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知识点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10
初三1-3章基础知识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1)物质是由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3) 分子间存在。
在相互接触时,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有关:物体的越高,分子越快,内能就。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和,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物体吸收,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物体放出,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4、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5、比热容(c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只与物质和有关。
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水的比热容是:C= 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6、热量的计算:Q吸= 。
(Q吸是吸收,单位是;c 是物体,单位是:;m是;t是;t 是。
Q放=,其中to-t=Δt指物质的温度。
7、热值(q ):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Q= ;(Q是 ,单位是;m是 ,单位是;q是,单位是。
8、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能转化为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能转化成能。
在做功冲程中能转化为能。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次,曲轴转动周,对外做功次。
在热机中,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跟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总 1。
(大于、小于)8、用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物体具有的性质被称为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一般规定,跟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跟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原理:9、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电荷,只是电荷发生了。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教科版【篇一】电现象一、电荷: 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 绸子摩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察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 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4)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 两个物体靠近时有吸引现象: ①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②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三、电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能。
“Q”四、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负异种电荷数完全抵消的现象,对外不显电性叫做中和。
五、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的转移,③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缺少电子,正电荷占优势);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有多余的电子,负电荷占优势)④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器叫验电器,它的原理: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六、电场: 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七、电流: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其实: 正电荷移动;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②电流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③电源的外部: 正极出发,流回负极④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 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⑤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1)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必须闭合。
电与磁一、奥斯特的发现1、给导线通电,能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电可以产生磁。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可以用右手螺线定则来判定: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一致,那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本章主要介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与区别,以及纯净物和杂质的辨别方法。
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例如氧气、金属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例如沙和水的混合物。
1.4 纯净物和杂质纯净物指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如金属、盐等;杂质指混合在纯净物中的其他物质,如空气中的尘埃。
1.5 纯净物和杂质的辨别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纯净物和杂质的外观差异进行辨别。
(2)熔点和沸点:纯净物的熔点和沸点是固定的,而杂质会改变其熔点和沸点。
(3)溶解性:纯净物可以根据其溶解性与溶剂反应的方式进行辨别。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基本单位、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2.1 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组成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
2.2 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细胞可以按照功能相似的特点组织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可以构成器官,实现相应的功能。
例如肌肉组织可使生物体运动。
2.3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生物体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个体五个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单位,个体是最高的层次。
第三章:能量与运动本章主要介绍能量与运动的关系,包括物体的能量、机械能和能量转化的规律,以及运动的特征和描述方法。
3.1 物体的能量物体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而具有的能量。
3.2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表征物体运动的能量大小。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3.3 能量转化的规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九年级上册科学教版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科学教版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自然界的规律,还关乎到人类的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九年级上册科学教版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和论述。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自然界的基本单位,我们可以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来研究物质。
在九年级上册科学教版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则是由原子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
我们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研究物质的质量、形状、颜色、硬度、凝固点、沸点等性质。
二、能量的转化与利用能量是指物体和物质在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中所具有的能力。
九年级上册科学教版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能量的转化与利用。
我们了解到,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
三、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由电荷在导体中运动引起的现象,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路径。
在九年级上册科学教版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组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以及电路中的电流分布。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使用电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
四、声音的传播与感知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它通过介质的传播而被我们感知到。
在九年级上册科学教版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传播与感知。
我们了解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固体等。
而我们感知声音的原理则是通过耳朵中的鼓膜、骨头和神经传递到大脑。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测量声音的强度和频率。
五、地球与宇宙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宇宙则是包含了地球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总体。
在九年级上册科学教版中,我们学习了地球与宇宙的一些基本知识。
