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指导报告
教者:马蜀评课者:林芃时间:3月20日
今天听了马蜀老师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有一些疑问,在这里希望能和大家产生共鸣,共同切磋。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及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所以需要加强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
马老师的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层次清晰,从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然后小组合作讨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是巩固新知,最后小结,这几个环节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一、课堂成功之处
1、复习导入全面,有利于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马老师先复习了长方体的特征和长方形以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复习了特殊的长方体,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2、循序渐进,降低学习难度。
在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马老师先降低要求,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计算,再归纳总结出长方体的面积计算
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答,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吸收得更好。当然,姜老师并不仅仅停留在基础层面,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让那些较优秀的学生不仅“吃饱”,还“吃得好”。
3、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长方体的表面积
周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周老师的这堂课,从整体来说,教学思路很清晰,从复习、理解概念,到计算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循序渐进,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实物,通过看一看、指一指、展一展、标一标,涂一涂等活动,调动多个感官来很好的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本节课,周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在教师的引领及点拨下,让孩子们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归纳总结,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创造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辨析、对比,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在多种解法中找到最佳策略,培养自我发展的信心、创造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当堂训练,周老师始终围绕生活展开,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数学到用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方体的外表积〕评课稿
〔长方体的外表积〕评课稿
听了林老师的整堂课,觉得林老师的数学教学本领还是过硬的,从她的课堂导入、学习新知等教学环节,看出了林老师对这一堂课的重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所花的精力与心血,很值得我们学习!
〔长方体的外表积〕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从平面计算过渡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长方体的外表积概念及掌握其外表积计算方法,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了肯定的认识,但是学生的空间思维没有真正的形成,这需要物体的实践操作与直观演示。
林老师的这堂课,从整体来说,教学思路很清楚,从复习、理解概念,到计算长方体各个的面积,得出长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我认为林老师的教学方法可行。
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1、复习导入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教师讲授很详细,准确,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3、教学循序渐进,降低学习难度。
4、每一个知识点,老师都很林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对这堂课的一些建议: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如何计算出长方体的外表积,在学习探究这一教学内容时,要抛出这一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学生通过实物和教师的演示来逐渐教师长方体的外表积,可以通过小组的学习、商量,得出重要的结论,不要急于教师直接讲授如何去计算。
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如何去理解长方体外表积的含义,这一很
难的一个知识点,学生要经历从平面计算到立体计算的转化,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感想起到非常林键的作用,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手中的长方体,让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触摸,得出长方体六个面的大小就是长方体的外表积,学生懂了长方体的外表积含义后,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也会逐渐推导出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听课评课记录
《长方体和正文体的表面积》听课评课记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堂,符合我们的
新课标理念,这一堂课,给自己留下几点感受和收获:
于丽老师:
这节新课引入贴切而紧凑,仅用3分钟时间。接着,
李老师围绕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逐步展示新课内容,层次分明,自然流畅,水到渠成。马丽娟老师: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展开图的操作过程中,
李老师抓住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特征及其异同点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断发问,使学生在一堂课的黄金时间里一直处于兴奋的心理状态。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很
快概括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潘效贞老师:
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李老
师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发现“新知”的全过程,抓住难点和关键,用墨如泼,不拘泥于
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而重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同一表面的相邻两棱之积的和。从而避免了判断谁是长,谁是宽时,所引起的困惑,特别是在变式中,怎样辨析哪是长,哪是宽时,所产生的迷茫。
王桂云老师:
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切中要害,关键之处妙手
点化(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关键。)有启有发、游刃有余,
所以学生“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地做出例1的解答。张
美老师:
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讨论、评价两种解法,指出第二
种解法更优,并放映幻灯片验证。在动态中给学生以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生动的教
具学具,将长方体顿时被抽象为几何图形、又将其一分为二,阐明第二种解法的意义,何
等痛快淋漓!接着趁热打铁,进行课堂练习,并及时反馈、评估纠正错误。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篇1
3月18日我们听了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她对本堂课的设计注意培育了同学探究学问的力量,她通过引导同学,让同学观看、思索、发觉、总结,从而让同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问进展了同学的思维。本次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一堂特别精彩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原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现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现,降低了观看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看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同学的专注力量,有利于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加猎取学问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绽开思维,发觉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而明确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究求法
当同学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假如把求法直接告知同学或引导同学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同学创新思维的进展。马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在乐观尝试中培育制造精神,让每一个同学在乐观探究,大胆尝
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辨析、对比,培育数学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在多种解法中找到最佳策略,培育自我进展的信念、制造力量和与人交往合作的力量。
四、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本节课的当堂训练,马老师始终围绕生活绽开,让同学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从学数学到用数学,增加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篇2
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精选14篇)
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篇1
今天举行了辅导组级数学六(上)新教材培训,按照惯例,由六年级老师上一堂研讨课,然后是进行培训活动。
张华老师执教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该课是本学期实行新的磨课形式以来的第一次校内实践课,此次采用的是渐进式磨课,先前已经过两次研讨,应该说磨课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小张老师的课不管是还是的制作,板书设计到教学的语言,练习的安排,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本课创设了包礼品盒的问题情境,至少有如下三点作用: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巧妙地引入表面积这一新内容,三是要选择哪种包装纸,就要算出表面积,使表面积的计算产生了需要。
2、充分利用直观,帮助理解。课件不是点缀课堂的“花样”,而是应发挥其作用,看本课的课件,正是用在了刀口上,哪里该用哪里不该用,都是非常的到位,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作用。
3、注重对方法的理解。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是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层面上,而是注重让学生说每一步的意思,几乘几是算的哪个面,这样学生有利于把握算式与对应面的关系,对表面积的计算是做到了心中有数。
