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热知识点小结
- 格式:doc
- 大小:616.00 KB
- 文档页数:13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说话时_________在振动;敲鼓时_________在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_________在振动。
2.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_________去振动,将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3.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传播,_____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来的。
4.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_____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使_____侧的空气变稀疏。
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
5.声音速度:声传播的快慢扩_________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有关。
15℃时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
声音在______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_____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2 S总= 1/2 vt总6.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7.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_________。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___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_________。
9.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
声光热知识点总结声光热是指声学、光学和热学三个领域的知识。
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声光热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光和热现象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本文将从声学、光学和热学三个方面对声光热知识进行总结。
一、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学科。
声音是空气分子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声音的传播存在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它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它的音量。
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1. 声波的特性:声波是由振动的物体产生的机械波,具有频率、波长和振幅等特性。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2. 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它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 声音的振幅和音量: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它的音量,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4.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5. 声学应用:声学在通讯、医学、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光学知识点总结光学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学科。
光是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传播存在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光学知识点总结如下:1.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波动性体现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粒子性体现在光的光子理论。
2. 光的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折射和反射现象,光的传播还存在衍射和干涉现象。
3.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不同介质时会产生色散现象,不同波长的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形成彩色光。
4. 光学成像:透镜和凸面镜是常见的光学成像器件,它们能够成像并放大物体。
5. 光学应用:光学在摄影、激光技术、光学通信、医学影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热学知识点总结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学科。
热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能量,热学研究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热学知识点总结如下:1. 热力学规律:热力学规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们规定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规律。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第一部分:声、光、热声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故无法看清近处的物体. 近视眼矫正需要佩带由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或通过医学手段将视网膜改薄.远视眼矫正需要佩带由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或通过医学手段将视网膜改厚.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两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时(u>2f),在另一侧成倒立、缩小、实像.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两倍焦距的地方时(u=2f),在另一侧成倒立、等大、实像.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一倍焦距、两倍焦距之间时(f<U<2F),在另一侧成倒立、放大、实像.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一倍焦距以内时(u<F),在同侧成正立、放大、虚像.物体放在焦点上(u=f)不成像.(一焦定虚实,二焦定大小)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测量温度用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物理学中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对被测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选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声热光知识点总结声热光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我们常常听到声音、感受到热量、看到光线,但很少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关联。
声热光是三种不同的能量形式,它们可以相互转换,相互影响,并且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声、热和光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声热光的知识点。
一、声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会产生气体分子的周期性压缩和稀疏,从而形成了声波。
声波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3米/秒。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动的幅度,而音调则取决于振动的频率。
在空气中,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我们是无法听到的。
声波传播时,会遇到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反射,即声波从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
当声波穿过不同密度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折射,即声波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衍射是指声波通过一个较窄的开口或障碍物时,波前会发生扩散。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产生加强或削弱的现象。
声波还可以产生共振现象,即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另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会使其增大振幅。
共振在乐器演奏、声波传输和振动控制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二、热热是物体内部粒子的运动形式,它是一种动能。
