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112.10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引导初中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初中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实地考察计划,例如到当地的地理景点、
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
同时,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
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可以利用
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景漫游和地理信息系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
解地理概念。
在深入分析阶段,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设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设置实地考察任务,让学生亲自去测量地
形地貌特征,调查当地人文地理情况,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和观察力。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地理探险游戏、地图
制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地理学
科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总之,引导初中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需要设计吸引人的活动方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让地理学
科更加生动有趣。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案一、引言地理是一门通过研究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来认识世界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本教案旨在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提供初中地理教育参考,并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可供使用或修改的教案范例。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地球与宇宙之间关系及其变化;•掌握经度、纬度等地理概念;•运用大量实例分析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如使用仪器测量温度、湿度等。
2. 教案内容(1) 地球与太阳系•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认识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体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观察太阳的运动。
(2) 地球的形状和地理坐标系统•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地球的形状,并了解经度、纬度等概念;•学生完成一项研究性实验,使用经纬度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3) 气候与气象变化•学生学习气候和天气的区别,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和资料,分析某个具体地区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3.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合作学习:促进小组间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测量、观察和数据收集过程。
4. 教学评估方式•书面测试:考核学生对地理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评估: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方法运用能力;•研究性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对所进行的研究和分析进行总结。
三、教学资源•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地理教材;•实验仪器:日晷、温湿度计等;•图表和资料:提供给学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参考资料。
四、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一共10个课时:1.课时1-2:讨论地球与太阳系之间的关系,制作日晷;2.课时3-4:介绍地球形状和地理坐标系统,进行相关实验;3.课时5-6: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并分析某一地区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4.课时7-8:组织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性实验和数据分析;5.课时9-10: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报告。
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不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初中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一、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
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
如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时,就可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
学生会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样的重要,从而理解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
如《洋河的污染与治理》这一课题的解决,常常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通常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就此探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进行较为全面的尝试和探讨,包括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地理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
地理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地理再发现的过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它强调动手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和发现“知识”,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第一,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
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
第二,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接受学习只能培养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课程固圈彻窜尬召熬等寄雾匆翟学习钧帚霭O宁蒗县大兴中学和志英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指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和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一)问题{;|{究式问题探究式是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
它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善于发问、敢于发问.既围绕教材。
又不拘泥于教材,既强调教师点拨.又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领悟,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一种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一节时,考虑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不多,读图能力还不强,对地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差,而这一节教材内容由结果到原因再到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我使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每出示一张图片.就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者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I司学们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由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精神得到了强化,有助于学生步人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中,并产生科学研究的强烈愿望。
(二)案例分析式案例分析式是问题探究式的情景化变式.在地珲课教学中开展案例分析,就是以有关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等内容的案例为载体,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并分析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的分析报告。
例如,在讲到《黄河》时,特别是黄河下游成为了面人手8和谭张矗毛|我从正反两个方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接着展示有关黄河忧患的图片及实例,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根治措施,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某地区气候特点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该地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学生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3. 探究活动: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风向等。
(2)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问题讨论: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该地区会有这样的气候特点?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如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得到提高。
初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策略分析苏轼《寄周安孺茶》有诗云:“高人固多暇,探究亦颇熟。
”古人尚且明白“探究”之理,何况今人?探究性学习通常被称为发现学习,顾名思义,这是学生通过独立观察、阅读,发现问题,然后再经过深入的交流探讨得出答案,从而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学习过程。
这样的学习过程,已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实行探究性学习策略的进步意义初中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虽然,在此之前,他们也熟悉一些地理现象,也对一些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有所了解,也知道欧洲、美洲、亚洲在地图上的分布情况,但系统的地理知识仍使其感到陌生,这就需要该学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实行探究性学习。
可以说,探究性学习的实行对初中地理教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一)实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教学领域的常用词,有了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便犹如“游鱼得水”,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地畅游。
探究性学习肩此重任,发展和保持了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在好奇心的推动作用下,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实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深入实践,更接近科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科学似乎是一个“远在天边”的课题,以往的地理教学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没有深入到实践中去,所以常常与课本知识格格不入,仿佛书本上的地理科学离我们很遥远。
所以要到实践中去,全身心地接近自然,亲近周围的地理环境,并用科学的态度去思考周围的地理现象,做到从小处着眼,洞察世间百态。
(三)实行探究性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探究性学习的实行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地理这门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丰富了自身的学习体验。
可以说地理讲堂无处不在,只待有心人来发现。
二、实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要求(一)求“思”促“学”。
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几千年前的学习体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放到今天素质教育的平面上来思考,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
探究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探究:
1. 设立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
感受地理环境,了解地理现象。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河流、
湖泊、山脉等地方,让他们观察并记录地理特征。
2. 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与地理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
主动思考并探求答案。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城市人口密集或
某地区气候变化频繁等问题。
3. 利用地图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地理研究,让他们了解地
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地图,让学生发
现地理特征和地域分布的规律。
4. 制定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理
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或互联网上寻找相关
资料,展开地理探究活动。
5. 组织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地理主题展开深
入研究,鼓励他们合作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研究项目,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6. 鼓励实践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实验等方式探究
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制作地理模型,从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以上方法,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地理学科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内容,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探究式学习”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与科学世界。
因此,“探究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同时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法。
从观念上讲,学生一定要走出课堂,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实验室做实验,到校门外开展访问、调查、考察等。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重新定位,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
“探究性学习法”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探究性教学目标,而且还能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避免出现“为探究而探究”的走过场的形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精心设计探究性课题。
在学生探究学习中,探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
如何在课堂之中进行探究性活动的实践和操作?根据新课的主要内容提出初学思考题。
如讲授“中亚”概述一节,可提出以下初学思考题。
①中亚的海陆位置有何特点?②中亚的海陆位置特点对本区气候有何影响?③这样的气候特点对植被有何影响?对河湖水文特征有何影响?④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⑤农业生产特点对本区工业部门的形成有何作用?学生带着思考题再学新内容。
这要在引入新课后的几分钟内进行。
学生再学时,可以边思边划,可以边看边做边议,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学生再学时,教师抽查学生的初学情况,如果新授内容需要板图、板画或准备教具的,教师也在此时作好准备。
回答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演算,讲解或分析。
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就结合图形或模型适当启发学生回答,通过提问,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程度。
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中。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理论依据、实施策略、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理论依据1.地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这一观点。
3.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案例等,创设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获取地理知识。
3.注重小组合作: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指导与支持:教师要在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探究效果。
5.多元评价: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三、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终结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地理知识掌握、探究方法运用、创新能力等方面。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同伴之间也要进行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研究【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本文就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做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含义策略一、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涵义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地理教学法中有许多教学法都包含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如地理调查法、地理观测法、地理实验法、问题解决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等。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具体策略1、选择引入生活中地理现象,激发探究热情。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智力情况、心理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之所在。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体现其生活性,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事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书中学”到“做中学”,注意拓宽通往生活的路径,搭建经验共享的平台,从中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
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以及一些社会上关注的大事、世界上的热点问题等。
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社会现象,做到活学活用。
在生活中,从地理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问题,体验其中的快乐。
如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这是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又有怎样的规律,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从而对拉尼娜现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讲述大气环境后,补充讲述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利用中纬西风的高空西风带将炸弹系于气球上,飘至美国本土进行轰炸的故事。
2、积极创设民主和谐课堂气氛,促进探究热情。
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