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学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23
中医急诊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中医急诊学概述试题一:1、中医急诊学是指什么?2、中医急诊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中医急诊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案:1、中医急诊学是研究中医急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及技能的一门学科。
2、中医急诊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3、中医急诊学的应用领域主要涵盖了急性传染病、外伤、中毒以及各种突发性疾病等。
试题二:1、中医急诊学的诊断特点有哪些?2、中医急诊学的治疗原则是什么?3、中医急诊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中医急诊学的诊断特点包括辩证求因、辨证论治、辩证论治、辩证施治和即时判断等。
2、中医急诊学的治疗原则是早治早愈、辨证施治、病情分型、察变立断等。
3、中医急诊学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及时诊断和处理急性疾病,提高抢救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第二章:中医急病的诊断与治疗试题一:1、中医急病的特点有哪些?2、中医急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3、中医急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1、中医急病的特点包括发病急、危重多、变化快、病机突出等。
2、中医急病的诊断要点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面色、舌苔、脉象等、查体、辨证论治等。
3、中医急病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先治病源、早期干预等。
试题二:1、中医对于心肺脑血管急症的诊断与治疗有哪些特色?2、中医对于腹部急症的诊断与治疗有哪些特色?3、中医对于意外伤害急症的诊断与治疗有哪些特色?答案:1、中医对于心肺脑血管急症的诊断与治疗特色包括辨证施治、按时按法用药、应用中医急救技术等。
2、中医对于腹部急症的诊断与治疗特色包括辨证施治、穴位保守治疗、应用中药和中医急救技术等。
3、中医对于意外伤害急症的诊断与治疗特色包括辨证施治、中医外治法和中医急救技术等。
第三章:中医急病的护理试题一:1、中医急病的护理原则有哪些?2、中医急病的护理措施包括哪些方面?3、中医急病的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1、中医急病的护理原则包括观察、辨证、疏导、调护、保健等。
一、名解1、急诊:是用最短的时间明确诊断,进行抢救治疗;急救:是指运用各种方法抢救危急中重症;急症:是指各种危急重症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2、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3、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由严重感染、严重免疫紊乱、创伤、烧伤以及各种休克所引起的,以严重生理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多个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重症胰腺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病在24h以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性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5、神昏:指由多种病引起心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为特征的急危重症.6、猝死:指各种内外因素导致心之藏真脏器受损,阴阳之气突然离决,气机不能复返,心.搏接近停止跳动或刚刚停止跳动而表现为发病疾速,忽然神志散失,寸口、人迎、阴股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或绝,全身青紫,瞳孔散大,四肢厥冷等一系列临床病象的危重疾病。
7、高热:机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
8、心衰: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
9、肺衰:由于肺之藏真受伤,气力衰竭,呼吸错乱,百脉不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
10、肾衰:肾体受损,藏真衰竭,阴液不化,五液失司,开合失职而引起的水津代谢失常,溺毒入血,壅塞三焦的急危重症。
11、中毒:毒物经人体食道、气道、皮肤、血脉侵入体内,致使气血失调,津液、水精施布机能受阻,甚则损伤脏器的急性病症。
12、急性酒精中毒:由于饮入过量酒精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又称醉酒。
中医急诊学科的认识与思考
中医急诊学科指的是在急危重症患者出现情况时所需的中医诊治
技能。
与西医急诊学科不同,中医急诊学科不仅注重判断病情及治疗,还强调疾病的预防,促进康复。
中医急诊学科的诊治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和针灸、按摩、拔罐、汤药等治疗技术。
中医急诊学科的诊断与治疗更加注重个性化,因此对中医医师的
临床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急诊医师需
要对病人的基本情况、病程、家族遗传史、生活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中医急诊医师还必须熟悉病人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社会关
系等,以推断病人的疾病情况。
中医急诊学科在中医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可以应对急危
重症患者的诊治,还可以预防许多疾病并促进康复。
同时,中医急诊
学科需要中医医师具备临床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的同时,也需要与现
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中医诊断与治疗的水平。
中医急诊学一、名词解释1.脱证:脱证以神志淡漠,甚者昏迷,气息微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口开手撒,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病证,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气血阴阳受损,脏气受伤,阴阳互不维系,欲脱欲离,络脉俱竭。
(110)2.神昏:神昏指由多种病因导致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为特征的急危重症。