温度是描述物体热量多少的量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热传播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粒子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热传导系数和温度梯度。
对于导热材料,其热传导系数较大,导热速度较快;而对于绝热材料,其热传导系数较小,导热速度较慢。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传递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热量是通过对流来传播的。
对流的速度取决于流体的粘度、密度和温度差异。
在液体中,热量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快。
对流在自然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气候形成、水循环等现象都与对流有关。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传播的过程。
一,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一般固体中速度大于液体中速度,大于气体中速度),还与介质温度有关。
声速:15℃空气中速度是340米/秒.3,回声: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
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最小距离17米以上)4,声音的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
由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人耳听音范围20~20000Hz。
(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响度:声音的大小。
和物体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声音的品质。
由物体本身决定(可以用来区分不同发声体)。
5,听觉:引起听觉的条件:有发声体,介质和健康的耳朵。
骨传导: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双耳效应:声音传到两耳的特征不同,用来辨别声源方向。
6,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分贝:用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当今社会四大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
)7,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声纳系统,B超,超声波探伤.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超声波除体内结石。
二,光现象1,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用来解释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缩小、倒立、实像)等现象。
2,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
(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
声、光、热一、知识要点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的;声音要靠传播,不能传声。
2、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的物理量,它与、有关。
3、声音的特性是指、和;控制噪声的方式有在声源处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4、声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播、,如超声波探测、碎石、测速等。
5、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光年”是的单位。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光的反射现象分为________和漫反射两种;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比较: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______,连线与镜面垂直,成正立等大虚像。
7、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通常会发生________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会______法线,而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会_______法线;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的.8、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在看不见的光中,具有显著的热作用,具有显著的化学作用.9、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10、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当物距u>2f时,成一个______ 、______ 、_______ 像,实际应用如:_________;当f<u<2f时,成一个_____ 、_____ 、_____ 像,实际应用如_________;当u<f时,成一个_____、_____、_____像,实际应用如_________.11、眼睛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近视眼应配_______镜来矫正,远视眼应配______ 镜来矫正。
1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它时要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__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要使玻璃泡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
初中物理声光热基本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初中物理中,声光热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好声光热的基本知识点,对理解物质的本质和能量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声光热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的传播与性质1. 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振动。
2. 声的传播:声波是通过物质介质传播的,如空气、水、固体等都可以传播声波。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3. 声的特性:声音有高低音之分,不同音的区分取决于声波的频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声波的振动幅度,即声音的强弱。
4. 声速: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它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
5. 声的反射和折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是由于声波传播遇到障碍物使波的传播方向改变引起的。
6. 声的吸收和衍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吸收和衍射现象,吸收是指声波与物体接触后被物体吸收,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绕过物体继续传播。
二、光的传播与性质1. 光波的产生:光波是由物体的辐射所产生的,当物体的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发生跃迁时,就会释放出能量,形成光波。
2. 光的传播:光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00,000千米/秒。
3.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波有不同的频率和波长,由此产生了我们所熟悉的光谱。
4.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遇到透明介质边界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线遇到非透明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
光的折射和反射都符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5. 光的吸收和透射:光波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吸收与透射,透射是指光经过透明介质后继续传播,吸收是指光被透明介质所吸收。
三、热的传播与性质1. 热的传播:热的传播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传导通过物质中相邻分子的碰撞实现;对流是指热通过流体的流动进行传播;辐射是指热通过电磁辐射进行传播。
声、光、热现象【知识要点】 一 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4.乐音的三个特征: 、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二 光现象(一)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橙 、黄、绿、蓝、 靛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光的三原色: 红 、 绿 、 蓝 ;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 、 黄 、 青 。
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
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5.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沿直线传播 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
