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报告制度
一、急危重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利己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出现检验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二、各科室的抢救设施和器械须有专人负责,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设备要求齐全、有效,药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实行“四定”(定位放置、定量补给、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制度,抢救的设备和药品不得挪用或外借。
三、科主任、护士长市临床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四、对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均需积极组织抢救,由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就病情危重性向家属或委托授权人交代病情、治疗情况及预后,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发出病危通知书,医师和家属双方签字,完成告知义务。
急危重患者涉及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由现场主持抢救的最高资质的医师主持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如落实救治科室存在争议,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确认。任何医师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抢救,会诊科室医师须共同参加抢救,不得离开,擅自离开或拒绝参加抢救的医师对其行
为引起的相应后果承担责任。
五、在抢救中,各级医护人员应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对疑难及诊断不明病人,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会诊。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
第一篇: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
13、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一、凡各类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包括各种原因的休克、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症、急性重症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疾病、手术、治疗或检查,及时报告相关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
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各责任医师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立即报请医疗管理部门,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并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四、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同时在记录本上简单记录,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五、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上由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参加跨科抢救病人的各科医师应运用本科特长致力于病人的抢救工作。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提高病人抢救质量和安全性而建立的报告制度。该制度旨在及时总结、分析和反馈病人抢救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以持续改进抢救工作。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抢救过程记录:详细记录病人抢救的始末过程,包括诊断、治疗措施、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等。
2. 事故记录:记录抢救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和事故,如药物错误使用、器械故障等,以及事故原因和后续处理措施。
3. 抢救结果评估:对抢救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等。
4. 问题和建议:记录抢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以供后续抢救工作参考和改进。
5. 报告和反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会商,对抢救报告进行讨论和汇总,形成综合性的报告,向医疗机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汇报,并及时反馈给抢救团队和医务人员。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并为类似病例的处理提供经验和教训。同时,该制度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减少抢救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错误,提升整体抢救质量。
第 1 页共 1 页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一、引言
对于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的建立,既是医疗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举措。该制度可以有效记录危重病人抢救过程,帮助医务人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本文将阐述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对建立该制度的具体建议。
二、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1. 提供抢救过程的全面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和决策。建立抢救报告制度可以有效记录到底是谁做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样可以方便查阅和追溯,对于后续救治、责任追究以及医疗事故调查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 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对危重病人抢救报告的记录与分析,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找到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医疗工作中的漏洞,提高救治效果与质量。这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
危重病人的家属常常对病情的变化非常关注,他们渴望了解到抢救过程的细节,希望通过了解医疗情况来获得一定的安抚和信心。如果建立了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医院可以提供相应的报告给患者家属,让他们更加了解和信任医疗团队的工作,减轻他们的焦虑与担忧。
三、建立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的具体建议
1. 设定统一的报告格式
建立统一的报告格式,包括但不限于抢救前病情描述、医疗团队成员、抢救措施、抢救过程中的病情变化、药物使用及效果、医疗设备使用情况、抢救效果评估等内容,以确保报告的完整与准确。
2. 规范报告内容的书写和记录
医务人员在填写报告时应遵循规范,准确记录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步骤,明确记录抢救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变化。同时,应统一使用标准化的术语和缩写,以减少歧义和误解。
编号:TQC/K349
医疗管理: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完整版
In the collect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form a collective force and establish a system that conforms to the market rules,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fully embodies the modern moral concepts and behavior norms.