(72)3.风温肺热:风温肺热四时皆有,以冬春两季多发,是感受风热毒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属于外感热病范畴。
(114)4.卒心痛:疼痛剧烈,多伴汗出、焦虑、濒死感,持续时间较长,病情重者,称真心痛;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在3~5分钟内缓解者,称厥心痛。
(123)5.心衰:心衰是指因心病日久或诸病久于心,气阳虚衰,运行无力,或血脉不畅,血瘀水停所致,以喘促、心悸、水肿、尿少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急危重症。
(129)6.中风: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元气不足,郁毒内生,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内科急症。
(137)7.暴喘:暴喘是以痰鸣如吼、气息喘促、汗出淋漓、不能平卧、胸闷胁胀、面色发暗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症,甚者出现痉厥和脱证。
(82)8.水肿:水肿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水液气化失司,泛滥肌肤,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肿胀甚至出现胸水、腹水等病证。
(101)9.痉病:痉病是以颈项强直、经脉拘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42)10.痫病: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名“癫痫”,俗称“羊痫风”。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145)11.心脾痛: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急症。
(154)12.急性酒精中毒:短时间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状态,称为急性酒精中毒或急性乙醇中毒,俗称醉酒。
中医急诊知识点总结图表中医急诊是指应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对突发性疾病、病情急剧恶化或伴有严重不适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急诊知识点对于中医临床医生而言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病情危急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一、常见中医急诊病症及诊断要点中医急诊常见病症包括突发性心绞痛、急性肠系膜缺血、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梗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对于这些病症的诊断,中医医生需要掌握以下要点:1. 心绞痛- 诊断要点:胸痛剧烈、紧缩、压榨感,可放射至颈部、下颚、左臂或两肩胛骨间,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 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细致询问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测患者脉象。
2. 急性肠系膜缺血- 诊断要点:剧烈腹痛,常位于肚脐周围,持续性悪心呕吐。
- 诊断方法:望观察腹部皮肤有无异常,闻听肚子有无肠鸣。
3.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要点: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咯粉红色痰。
- 诊断方法:望观察患者颈静脉充盈情况,闻听患者呼吸声音,问询患者有无胸闷、喘息等症状。
4. 急性脑梗塞- 诊断要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 诊断方法:望患者面部、四肢有无偏斜,观察瞳孔对光反应,询问患者的症状。
5. 急性肾功能衰竭- 诊断要点:少尿、无尿、浮肿、面色苍白、乏力。
- 诊断方法:望患者面色,闻患者呼吸声音,切脉象。
二、常用中医急救治疗方法中医急救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草药等,对于不同的急性病症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1. 针灸治疗- 急性心绞痛:选用重点穴位如心俞、心主、心兪、内关等穴位,施以温针、刺血等方法。
- 急性肠系膜缺血: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施以平补平泻、回泻法。
2. 推拿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对胸闷气短、心悸症状患者,可使用推拿手法对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治疗。
- 急性脑梗塞:对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的患者,可使用推拿手法促进气血运行,恢复受损部位功能。
中医急症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急症学是研究哪些方面的学科?A. 仅研究慢性病的防治B. 仅研究急性病的防治C. 研究中医急诊的理论、方法及技术D. 研究西医急诊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急症的特点?A. 起病急骤B. 病情变化迅速C. 治疗周期长D. 需要紧急处理答案:C3. 中医急症学中的“急则治标”原则是指:A. 优先治疗病因B. 优先治疗症状C. 优先治疗慢性疾病D. 优先治疗心理问题答案:B4. 中医治疗急症时常用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针灸B. 草药C. 手术D. 按摩答案:C5. 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宜采用中医急症治疗?A. 急性心肌梗死B. 急性哮喘发作C. 急性阑尾炎D. 急性脑出血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医急症学的基本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即在急症治疗中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灵活运用治疗手段。
答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2.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__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
答案:气3. 中医急症学中,常用来判断病情轻重和预测病情发展趋势的是“________”。
答案:脉象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急症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中医急症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对急性病症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