(二 )光的反射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反射 的光 射入了我们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两侧 , 角等于 角。
(注:光路是可逆 的)漫反射 和 镜面反射 一样遵循光的 。
(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2)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 。
初中物理声光热基本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规律和性质的科学。
声光热
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三个分支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声光热
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声光热的基本知识点
进行总结。
一、声的基本知识
声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所引起的一种感觉。
声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即: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音量
越大。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声源的谐波组成,每个声源都有自己
独特的音色。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通过分子振动传递能量而实现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二、光的基本知识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米/秒。
光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即:光的透明、折射和反射。
光的透明是指光能够穿过物质而不被阻挡。
透明的物质通常是由规则排列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如空气、水、玻璃等。
光的折射是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方向的改变。
当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速度也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光线的折射。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当光线碰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光的反射规律。
三、热的基本知识。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s/t;15摄氏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传到人耳的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或者障碍物离人的距离在17米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就不相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声光热重要知识点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来的。
钓鱼时怕人讲话是因为液体(水)也可以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2音调: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高;女子声音尖,刺耳,女高音都指音调,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粗细、松紧、长短有关;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等大的力拨动发声音调不同;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就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拉二胡时按弦的手指向下移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向热水瓶中倒开水时,水瓶上方的空气柱变短,声音的音调变高;古代的编钟发声的音调不同;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
振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大;伴唱主唱响度不同;同大小的力敲鼓,发声的响度不同;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低声细语指响度小;刻度尺按在课桌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有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收音机开大音量是指增加声音的响度;说话声音大些指增大响度;4 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音色不同,(2)“悦耳动听”指音色好.“闻其声而知其人”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二胡和笛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5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上课时有同学在乱说话是噪声;铿锵有力的演讲声不是噪声;控制噪声的途径:(1)控制噪声声源;如禁止鸣笛(2)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关上门窗、植树造林、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耳套;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出噪声的分贝数,但是不能控制噪声;6光沿直线传播例子:(1)立竿见影(2)小孔成像(3)日食月食(4)手影,皮影戏(5)激光准直(6)射击瞄准(7)木工做家具一只眼看是否直(8)体育课列队站齐7 光的反射例子:水中本身没有的物体人看到是光的反射(1)平面镜成像(2)水中倒影(3)水中月、镜中花(4)波光粼粼8 光的折射例子:水中本身有的物体人看到是光的折射(1)看河底变浅(2)一笔三折(3)“潭清疑水浅”(4)看到水中的鱼(5)水中筷子向上翘(6)海市蜃楼(7)潜水员从水中看岸上树变高了(8)星星眨眼(9)隔着火焰看东西有晃动感(10)看日出日落9.液化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关于“声、光、热、电、磁”的知识记忆口诀声现象1.声音的传播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通常声速340m/s,声速固中比液快。
声速液中比空快,固液空来顺序排。
2.声音的特性声音特性有三种,音调响度和音色。
物体振动快与慢,对应音调分高低。
每秒振动为频率,频率单位是赫兹。
人耳听见范围是,20到20000赫兹。
物体振幅大与小,声音强弱为响度。
不同声音能区分,声波不同于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
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
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
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
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光现象1.光的传播能够发亮叫光源,月亮不是太阳是。
光的传播有条件,均匀介质才直线。
不同物中速度变,真空每秒三十万(千米)C=3×10^5km/s=3×10^8 m/s。
光的速度比声快,真空传光声不传。
2.光的反射法线通过入射点,虚线垂直反射面。
反射入射居两边,反角入角总相等。
入法夹角为入角,入角增大反角增。
所有物体都反射,镜面反射漫反面。
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虚像,大小相等对称强。
物像到镜距相等,它们连线垂镜面。
作图反射反延长,虚线交点即像点。
所有像点组成像,虚像要用虚表示。
4.光的折射光从一物进另物,同时发生反、折射。
斜线入水要折射,折线靠近于法线。
法线垂直于界面,折线入线分两边。
水中光斜入空气,折线远离于法线。
水下看树树变高,岸上看鱼鱼变浅。
人眼感觉光直线,看到物体为虚像。
5.光的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色散七色光。
色光三原红绿蓝,颜料三原红蓝黄。
红色物体反红光,其它色光都吸收。
没有反射光进眼,看到一片是黑色。
所有色光都反射,呈现白色该物体。
所有色光全吸收,呈现黑色是物体。
所有色光能透过,无色透明此物体。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集(上)第一部分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都是声源。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的。
声波在碰到障碍物时要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原声晚0.1秒或以上。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较快,而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5、听觉的形成: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6、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7、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单位为赫,符号为Hz)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快的音调高,频率慢的音调低。
①例如:当我们向装水的瓶内吹气时,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弦乐器的音调由弦的材料、粗细、长短和松紧决定。
