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导论一、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类型: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本文由吉福整理)二、传播学研究范围和对象范围: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范围十分广泛。
对象:层次:1、自我传播:即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第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自我传播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合为一体的,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则包含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群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的权威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信赖,反之,传播的信息越可信,组织的权威越高。
有三种传播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对广泛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与人际传播的区别: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
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受众是匿名的、大量的、各相干的。
是信息的意向流动,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有限的。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
具有强烈的选择性。
是由组织或职业传播者发由的,而不是个人发布。
三、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关系:1、广义的说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狭义的说传播学即是大众传播学。
2、从理论体系说,传播学是大概念,大众传播学是小概念。
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1、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
2、形容方法不同。
3、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而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传播的全过程。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研究传播过程、传播手段、媒介、传递速度与效度、目的与控制,以及如何凭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它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特点,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的本质和概念。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传播学的内容,建议阅读传播学相关书籍或论文,也可咨询传播学专家。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梳理】一、基本概念1.传播( communication)的定义①《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传播学钢要)(陈力丹)“共享”是传播的基本内涵,表明传播的本意是双向、互动的,是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2.传播的六种话语①传播是传递。
传播是信息的传递。
(传播5W模式:信息论;传播的数学模式)②传播是控制。
传播是传者控制受者的过程。
(控制论:李普曼;霍夫兰)③传播是游戏。
传播是传者进行的主观游戏。
(赫伊津哈;传播游戏理论)④传播是权力。
传播中渗透着无形的权力,语言中蕴含着让我们觉察不到的强迫。
(阿尔都塞: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霍尔)⑤传播是撒播。
传播应该是一种绝对自由的没有控制的过程。
(罗兰・巴尔特:德里达)⑥传播是共享和互动。
传播是彼此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其中传受双方获得相互理解和共识。
(杜威:卡里;哈贝马斯)●话语与话语研究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语境( context)中的特定文本(text)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话语研究不再关注事物的本质,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
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
这利表述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3.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
传播学基本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数字化社会中,传播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人们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以下是传播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 传播:传播是指信息或想法从一个人或群体向另一个人或群体传递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2. 媒介:媒介是指将信息传递到接收者的手段或工具。
传播媒介可以是口头语言、印刷媒体(报纸、杂志等)、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
选择哪种传播媒介取决于传达者想要达到的目的、目标人群和预算等因素。
3. 受众:受众是指接收信息的人或群体。
受众可以是特定的个人、社会团体或整个国家。
在传播学中,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传达者更好地传达信息,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效果:效果是指信息传递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效果可以是积极的,例如促进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引起不良的行为或情感反应。
传播者必须对传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评估信息传递的成功程度。
5.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指解释和预测信息传递现象的理论框架。
它们解释了信息传递的机制,包括传播媒介、受众和内容等方面的因素。
一些常见的传播理论包括传播模式、熟人影响、社会认同理论和第三人效应等。
总之,传播学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递的机制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数字化时代,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信息过载和假新闻等挑战。
《传播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引论1.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反馈等一系列过程。
在广义上,传播可以定义为:- 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或群体通过使用共享的符号系统交换信息、思想和情感。
- 一种建立共识、共享意义和文化传承的手段。
传播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 消息(Message):传播的内容,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
- 传播者(Sender/Encoder):发起传播的个人或团体,负责将信息编码以便传递。
- 接收者(Receiver/Decoder):接收并解码信息的个人或团体。
- 通道(Channel):信息传递的媒介或途径,如空气、纸张、电子信号等。
- 反馈(Feedback):接收者对信息的回应,有助于传播者评估传播效果。
1.2 传播的分类传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类型:- 按照传播范围: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
- 按照传播方向: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多向传播。
- 按照传播内容:信息传播、教育传播、娱乐传播、广告传播。
- 按照传播媒介: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1.3 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序列,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观念形成:传播者内部产生传播的动机和目的。
- 信息编码:传播者将观念或信息转化为可以传递的符号形式。
- 信息发送:通过选定的通道将编码后的信息发送出去。
- 信息接收:接收者通过感官接收到信息。
- 信息解码:接收者将接收到的符号信息还原为可以理解的意义。
- 信息理解:接收者对信息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思考。