在现代医学中,中医急症学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了急诊医学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二是在处理某些急性病症时,中医治疗方法能够快速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三是中医治疗注重调和阴阳,强调整体观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
2. 请简述中医急症学中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辨证施治是中医急症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出病因、病机和病位,最后根据辨证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应用一、引言急诊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涉及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处理的学科。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在急诊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应用价值1.急救技能:中医药在急救技能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例如,针灸、推拿、中药急救等手段在心肺复苏、中毒急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别疾病证候类型,针对不同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综合调理: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
4.减轻痛苦:中医药在急诊学中还可以发挥镇痛、镇静等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救治成功率。
三、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实践案例1.心肺复苏:针灸和中药急救是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手段。
如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中毒急救:中药解毒在中毒急救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利用中药制剂如黄连解毒汤、绿豆汤等可以有效地缓解药物和食物中毒的症状。
3.创伤救治:中医药在创伤救治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如利用中药制剂如云南白药、正骨水等可以有效地止血、止痛、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
4.感染控制:中医药在控制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在抗击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的过程中,中医药的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内科急症:中医药在内科急症如心梗、脑梗等疾病的救治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四、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发展前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中医药在急诊学中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与西医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一.名解1.脱证: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补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至神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病症。
2.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由严重感染、严重免疫紊乱、创伤、烧伤以及各种休克所引起的,以严重生理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多个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4神昏:指由多种病症引起心脑受邪,巧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为特征的急危重症。
5高热:机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
6心衰: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
7急性酒精中毒:由于饮入过量酒精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又称醉酒。
8头面痛:由于外感或内伤而引起的以单侧颜面部发作性猝痛为特征的内科急症,其特点是单侧颜面反复发作的疼痛,疼痛呈现刺痛、胀痛,多在白天发作,发作前常有诱因,以进食、讲话、洗脸等动作为诱因者多见。
9痉证: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内科常见病。
10心悸:由于气血阴阳亏损,或水饮瘀血停滞,心脉不畅,心失所养,而引起的以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11.风温肺热病:风温病与肺热病的合称,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外科热病的范畴。
12中暑:在长夏季节,感受暑热之邪,伤气耗津而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热病。
13急性胆张:起病急骤,病势剧烈的右胁部疼痛为主的内科急症。
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的右胁肋部的剧烈的疼痛,疼痛以绞痛,灼痛,刺痛,痛引右侧肩背为主。
14疫毒痢:以发病急骤,高热,下利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甚或神昏,抽搐,厥脱等为临床表现的,并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危重病症。
《中医急诊学》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编号:09.181.0.1课程名称:中医急诊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ergencies开课(二级)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课程性质:专业课学分:2.5学分学时:36学时前期课程: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占70% ;平时成绩(课堂考核)占3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急危重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症,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急诊处理特点。
