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价值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24个字心得体会富强、民主、文明、调和,解放、同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好”,这12个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清撤易记。
每个人牢记这24个字,努力践行,为国家改革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恢复铸魂。
这24个字,概括了民族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成为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所应遵循的普遍共识。
中国,正在坚固迈出强健的步伐一、在国家层面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调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调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宏伟恢复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美满。
中国梦有两个百年目标: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调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它是政治梦、经济梦、文化梦、社会梦、生态梦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在严苛的国际背景及国内形势下要实现中国梦这一国人共同理想,我们须做到:一、必须走中国道路,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三、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二、在当代社会层面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解放、同等、公正、法治解放、同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极其重要。
在个人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好,四个方面提炼得非常全面,包含了对国家、对职业、对事情、对他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这四个方面的实现,是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
三、在社会全体公民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好“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也是“爱国”在工作生活中的详尽体现。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
“友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崇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有
1、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2、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建设和谐美丽新中国;
4、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5、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6、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7、保障和改善民生;
8、履行国际义务;
9、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10、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安康幸福。
11、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12、创新社会治理;
13、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关系;
14、营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15、牢牢把握党的全部权力。
16、推动社会充满活力;
17、建设国家的道德文明;
18、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19、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经验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首先,富强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富强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保障人民的福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民主是一种政治权利,也是一种社会文明。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
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次,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文明是国家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文明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社会风尚。
只有实现了文明,才能提升国家的文化品位,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此外,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和谐是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和谐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氛围。
只有实现了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另外,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
自由是一种人权,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只有实现了自由,才能保障人民的个人权利,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平等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理念。
只有实现了平等,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
公正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社会理念。
只有实现了公正,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者,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摘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实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是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等方式来推动。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些目标旨在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体系,促进国家的长期繁荣稳定。
实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国家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价值观,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文化繁荣昌盛的目标。
【关键词】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终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性。
1. 引言1.1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作为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导力。
它指导着社会各界在实践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蓬勃繁荣。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价值观在社会中具有引导作用,它可以促使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尊重他人,注重公德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
通过弘扬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内涵解读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培养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引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
它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文明、诚信、友善六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道德准则,更是引领着全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
因此,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教育、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
一、立足于个体,追求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标首先要立足于个体,做好全面培养的工作。
要培养具有应有价值观的公民,使他们不仅关注个体的成功与满足,更要关心周围的人和社会全局,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还要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培养一个健康多元的人格,塑造独立自主、有民族自信的人格。
二、立足于家庭,追求家庭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使命,其中的家庭和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第一学校,也是人生道路上最具有温情和担责的一个场所。
因此,家庭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最为重要的场所。
要培养具有高度家庭责任感、道德感和亲情感的全面人才。
三、立足于社会,追求实现全民平等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制度,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最终目标,其中平等是最基本的理念之一。
社会中并不存在各位公民的雕塑品式的相似之类,每一个公民都是拥有自身权益与差异性的。
因此,我们要培养具有公平公正观念的公民,让他们拥有对权利待遇的敏锐度和公平公正行为的自觉性。
上述三点即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要目标。
通过大力推行相关理念和培育每位公民应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引领全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协调发展。
同时,我们相信这种理念和观念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概念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是从哪些层面进行阐述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解读: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1、富强即国富民强、国泰民安。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2、民主即人民至上、权责共享。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3、文明即多元包容、以和为贵。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4、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1、自由。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2、平等即众生平等、自尊自强。
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3、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
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基本内容: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意义: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主义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田心铭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十二个字: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哪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全部价值观念中的核心观念,其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而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以理论形态存在于党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中,又以实践形态存在于党和人民奋斗的长期历史和当代现实之中,因而也广泛、深入地存在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头脑中。
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认识或发现业已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简明的形式把它概括、表述出来。
这样的工作,是实践和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再认识”。