- 反馈:接收者向传播者提供信息接收和理解的情况,完成传播的循环。
1.4 传播的系统结构传播的系统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模型:- 信源(Source):信息的起点,负责信息的产生和编码。
- 编码器(Encoder):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播的信号或符号。
《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读书札记一、传播学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在我研读《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框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播学是一门探究人类信息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概念涵盖了传播过程、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了传播的主体与客体,即传播者与受众。
传播者是将信息通过一定渠道传递给受众的人或组织,而受众则是接受并解读信息的个体或群体。
传播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受众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选择、加工、传递和接收等环节。
理论框架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
传播学的理论主要包括信息传播理论、媒介理论、受众理论以及传播效果理论等。
信息传播理论着重探讨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媒介理论则关注媒介的性质、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受众理论主要研究受众的特点、行为和心理;而传播效果理论则探讨信息传播活动对受众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在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传播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传播学不仅仅是一个独立学科,它还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
这些交叉学科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论,使得传播学研究能够不断拓展和深化。
通过对传播学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的学习,我对传播现象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对如何运用传播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探索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以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和问题。
1. 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传播学是一门关于信息传播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传播内容的制作、加工、传播渠道、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
传播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信息传播的本质规律,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是信息从一个源头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甚至是机器之间的信息传递。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化、技术等方式进行。
2.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对传播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传播理论有:(1)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传播对接受者的影响和效果。
(2)传播过程理论:研究信息从源头到接收者的传播过程。
(3)传播行为理论:研究个体和群体的传播行为。
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载体。
传播媒介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4.传播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用于收集和分析传播数据,研究传播现象和效果。
传播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对象。
5.传播伦理:传播伦理强调在传播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传播伦理要求媒体和传播者遵守新闻道德准则,尊重受众权益,提供准确、公正、客观的信息。
6.传播效果评估:传播效果评估是对传播活动结果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传播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为改进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7.媒介与社会变迁:媒介和社会变迁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媒介的发展和变革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传播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涉及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传播媒介等内容。
通过学习传播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传播现象及其效果,为进行传播活动和媒介创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传播学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传播:广义的传播是指使信息运动的行为或信息运动的状态;狭义的传播是指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2.传播因素:信源、信息、传播者、媒介、接受者、噪音。
(传播要素:信源、信息)3.传播类型:(1)按传播者的性质分:自然界的传播、非人生物的传播、人类的传播、人与动物的传播、机器的传播、人与机器的传播(2)按传播者的意图分:有意传播(新闻传播、动员传播、指令传播、沟通传播)无意传播(3)按传播者与信源的关系分:自主传播、主动传播、强制传播 (4)按传播者的对象指向分:特定对象传播、无特定对象传播、无对象传播(5)按参与传播的范围限制分:开放式传播、封闭式传播、半开半闭式传播(6)按传播内容分:新闻传播、知识传播、意志传播(7)按有无媒介分:无媒传播(直接传播)、有媒传播(间接传播)(8)按信息运动方向(有无反馈)分:单向传播、双向传播(9)按传播者与接受者的数量对比分: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一传播、多对多传播(10)按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分:积极传播、消极传播(11)按参与传播的人数分:内向传播(个人内部的信息交流活动)、外向传播。
外向传播又分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群伙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4.传播功能:从个人角度看:影响生活状态(影响心理状态、影响生存处境)从社会角度看: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沟通、动员)、传衍社会遗产(教育、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形成社会风尚5.信息:在传播学中,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以及认识主体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感知。
6.信息类型:根据信息与信源的关系可以分为:自然信息、智能信息(正信息即真实的信息、负信息即虚假的信息)根据信息与生物的关系可以分为:好信息、坏信息7.符号的类型:人类可接收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视觉信息、味觉信息、嗅觉信息、肤觉信息)人类可传送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视觉信息)人类可创造的信息符号类型(听觉信息符号、视觉信息符号<形象信号、抽象符号>)8.大众传播内容:大众传播内容即经过把关人搜集、加工、整理向社会大众发布的信息。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大一传播学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息传递、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
传播学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传播媒介的选择与使用、传播效果的评估等问题。
二、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修辞学和演讲学,但正式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涵盖了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1.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程理论主要研究信息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效果。