《中医急诊学》教材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同时,积极汲取现代医学的精华,紧密联系临床医疗实践,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临床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局限于中医传统病名、诊疗方法、治疗用药,强调各种急危病症的综合治疗,力求提高中医急诊的疗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重点介绍临床常见的十二种急危病症,即脱证、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神昏、高热、心衰、急性酒精中毒和中暑、中风、卒心痛、急性脾心痛、暴吐暴泻、急性出血。
Severe disease poses a grave treat to human heal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formed its unique method for first-aid gradually in its development of thousands of years. The textbook- TCM Emergencies stresses that the key pathogenesis of severe disease is “transient deficiency of ZhengQi, strong excess of XieQi”, the key for dialectical is how to hold the change between deficiency and excess, and on the basis of eight guiding principles it puts forward the three eight guiding principles, that is to say, deficiency, excess and deficiency-excess complication go together. The textbook inherited the theory of TCM, at the same time, it actively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Modern medicin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linical medicine. It emphasizes Scientificity, practicability, and the connection of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moderntechnology. It is not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disease name, the method of diagnosis and treat of TCM and the traditionalmedication. It strengths on the general treatment for all kinds of severe diseases, actively increases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TCM emergency case,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poch.大纲内容:0 - ∙■一.刖言【课程目的】中医急诊学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的诊断、辨证救治、辨证救护的一门学科,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学科, 它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医急诊学导论导论中医急诊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医急诊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应用。
它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与西医急诊学相对应,共同构建了现代医学的急诊体系。
中医急诊学在中国医学历史上具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对于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危重病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急诊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医急诊学的定义中医急诊学是指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急性疾病和危重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和处理的学科。
它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病因与机制的分析,以及辨证施治的原则。
中医急诊学与西医急诊学相互补充,形成了综合性的急诊医学体系。
二、中医急诊学的发展历程中医急诊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
在《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古籍中,已经有了对急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急诊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近代以来,中医急诊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急诊疗法,如针灸、中药治疗等。
三、中医急诊学的特点1. 辨证施治:中医急诊学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脉象等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准确地确定病因和病机,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中医急诊学注重综合治疗,即综合运用中医的各种疗法进行治疗。
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以及心理疏导、营养调理等辅助治疗手段。
3. 重视预防:中医急诊学不仅注重急诊治疗,更加强调疾病的预防。
通过调整体质、增强抵抗力等措施,预防急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中医急诊学的临床应用中医急诊学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各种急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发热、中暑等。