它作为一种能动的反映,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更加完善的理论形态和更加简洁、明确的表达形式,但决不是另行“发明”观念或编排语词。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去“发现”它,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经受了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耳熟能详、衷心赞同的观念中把它们提炼出来,而不是从理论家们的头脑中去“发明”某种观念。
中国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基本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按照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追根溯源,我们应该联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中去追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建立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源头,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找。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既符合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又代表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
第一,它是工人阶级的而不是任何其他阶级的世界观。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与谐就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解读:一、“富强、民主、文明、与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就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她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1、富强即国富民强、国泰民安。
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就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就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2、民主即人民至上、权责共享。
民主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就是人民民主,其实质与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就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就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3、文明即多元包容、以与为贵。
文明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就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4、与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就是经济社会与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就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就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1、自由。
自由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与发展的自由,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2、平等即众生平等、自尊自强。
指的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就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与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12个词,共24个字。
24个字,囊括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国家层面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层面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24个字。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一、富强是经济价值的目标追求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追求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不仅要努力实现短期内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进展,能够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更应为长远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努力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
不仅要努力实现GDP的稳定健康持续的增长,更应当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把我国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环保社会。
我们也应当从历史中寻找教训,是否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往往比GDP更加重要。
而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其中,劳动者也就是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而积极的因素,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培育相当程度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是应有之义。
同时,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设备,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经济结构至关重要,近代的中国,不仅缺乏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而且其GDP 中有相当高的份额是皇家园林及贮藏其中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中的无数珍宝,就是清朝统治者把本可投资于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奢侈活动的活标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针对性地指出了此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外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三个层面的外延分别对应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党的十八大迄今,这一整套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产生了有目共睹的良好反响,让全社会都深入了解了中国梦到底是什么。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的当下,这三个层面的外延更为深入地揭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战略意义。
一、中国梦的总体方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伟大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总体方向,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问题。
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所在,是将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这一精神力量体现了我们在四个方面的价值目标: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
富强是经济方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在当代的含义应该是民富国强。
国家的强大,其真正的经济基础是国民在经济上的富裕。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实现长治久安的力量之源就是经济建设,我们的兴国之本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精神指导,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
执政党在政治方面确立的价值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个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其核心的精神主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唯一合法来源。
执政党执政必须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让更多的人民充分享有人民民主权利。
如何使人民民主更加广泛?如何坚持人民民主的正确方向?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结合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只有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才能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团结最多的人民群众,最大程度上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丰富民主形式的多样性,最终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固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与价值准则三者
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中确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与价值准则,这三者有着内在逻辑关系。
现实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理想价值取向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准则“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从基本价值要求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取向,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
首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没有准则就没办法实现现实价值目标,更无法想象价值取向的价值属性的实现。
因此,价值准则是实现后面两者的奠基石,只有人人遵循这价值要求,我们才有更高追求,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先规范自身,才能达到更高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它是公民道德行为的准则。
爱国体现社会公德、敬业突出职业道德、诚信彰显人伦美德、友善重在个人品德。
对国家的忠诚使我们爱国,对职业的热爱使
我们敬业,对家庭社会的关怀使我们诚信,善待他人使我们友善。
其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实价值目标是在自身规范化,自身严格遵守价值准则后,实践性非常强,近期可以达到;然后又可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做铺垫;这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近年即将超过美国,跃升为第一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人均GDP排名仍居于世界中后列,为此我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国之要。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中国要到哪里去,它揭示了民族复兴的目标。
富强指向经济目标,民主指向政治目标,文明指向文化目标,和谐指向社会目标,展示了人民幸福、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四大共同愿景:富强实现民富国强,民主追求政治昌明,文明彰显人类共识,和谐体现华夏精神。
最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是指作为主体内在尺度的价值意识对价值关系的选择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它是一种希望,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发展,在我国实现目标后,继续实现理想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它们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基。
自由彰显人的个性,平等呼唤公民尊严,公正提供社会
良知,法治保障正当权益。
全面发展以自由为基,市场经济以平等为先,政府治理以公正为要,社会秩序以法治为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总而言之,先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为我们奠定基础;再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实价值目标,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最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作为理想价值属性,着眼于未来的联系。
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从基本价值要求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取向,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