其中,拉斯维尔的传播路径模型和香农-韦弗的信息传播模型是传播过程理论的经典模型。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在接受和处理信息时的认知过程,理论要点包括:认知选择、意义构建和编码、信息存储和检索等。
3. 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变化。
其中,拉波特的社交影响理论和米尔格勒姆的六度分离理论是社会影响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
四、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1.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传播学研究的关键对象,常见的传播媒介包括印刷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每种传播媒介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对传播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影响的评估。
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从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三个层面进行。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道德传播伦理是传播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关注传播活动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传播伦理要求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考虑信息真实性、公正性、保护隐私和尊重他人权利等方面的问题。
六、传播学在社会中的应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政治传播、企业传播、健康传播等。
•、名词解#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这行.2、符号:符号是侑京的外在形式和物质找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必不可少的~冲基本要素.3、大众传播:较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佐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产生和佐播活动.二、简签聘1、佐措的特点:社会传播是~种信恩共享活动:社会传播是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措的社会关系性质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谪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舛系统.2、社会佑氏页统的钟占社会信息系统是~个开放性的会统: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了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筮体:社会信息察统是-•个只有双重隅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蚯统是一个fi我创造、fl我完善的系统.3、人类传播发展的进再(28)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播时代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一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即受到时空限胡只能在近距藏、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仲播在时空翎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肄介系统的进程:③印刷传播时代:建左在纸张和印刷术发力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a的批st生产和大械殳制.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④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岗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盟的枳跟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成量有了新的飞跃.电了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4、彬语言符号的分类(4S)语吉符号的伴生符•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文字的整洁性等:体态符号.动作、姿势、表情等: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礼仪、散章、雄帜.音乐、建筑等5、荷玲的基本功修(北语方符◎的功能)表述和理解、传达、思考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筲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魅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徊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坍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部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6、佐播的N线模K(59)拉斯书尔传播模式和否农书弗数学模式A拉斯节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锲视①(美)H.拉斯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国跑您五W: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跑跑③内容:谁(传播者)一说什么(讯息)一通过什么渠道(媒介〉一对谁说(受传者)一有什么效果(效果)免第④评价:a■意义:第-次将人们每天从步又隔律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衣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泰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翻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不足:岫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堡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密跑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穆鲍①(美)C.香农初w.书弗《传播敢学理论〉跑跑,②内容:信源——发射器——□―妾收骂——信治筮傍味源8M0③评价:d意义:导入味音概会,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依碎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梅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描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境环皆和角色气换(作为电了通值过程并无不妥).7、大众佐播的特点(110)1)传播者是从小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鲍织的传播活动・是在荷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这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旭制和传播估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汝是社会上的--般大众.即“受众".任何人只要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使是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多!6人的信息而求为日的的大面枳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具有跨阶层、跨郡体的广泛社会影响.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瀚品属性•又具有文化性.“意义的消费".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周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敏向性主要发现在・(1)传媒组织机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招内进行透拜印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2)没有灵活有效的反俺渠道.受衣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大众传播的单向作用的性成为它赋予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6)大众传播是一种刮度化的社会传播.8、大众传精的社会功能A、拉斯韦尔-三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环境监视功一及时了怖和杷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杜会协调功一联格、沟通和协调各律社会关系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一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B.