【适用指导方向/规范行为/增强沟通/促进发展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疗管理: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
制度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规章制度资料适合用于集体管理中,为使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一种集体合力而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符合现代管理原理,并能充分体现现代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医疗管理—35 项二十八、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1. 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制度及时报告医疗管理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我院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使医疗急救进一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急诊危重患者是指病情复杂凶险、治疗难度大、已存在或极有可能出现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从而有致死、致残可能的患者。对于急诊危重患者应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按急诊室相关规定处置。如在门诊突发的急危重患者应立即抢救并及时通知医务部,医务部负责联系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救治工作。病区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二、医院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应高度重视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各科室必须保证抢救药品、设备及必备物质的应急储备,并定期检查完好情况并要有检查记录。
三、对危重患者各科室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重点管理,予以重点监护观察、诊治、护理,必要时多科协同,尽全力抢救。
四、对危重患者应及时开出病重或病危医嘱,向病人家属告知有关情况并进行谈话签字。病危、病重患者应及时开出病危(重)通知书。
五、科内危重患者情况应及时上报医务部。
六、对危重患者二级医师每日应重点查房,应认真了解病情变化情况,上级医师应重点关注危重患者的诊治工作,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予以有效的处置。
七、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近年来,医疗科技的发展与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使得危重病人的
抢救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而紧迫。在医疗机构中建立急危重病人抢救及
报告制度,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将探讨急危重病人
抢救及报告制度的必要性、建立的要求以及存在的挑战,并提出改进
建议。
一、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的必要性
医疗工作中,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是一项关系到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建立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能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 提高抢救效率:制度化的抢救流程能够使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明
确职责分工、快速响应,从而提高抢救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及时准确的抢救报告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重要参
考和依据,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调配,达到最佳应用效果。
3. 保护患者权益:抢救及报告制度的建立,能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二、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的建立要求
建立有效的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明确的程序与流程:制度应包括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流程、医务人
员的职责分工、抢救设备的配备等,确保抢救过程有序进行。
2. 及时准确的报告机制:建立起相应的报告机制,使得医务人员能
够及时将抢救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数据支持。
3. 组织与培训的支持:医疗机构应该组织专门的培训和沟通会议,
使医务人员了解抢救及报告制度,提高其对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能力
和责任感。
4. 法律法规的支持:建立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三、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存在的挑战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一、引言
医疗抢救工作对于急危重病人的救治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病人得到
及时有效的救治,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本文就该制度的设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供一
种符合规范且高效的急危重病人抢救与报告模式。
二、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资源的空前增加,抢救急危重病人
的成功率大幅提高。然而,由于工作流程不畅、信息流通不畅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急危重病人因抢救延误而失去生命的悲剧。因此,建立
一套科学合理的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三、制度设立与标准
1. 设立急危重病人抢救专业委员会
为确保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医疗机构应设立急危重病
人抢救专业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士组成,负责监督与指导抢救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抢救流程、操作规范和培训要求。
2. 制定急危重病人抢救评估标准
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准确评估与判断。因此,急危重
病人抢救评估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相关专业人士应参考国际标准和
临床经验,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如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意识状态等,确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估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动态更新和完善。
四、实施与操作
1. 实施全员参与的培训与教育
急危重病人抢救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相
关职工进行抢救技术培训和操作规范的学习,提高全员的急危重病人
抢救能力。
2. 建立电子病历和抢救记录系统
为了更好地记录抢救过程和结果,医疗机构应建立电子化的病历和
抢救记录系统。该系统应包括急危重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抢
救过程、治疗方案、抢救效果等内容,并能够实时共享和查询,以提
急危重患者抢救报告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报告制度1.
目的:保障急危重患者抢救的及时性,确保医疗安全。
2.范围:全院各科室。
3.定义:无
4.权责:
4.1 各临床科室:组织科内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时上报,组织科内讨论学习。
4.2 医务部:急危重患者抢救的督导,持续改进。
5.作业内容:
5.1 值班医师和治疗组人员应当重视急、危、重症病人,充分关注这些病人的病情变化。
5.
