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韩元吉《武夷精舍记》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3.29 KB
- 文档页数:2
昔有贤者,好游山林,寻幽探胜。
一日,独行于深山之中,道途幽远,林深叶茂。
行至一处,忽见一径,蜿蜒曲折,光景甚是迷人。
贤者心喜,遂弃正道,径直误入歧途。
途中山石嶙峋,草木凋零,景色与前路迥异。
贤者初以为奇,细观之,方觉其中大有蹊跷。
然此时已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前行数里,忽闻前方有笑语之声,遂加快脚步,欲探究竟。
行至一处山洞,洞口香烟缭绕,香气扑鼻。
贤者以为此处必有异宝,遂欲入洞一观。
洞内昏暗,火把难燃,贤者手持火把,小心翼翼前行。
洞中奇珍异宝无数,令人目不暇接。
贤者贪婪之心渐起,忘却初衷,沉迷于宝物之中。
洞中有一石台,台上置一玉鼎,鼎中盛满美酒。
贤者举杯痛饮,顿觉神清气爽。
正当贤者陶醉于美酒之时,忽闻身后脚步声。
转身一看,只见一人手持长剑,面目狰狞。
贤者惊恐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那人冷笑一声,道:“汝误入歧途,沉迷于宝物之中,已失去本性。
今日我特来教训汝,让你重拾初心。
”言罢,挥剑向贤者砍来。
贤者慌不择路,逃出洞口,沿原路返回。
出洞后,贤者懊悔不已,痛哭流涕。
他深知自己误入歧途,迷失本性,此行非但未得奇珍异宝,反遭磨难。
于是,他痛定思痛,立志改过自新,重拾初心。
贤者返回家中,闭关修炼,修身养性。
他遍访名师,学习道德经、论语等圣贤之书,以求重塑自我。
岁月如梭,贤者终于修成正果,重拾初心。
他感慨万分,作诗一首,以警世人:误入歧途悔已迟,宝物迷惑失本性。
返璞归真修身道,悔过自新莫言迟。
诗中之意,告诫世人勿要贪图虚名,迷失本性,误入歧途。
只有回归初心,修身养性,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贤者从此践行其道,广结善缘,助人为乐,成为一代宗师。
而那误入歧途的山洞,也成为了后人警示的典故,流传千古。
原文:武夷山,古称武夷,在闽西北,山水奇秀,林壑幽深。
夫山者,天地之精英,山水之灵秀,汇聚于此,故得美名。
余游历名山大川,未尝不为之赞叹,然武夷之美,尤为余所倾倒。
山之巅,有巨石矗立,如龙腾虎跃,名为“龙虎山”。
其石奇形怪状,有如人面、兽足,状极诡异。
登临其上,俯瞰四野,烟霞缥缈,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山之腰,有清溪潺潺,名为“九曲溪”。
溪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两岸峰峦叠嶂,古树参天,奇花异草,布满山野。
溪水绕山而行,曲折九曲,故曰“九曲溪”。
泛舟其中,如入画中,令人心旷神怡。
山之麓,有石径蜿蜒,名为“大王峰”。
大王峰巅,有巨石如伞,名为“大王岩”。
大王岩下,有泉眼数处,泉水潺潺,汇成小溪,流经山间,滋养万物。
大王岩旁,有古寺一座,名为“大王寺”。
寺内古木参天,佛像庄严,香火鼎盛,为游人所向往。
武夷山之胜,尚有“水帘洞”、“一线天”、“虎啸岩”等奇观。
水帘洞位于山之北,洞口有瀑布如练,悬空垂下,犹如天成。
一线天位于山之西,岩壁如刀削,仅容一人通过,故名“一线天”。
虎啸岩位于山之南,岩壁陡峭,时有虎啸之声,故得此名。
余游武夷山,所见所闻,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山之奇,水之秀,树之古,花之异,皆世间罕见。
余虽非文人墨客,然亦愿以此文,记录武夷之美,使后世之人,得以一窥其风采。
译文:武夷山,古称武夷,位于福建西北部,山水秀丽,林壑幽深。
山,乃天地精华,山水灵秀之地,汇聚于此,故得美名。
我游历名山大川,无不为之赞叹,然而武夷之美,更是让我倾倒。
山巅之上,有巨石矗立,如同龙腾虎跃,名为“龙虎山”。
此石形状奇特,有如人面、兽足,异常诡异。
登临其上,俯瞰四周,烟霞缭绕,云雾弥漫,恍若仙境。
山腰之间,有清溪潺潺,名为“九曲溪”。
溪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两岸峰峦叠嶂,古树参天,奇花异草,遍布山野。
溪水绕山而行,曲折九曲,故名“九曲溪”。
泛舟其中,如入画中,令人心旷神怡。
山麓之处,有石径蜿蜒,名为“大王峰”。
大王峰巅,有巨石如伞,名为“大王岩”。
韩元吉词作鉴赏生平简介韩元吉〔1118 -1187〕字无咎,开封雍丘人〔《全宋词》谓许昌人〕,晚居上饶,号南涧翁。
以荫为龙泉县主簿。
高宗朝历官知建安县,除司农寺主簿。
乾道三年〔1167〕,除江东转运判官。
四年,以朝散郎入守大理少卿,权中书舍人。
八年,权吏部侍郎,次年权礼部尚书,充贺金生辰使。
归,除吏部侍郎。
淳熙元年〔1174〕,出知婺州,明年,移知安府,旋召入为吏部尚书。
五年,除龙图阁学士,知婺州。
罢为提举太平兴国宫。
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
《宋史翼》有传,少受业尹焞,吕祖谦为其婿。
又尝举朱熹以自代。
与叶梦得为世交。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三称其“名家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
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已佚。
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二十二卷。
有自编词集《焦尾集》,原本已佚,《彊村丛书》辑为《南涧诗馀》一卷。
●薄幸·送安伯弟韩元吉送君南浦。
对烟柳、青青万缕。
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
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
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
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漫留君住。
趁酴醿香暖,持怀且醉瑶台露。
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韩元吉词作鉴赏词一开头就直叙送别事。