赖特-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环境监视——在为定社会的内外窿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或外来成胁和滴足社会的*埃性活动的侑息需要第林与规定一女达信息时伴随着对小件的解#•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化功一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媒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大众传播的教肯功能.—满足人们的赣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娱乐捉供媒乐—三、论述1、人.众传播的社会幽响(120)~种是••基于乐规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转是“怀知主义“的忧出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埃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乐现主义观点:1)布莱士美国政治学家《美肩坚民主国》①熨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过程.②现实的臾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液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传播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的过程•以报刊为核心的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③报刊的三种功能•使其成为合理、理性的夷论形成的最重要推动力.即:事件的报道看和讲解员:政治主张的代言人:反映社会上读者f■见的••测风标-三个功能.2)塔尔饨法国《夷论与郡集〉①报刊对社会的要页献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一公众.②公众与一•般集群不同•由“有理性、有知识、有教养”的个人组成•能公正、冷伸增思考公共事件.③只有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才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报刊是把分散的公众连接起来的纽带•公众的规模将随着报刊的普及无阳扩大・社会将由受-习慎和传统-支配的时代疏进到以”流行和革新-为主流的时代.3)犀利美国社会学京《社会组织〉①-印刷意味君民主-•而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御某种组织性时才能成为现实.②臾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样体意识和公共意识.这些您识的成长与媒介相联系.③近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透.而旦促进了“各国、各民依、各阶层间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④对大众报刊的蓉屑主义惑到不满.-怀段主义-的忧之态度1)背景:①西方对传裸的集中和垄断•使徊大众传播不仅未成为一般公众•与政洽的手段•反而成为少数人操纵的工具.⑵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2)拉扎斯非尔德和默一大众传播使现代人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衣层信息和透俗娱乐•具有麻醉受众的神经负功能.3)消水几太国——现代社会由••信息的大量发制-所支配•大众媒介一方面作为“莒利企业-.~方面作为“宣传机构-•使大众淹没于表层信息的“洪水-中.比失了对重要公共小件的理性思等和判断能力•类钗于“心理邱力”.4)格林——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急剧F降•退化到只会••边看电视变吮吸手指-的地步.(美国精神医学宗《电祝与美国人的性格〉)大众传播是伴随看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偏息系统•这神信息察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谖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印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刮(130)体»:(1)«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形式⑵对佐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4)对传措郭业的发展制定总体税划或实行国家援助3、1*1由*义焜介规苑理论(138)4、麦克卢汉的介理论(147)媒介即讯恩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2,媒介即讯息1)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恩.即・人类有了某冲媒介才能从事勺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2)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典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井懈的W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3)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神新的媒介产生•鄱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ISJ社会形态的标志.4)口语媒介(部落社会)一文字印刷媒介(般都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花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3.蝶介:人的延伸1)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惑堂和辑宣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帔免能力的蜂合延伸.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步响.2)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问时也是人的惑官能力由“综合”一“分化”——“再绘合-的历史.①史询人:听觉文化在辑觉上具有统合性:®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辑觉的集束中分鼠出的~种感觉.这料由惑堂秘域的分割造成的壤觉分高•W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同时.疏远其他博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便人的总体辑觉能力下降.③现代电*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不仅扩张了觇觉和听觉•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惑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睨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差的-密觉总体-•重新回到一轲感觉平衡状态.3)这种观点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皇在“洞察"基雄上的一种思辨性推论.4、-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左遂的信息比较清嘶明确.接受看不需要动员更多的博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如:书队报刊、广播'无声电步、熙片.冷媒4达的信息含景少而模幡・在理解时需荽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冷的息象力.如: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分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各具荷点.研究媒介K?该把这些因素考电在内.5、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1)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觇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2)局限:他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各种夏柴的社会因素的作用.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A己所发现的媒介技术和工R主宰的对象.(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他的技术臼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理论的全部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惑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出发解律人釜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人具有理性(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辑党支配的低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的理性活动•这是理性活动反过来对事觉以及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生产能动的割约作用.)5、大众佐媒的组织目标项刮约因#(15S)自由主义媒介胡范理论也爵报刊的FI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叩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日由市场-是实行flttt的R由企业.