弦越长、越粗、越松,弦的音调就越低;反之,就越高.②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频率范围从20Hz---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8、响度(音量、声量):指声音的强弱(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传播的距离以及声音的传播范围有关。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9、音色 (音质、音品):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不同发声体。
一、热学现象分析学会分析热学现象,主要是从什么状态变到什么状态。
熟记一些常用的物态变化现象。
1.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成气体,并____________(吸收、释放)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_成小冰晶或____________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2.放在柜子里面的樟脑丸变小_____________。
3.开灯瞬间灯丝烧断________________。
4.太阳出来雾散了_____________。
5.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____________。
6.吃雪糕冒“白气”______________。
7.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冒“白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
8.蒸锅上方形成的“白气”是_____________。
9.冬天向手心哈气暖和____________,夏天向手吹气凉快_____________。
10.电冰箱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________,________热。
在冷凝器要__________,__________热。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其中“黄河冰”是__________“太行雪”是____________。
12.夏天吃雪糕凉快是____________。
13.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______________。
14.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_____________。
15.如图8,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
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
16.“地面的水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成小水滴或为小冰晶。
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飘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
”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A.汽化液化凝固云B.蒸发液化凝华雨C.蒸发液化凝华云D.蒸发凝华液化雨17.炎热的夏天,人们害怕在公路上行走,而喜欢在河道边玩耍。
声光热知识点总结初中声、光、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理现象,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关于声、光、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传播方式、特性、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常见的物理现象。
一、声的基本知识点1.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受到振动,从而传播出声音。
例如,乐器演奏、人说话、动物的叫声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2. 声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通常是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固体或液体传播。
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时,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地面等)会受到振动,从而传播声音。
3. 声的特性声音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幅决定声音的大小,波长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4. 声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包括通讯、听觉、声波测距等方面。
比如手机通话、音乐播放、超声波医学影像等都是基于声音的原理。
二、光的基本知识点1. 光的产生光是由物质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例如太阳光、灯光、火光等都是光的例子。
另外,电路中的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形成光。
2. 光的传播光是通过真空或介质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而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介质的影响,导致光的传播速度变慢。
3. 光的特性光有波动和粒子性质,可以表现出干涉、衍射、折射等现象。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波长越长的光看起来越红,波长越短的光看起来越蓝。
4. 光的应用光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包括照明、通讯、光学仪器等方面。
例如,镜子、透镜、激光等都是光学技术的应用。
三、热的基本知识点1. 热的产生热是由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产生的,当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运动加速时,会产生热。
2. 热的传播热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等方式传播的。
热传导是在物体内部传播热的方式,对流是在流体(如液体或气体)中传播热的方式,热辐射是通过辐射传播热的方式。
声学部分声音的产生1、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2、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3、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5、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固体>v液体>v气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基础练习【例1】物体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A.做机械运动B.发生振动C.位置发生变化D.做匀速直线运动【例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说话时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B.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C.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慢D.常温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例3】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例4】下列现象中与声音的传播无关的是()A.人站在地面可听见高空中飞行的飞机的轰鸣声B.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诱捕鱼群C.通过长途电话可方便地与远方客人交谈D.用两个圆盒,一根细棉线制成的“土电话”可以传声【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时只需要空气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也能面谈D.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例6】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时有时不需介质B.声音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传播C.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D.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大声喊叫才能使同伴听见声音【例7】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与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例8】工人甲在一根较长的空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工人乙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可以听到()A.一次敲击声B.二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热学基础知识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中通常所见的三种状态.同一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叫物态变化.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形式及吸、放热规律总结为下图:凝固(放热)液化(放热)熔化(吸热)汽化(吸热)气态液态固态凝华(放热)升华(吸热)1.