4、注重评价的方式。课中不但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而且评价语也不局限于“非常好”等内容,也有质性的评价。
5、练习设计合理,处理得当。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有针对性,处理到位,不流于形式。如选择题,选什么?为什么?其它选取项为什么不对?非常的扎实,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课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如怎样结合长、宽、高使学生更好地将算式与图形的面联系(对应)起来;怎样利用教具演示使学生理解包装纸要比长方体表面积大一些;在板演正方体表面积后评价时,应先说说算式的意思,再判断对错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评课与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执教时间:2012年2月28日(星期二)下午第二节
执教地点:___
评课者:
___是多年的教学精英,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让学生研究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本次上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表面积》是一堂精彩的课,很值得大家研究。
1、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一上课,学生就在教师的引领下,简要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本节课知识的重组作了有意地铺垫。
2、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___通过牙膏盒的实物,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摸一摸是哪6个面,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追问:6个面的面积怎么算出来?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上下两个面积相等都是长乘宽,前后两个面面积相等都是长乘高得到的,左右两个面面积相等都是宽乘高得到的。这个知识对学生推导出长方体表面积有很大的作用,___把节奏放慢下来,让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在学生的生生互动中巩固知识。接着就是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___充分利用牙膏盒的实物,成功地帮助学生经历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此时老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刚才结论是怎样得到的。然后老师把公式板书出来。
___提问一个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白板纸?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实实在在的操作、有效的交流等,加深对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探索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此时因为有了前面的长方体表面积的探究,___放手让学生来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
执教人:苟小芳评课人:张梅
苟老师即是青年教学能手,又是一位数学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骨干教师,她对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她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本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而明确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不仅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式。
四、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由于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设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没有讲,而是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见教师用心良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马老师讲的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本着学习的态度实行了认真的聆听。这个堂课,给自己留下几点感受和收获,让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过去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初步的理解,这节课是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打基础。教学中,教师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分类入手,首先让学生清晰辨认图形范畴中的这两类不同概念,然后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建立这两个立体图形的表象。再借助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交流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水平。最后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整理在表格中,并通过比较,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理解。环节紧凑,教学过程清晰,条理清楚,用学具操作,用表格归纳,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邢老师的这节课有这样几个吸引我的地方:
1、找准孩子们的认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本课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呢?邢老师首先从指认平面图形入手,让孩子们回顾,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然后才引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进入新课的教学,这样的引入顺其自然,使学生自不过然地对长方体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2、合理利用学具,让孩子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告诉,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具,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研究图形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积累了经验。如: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了点、面、棱这三个构成部分以后,就点明从点、面、棱这三个角度实行研究,既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又很好的协助学生体会研究图形的角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潘老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鼓动学生大胆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与底面积有关然后是带领学生再次验证猜测,最后大家自己得出结论: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潘老师在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老师能够灵活地转换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令我为之感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听了曹老师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同时我也有一些疑问,在这里希望能和大家产生共鸣,共同切磋,以待提高。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及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所以需要加强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
曹老师的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层次清晰,从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然后小组合作讨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是巩固新知,最后小结,这几个环节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教师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问题在师生、学生之间多向的传输、反馈中得以解决,避免教师泛泛而谈的做法;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学得顺利,记得深刻。通过学生的试算、讨论、归纳等活动,师生从多方面获取了反馈信息,找到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逐步完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作合情推理、分析,使他们的思维出现新的飞跃。这样,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就会变得更深刻和更牢固。学生获取知识后,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调控,使学生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知识、技能得到强化。这种多层次的练习安排,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练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
五年级数学组
我们听了徐老师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她对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她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本次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而明确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徐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创造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辨析、对比,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在多种解法中找到最佳策略,培养自我发展的信心、创造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当堂训练,杨老师始终围绕生活展开,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数学到用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
执教人:苟小芳评课人:张梅
苟老师即是青年教学能手,又是一位数学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骨干教师,她对本堂课的设计注重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她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总结,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本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而明确概念。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不仅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式。
四、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由于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设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没有讲,而是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见教师用心良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