我们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整体,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地球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恒星和星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梳理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内能1.分子动力论一、分子动力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可是分子还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2、全部无的分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因为分子运动,某种物质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了然: 1、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之间有空隙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添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 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使劲忽视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分子在摆列方式上不一样造成的。
五、“破镜不可以重圆”是因为裂缝处绝大多半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使劲几乎为零。
2.内能和热量一、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反应了构成物质的大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强烈程度3、把物体内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二、 1、把物体内全部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不单和温度相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要素相关,全部物体都有内能。
3、同一物体,温度高升,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不变,内能不必定。
三、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A战胜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自己的内能会减小。
3、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许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达。
发生热传达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达过程中,传达的内能得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达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高升,叫做汲取了热量。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册的教科版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课程。
下面将对这些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语文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古诗词:学习古代文化,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 阅读技巧:记录、提炼、总结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快速阅读能力。
4. 写作技巧:写作步骤、写作结构、修辞方法等。
数学1. 代数方程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解的意义。
2. 几何知识: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等几何概念和性质。
3.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概率计算和推理。
英语1. 语法知识:时态、语态、句子结构等基础语法要点。
2. 阅读技巧:快速阅读、推理阅读和细节理解等阅读策略。
3. 写作技巧:句型转换、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写作要点。
物理1. 电学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 光学基础:光的折射、反射、色散等基本现象及其原理。
3. 力学基础:运动、力、功等力学概念和运动规律。
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
3. 物质的变化:溶液、固液气体的相互转化和性质变化。
生物1. 细胞生物学:细胞结构、组成和功能,细胞分裂等基本概念。
2. 生物进化:进化理论、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圈、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地理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构造、地球仪、地图阅读等地理基本概念。
2.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人口变化、城市化等与人口地理相关的知识。
3. 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和实践。
历史1. 古代史:古代文明、社会制度、重要历史事件等。
2. 近代史:近代科学技术、近代经济发展、近代社会变迁等。
3. 现代史:当代重大事件、国家建设、国际合作等。
科学九年级上重要知识总结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最基本的物质单位。
元素又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
-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物质本质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重量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力的作用与运动- 力的作用: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弹力是物体弹性形变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的相互作用力。
- 运动: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同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同等时间内位移不相等的运动。
三、光学知识-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约为每秒30万公里。
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光线从反射面上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现象,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了传播方向的现象。
四、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在自己轴上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
- 宇宙: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恒星、星系等。
五、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原始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逐渐进化发展出不同的物种。
- 进化:进化是生物种群随着环境变化逐渐改变适应性的过程,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总结以上内容是科学九年级上的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一切物_________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岀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 C,吸收(或放岀)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C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 x 103J/(kg - 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 X 103J。
5、热量的计算:Q吸=cm(t-t o) =cmA t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 ; c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C );m是质量;t o 是初温;t 是末温. 2放=cm(t o-t),其中to-t= △ t 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岀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 J/kg 。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 (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2章改变世界的热机2.1 热机2.1.1 热机的定义把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1.2 热机的种类热机的种类繁多,主要有蒸汽机,蒸汽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等。
2.2 内燃机2.2.1 内燃机1.定义:燃料直接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2.分类: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它们分别用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
2.2.2 汽油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一个冲程。
2.工作循环: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一个工作循环。
3.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汽缸中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压缩冲程、吸气冲程、排气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4.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3 柴油机的构造由进气门、喷油嘴、排气门、汽缸、活塞、连杆、曲轴组成。
第1页第 2 页2.2.4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火花塞 喷油嘴 燃料汽油 柴油 吸入气体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空气 点火方式点燃式 压燃式 效率效率低:20%∼30% 效率高:30%∼45% 应用汽车、飞机、摩托车、小型农业机械等 载重汽车、火车、轮船、坦克、拖拉机等2.3 热机效率2.3.1 热机效率的定义及公式1.定义: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公式:总有Q Q =η。
2.3.2 热机能量的损失1.燃料没有完全燃烧,排出的废气温度很高,损失了一部分能量;内燃机汽缸等部件吸收热量,损失了一部分能量;克服内燃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做功,损失了一部分能量。
2.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热传递;保证各部件的良好润滑,减少摩擦。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根据不同教科书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1. 物理实验与测量
-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 物理量和单位
- 仪器使用和仪器误差
2. 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径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
3. 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与非惯性系
- 摩擦力和滑动、滚动摩擦
4. 力的测量
- 弹簧测力计和测力的基本原理
- 弹簧劲度系数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 - 几何矢量的运算
6. 物体的压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气压和大气压强