理论境则:(1港何人都拥有出版fl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⑵除人功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3)新国出版不成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务任何强;M:(4)在涉及观点、怠见和信念的何题上.我理和漆误的传播必须同时徊到保证.6、新:织的螺旋印说股理论(219)传播效果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传播效果啧究的另一个重要秘域是“设服性传播.’效果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也称为传播的说限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卷传播若说眼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研究羯示了效果的形成并不稔单地取决于传播苫的主观慰电.而是受到传播主体、信息内容、说曜方法、受众碑性各种条件的制约.采用了实羚心理学的方法•包括前后比较法和控嗣对熙法・5拉扎斯募尔搀的抽样调色法,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一-沉队的螺旋-理论-、-沉织的螺旋-理论概要:1、提出:诺依曼1974在《仲播学刊〉发表的《沉队的螺fit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2,假说的三个命题:<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从网也环境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一个人在表明观点之际对周旧的您见环境进行观察多数一倾向于枳极决达:少数一倾向于沉跋:<2)也见的表明和沉JR的扩敬是…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方的沉JK-另一方增势,优势意见釜徊更强大■•更务不同在见者保持沉跋对舆论的双重定义:-困绕争论性何题.在没有孤立危险的疏捉E”以公开去明的意见”:-为使自己不陷于孤也而必须公开表明的意见.前者是困绕时事性问题的舆论:后者例重于困绕社会传统、道悠、行为坎范的舆论.<3)大众传播通过党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舆论的形成足••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雁立的心理.强制附优势意见越同的非含理过程的产物.意见环境的形成:主要两个信源:所处的社会群体和大众佐播:传媒对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共鸣效果:聚积效果:遍在效果:3,假说的三个要点:(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就相作用的结果(2)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容易被认作多数意见(3)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扩大时螺旋式扩展过程二、-;/£»的螺旋-理论的待点:1、臾论观:舆论确切培说是“公开的意见-而非-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去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臾论能够产生一种强制力,强调95论的社会控制功能—我们社会的皮映・双重意义:是惑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的皮耿:容蓉的皮联•维持社会整合•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臾论—会解体2.效果戏:强调大众传播H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涉及整个全过程.意见环境未必反应如实・社会成员多元无知•传媒强调的意见即使不客规・也被认为是务敢史见.从而推进“沉默螺ST的始动.传播媒介因而只有••倒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最.三、对-iX««旋-理论的靖究与评价:缺陷:1、理论胡一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存在争论:<1)对社会孤立的恐俱不是一个绝对的常fib而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鼠制约的两个条件:~是没有来自他人尤其是来fl所属群体的支持:而是个人对自己的见解或侑会的确信程度低(2)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柢制力依问屈的类型和性阪的不同而程度上不同:在社会伦理道18、行为规范的题上,有效:技术性、程序性问题上•未必有效(3)多数意见的社会压力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割约2.忽略了舆论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少散瑟见的中坚分了衣现出意忠坚定、主张一贯性和表明态度的强烈性之际•可以对多数派产生影响.以至推动新的合意的产生.意义:1、对舆论形成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2,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3.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力・正确之处了影响来FI于大众传播骨造-遂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数字媒体导论¥2.1.1 传播的定义“传播”一词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的commnuis,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共有或共享的信息。
对传播的定义,传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信息,也即传播的材料;流动,即传播的方式。
简言之,传播就是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获得共享。
¥2.1.2 传播的类型传播学的分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传播学是以人类的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而狭义的传播学则是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而也称为大众传播学。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人类传播和非人类传播。
而我们更关心的就是与人类相关的传播。
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自我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1.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又称为内向传播或自身传播,这种传播主要是发生在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中,整个信息交流活动都是在一个人自身内部进行的。
自我传播过程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过程,自我传播具有明显的心理学特性。
人的思维活动建立在全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平台上,根据自身的实践经历对客观世界加以认识并采取符合目的的措施和行动。
¥2.大众传播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组织采用现代机器设备,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通过大批复制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从而影响受众的过程。
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一个有组织、有一定规范的、专业群体的全部或部分,它们通常不仅具备传播的功能,也可有其他多种能动功能;受传者通常是个人,但经常被传播组织视作是一个具有某种相同特性的群体或集体。
故而大众传播往往是单向传播的过程,没有反馈或交互的环节。
(1)大众传播的特性1)组织性2)广泛性3)公开性4)单向性5)超越性6)即时性(2)大众传播的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出自1948年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①环境监视功能。
传播学纲要精讲版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communication)传播的双向、共享意义:(1)传播的双向意义是从指传受双方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沟通”,传播双向和互动意味着信息在共享意义上的累加和增值。
(2)传播的共享的基本涵义,表明其本意是双向、互动的。
它指信息、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比如甲乙两人聊天,双方交谈的过程中,信息在两人之间流动,聊天使得两个人自有信息量都有所增加,甚至发生质的改变,导致双方在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体现了传播的双向和共享。