2 医院病区的抢救室、各种监护室(包括ICU、EICU\NICU 等)是为抢救危重病人而设置,其他情况一律不能占用。室内配备的抢救设施、器械、药品等由护士长负责分配专人保管,做到五定(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处于完好功能状态,不能外借。同时要有交接班记录,病区护士长负责检查、核对。
5.3
临床科室应建立本科室常见危重疾病病人的抢救程序或规范,以备抢救时参照执行。医护人员应经过CPR、BLS、ACLS、PALS培训,参照《心肺复苏培训制度》执行。
5.4
抢救危重病人时,医护人员应按岗定位,危重病员抢救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师或二线值班人员参与。遵循抢救程序,默契配合,熟练操作。注意医嘱及时、正确、迅速的执行。抢救记录及病程记录真实完整,及时完成。
5.5
危重病人在抢救时如必须做辅助检查或特殊治疗,转运途中和检查时、治疗前后应有抢救科室的医护人员陪同。
5.6
科室可定时召开危重病人抢救专题讨论会,总结以往抢救经验,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5.7 危重病人抢救,必须逐级上报、层层把关、规范有序。重大抢救,要向科主任报告,并以书面的形式报医务部备案。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
概述
本报告旨在汇报一位危重病人的抢救情况。根据隐私保护原则,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病人信息
- 姓名:XXX
- 性别:XXX
- 年龄:XXX
- 入院日期:XXX
- 主要症状:XXX
抢救过程
1. XX月XX日XX时,病人因XXX症状入院。
2. XXX医生对病情进行了初步评估,并立即启动抢救流程。
3. 在抢救过程中,医疗团队采取了以下措施:
- XXX
- XXX
- XXX
4. 抢救过程中,病人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出现明显好转。
5. XXX医生对病人进行了后续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6. 病人在后续观察期间继续接受治疗,并得到了适当的护理。
结论
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病人的生命得以挽回。抢救
过程中,医疗团队全力以赴,采取了合适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议
在病人康复阶段,继续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并定期复查病情。同时,建议病人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病人
提供最佳的康复环境。
以上是对该危重病人抢救情况的简要汇报,请勿引用无法确认
的内容。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目的:确保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抢救,规范抢救流程,有效控制、挽救生命、杜绝任何推诿、推迟抢救现象,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全院临床、医技科室
3.定义: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4.内容:
4.1 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下列情形的患者:
4.1.1 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未明,根据其症状的诊疗流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
4.1.2 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明确,根据诊疗规范,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如有明确治疗时间窗的疾病。
4.1.3 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
4.1.4 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
4.1.5 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4.2 各临床科室可根据上述情形制定本科急危重患者范围、建立抢救制度与流程并加以培训,使各阶层医护人员熟知并能紧急处置危急病况。
4.3 临床科室急危患者的抢救由科主任(副主任)负责主持。科主任(副主任)不在时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密配合开展抢救工作。
4.4 遇到重大抢救事件及需多学科、多部门协同抢救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和(或)主管院长,根据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开通绿色通道,对各项因抢救所需设施、设备、血液、药品、临床科室、医技后勤部门及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指挥协调,确保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如超出本院诊疗范围的患者,严格评估病情符合转诊条件后给予协助转诊。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一、目的
本制度规定了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程序、报告方式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抢救工作的及时、准确和有效。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卫生院内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三、职责
1. 医生负责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及时组织抢救团队,并做好抢救记录。
2. 护士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并做好护理记录。
3. 药剂师负责提供必要的药品和器材,协助抢救工作。
4. 行政后勤部门负责保障抢救工作的后勤需求,如设备维护、药品供应等。
5. 院领导负责组织抢救团队,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抢救程序
1. 医生发现危重病人,应立即启动紧急抢救程序,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
2. 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应迅速赶到现场,按照抢救方案进行抢救。
3.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应认真做好抢救记录,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病情、抢救措施、效果等。
五、报告方式
1.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将抢救情况报告给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
2. 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将抢救报告提交给院领导和相关科室,以便进行总结和评估。
3. 报告内容应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病情、抢救措施、效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六、注意事项
1. 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抢救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2. 医护人员应保持冷静、果断,遵循抢救程序和方案,避免因慌乱而造成失误。
3. 行政后勤部门应保障抢救工作的后勤需求,确保设备完好、药品充足。
4. 医护人员应保护病人的隐私权,不得将个人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和登记制度
危重病人的抢救、报告和登记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