同时,中医急诊学还可以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如心梗、脑卒中、急性肾衰竭等。
在急诊医疗中,中医急诊学可以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缓解病人的症状,促进康复。
中医急诊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急诊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中医急诊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急病的诊断与治疗B. 中医药急救知识C. 中医临床技能D. 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答案:A2. 对于突发的中风患者,中医急诊学的首要处理步骤是:A.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B. 立即施行中医针灸疗法C. 给予急救药物治疗D. 进行舌诊、脉诊、面色观察以确定病情答案:A3. 下列哪种症状是中医诊断急腹症的重要指标?A. 腹痛程度B. 发热C. 腹部压痛D. 呕吐答案:C4. 发病突然,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者属于:A. 中风B. 中暑C. 心绞痛D. 动脉血栓形成答案:C5. 心绞痛的发作通常会出现哪种症状?A. 呕吐B. 腹痛C. 胸痛D. 头痛答案:C6. 中医急救包中常备的药物有:A. 999感冒灵B. 还阳消逆丸C. 强心胺D. 青霉素答案:B7. 急性肺炎的常见症状是:A. 腹痛B. 咳嗽、咳痰、发热C. 头痛、眩晕D. 身体乏力答案:B8. 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包括:A. 呕吐B. 发热C. 胸闷、胸痛D. 头晕答案:C9. 骨折后的急诊处理措施包括:A. 立即进行骨折复位B. 迅速给予止痛药物C. 用纱布包扎固定D. 马上进行手术治疗答案:C10. 超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其中以下哪种不是其常见症状:A. 呼吸道症状B. 血压下降C. 皮肤痕痒D. 肌肉酸痛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中医急诊学的特点是什么?答案:中医急诊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中医学和西医学结合,研究急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其特点是兼顾中西医的优势,注重综合分析,重视观察病情的整体变化,以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手段,有时结合西医技术进行治疗。
2. 中医急诊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中医急诊学的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综合治疗。
早期诊断是指通过各种诊断手段尽早确定病情,及时治疗是指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综合治疗是指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药和西医技术进行治疗。
中医急诊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医急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各种急性危重病症的治疗和抢救。
中医急诊包括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症病房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及中医急救技术、药物、制剂等方法的应用。
中医急诊所涉及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泌尿生殖系统急症、内分泌代谢系统急症、感染等。
1. 中医急救基本原则中医急救的基本原则是迅速救护,立即诊断,科学评估,综合治疗。
中医急救工作在处理急危重症的同时,必须深入分析病情,精确判断病位、病性,详细分析证候,宜抓重点,筛重要,全面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资料。
2. 中医急救常用方法中医急救包括手法、穴位、药物等多种方法。
施救时要注意手法准确,穴位得当,用药及时有效。
在急诊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防止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产生,保护好患者的生命安全。
3. 中医急救室的设置中医急救室是专门用于处理急症患者的场所,一般设在综合医院的急诊科附近。
中医急救室应具备设施完备、设备齐全、条件优越的特点,并配备专业的中医急救人员。
中医急救室要能够及时地处理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提高中医急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中医急救的常见疾病(1)心胸急危重症包括心梗、心绞痛、心肌炎、心肌病等;(2)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3)胃肠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胃肠炎、穿孔性溃疡、肠梗阻等;(4)泌尿系统急危重症包括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尿潴留等;(5)内分泌代谢系统急危重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危象、垂体危象等。
5. 常用急救药物(1)心肾合剂:治心脏、肾脏短暂停止和虚弱的急救;(2)清热解毒剂:治热毒双盛的急救;(3)活血化瘀剂:治因外伤,瘀血凝滞的急救;(4)补气养血剂:治营卫不足、气血不足所致的急救;(5)平喘、化痰剂:治哮喘痹病机况的急救;(6)活血通络剂:治发生卒中、中风等病症的急救。
中医急救工作是医院内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中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急诊学》学习重点1、简述中毒的中西医急救处理措施?答:一、减少毒物吸收:①催吐,适于毒量不大,口服毒物2~3小时之内,机体正气充实者。
②洗胃,神志不清者,常规插入胃管,用洗胃液反复冲洗。
若抽搐、食管静脉曲张、主动脉瘤、溃疡病出血及因腐蚀性毒物引起食道及胃肠道损伤等患者,均禁用本法。
孕妇慎用。
③泻下,毒物已进入肠道,但尚未被完全吸收,可引用泻法使毒物从大便排出。
二、排出毒物:①常用解毒方剂:如兴国解毒药、绿豆甘草解毒汤等。
②利尿:车前子、白茅根水煎服。
三、支持疗法:呼吸衰竭者立即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用机械通气。
血压下降或休克者,按“脱证”救治。
2、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的步骤与要点?答:1、判断环境(主助垂直,上下左右)2、判断意识(用力拍肩,在耳边呼叫,在对侧再呼叫一次,意识丧失,让助手去打电话:位置事件自己的电话号码)3、畅通气道:压额抬颏、侧偏清除异物、一听二看三感觉、吹两口气、触摸颈动脉4、按压:助手保持气道位置主按压:位置掌根在胸骨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交点、频率100次/分钟、深度4—5cm、心按与人工呼吸30:2。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与心衰的鉴别要点?答:病史:多有心系疾患;严重感染、急性创伤、脱证、急性脾心痛。