7.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原理和浮力的应用
8. 物体的平衡
-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平衡和力的合成
- 物体受力分析
9.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0. 功、功率和机械能量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量和能量转化
11. 机械波和声
-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计量
这是大致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知识点的深入与扩展可以参考教科书或课堂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科教版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包括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文言文部分主要涉及古诗词、古文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语法和写作等;现代文部分主要涉及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夹叙夹议文等不同体裁的阅读和写作;阅读理解部分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理解和短文改错等;作文部分主要涉及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
二、数学知识点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整式与分式、线性方程组、函数与图像、全等与相似、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整式与分式部分主要涉及整数运算、有理数运算、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分式的加减法和乘法等;线性方程组部分主要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等;函数与图像部分主要涉及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关系的表示与应用等;全等与相似部分主要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图形部分主要涉及坐标系、直线、圆的方程等;统计与概率部分主要涉及统计调查、频率与频率分布、概率的概念和计算等。
三、英语知识点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与综合应用三个方面的知识。
其中,听说部分主要涉及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等;读写部分主要涉及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等;综合应用部分主要涉及语法知识和语言运用等。
具体知识点包括时态、语态、被动语态、虚拟语气、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等。
四、物理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主要包括物体的运动、成因与规律、光的反射与折射、电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物体的运动部分主要涉及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成因与规律部分主要涉及平抛运动、受力平衡和力的合成等;光的反射与折射部分主要涉及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等;电部分主要涉及电流和电阻、电路基本元件等。
五、化学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主要包括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溶液与离子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部分主要涉及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等;元素与化合物部分主要涉及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合物的构成和性质等;化学方程式部分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描述和平衡等;溶液与离子反应部分主要涉及溶液的浓度、酸碱中和等。
九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不同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性质;物质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
-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定义和特点;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变化等。
- 溶液和溶解: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
- 知识点二: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燃烧和腐蚀的特征和区别;生活中常见化学变化的例子等。
-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定义和单位;能量的储存和转化;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等。
- 知识点三:常见物质的研究方法- 火烧分析法:火焰试验、火山口试验等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 气体的性质研究:气体的密度测量、压力测量、气体的扩散、气体的溶解度等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 溶液的性质研究:溶液的浓度测量、饱和溶液的制备和分离、溶解度的测定等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 知识点四:光学与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和规律、镜面反射的应用等。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实验、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等。
-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三原色、彩虹的形成等。
- 知识点五:声学与声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方式、声音的传播介质和速度、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形式等。
-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的概念和区别;共鸣的原理和应用等。
-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声音的利用领域、噪音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等。
- 知识点六:电学与电的应用- 电流与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电流的传导方式、电压的定义和测量等。
-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欧姆定律、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等。
- 电路和元器件:电路的概念和分类、电路中的电源、导线、开关、电灯等元器件的使用和原理等。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科学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能量转化、常见物质的研究方法、光学与光的传播、声学与声的传播以及电学与电的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②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由于分子运动,的分子彼此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 扩散现象有,。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因为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4、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反映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5、把物体内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都有内能,物体内能不为零。
同一物体,温度,内能;温度,内能;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7、内能从传到,或者从同一物体的传到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是:,结果是:,方向是,实质是:内能的。
注意: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与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般不相等;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8、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热量;低温物体温度,热量,内能。
9、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冬天哈气使手暖和,搓手也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的方式使手暖和,后者用的方式使手暖和。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第一章:物理1.1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分子结构: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液体分子有规则但相对松散、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和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1.2 力与压力- 力的定义: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态的作用。
-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作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1.3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物体的受力分析:合力、分解力、平衡力。
1.4 机械能和机械运动- 机械能的定义: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动能的计算: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的计算: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
- 守恒原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第二章:化学2.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不均匀混合物)。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 酸、碱和盐- 酸的定义和性质: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能腐蚀金属等。
- 碱的定义和性质:具有碱味、能与酸中和、能与油脂化合等。
- 盐的定义和性质:化学物质,由酸和碱反应生成。
2.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系数等。
-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2.4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金属的利用-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好、导热性好、金属光泽等。
- 金属的利用:制造工具、建筑材料、导电线、硬币等。
第三章:生物3.1 素材的分子成分和构造- 生物的主要组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