和顺利进行治疗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这套制度的目的是能够在病人
病情突变、急需抢救的情况下,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救治,并及时向相
关部门报告和登记,以便进行记录和分析。
危重病人的抢救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保证抢救的质量和
效果,医疗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抢救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首先,医疗机
构应该配备专业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在抢救过程中能够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保障。其次,医疗机构应该组建专业的急救团队,包括急诊科医生、
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能够迅速、准确地
识别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最后,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完善
的抢救流程,确保在抢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落实。同时,医疗机构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抢救记录和报告制度,将抢救过程中的
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以备后续的病例分析和评估。
在抢救过程中,医疗机构应该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进行相应的报告和
登记,以便形成一套完整的抢救档案。首先,在抢救开始时,急救团队应
该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告知病人的病情和抢救计划,
以便获取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其次,在抢救过程中,急救团队应该将抢救
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包括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和效果等方
面的信息。最后,在抢救结束后,医疗机构应该将抢救的结果进行登记和
归档,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审查。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和登记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效
率和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抢救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流程,能够帮助医务人
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保障病人安
全和提高抢救效果而制定的一套操作规范和流程。急危重病人出现突发状
况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病情恶化
和死亡风险。本文将从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流程和报告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详
细介绍。
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识别、呼叫、实施抢救和
后续处理。首先,识别病人的急危重程度十分重要。医务人员应该通过体
检和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来判断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病人,并确定相应的
抢救级别。其次,一旦确定了病人的急危重程度,呼叫抢救团队就变得至
关重要。抢救团队应该由专业的医务人员组成,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并采取
相应的抢救措施。接下来,实施抢救是关键的一步。医务人员需要根据病
人的病情,进行适当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氧气供应、止血等。最后,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还应提供病人和救治措施的详细记录,并将抢救
的情况交接给后续的医务人员,以便做好后续处理和持续的护理工作。
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报告制度是为了确保抢救的及时和有效而制定的一
套工作制度。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方式
和报告的频次。首先,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的严重
程度、抢救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病人的转归情况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后续的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抢救措施的效果,以便能够进行进一
步的护理和治疗工作。其次,报告的方式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进行。通常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及时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病人的抢救情况,以便
急危重病人组织抢救及报告制度
1、凡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急性外伤病员的抢救工作必须按照本制度执行。对于一般急诊抢救由急诊科和有关科室负责处理。
2、医院成立由主管院长、医监办主任、急诊科主任、麻醉科主任和有关科室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急救委员会,负责重大抢救或成批外伤病员的统一指挥调度。各科室和参加医疗抢救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允许以客观情况为理由而延误抢救时机。否则,对因推诿、延误抢救造成不良后果,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3、当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急性外伤病员时,急诊科或有关接诊科室的值班人员一方面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另一方面应及时报告:正常工作时间向医监办,非正常工作时间或节假日向医院总值班室报告,以便有组织和更高效的抢救;医监办或总值班人员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或院长或值班院领导报告,并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有关科室投入抢救。院办公室应保证通讯系统畅通无阻。院内其他相关科室应全力协助。
4、医监办须按期安排急救“二线班”。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熟练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轮流担任。在担任二线值班期间如确需离开医院,须向科室主任或负责医师请假,指定替代人员,并向医监办或医院总值班室报告,
及时给予调整。
5、急诊科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急诊二线值班人员和救护车司机当接到医疗抢救呼叫或讯号后,限10分钟内赶到值班室或急诊科接受抢救任务。凡擅离职守,无特殊原因末按上述规定时限赶到抢救现场,延误急诊抢救造成不良后果,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6、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主持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