发病:急剧,端坐呼吸;较急,能平卧。
咳痰: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早起痰少,合并感染者可有痰。
体征:两肺有大量湿罗音;湿罗音较少。
X线胸片:心脏增大,肺上叶血管扩张,蝶形阴影自肺门向周围扩散,支气管充气征少;心脏、肺门不大,双肺浸润阴影,支气管充气征多见。
治疗反应:对强心、利尿及扩张血管治疗反应好;对治疗反应差。
吸氧反应:可纠正低氧血症;无法纠正低氧血症。
4、简述如何判断烧伤程度?答: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9%一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0%~29%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一下。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0%~49%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脱证者,或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一、总论1.《伤寒论》奠定了中医急诊学六经辩证救治的理论体系。
2.急诊治疗的基本原则:明辨虚实,权治缓急;动态观察,辩证救治;已病防变,随证救治。
3.急诊治疗三法:扶正法,祛邪法,扶正祛邪法。
4.虚实辨证:⑴虚证:多见于重病或久病而突发,多见于高龄体虚之人,临床可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形寒肢冷,甚至四肢厥冷,心悸怔忡,精神萎靡,舌质或胖或瘦,或淡嫩,或嫩红等,舌苔或薄白,或白腻,或无苔等,脉象以虚脉为主。
在临床上又可进行不足、虚衰、亡脱等之类模糊定性的描述。
实证:多见于体壮之人,发病较急或病势较盛,临床可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便秘腹满,舌质苍老,舌苔黄燥,脉实。
⑵常见虚实证的危证实例:实证:邪闭窍阻,痰壅气盛,湿浊中阻,水气凌心,肝阳动风,热毒壅盛。
虚证:心阳暴脱,肺气衰竭,肾气欲绝,肝阴耗伤,胃气衰败。
二、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西医学各类休克可参照本病救治。
1.鉴别诊断要点:①神昏:以神志不清为特征。
可突然出现,更常见于慢性疾病中渐次出现,多见于内科杂病危重阶段。
发病前可有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急,肢麻,偏瘫,尿少,尿闭,浮肿等症状。
②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但短期内可逐渐苏醒为特征,实证居多。
脱证常有大汗淋漓,目合口开,二便失禁,脉微或伏,不一定有昏仆,四肢厥冷。
厥、脱可以同时出现。
③中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急性起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为主症。
2.辩证救治:①气脱: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声低息微,倦怠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
证机概要:真气亏虚,散乱欲脱。
方药:独参汤。
②阴脱: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心烦潮热,口干欲饮,便秘少尿,皮肤干燥而皱,舌红而干,脉微细数。
证机概要:真阴枯竭,虚阳欲脱。
方药:生脉散。
③阳脱: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心慌气促,声短息微,四肢逆冷,二便失禁,舌卷而颤。
证机概要:真阳欲脱。
方药:参附汤。
3.综合诊疗:①真阴亏少,虚阳上亢,进而引动肝风而出现面色潮红,眩晕头痛,耳鸣,四肢颤动,甚至昏仆,偏瘫,失语,舌红少苔,脉弦细。
方药:大定风珠。
②邪毒内陷,血热妄行,清宫不宁,元神不安,证见壮热烦躁,呕、咯、尿血,舌绛脉数者,应清热解毒凉血安神,以神犀丹主之。
③真阴亏耗,津液虚少,证见烦躁不安,口干欲饮,尿少便秘,舌红而干,脉细数者,应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以滋阴生脉散治之。
④肾脏真阳衰竭,浊阴上泛,证见面色黧黑,恶心,呕吐,浮肿,尿少甚至无尿,舌淡胖,苔水滑,脉沉细微,应温肾泄浊,以济生肾气丸口服,并用生大黄、丹参、青黛、煅龙骨、煅牡蛎煎水保留灌肠。
4.(补充)休克发病机制:⑴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流量不足。
⑵心泵功能障碍→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微循环灌注流量不足。
⑶血管容量扩张→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5.(补充)休克分类:按病因:①低血容量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③感染性休克;④神经源性休克;⑤过敏性休克。
按血动力分:①低容量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③分布性休克;④梗阻性休克。
分期:Ⅰ缺血期(代偿期);Ⅱ淤血期;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失代偿期);Ⅳ器官功能衰竭期。
其中Ⅰ、Ⅱ、Ⅲ期为可逆性休克。
6.实现有效灌流的基础:a需要足够血量b需要正常血管舒缩功能c 需要正常心泵功能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衰,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
其早期为急性肺损伤(ALI),晚期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1.疾病诊断要点:①急性起病,在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后24—48小时内发病。
②常规吸氧后,低氧血症难以纠正。
③肺部体征无特异,急性期双肺可闻及湿罗音,或呼吸音低。
④早起病变以间质为主,胸部X片常无异常表现,病情进展后可有实变,表现为双肺影普遍密度增高,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增粗,可见散在片状密度增高影,即弥漫性肺浸润影。
2.证后诊断要点:早期实证可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证候即气营两燔证和阳明腑实证。
呼吸急促,壮热躁动,或呕血便血,或大便秘结,或腹胀,神昏谵语,舌红或红绛或紫暗,舌苔厚腻或焦燥,脉象沉实。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承气汤类方。
中期虚实夹杂证,既有正气不足的一面,更有邪气亢盛之象。
汗出渐多,呼吸急促,但神疲倦怠,四末不温,舌质逐渐变淡,腻苔及水滑苔渐现,脉象出现虚脉。
方药:生脉散与犀角地黄汤合方。
极期正脱邪退,出现一派以脱证为主的临床表现。
