∠4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能得到a ∥b ?21c ba1b a23写出推理过程.分析:先提出问题,同旁内角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然后提出猜想,最后利用判定方法1和判定方法2得到了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在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数学转化思想.例题问题1 如图,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解答: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根据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问题2 如图,为了加固房屋,要在屋架上加一根横梁DE,使DE∥BC.如果∠ABC=31°,∠ADE应为多少度?答:∠ADE=31°.巩固本节课所得出的三个判定方法.简单应用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探究过程,梳理解决问题的经验.A41ba23作业1如图,这是小明同学自己制作的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其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别方法?作业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遇到新问题时我们可以如何解决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三维目标1.会判断内错角、同旁内角.2.掌握直线平行的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及其应用.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学习,主动解决问题,?鼓励其创造精神,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教学重点: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导入新课活动1.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1所示)小明身边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设计意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判定两直线平行的第一种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但右图中并没有同位角,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判断两直线平行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或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2)学生能否在小组内交流合作,虚心听取听人意见.生:我们说:两条线段平行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所以我想把这个图形中的上下边缘及线段AB都变成直线,则图形变为图2.在图2中可以看到:∠1与∠2是同位角,∠3与∠2是对顶角,并且相等,?所以只要∠1=∠3,即直线CD∥EF.生:实际上只需要把线段AB延长即可.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精彩,知道只要量出如图3所示的∠1与∠3的度数,就可知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那这两个角是什么样的角呢?两直线平行还有哪些条件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直线平行的条件.推理新课活动2.如图4,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直线.?在直线a、b被直线c所截成的角中,∠1和∠2是同位角.∠2和∠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和∠4呢?转动木条a或b,这些角之间还保持这种关系吗?设计意图: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组成的“三线八角”中除了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本活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或直观演示,更好地复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直线平行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打基础.师生行为:生:如图4所示,∠2和∠3是内错角,“错”是交错的意思,?内错角在被截两直线之间,称为“内”,第三条直线即截线的两旁、交错,很形象地称为内错角.而∠2和∠4是同旁内角,我们不难发现,∠2和∠4在截线同旁,在被截两条直线之间(之内).生:转动a和b,这些角之间仍保持着这种关系.师:图中还有其他的同旁内角和内错角吗?生:有.例如∠3和∠6是同旁内角、∠4和∠6是内错角.师:我们继续研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活动3.思考:(1)如图5,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能得出a∥b吗?设计意图:此活动是由方法一经过简单推理得出方法二,而由方法一或方法二得出方法三.这里由学生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学着自己去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而不仅仅是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教师应关注:(1)学生能否进行简单的推理;(2)学生能否实现由新知识到旧知识的转化;?(3)学生能否体验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生:(1)因为∠1=∠3(对顶角相等),又∠2=∠3,所以∠1=∠2.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好.我们由此可得“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生:(2)因为∠1+∠4=180°,又∠2+∠4=180°,所以∠1=∠2(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很好.我们得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第三种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生共析: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的(或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解决.这一节中,我们是怎样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你能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吗?即如图19,已知∠2+∠4=180°,能得出a∥b吗?生:可以.因为∠3+∠4=180°(邻补角定义),又∠2+∠4=180°(已知),所以∠2=∠3(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活动4.思考:这是小明同学自己制作的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如图6),?