- 生物大分子的构造: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甘油酯等。
3.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原子与分子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最简单的物质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多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1.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1.3 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的种类称为元素,元素用符号表示。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质子数。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1.4 原子的质量与量原子的质量可以用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原子质量单位(amu)是以碳-12的质量为标准制定的。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克数。
1.5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原子的电子数决定了其化学性质,而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决定了其物理性质。
第二章:能量与能量转换2.1 机械能物体具有质量和速度时,它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有关。
2.2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转化是物质改变状态或发生运动的基础。
2.3 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能量可以通过物质间的传递和转换来实现。
能量的传递可以是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
能量的转换可以是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等。
2.4 能源与社会发展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利用能源并发展清洁能源。
第三章:力与压力3.1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
3.2 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重量等于其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3 压力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影响称为压力。
教科版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教科版化学九年级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重点进行介绍。
以下是本文的大纲:第一节: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根据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种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式和性质。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变化。
第二节: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 共价键:共价键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
2.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了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
3. 分子间力: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等,它们决定了物质的聚集态和性质。
第三节: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种类: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代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需要满足一定的平衡条件,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实现平衡。
3. 原子和电子的守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电子数量必须守恒。
第四节:酸碱与非金属氧化物1. 酸和碱的性质: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2.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会产生水和盐,这种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3.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是指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表现出酸性的性质。
第五节:金属与金属氧化物1. 金属的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2.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表现出碱性的性质。
3.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可以通过与酸反应的强度来判断,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
第六节: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和燃烧实验确定。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九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一、物质的组成与转化1. 原子与分子2. 元素与化合物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4. 离子与离子反应5. 元素周期表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1. 能量的种类和转化方式2. 热能的传递与传导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4.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三、生物及其多样性1. 生物的组成与特点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3.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四、物理规律及其应用1. 牛顿运动定律2. 电流与电阻3. 光的传播与成像4. 声的传播与利用五、地球与地理环境1. 地球的结构与形态2. 大气与天气变化3. 水资源与水循环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六、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 生殖细胞与性别2. 性别遗传与性别决定3. 生殖与发育的周期4. 青春期与心理健康七、物质的运动与传递1. 声音的传播与接收2. 热的传递与控制3. 功与机械能转化4. 电能的转化与应用八、细胞及其功能1. 细胞的结构与特点2. 细胞的功能和分工3.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4. 遗传与变异九、繁殖与遗传1.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2. 同体与异体繁殖3. 遗传与进化4.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十、自然界中的能量利用与转化1. 太阳能的利用2.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3. 水能与风能的利用4. 地热与核能的利用十一、物质与环境1. 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保护2.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3. 土壤资源与土地环境保护4.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环境保护【结束】。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分子间存在着。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内能越,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等因素有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和,两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5、燃料燃烧过程是把燃料的能转化为能。
燃料的热值是指1Kg 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或,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特性,它与燃料的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或。
6、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和有关,比热容是指单位的物质,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7、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并转化为的装置。
常见的内燃机有和。
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把把能转化成能,压缩冲程把能转化成能,一个工作循环包括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次,曲轴连杆转周,飞轮转转,只有冲程对外做功一次,把能转化成能,其他三个冲程靠来完成。
2、热机效率的公式。
第三章认识电路1.物体具有吸引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
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着________________。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本领强,它就会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束缚电子本领弱,它就会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______。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___。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
九年级(上)知识点复习资料(教科版)一、知识点部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温度与热运动(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反映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2)热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物体的内能:(1) 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焦耳(J)。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5、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1)热传递: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直接传递,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温度差. 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热传递的特点:高温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高温物体把内能转移给低温物体,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称为热平衡).(2)做功:内能与其他形成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例:摩擦生热现象: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把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水沸腾时, 壶盖不断跳动: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把水蒸气的________能转化为壶盖的__________能)6、热量(1)热量: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或“具有热量”。