呼吸急促,神志淡漠,声低息微,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润,脉微弱;或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神情恍惚,四肢逆冷,两便失禁,舌卷而颤,脉微欲绝。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
3.机械通气治疗:⑴目标:保持适当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损伤,有利于组织的愈合。
⑵通气模式:压力目标型通气;⑶进行动态呼吸监测;⑷通气参数:潮气量5-8ml/kg体重,PEEP足以防止肺泡萎陷,到适量的氧合指数(PaO2/FiO2);平台压不应超过20-25mmHg;延长吸气时,直至反比通气。
四、神昏1..神昏病名首载于宋代《许叔微医案》2.疾病诊断要点:①病史:患者常有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史(如高热、急黄、中暑、中风、肺衰、消渴)②发病特点:出现在多种疾病的危重阶段突发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
③神识不清,可伴见抽搐,喉中痰鸣,瞳仁或小或大,口唇紫绀,舌质红或紫暗。
苔黄焦燥起刺,或白腻,或见少苔,脉象以沉实、弦滑、数为主,或大而无力,细弱。
4.证候诊断要点:⑴邪毒内闭:神昏,高热,烦躁,二便秘结,舌红或绛,苔厚腻或黄或白,脉沉实有力;治法:清热化痰,开闭醒神;方药:菖蒲郁金汤加减。
成药:安宫牛黄丸。
⑵内闭外脱:神昏,面色苍白,身热肢厥,呼吸气粗,目闭口开,撒手遗尿,汗出黏冷,舌红或淡红,脉沉伏,虚数无力,或脉微欲绝;治法:开窍通闭,回阳固脱;方药:回阳救逆汤加减。
⑶脱证:a.亡阴:神志不清,皮肤干皱,口唇无华,面色苍白,或面红身热,目陷睛迷,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或绛,少苔,脉芤或细数或结代。
治法:救阴敛阳,固脱醒神。
方药:冯氏全真一气汤加减。
b. 亡阳:昏聩不语,面白唇紫,气息微弱,冷汗淋漓,四肢厥逆,二便失禁,舌淡润暗,脉微细欲绝。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陶氏回阳救急汤加减。
临证可见:①扰神:多见于邪陷心包、腑热熏蒸、淤血阻窍等证型;②蒙神:多见于痰浊蒙窍、痰热互结、风痰内闭等证型;③败神:多见于阴竭阳脱的证型,呈现病性由实到虚,病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五、猝死1.临床特征:意识丧失,呼吸微弱或消失,打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仪上多表现为室性自主心律,或心室颤动(最多见),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搏。
3.基础心肺复苏(CPR):⑴畅通气道:双手提颏法和仰头举颏法。
如有颈髓损伤应采取拉颏法。
气道打开标志:下颌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⑵人工呼吸:每次通气量不得大于1200ml。
人工呼吸有效的判断标准:①吹气时患者胸廓升高,不吹气时复原;②吹气人感觉气道阻力上升;③在吹气间听到或感到患者有呼出的气流。
⑶人工胸外按压:①掌根按压部位: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点处;②频率:100次/分钟;深度:4-5cm;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
④人工胸外按压有效的判断标准:a.可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b.紫绀消失,口唇转红润;c.昏迷的深度变浅,可出现挣扎,反射开始恢复;d.瞳孔开始缩小;e.呼吸开始恢复;f.收缩压>60mmHg,舒张压>40mmHg。
六、高热1.病症诊断要点:以高热为主,体温超过39℃,脉数为主要诊断要点。
2.证候诊断要点:①抓住虚实:临床以实证多见,热势急迫,多持续不解,烦渴面赤,尿黄便干,舌红脉实;虚证多见热势缓进,多有波动,气短懒言,尿清便溏,脉象多虚。
②区别表里:表证多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脉浮数;里证则见烦渴便干,脉沉数,多半脏腑见证。
③审清标本:即明确高热之病机,邪、毒、热三者之主从顺逆。
毒随邪入,热乃毒生,邪毒为本,发热是标;热毒内陷,耗气动血,症见吐衄发斑,则热毒为本,出血是标。
④详察传变:外感高热多六经、卫气营血传变,内伤高热则多按脏腑传变。
3.鉴别诊断要点:假热证:病人自觉发热,倦怠乏力,心烦躁扰,第二个中医急诊学》*中医急诊学的特点:病性的急危性;征候的整合性;病机的衡动性。
*中医急诊的基本治疗原则:明辨虚实,权治缓急;动态观察,辨证救治;已病防治,随证救治。
*脱证: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由严重感染、严重免疫紊乱、创伤、烧伤以及各种休克所引起的,以严重生理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其临床特征是多个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以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神昏:由多种病证引起的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为特征的急危重症。
*猝死:各种内外因素导致心之藏真脏器受损,阴阳之气突然离决,气机不能复返,心搏接近停止或刚刚停止跳动而表现为发病疾速,忽然神志散失,寸口、人迎、阴股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或绝,全身青紫,瞳仁散大,四肢厥冷等一系列临床病象的危重疾病。
高热:集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
包括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
心衰: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
肺衰:由于肺之藏真受伤,气力衰竭,呼吸错乱,百脉不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
*肾衰:肾体受损,藏真衰竭,阴液不化,五液失司,开合失职而引起水津代谢失常,溺毒入血,壅塞三焦的急危重症。
醉酒:急性酒精中毒是由于饮入过量的酒精后所引起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俗称醉酒。
*中风:中风是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且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为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痉证:痉证是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内科常见病。
*猝心痛:猝心痛发作突然,以胸骨后或左胸前区发作性憋闷、压迫性钝痛,向左肩背或左前臂内侧放射为特点,为心系急症。
真心痛:疼痛剧烈,多伴汗出、焦虑,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以上者成为真心痛。
心悸:心悸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或水饮瘀血停滞,心脉不畅,心失所养,而引起的以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