2.(1)拉斯韦尔的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进行顺序化的结构性处理,形成广为人知的“5W 模式”或“斯韦尔模式”即 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该模式对纷繁复杂的传播活动进行了清晰的把握,将其视为五个要素和环节构成的结构过程,为传播研究提供了切入点。
但该模式的解释力因其直线型大打折扣,使传播效果成为一个归宿和终点,从而忽略了传播的环境因素和传播的双向、互动特征。
(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双向传播模式:基于传播过程直线模式的局限,施拉姆收到奥斯古德观点的启发,提出了传播的双向“循环模式”。
该模式认为在传播过程的循环中,传播者和受传者没有主客之分,并且强调了传受双方对信息的编码、释码及译码处理,从而突出了传播的互动性,但该模式忽略了传受双方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性,片面强调二者的平等性不太符合人类传播实际受各种社会因素制约和影响的状况。
从传播类型角度看,该模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际传播“面对面”的特点,但就大众传播而言解释力相对较弱。
3.用社会学家米德“主我”、“客我”的观点说明人内传播(以阅读为例):人内传播也称为内向传播,即人的思维活动,只要具有正常的意识,人内传播活动就在进行。
外界的刺激不断与已有的内在经验、知识相互碰撞,形成思考、判断和“思想斗争”等大脑内部的交流的方式。
一、名词解释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产生和传播活动。
二、简答题1、传播的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质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人类传播发展的进程(28)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播时代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③印刷传播时代: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
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④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4、非语言符号的分类(45)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文字的整洁性等;体态符号,动作、姿势、表情等;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礼仪、徽章、旗帜。
音乐、建筑等5、符号的基本功能(非语言符号的功能)表述和理解、传达、思考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一,传播学基本概念一,传播学基本概念传播传播学二,传播类型自我传播形式核心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人际传播特点基础动机“镜中自我”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组织传播形式方向功能怎样改进大众传播特点功能(基本,负面)“电视人”(容器人)三,传播学者杜威C*H*库利(镜中自我)R*E*帕克(社会进化论案例研究)G*H*米德(主我与客我)W*李普曼(拟态环境刻板成见)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功能五W模式宣传分析)库尔特*卢因(把关)保罗*拉扎斯菲尔德(舆论领袖两级传播)卡尔*霍夫兰(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威尔伯*施拉姆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冷媒介和热媒介)dym123_dym2006-03-15 14:21 四,传播学研究对象五,传播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受众调查六,传播学派经验学派(传统)批判学派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的差异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dym123_dym2006-03-15 14:22七,传播材料信息特征功能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讯息符号基本属性基本功能类型C*E香农信息论香农—韦佛模式N*维纳控制论反馈前馈系统论符号互动论八,传播内容(说什么怎么说)传播方式的研究成果一面与两面都说信源的特征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防疫论内容分析过程与方法作用dym123_dym2006-03-15 14:22九,传播过程传播过程及特征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缺陷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佛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缺陷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梅尔文*德弗勒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纽科姆的对称模式格伯纳的模式系统传播模式大众传播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十,控制分析(传播者研究)传播制度分类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资本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社会责任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传播者把关人把关影响因素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dym123_dym2006-03-15 14:22十一,传播媒介比较分析不同的大众传媒的特点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媒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决定论----媒介即信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媒介价值媒介现实(拟态环境媒介环境信息环境)媒介文化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和冲击多媒体因特网代理人新闻组和邮递名录万维网电视媒介的发展趋势认识传播媒介的意义原则传播途径的比较与选择“我们头脑中的世界”社会顺从理论世界十大通讯社世界十大电视台dym123_dym2006-03-15 14:23十二,受众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受众大众传播中受众的特征动机传受关系受众的选择性行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受众权利编码译码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基本群体参考群体)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社会参与论三种主要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dym123_dym2006-03-15 14:23十三,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说服态度霍夫兰的陆军研究一面理与两面理信息耶鲁传播研究计划信息来源的可信度睡眠者效果诉诸恐惧预防接种理论说服技巧采用图象诉诸幽默诉诸性感重复的效果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说服理论的新模式麦奎尔的信息处理理论安德森的信息整合理论佩蒂和卡西欧皮精心的可能性模式dym123_dym2006-03-15 14:23十四,一致性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纽科姆的对称理论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十五,宣传分析宣传说服与宣传的区别七种宣传策略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十六,群体与传播谢里夫的群体规范研究奥许对群体压力的研究勒温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社会认同模式dym123_dym2006-03-15 14:23十七,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议程设置知识沟理论教养理论第三者效果媒介霸权论电视暴力的效果社会学习理论沉默的螺旋效果研究的新方向(对真实的社会建构媒介的构造)传播效果的内涵与层面传播效果的普遍取向第一讲,传播,与传播学I、什么是传播?傳播 Communication▲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一、名词解释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3、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产生和传播活动。
二、简答题1、传播的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质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人类传播发展的进程(28)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传播时代①口语传播时代: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③印刷传播时代: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