符号:Q,单位:J。
(2)温度、内能和热量三者的联系:①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一定增大(减小),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
[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温度可能会升高]②物体内能增大(减小),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也不一定吸热(放热)。
[说明:如晶体熔化过程吸热,物体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
③只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7、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燃料的热值: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符号:q; 单位:焦/千克(J/kg).(3) 燃料的热值的燃料的一种特性,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热值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燃烧情况无关。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4)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Q = mq 或Q = vq 变形式: m =______; q =_____.8、比热容(1)物体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质量和温度有关.(2)比热容:用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0C所吸收 (放出) 的热量来描述物质吸收(放出)热量的能力,叫做比热容。
符号:C;单位:J/(kg·℃)。
(3)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的比热容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跟物体质量、温度高低等无关。
记住水的比热容: C = 4.2×103J/(k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 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水的比热容较大,常作冷却剂或散热剂.9、热量的计算吸收热量: Q吸= cm(t–t0)变形式: m =_________; C=________; t —t0=________.放出热量: Q放= cm(t0–t)变形式: m =________; C=________; t0—t=_________.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利用内能来做功内能的主要应用:(1)做功;(2)加热物体。
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使水沸腾,观察到小叶轮转动起来。
这个实验说明: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驱动叶轮转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
2、热机(1)热机: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热机的原理:(3)热机的分类: 最早的热机是(蒸汽机);蒸汽轮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
3、内燃机(1)内燃机:工作时,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做功,叫做活塞式内燃机。
常见的活塞式内燃机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24、汽油机(1)构造:气缸、活塞、进气活门、排气活门、曲轴、连杆、飞轮、火花塞。
(2)工作过程:①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
吸入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
②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缸内混合气体,压强增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 做功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
压缩冲程末,气缸顶部的火花塞发出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④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排出废气。
(3) 点火方式:点燃式。
5、柴油机(1)构造:气缸、活塞、进气活门、排气活门、曲轴、连杆、飞轮、喷油嘴。
(2)工作过程:①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
吸入空气。
② 压缩冲程:(压缩缸内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 做功冲程: 压缩冲程末,气缸顶部的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压燃式点火,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④ 排气冲程:排出废气。
(3)点火方式:压燃式。
6、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 四 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连杆转2周,飞轮转2转,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1次,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它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7、热机效率(1)、热机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流向: ①废气(废气温度还较高,燃料未完全燃烧);②冷却水; ③克服摩擦与辐射(散热); ④输出有用功。
(2)、热机效率的定义:热机所做有用功(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
(热机工作时总是有能量的损失,所以热机效率始终小于1)(3)、热机效率公式:η= ×100% 变形式: W 有用=_________; Q 热量=________.(4)、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能量损失。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②减少机械摩擦损失;(③减少机械散热和废气带走热量。
8、热机工作的污染(1)环境污染:① 废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粉尘。
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
② 热污染(废气和冷却水带走大量热量,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
③ 噪声。
(2)保护环境:燃料的 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利用绿色能源;研究和开发低能耗、少污染的高性能热机;控制和减小污染。
第三章 磁与电1、磁体(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极:磁体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分别为南(S )极和北(N )极。
条形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指南针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S 极。
地球是个大磁体,地磁的南(S )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N )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磁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3)、磁场方向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某一点静止时,北(N )极的指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场的描述——磁感线: 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的某些特征和性质.① 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外部总是从磁体的北(N )极发出,最后回到南(S )极.② 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越强;磁感线分布越疏的地方,其磁场越弱。
3、磁化(1)、磁化: 使没有磁性的物体(铁、钴、镍)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消磁:有磁性的物体,如果把它的“内部”弄乱,磁性就会消失。
4、静电现象(1)、带了电(电荷):物体具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②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5)、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6)、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叫做电场。
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的异种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另一端。
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5、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源。
(按照定义,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如: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那么它的电流就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3)、电池:1800年伏打发明了电池,伏打电池的基本原理,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①化学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对个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电能。
④燃料电池:把化学能转化电能。
(4)、电能:电流具有电能。
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如:电灯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能; 电饭锅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_______能等.(5)、电流的三种效应: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电磁铁等);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6、奥斯特的发现——电流的磁场(电流的磁效应)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负电荷。
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 -→ 电能 ①摩擦起电甲:磁感线的分布 乙:安培定则 直线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提示了电与磁的联系)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示意图,比较(a )与(b)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