“君〞乃安伯弟也,但其生平不详。
“送君南浦〞是江淹《别赋》里著名的句子:“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这段话一直成为人们抒发惜别之情的意念载体。
只要一提到“送君南浦〞,或只提出“南浦〞两字,就会使那整段话的意境全出,令读者感受到一股感伤的意味。
这首词也借用了这个句子,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对烟柳〞至“叶底黄鹂自语〞数句,铺叙当时景物。
这里有“青青万缕〞的柳条,有满眼的绿树,有藏在树叶深处鸣啭的黄鹂。
它们的出现。
是在“送君南浦〞之后才出现的。
“折柳赠别〞是我国的古老传统,因而烟柳万缕就会使人产生分别的感伤的联想。
而满眼绿树这一意思的表达,却是用“更满眼、残红吹尽〞这样的句子,它调动人们的思维能力,去想象那残花在枝头片片被吹落的景象,以增添感伤的气氛。
南宋-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
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
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
席间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
原文: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南宋-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翻译: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凄凉之情。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有多少当年梨园的曲调在里面,一声声,令我这白发老人实在难以回想往事所添的忧愁。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乱世之间,杏花也无处可逃,只有独自依傍着荒野默默开放,没有人欣赏和怜惜。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只有御沟中的水声,知道人心中的忧伤。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
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
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
池头:犹池边。
管弦:指管弦乐。
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
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
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
华发:花白头发。
御沟:皇宫水沟。
《游武夷山记》原文阅读及译文《游武夷山记》原文阅读及译文原文: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
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
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幔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
”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睪如①也。
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泄,翰音②难登。
三曲而于虹桥岩,穴中庋柱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
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
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戍削,势逸不可止。
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
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
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③,罔象、夔魈④,轩豁成形。
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
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⑤,旋即就眠。
一夜魂营营⑤然,犹与烟云往来。
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是五夷之八曲也。
闻九曲无奇,遂即自崖而返。
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
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
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往,得到此山,请叹观止。
而目论老,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嵋想;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垒拳石,浚盈亩地,尚不得朝夕游玩。
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⑦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者?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注】:①睪(hào)如:高大的样子。
②翰音:此处或可释为飞禽难越,或可因山如屏障,高飞的声音也超越不过。
③禹铸九鼎:传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以象百物。