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液态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故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晶体的熔点与压强间关系是:熔化时体积增大的物质,加压后熔点升高,熔化时体积减小的物质,加压后熔点降低.晶体的熔点还与它是否纯净、含有杂质的多少有关.含有杂质的晶体熔点降低,如冰上撒盐,熔点降低;不同金属制成的合金,往往比其中熔点最低的那种金属的熔点还要低一些.对于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请参考下表: 项目物质状态变化 特征 图象 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熔化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固液共存 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凝固 不断放热,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固液共存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项目物质 状态变化 特征 图象 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熔化 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熔点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凝固 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没有固定凝固点内容 基本要求 略高要求 较高要求汽化和液化 沸腾和蒸发升华和凝华2.汽化和液化左图: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右图:压缩乙醚蒸气,可以得到液态的乙醚与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一样,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大量实验表明,绝大多数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凝固熔化和凝固晶体物态变化非晶体物态变化汽化汽化和液化液化升华升华和凝华凝华⎧⎧⎪⎪⎨⎪⎪⎪⎩⎪⎪⎪⎧⎫⎧⎪⎪⎪⎪⎪⎪⎪⎪⎪⎨⎪⎪⎪⎪⎪⎪⎨⎪⎩⎪⎪⎪⎪⎪⎪⇒⎧⎨⎬⎪⎨⎪⎪⎪⎩⎪⎪⎪⎪⎪⎪⎪⎪⎪⎧⎪⎪⎪⎨⎪⎪⎪⎩⎩⎭⎪⎩固放热凝华凝固液化气液汽化升华吸热知识点睛考试要求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参考资料]: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常温下处于气态的物质(以前是氟化物,现在用其他代替了)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冰箱先通过压缩机对这种物质进行压缩,使这种气态的物质放出热量变成液体,然后输入到分布在冰箱背面的细管子中,这些液体在失去强压之后,开始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冰箱内部的热量),又重新变成了气体.然后压缩机再将它们压缩成液体再输入到管子中……不断循环,于是就可以降低冰箱里面的温度了.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了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的原理.汽化时它吸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水蒸气与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白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因此我们能看见的“白气”一定不是水蒸气.水沸腾,是在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要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高温水蒸气在水面上方遇到冷空气便放热液化为小水珠,水面上方的“白气”就是由小水珠聚集而成的.可见“白气”是聚在一起的大量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解释“白气”现象,首先要明确“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液化现象.要弄清楚液化成“白气”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白气”的产生有两种情况:(1)置于空气中的低温物体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2)含水的高温物体冒出的“白气”是高温物体上的水先汽化后液化而形成的.汽化是从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下表是两者异同点的对比.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地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能发生剧烈程度比较平和剧烈共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收热量,都是液体变为气体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液体中含有杂质时沸点升高.蒸发的快慢和液体自由表面的大小、温度的高低、通风条件都有关系.蒸发过程中如果外界不给予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一定下降,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使气体液化可通过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途径.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不同物质各自都有一个特殊的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即高于临界温度时,物质只能以气态形式出现.气体的液化温度跟压强有关,气压越大,液化温度越高.当气温高于它的临界温度时,无论怎样增大气压,也不能使气体液化.【例1】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气温,但是人却觉得凉快,这是因为()A.扇子扇来了冷空气B.冷空气带走了人体的热量C.扇风增加了人体的散热面积D.扇风使人体附近的空气流动加快【例2】关于液化和汽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蒸发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沸腾C.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才能汽化D.液体汽化温度等于气体液化温度【例3】夏天湿衣服晾干,这一现象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汽化B.熔化C.液化D.升华【例4】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A.都是汽化B.都是液化C.一个是液化,一个是蒸发D.一个是液化,一个是凝华【例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小草上的露水B.夏天冰棒冒“白气”C.秋天房顶上的白霜D.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例6】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会感觉到凉是因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进行的汽化现象.池塘里的水不论在什么温度下,都有汽化成水蒸气的现象存在.沸腾是在一定温度,并且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是液体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例7】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例8】把酒精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来,是利用了它们的()A.熔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沸点不同D.密度不同【例9】修建青藏铁路要穿越某些特殊区域,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在铁路两侧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里面装有液态氧.“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收热量发生_______________现象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再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______________现象变成液态氨又流回棒底.改变内能的方式一根铁丝,我们将它来回弯折,它的温度会上升,如果我们将铁丝放到火上去烤,温度也会上升.可见,物体内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改变的方法不止一种.归纳起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1)热传递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仍以铁丝为例,如果我们将铁丝放到火上去烤,火的温度比铁丝高,所以内能从火传递到铁丝与火的接触部分,使与火接触的部分铁丝的温度上升,而铁丝未与火接触的部分的温度相对较低,内能又将从铁丝的高温部分传递到铁丝的低温部分,所以铁丝未与火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也会上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所以对于热传递的过程我们也可以说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2)做功冬天手冷的时候我们只要两手互搓就会暖和了,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会上升,大量的例子说明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的内能将增大,如果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将减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量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常见的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压缩体积,物体内能增加.