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图书馆设计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
认识实习报告山西省图书馆建筑结构相关知识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 年月一.工程概况山西省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9900m3,藏书约七百万册.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建筑总高度为24米(结构计算高度31m)。
建筑平面呈不规则L型布置,各层楼板中部设置变化的中庭,中庭屋面采用轻钢屋面。
本建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标准柱网尺寸为8.4m,平面布置中三次变换柱网角度,分别由0o、20o及33o 三种柱网组合而成。
基本框架柱尺寸800×800,基本框架梁截面为500×700,次梁为300×600,楼板采用现浇板体系。
二.建筑设计1.规划理念与指导思想(1)规划理念太原市长风商务文化区规划设计方案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人文、生态、效率”的规划设计核心理念。
人文——现代商务文化区空间的营造与本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扬。
生态——绿色生态型空间环境的塑造。
效率——高效研发办公空间的营造。
(2)规划指导思想山西省图书馆新馆以未来50年发展为目标,建成一座集大众文化、政治教育、科技传播、信息集散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
①设计应突破图书馆传统模式,向国际开放型图书馆靠拢。
②新馆应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空间感和舒适的阅读环境,动静分区③“模数式”设计理念同现代图书馆建筑思想相统一。
大开间、敞开式、通透性是新馆一大特色。
低层建筑、局部拔高、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空间分合灵活,可随意变化。
④采用先进的网络环境,全馆选用FTTP宽带网连接广城网,由速度千兆的超五类双绞线构成馆内局域网。
⑤新馆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越是民族的越具有国际性,新馆专设“晋人著作文库”、“三晋艺术文库”等,努力通过自身的特点,突显地域文化。
⑥新馆色彩以自然色和国际流行色为基本色。
外墙为清水砼和节能玻璃,在大片绿色、水色的映衬下,生机勃勃。
⑦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创造开放、绿色、智能的建筑,反映时代的气息,提高城市形象。
图书馆空间设计和布局规划建议范例在进行图书馆空间设计和布局规划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以提供一个功能完善、舒适宜人的学习与阅读环境。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范例,以供参考。
一、空间布局1. 入口设计入口是图书馆的门面,需要简洁明亮,同时容易辨识。
可以采用宽敞的大门和醒目的指示标识,引导用户进入图书馆。
2. 接待区在入口处设置接待区,方便用户办理借阅注册、咨询等业务。
接待区应设立信息台和工作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解答读者的问题。
3. 阅览区阅览区是图书馆的核心区域,应设立合适的阅读桌椅和架子,放置图书和文献资源。
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类型设置专门的区域,如青少年阅览区、电子阅览区等。
4. 多功能区图书馆可以设置多功能区,例如自习区、小组研讨区和交流区等。
这些区域可以适应不同的学习和交流需求,提供灵活的学习和沟通空间。
5. 多媒体区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应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例如电脑终端、电子资源检索系统和电子阅读器等。
这些设施可以满足用户对数字化阅读和学习的需求。
二、舒适度和环境设计1. 光线和采光合理的光线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图书馆应保持良好的采光条件,避免反光和刺眼的光线。
可以设置窗帘、百叶窗或遮阳设施,以便用户调节光线亮度。
2. 噪音控制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学习的环境,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干扰。
可以设置静音区和吸音装置,提供安静的学习和阅读环境。
3. 温度和通风图书馆应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通风状况,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可以安装空调系统、通风设备和调节设施,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季节的需求。
4. 舒适的座椅和桌子阅读和学习需要时间,图书馆应配备舒适的座椅和桌子,以确保用户的身体能够得到良好的支撑和保护。
座椅和桌子的高度和尺寸应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进行设计,保证用户的舒适度和健康。
三、功能性和便捷性设计1. 图书分类和标识图书馆应进行科学的图书分类和标识,方便用户查找和借阅。
山西省图书馆规划设计方案1. 引言山西省图书馆作为全省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其规划与设计对于促进全民阅读、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山西省图书馆的规划设计展开探讨,力求打造一个现代化、开放式的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阅读、学习和交流体验。
2. 总体设计思路2.1 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山西省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
规划设计将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创造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并注重保护和展示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
2.2 开放与共享的空间山西省图书馆将营造一个开放、共享的空间,除了提供传统的图书借阅区域,还将设置休闲区、展览区、学术交流区等多功能场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3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
规划设计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资源中心,并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软件,方便用户进行电子阅读和获取其他数字资源。
3. 建筑设计3.1 建筑风格山西省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应体现山西的传统文化特色,采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建筑外观可以融入传统的山西建筑元素,如山西砖雕、木雕等,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象。