④罔象:传说中的水怪。
夔(kuí):传说中山林中的精怪。
魈:山林之怪。
此处当指大鼎的形状。
⑤烛跋:蜡烛点完燃尽。
⑥营营:往来盘旋貌。
⑦种种:头发短少的样子。
喻年老。
译文:凡是人在陆上行走就容易疲劳,在水上行走就比较安逸。
好事近韩元吉阅读答案翻译赏析好事近韩元吉阅读答案翻译赏析好事近韩元吉阅读答案翻译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词人韩元吉所创作的一首词,描写了为国家哀鸣的情感,字字哀婉,句句凄切。
原文:好事近·凝碧旧池头韩元吉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字词解释:①好事近:“近”与“令”、“引”、“慢”等均属词的一种调式。
②凝碧池:唐代洛阳禁苑中池名。
③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
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
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
④御沟:皇宫水沟。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翻译:想起旧日宫廷中的池苑,听到管弦就感凄楚哀怨。
那音乐此时此刻一听到,让人悲伤得生出白发来。
杏花也无处去躲避灾难,只有依傍荒野独自开放,只有流经皇宫的水断隔,好像是怕引起我的呜咽。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阅读答案:试题:(1)词的一侧日伺什么用葸?请简要分析。
(5分)(2)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5分)答案:(1)(5分)含蓄地表现出江山易主,无比伤痛的情感。
这里化用安史叛军强令梨园子弟奏乐典故,喻自己使金廷赴宴一事,抒写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心理活动。
答出“江山易主,无比伤痛”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
(2)(5分)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胸中怀有的黍离之悲想要抒发而又不能抒发的无限苦痛的情绪。
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
词人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
答出词人情绪的,给2分;答出手法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创作背景: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阴历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
韩元吉《好事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全词翻译赏析好事近①韩元吉凝碧旧池头②,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③,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④,似知人呜咽。
[注释]①好事近:“近”与“令”、“引”、“慢”等均属词的一种调式。
②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
③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
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
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
④御沟:皇宫水沟。
【译文】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凄凉之情。
有多少当年梨园的曲调在里面,一声声,令我这白发老人实在难以回想往事所添的忧愁。
乱世之间,杏花也无处可逃,只有独自依傍着荒野默默开放,没有人欣赏和怜惜。
只有御沟中的水声,知道人心中的忧伤。
【译文】在旧日的宫廷池苑,一听到弹奏管弦我就深感难受。
乐曲中包含多少梨园遗音,让我这白发人不堪回首。
杏花无处躲避灾难愁苦,只好开在野外荒郊。
惟有御沟水不再流淌幽咽,好像知道我正自哀愁。
【评点】这首词虽然篇幅较短,但一字千金,句句关情,爱国之情贯穿始终。
汴京(开封)是北宋的都城,陈桥驿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的发祥地。
可是靖康一变,大宋皇廷南迁,汴京已经成为了金人的天下。
韩元吉出使金国,来到宋朝故都,只见物是人非,怎么会不痛心哀伤呢?词人在开篇采用了一个与此类似的历史事件,抒发自己在故都他国听到乐声的痛苦。
根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率领叛军攻占东都洛阳,在凝碧池举行宴会,并命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
梨园子弟欷歔不已,其中的乐工雷海青把乐器扔到地上,面西而大哭。
当时,诗人王维被囚狱中,闻听此事后偷偷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宫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中描写了战乱后深宫荒芜一片的景象,以此表达哀痛的心情。
韩元吉的这首词借鉴了王诗的措词和构思。
不过,这首词所表现的矛盾更尖锐,所抒发的感情更沉痛。
韩元吉《红梅》诗歌翻译 (作品赏析)
韩元吉《红梅》
不随群艳竞年芳,独自施朱对雪霜。
越女漫夸天下白,寿阳还作醉时妆。
半依修竹余真态,错认夭桃有暗香。
月底瑶台清梦到,霓裳新换舞衣长。
诗歌译文:
不跟随其她花朵竞相开放,独自施着朱粉在霜雪中开花
越女空自夸奖自己天下最白,却不晓得寿阳公主醉时的梅花妆还在
半依靠着修竹显露真实的姿态,被人误认作桃花散发暗香
月下神女入梦来,新换了霓裳曲,舞衣飘然...