例如:打气筒打气.②摩擦生热,物体内能增加.例如:钻木取火.③锻打物体,物体内能增加.例如:铁锤敲击铁块.④弯折物体,物体内能增加.例如:反复弯折铁丝.⑤气体膨胀做功,物体内能减小.例如:蒸汽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如下:(1)他们的影响因素不同.内能由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它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无关.机械能是由物体的整体运动状态和物体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它与物体内分子的运动情况无关.(2)研究的角度不同.内能主要研究的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状态,而机械能研究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状态.(3)这两种能是相互独立的.同一个物体可以既有机械能又有内能;可以使机械能变化,同时保持内能不变;可以使内能变化,而保持机械能不变;当然也可以让两种能各自变化;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是其内能不可能为零.例如:当物体静止(动能为零)、位于地面(其势能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为零,但分子的运动永远不会停止,内能不可能为零.(4)这两种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运动的子弹射入木块,动能减少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炮膛内炸药爆炸产生高温气体,气体膨胀做功将弹丸推出,内能减少机械能增加.【例1】在下列现象中,哪一个不是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A.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B.冬天两手互相来回搓搓手就发热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D.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例2】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粒主要是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C.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例3】在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例4】用活塞式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的过程中,气筒的筒壁通常会发热.筒壁发热的原因是做功和做功.请设计实验证明究竟哪个是主要的发热原因.【例5】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问题:塞子冲出试管后为什么继续向前运动?回答:;(2)问题: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回答:;(3)提出一个与物态变化有关的问题并回答.问题:?回答:.【例6】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牢固地固定在桌上,里面放一些乙醚,用塞子塞紧,使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来回拉动,一会儿看到瓶塞被冲开,管口出现雾状“气体”,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来解释上述现象.二、比热容、热量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可以用热量来量度.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有些物体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后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虽然熔化时吸收了热量,凝固时对外放出了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可是他们的内能发生了变化.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都有能量的转移.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应该相同,功的单位是焦耳,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是J.☆☆注意: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热传递的方向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转移的多少叫热量,所以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能量.在热学中,温度、内能和热量是本质不同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初学者往往将它们相互混淆,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将它们区别开来.(1)热量和内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热传递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热量是量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多少的物理量.例如: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了10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减少了100J;低温物体吸收了10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增加了100J.这就是说,有100J的内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总是具有内能.正如我们用功来量度物体机械能的改变,可以说物体具有机械能,而不能说物体“具有功”一样,我们不能说物体“含有(具有)热量”.(2)温度和内能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反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它与物体内能中分子动能发生联系,一个物体内热运动越剧烈,它的温度就越高,分子动能总和越大.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它的内能增加;反之,它的内能减少.但是物体的内能不仅与它的温度有关,还与分子数目、物质的种类以及分子间距离等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3)温度和热量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温度和热量的意义不同.物体间若没有热传递过程发生时,物体虽具有温度,但谈不上“热量”.关于温度与热量,还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进一步加深理解.①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过程中,物体吸热,但不升温;在晶体凝固或气体液化过程中,物体放热,但不降温.②物体温度改变时,不一定是由于吸收或放出热量.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用做功的方法和热传递的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例如,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筒壁和气体温度升高是用做功的方法实现的,这时物体并没有吸热.③在温度改变,而物态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也是跟它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 的多少有关(物体的质量、比热一定时),跟物体的初温或末温无关.2.比热容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用同样大的火烧开半壶水比烧开一壶水用的时间少,将同样多的水烧热也比烧开用的时间少,对不同的物体加热其温度升高的快慢也不一样.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本领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需要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这种差别,于是我们定义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单位为J /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注意:①比热这个物理量与密度一样,是反映物质特性的量,它反映的是单位质量的某物质吸热(或放热)而引起温度变化的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物质,物态不同,比热也不同.②物质的比热可以由质量、温度变化量、吸放热的多少来共同量度,但比热不随物质的质量、吸(或放)热的多少以及温度改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也可以用于鉴别物质种类.(2)热量的计算:①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水为例,水的比热容是34.210J/kg C ⨯⋅︒,它表示质量是1kg 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34.210J ⨯.②热量的计算:根据比热容的定义,质量为m 的物体,温度由t 0上升(或下降)到t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Q cm t t =-吸或0()Q cm t t =-放.