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④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4、非语言符号的分类(45)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文字的整洁性等;体态符号,动作、姿势、表情等;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礼仪、徽章、旗帜。
音乐、建筑等5、符号的基本功能(非语言符号的功能)表述和理解、传达、思考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6、传播的直线模式(59)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和香农韦弗数学模式A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模式。
②五W: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④评价:a.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B香农-韦弗数学模式①(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噪源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7、大众传播的特点(110)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即“受众”。
任何人只要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便是受众。
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意义的消费”。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单向性主要表现在,(1)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2)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
大众传播的单向作用的性质为它赋予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A、拉斯韦尔“三功能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环境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协调功能——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B、赖特“四功能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环境监视——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解释与规定——传达信息时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
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
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主要是娱乐三、论述1、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20)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
乐观主义观点:1)布莱士美国政治学家《美利坚民主国》①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过程。
②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传播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的过程,以报刊为核心的传播媒介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③报刊的三种功能,使其成为合理、理性的舆论形成的最重要推动力。
即: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政治主张的代言人;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三个功能。
2)塔尔德法国《舆论与群集》①报刊对社会的最主要贡献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公众。
②公众与一般集群不同,由“有理性、有知识、有教养”的个人组成,能公正、冷静地思考公共事件。
③只有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才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报刊是把分散的公众连接起来的纽带,公众的规模将随着报刊的普及无限扩大,社会将由受“习惯和传统”支配的时代前进到以“流行和革新”为主流的时代。
3)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组织》①“印刷意味着民主”,而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时才能成为现实。
②舆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这些意识的成长与媒介相联系。
③近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各阶层间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
”④对大众报刊的营利主义感到不满。
“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1)背景:①西方对传媒的集中和垄断,使得大众传播不仅未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成为少数人操纵的工具。
②二战后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加剧。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大众传播使现代人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具有麻醉受众的神经负功能。
3)清水几太郎——现代社会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大众媒介一方面作为“营利企业”,一方面作为“宣传机构”,使大众淹没于表层信息的“洪水”中,丧失了对重要公共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类似于“心理暴力”。
4)格林——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急剧下降,退化到只会“边看电视变吮吸手指”的地步。
(美国精神医学家《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
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30)体现:⑴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形式⑵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⑶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⑷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3、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138)4、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47)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2、媒介即讯息1)含义: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2)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3)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4)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3.媒介:人的延伸1)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
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2)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
①史前人:听觉文化在感觉上具有统合性;②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
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
这种由感觉领域的分割造成的感觉分离,可以推动人们对事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③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不仅扩张了视觉和听觉,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
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3)这种观点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推论。
4、“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如: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
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如: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
分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
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5、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1)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