其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别方法?练习:在铺设铁轨时,两要直轨必须是互相平行的.如图7,已经知道∠2?是直角,那么再度量图7中哪个角(图中已标出的),就可以判断两条直轨是否平行?说出你的理由.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应用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选取生活中有趣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思维,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师生行为: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指导.在此活动中,教师需关注:(1)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2)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3)鼓励学生交流,充分表现学生各自的发现.生:用一条直线截英语抄写纸上的横格线,就可得到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再用量角器测量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度数关系,从而判断它们是否平行.生:我们在前面画平行线时,曾用过推三角板的方式,在这里也可以.师:很好.同学们下面不妨先看一个例题.例题: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分析:垂直总是与直角联系在一起.答:这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下:因为b⊥a,c⊥a,所以∠1=∠2=90°,从而b∥c(为什么).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c吗?师: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利用例题的结论更简单.生:练习:因为∠2是直角,∠4和∠2是同位角,如果度量出∠4=90°,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就可判断两条直轨平行.类似地,∠5和∠2是内错角,∠3和∠2是同旁内角,如果度量出它们是直角,也可以判断两条直轨平行.课堂小结1.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2.重点掌握平行线的判定.3.理解平行公理.布置作业习题5.2 4、5.活动与探究如图9(1),∠BAF=46°,∠ACE=136°,CE⊥CD,问:CD∥AB吗?为什么?解:CD∥AB.所以∠FAB+∠BAC=180°,∠FAB=46°,所以∠BAC=134°,又因为CE⊥CD,则∠DCE=90°.又因为∠DCE+∠DCA+∠ACE=360°,∠ACE=136°,所以∠ACD=?134°.因此∠ACD=∠BAC,从而得AB∥CD.或:把CD反向延长,如图9(2),则∠ACE=∠ACG+∠GCE.因为CE⊥CD,所以∠DCE=∠ECG=90°.又因为∠ACE=136°,所以∠ACG=46°.又因为∠FAB=46°,所以∠ACG=∠FAB.从而得AB∥DG,即AB∥CD.备课资料一、行车中的平行路线一座城市的一部分交通路线,如图10所示:一辆汽车沿公路a行驶至交叉道口处,向右拐120°角行驶到公路c上,?在下一个交叉路口处,汽车怎样拐弯才能使它的行驶路线与第一次拐弯前(行驶在公路a上时)平行?在研究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时,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常常需要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般的“纯数学题”.对于此题,我们可以假设汽车在下次拐弯时行驶到公路b 上,那么上述问题就成为探索直线a,b平行的条件了.在这个实际问题中,为保证汽车拐弯后能使它的行驶路线与第一次拐弯前(行驶在公路a 上时)平行,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次拐弯前后行驶方向相同.此时,汽车第二次拐弯后的行驶路线如图1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两次拐角成为同位角.由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汽车应该在交叉道口处向左拐120°角.另一种情况是两次拐弯前后行驶方向相反.此时,汽车第二次拐弯后的行驶路线如图11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所以汽车应该在交叉道口处向右拐60°.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如图12所示,甲、乙两辆汽车在公路c上同向行驶(图12中的粗线箭头表示甲车行驶路线,细线箭头表示乙车行驶路线),甲车在公路b,c的交叉道口拐到公路b上行驶,乙车在公路a,c的交叉道口拐到公路a上行驶.若公路a∥b,且公路a,c的交叉道口所成锐角为60°,试问分别向哪个方向拐弯,拐了多大的角度?可以仿照上一道题的思维方式,建立“数学模型”后,再分情况讨论:当乙车在a,c的交叉道口向左拐120°角时,如果甲车拐弯后与乙车同向,?如图4中实线箭头所示,则两车的拐角形成同位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知,甲车也是向左拐了120°角;如果甲车拐弯后与乙车反向,如图13中虚线箭头所示,则此时的拐角与刚才那种情况介绍的拐角形成邻补角,根据邻补角定义可知,甲车是向右拐了60°角.当乙车在a,c的交叉道口向右拐60°角时,如果甲车拐弯后与乙车同向,如图5中虚线箭头所示,则两车的拐角形成同位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知,甲车也是向右拐了60°角;如果甲车拐弯后与乙车反向,如图14中实线箭头所示,则此时的拐角与刚才那种情况介绍的拐角形成邻补角,根据邻补角定义可知,甲车是向左扣了120°角.以上所谈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蕴含平行知识的小例子,同学们读完这段短文,除了知道“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外,还应该能体会到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看一下它在解题中起到什么作用,你还能说出在哪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吧.二、一道思考题解法的探究题目:这是小明同学自己制作的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如图15),其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别方法?解法一:(不使用任何工具,用折叠法)在明亮处对着光线,将抄写纸折叠,使一条横格线的折痕两旁的部分重合,再检查其他横格线在折痕两旁的部分是否重合.若都重合了,则横格线互相平行,否则不平行.解法二:(用一个三角板)先将三角板如图16所示放置,标出点A,B,C,D,?连接线段BC,再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检验∠BCD是否为直角,若∠BCD为直角,则L1∥L2,?若∠BCD不是直角,则L1不平行于L2.解法三:(用直尺和量角器)如图17,任意作直线L与L1,L2都相交,?用量角器分别测量出∠1和∠2的度数.若∠1=∠2,则L1∥L2;若∠1≠∠2,则L1不平行于L2.解法四:(用直尺和三角板)将三角板和直尺如图18放置,三角板的斜边紧靠直尺,直角边AC与直线L1重合.沿直尺平移三角板,使顶点A与点B重合.若直角边AC与L2重合,则L1∥L2;若直角边AC与L2不重合,则L1不平行于L2.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动手试试,会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