比热容反映了物体吸热和放热本领的大小,水的比热比较大,所以我们经常利用水来做冷却物体.由于水的比热比砂石比热大,所以沿海地区白天温度升高较内地小,晚上温度降低较内地小.【例7】 有关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比热大的物质的内能大B .比热大的物质具有的热量多C .比热大的物质温度高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例8】 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做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 )A .密度大B .比热大C .质量大D .蒸发吸热【例9】 在四川邛崃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的“省油灯”,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 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 ,增加耗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用水 的特性,为了更省油,请对这种灯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意见: . 夹层小孔灯芯油。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s/t;15摄氏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传到人耳的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或者障碍物离人的距离在17米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就不相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s/t;15摄氏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传到人耳的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或者障碍物离人的距离在17米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就不相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人耳的听觉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低于20赫兹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叫超声波。
大象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等自然灾害会伴随产生次声波;蝙蝠和海豚发出的是超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声音的特色或品质叫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 。
0dB指人耳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了保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为了保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举例:太阳、萤火虫、手电筒、蜡烛、灯(月亮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光在空气、玻璃和水中现象:如:影子的形成、昼夜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3日食、月食4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能用光屏接收.5光速光在真空中,光速为3×108 m/s ;光在空气中光速略小,光速约为3×108 m/s;光在水中,光速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的2/3。
6声、光传播的比较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两种物质的交界面(或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1)对“一点二角三线”的认识:一点:入射点,用“O”来表示;三线:入射光线,用“AO”来表示反射光线,用“OB”来表示,做法线,用“ON”来表示;二角:入射角,用“i”来表示,反射角,用“r”来表示。
(2)光的反射规律:(共面、分居、等角、可逆)(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可逆)3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仍平行,并朝一个方向射出。
(2)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当平行光入射时,反射光不平行,而是朝不同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2、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三、球面镜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面镜叫做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发射式望远镜等。
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当光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发生折射的部位是两种介质的界面处。
1)、认识“一点两角三线”。
2)、折射规律:(共面、分居、不等角、可逆)(1)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居);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 (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可逆) 3、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和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彩虹;海市蜃楼;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向上弯折;透过厚玻璃看物体,物体被错位等。
五、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太阳光通光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图所示). 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物体的颜色光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日光中物体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透明物体能通过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透明物体能反射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透明物体能吸收跟自身颜色不相同的色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物体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不透明物体能反射跟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不透明物体能吸收跟自身颜色不相同的色光.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 3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1.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紫红白屏太阳光2.一群少先队员,带黄色安全帽、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在舞台上表演节目.用红色追光灯照射他们,观众看到的是()A.黄帽、红领巾、白上衣、蓝裤B.上衣、红领巾均为红色,帽、裤均为黑色C.黄帽、红领巾、白上衣、红裤D.4种都为红3.在绿光照射下的白花、红果、绿叶的颜色分别是()A.绿色、黑色、绿色 B.绿色、绿色、黑色C.白色、黑色、绿色 D.绿色、红色、绿色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一、透镜的基本概念及性质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1)照相机:①镜头是凸透镜②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③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2)投影仪:①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②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③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④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屏幕(3)放大镜:①放大镜是凸透镜;②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③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三、凸透镜成像动态分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移动方向相同(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像的大小变化与像距的变化情况成正比(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成虚像时:四、透镜光学作图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增大)像变小五、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六、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七、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