3.2 空间规划图书馆的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首先,要设置宽敞明亮的图书阅览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优质的照明设施。
其次,设立儿童阅读区和青少年阅读区,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提供专属的服务和场所。
此外,还要设置多功能的学习、研究区,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
3.3 绿色环保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
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担。
同时,在建筑周边建设绿化带和休闲区,提供户外活动的场所。
4. 设备和服务4.1 设备配备山西省图书馆应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如电子阅读器、电子图书终端、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
此外,还应配备专业的防火、安全监控设备,确保读者安全。
图书馆之调研报告山西省图书馆新馆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求,解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以及建筑形体的造型。
调研地点:山西省图书馆新馆调研时间:2013年9月6日调研方法:查阅资料,拍照记录,作为读者亲身感受,局部测量,向具体使用者问询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
调研内容:在调研过程中有侧重的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资料收集:1、山西省图书馆新馆总体平面功能组合分析(主要是指藏书、借阅、管理、公共空间以及室外空间五大类各部分功能要求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了解山西省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和功能关系如何;了解各出入口的位置和各流线如何组织;了解总平面中建筑与场地出入口的关系。
2、山西省图书馆新馆的室内环境,主要是指采光照明、通风、噪声控制等建筑物理中的环境控制;了解家具与人体活动尺寸的关系;了解门厅、展示空间与出纳、检索的空间关系如何组织;了解报告厅的布局和要求,书流和业务用房的关系如何;了解不同功能空间的层高要求有无不同;同时简略了解使用者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与图书馆建筑的关系,更好的在设计中创造符合读者特点的环境空间。
3、山西省现代图书馆新馆外部空间设计,整体建筑与环境的适应方式以及互动关系,内外空间的界定方式;图书馆立面开窗方式,主入口的位置,造型设计以及建筑内外部材质选取和柱网分配。
调研成果:1省图基本概况:山西省图书馆新馆,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文化岛”,是“十一五”时期全省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设计藏书量700万册,有各类阅览室27个,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还有视听室、报告厅、多功能厅、展厅以及可供读者选择的专题阅览区、数字多媒体体验区、休闲阅读区等,是省城的十大建筑之一,具有宏伟、开放、现代、人文等特点,已成为省城的文化新地标。
新馆以“有空间必有书架,有书架必有书籍”为布置理念,以打造市民的“终身学校”“城市书房”为目标,在馆内的走廊,楼层平台处均摆设有各种高低不一的书架,以及各类畅销和实用类书籍。
图书馆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交流中心,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和文化需求,我们精心设计了这座全新的图书馆。
二、设计理念1、开放性与包容性图书馆应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空间,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设计上采用无障碍通道、宽敞的入口和灵活的布局,确保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进入并自由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2、舒适性与人性化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是设计的核心之一。
充足的自然采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舒适的座椅和书桌,以及合理的空间布局,都能让读者在图书馆中长时间停留而不感到疲劳。
3、智能化与数字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
引入智能化的图书管理系统、自助借还设备、电子阅读终端等,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满足读者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
4、文化传承与创新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存储地,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场所。
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展示地域特色,同时为文化活动和创新交流提供空间和平台。
三、建筑设计1、外观设计图书馆的外观应具有独特的标志性,同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采用简洁现代的建筑风格,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流畅的线条,展现出开放、通透的形象。
建筑的外立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色彩和材质的区分,增强视觉效果。
2、内部空间布局(1)入口大厅作为图书馆的门面,入口大厅宽敞明亮,设有咨询台、导览图和休息区,方便读者快速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服务。
(2)借阅区按照图书的分类设置不同的借阅区域,书架排列整齐,便于读者查找。
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自助借还设备,提高借阅效率。
(3)阅读区包括个人阅读区、小组讨论区和亲子阅读区等。
个人阅读区提供安静独立的空间,小组讨论区配备可移动的桌椅,方便读者交流讨论,亲子阅读区则营造温馨活泼的氛围。
(4)电子阅览区配备大量的电脑和电子设备,提供高速网络,满足读者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
校园图书馆建筑公共空间初探——以山西师大图书馆项目设计为例摘要:不论是中国传统书院还是现代大学,图书馆都是核心建筑,象征了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同时作为校园中的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当今高校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书籍的容器,而转变为人的容器,承载着将不同专业领域的师生聚集在一起产生交流、碰撞的效能,因此公共空间在图书馆的设计中愈发体现出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山西师大图书馆方案设计为例,探讨校园图书馆公共空间的特征与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空间;功能性;开放共享;趣味性与识别性;生态可持续工程概况山西师大图书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项目基地位于山西师大校园主轴正对校园主入口处,总用地面积约20690平方米,地上9层,地下1层。
总建筑面积5228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608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建筑高度46米。
主要功能包括图书阅览、电子阅览、古籍阅览、自修教室、研讨室、后勤办公、信息技术中心用房等。
基于校园空间的公共性与在地性思考路易﹒康曾经这样描述学校:“我认为学校是由适合学习的空间所构成的环境;学校开始于一棵树下,一个不自觉为老师的人与一些不自觉为学生的人讨论着他们对事物的领悟,这些学生希望他们的子女也能听听像他这样的人讲话,于是空间被建造起来,第一所学校因此产生。
”大学校园是思想汇聚之地,图书馆应该成为体现这一“场所精神”的载体。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中,我们设想了一个与周围环境持续对话的图书馆。
图书馆不仅仅是存阅书籍之地,更是共享知识、激发创新和培养多元校园文化的师生体验中心,一个以文化和科技驱动知识分享的平台。
图书馆东侧面向校园主入口,规划形成的礼仪性广场成为校园中的重要公共空间。
作为对其回应,我们将建筑的主要立面和出入口面向广场。
设计中提取山西师大校徽中的标志性元素,融入立面设计中,扭转的立面与屋顶连为一体,图书馆从广场望去如同展开的书卷,令人自然将建筑与其功能关联起来。
内凹的入口与大面积的玻璃将建筑内部暴露在人们的眼前,紧密的视觉联系吸引着人们走进室内探索,起到了引导人流的效果。
图书馆之调研报告山西省图书馆新馆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要求,解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以及建筑形体的造型。
调研地点:山西省图书馆新馆调研时间:2013年9月6日调研方法:查阅资料,拍照记录,作为读者亲身感受,局部测量,向具体使用者问询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
调研内容:在调研过程中有侧重的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资料收集:1、山西省图书馆新馆总体平面功能组合分析(主要是指藏书、借阅、管理、公共空间以及室外空间五大类各部分功能要求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了解山西省图书馆建筑的功能分区和功能关系如何;了解各出入口的位置和各流线如何组织;了解总平面中建筑与场地出入口的关系。
2、山西省图书馆新馆的室内环境,主要是指采光照明、通风、噪声控制等建筑物理中的环境控制;了解家具与人体活动尺寸的关系;了解门厅、展示空间与出纳、检索的空间关系如何组织;了解报告厅的布局和要求,书流和业务用房的关系如何;了解不同功能空间的层高要求有无不同;同时简略了解使用者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与图书馆建筑的关系,更好的在设计中创造符合读者特点的环境空间。
3、山西省现代图书馆新馆外部空间设计,整体建筑与环境的适应方式以及互动关系,内外空间的界定方式;图书馆立面开窗方式,主入口的位置,造型设计以及建筑内外部材质选取和柱网分配。
调研成果:1省图基本概况:山西省图书馆新馆,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文化岛”,是“十一五”时期全省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设计藏书量700万册,有各类阅览室27个,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还有视听室、报告厅、多功能厅、展厅以及可供读者选择的专题阅览区、数字多媒体体验区、休闲阅读区等,是省城的十大建筑之一,具有宏伟、开放、现代、人文等特点,已成为省城的文化新地标。
新馆以“有空间必有书架,有书架必有书籍”为布置理念,以打造市民的“终身学校”“城市书房”为目标,在馆内的走廊,楼层平台处均摆设有各种高低不一的书架,以及各类畅销和实用类书籍。
山西省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与思考文/山西省图书馆 赵晋【摘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具有促进服务均等、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率等作用。
经实践探索,山西省构建了总分馆服务框架,下一步需要强化要素建设和文化活动组织,进一步深化总分馆建设,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总分馆;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总分馆制是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运营形式,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建设主体打造一个图书馆服务体系,落实图书馆均等服务。
国内研究者很早便对总分馆制进行深入研究,早在2001年,天津图书馆的孔方恩在《都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制模式初探》一文中,呼吁改革公共图书馆管理方式,基于总分馆模式打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我国2017年新修订的公共图书馆法也再次强调建设“县级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的县级分层总分馆服务体系。
山西省贯彻相关要求,以人文本,积极探索,在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山西省总分馆建设实践《山西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求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运行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提升乡村文化和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山西省将总分馆模式充分应用于实践,重点加快推进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的基层总分馆体系的落实。
一是依托标准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建立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
由省馆构建系统总平台,各分馆作为终端用户,利用宽带网络直接登录使用自动化系统软件,进行业务信息化管理。
规范的管理平台促进图书馆数据标准化建设,保障了馆际间资源流动和通借通还,落实文献共享。
二是加强馆际联系,实现图书馆专业工作的联合协作。
由省馆牵头,统一制定文献分类和编目标准,建立联合书目数据库,编制统一的数字资源访问地址,中心馆带动分馆及农村馆联合发展。
三是强化纸本图书和数字资源的共享,实现全区域内无障碍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