本诗译者:瑞安十中尹瑞文。
《游武夷山记》原文阅读及译文原文: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
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
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幔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
”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如①也。
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泄,翰音②难登。
三曲而于虹桥岩,穴中庋柱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
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
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戍削,势逸不可止。
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
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
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③,罔象、夔魈④,轩豁成形。
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
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⑤,旋即就眠。
一夜魂营营⑤然,犹与*云往来。
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是五夷之八曲也。
闻九曲无奇,遂即自崖而返。
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
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
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往,得到此山,请叹观止。
而目论老,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嵋想;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垒拳石,浚盈亩地,尚不得朝夕游玩。
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⑦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者?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注】:①?(hào)如:高大的样子。
②翰音:此处或可释为飞禽难越,或可因山如屏障,高飞的声音也超越不过。
③禹铸九鼎:传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以象百物。
④罔象:传说中的水怪。
夔(kuí):传说中山林中的精怪。
魈:山林之怪。
此处当指大鼎的形状。
⑤烛跋:蜡烛点完燃尽。
⑥营营:往来盘旋貌。
⑦种种:头发短少的样子。
喻年老。
译文:凡是人在陆上行走就容易疲劳,在水上行走就比较安逸。
武夷山原文赏析及翻译武夷山原文赏析及翻译4篇武夷山原文赏析及翻译1武夷山中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古诗简介《武夷山中》是宋末元初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遗民诗。
这首诗作于南宋亡后,谢枋得隐居在武夷山中,但国破家亡的哀痛始终不能忘叹,眼见祖国河山沦入敌手,反抗的呼声早已沉寂,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凄清寂寞,孤苦无依。
可是他还是用严寒、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表示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向敌人屈膝。
翻译/译文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
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注释1.武夷山:在福建崇安西南,群峰林立,溪流回湍,是著名风景区。
2.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3.青峰:苍翠的山峰。
4.几生:何年何月,几时。
赏析/鉴赏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
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
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
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
这一句领起下文。
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
“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
“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是纯写武夷奇观,当年宋朝的河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的心情,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
没有人烟,脚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缭乱逐春生”;不见渔舟,眼前只是烟波浩淼的野水,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
昔者,有好事者,嗜鸡之味,欲求一法,使鸡之美味更上一层楼。
一日,偶得奇思,遂创挖坑烤鸡之法,遂传于世。
余闻之,心向往之,遂取古文以记其事,以飨后世。
时值初夏,炎炎烈日,照耀大地。
好事者于郊外选一开阔之地,环顾四周,见无杂树,无杂草,地势平坦,遂决定于此地一试挖坑烤鸡之法。
乃命仆夫,备土为坑,深约三尺,广可容鸡。
取鸡一只,洗净,去毛,去内脏,以调料腌制。
调料乃以盐、糖、酱油、料酒、五香粉、胡椒粉等调制而成,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待鸡腌制完毕,好事者命人将坑挖成圆形,坑底铺一层细沙,以防止鸡肉粘土。
再将鸡置于坑中,用细沙将鸡埋住,只留鸡头在外,以便呼吸。
坑之四周,生火烈焰,以木炭为薪,火势熊熊。
好事者立于坑旁,手握长柄铁叉,不时翻动坑中之鸡,使鸡受热均匀。
约一时许,香气四溢,鸡皮金黄,肉熟透,肥而不腻。
好事者喜形于色,命人将鸡从坑中取出,置于案上。
众人围而观之,香气扑鼻,色泽诱人。
好事者持刀割肉,肉鲜嫩多汁,入口即化,满口生津。
余闻之,心生向往,遂亲至其地,欲一尝挖坑烤鸡之美。
至彼,见坑中鸡已烤熟,遂取而食之。
果然,鸡肉鲜嫩,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余叹曰:“此法真乃烹饪之绝技也!”自是之后,挖坑烤鸡之法传遍天下,凡烹饪鸡者,皆效仿之。
然挖坑烤鸡之法,非一日之功,需细心操作,方能烤出美味佳肴。
余以为,烹饪之道,不仅在于调料之选,更在于烹饪之技巧。
岁月流转,挖坑烤鸡之法已成为我国烹饪文化之一绝。
后世之人,若欲品味此法,必亲至坑旁,亲手操作,方能领略其妙。
余以此文记之,愿后世烹饪者,皆能发扬光大,传承我国烹饪之精髓。
盖挖坑烤鸡之法,不仅为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技艺。
烹饪者,当以此为荣,以此为傲,以此为传承。
愿挖坑烤鸡之法,永存于世,传颂千古。
【八下语文五单元(dānyuán)文言文】八下语文五单元文言文翻译八下语文(yǔwén)五单元文言文翻译《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yībǎi)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yóu yú)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假设(jiǎshè)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开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
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竭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武夷精舍记》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导读:原文: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
自汉以来,见于祀事。
闽之诸山皆后出也。
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
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
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
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
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
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
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
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③。
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
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④,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
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
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⑤,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
”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
诛锄茅草,仅得数亩。
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
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
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
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
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
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
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
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
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
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
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
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
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⑥,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注】①弁:帽子。
②王孙:猴的别称。
③华:通“花”。
④舍:古代计量单位,一舍为三十里。
武夷,古闽越之地,山水清奇,物产丰饶。
然地广人稀,常为盗贼出没之所。
是时,武夷之地,有豪杰二人,一曰周瑜,一曰黄盖。
二人豪气干云,英勇盖世,各怀壮志,欲以武夷为基,一统闽越。
周瑜,字公瑾,俊朗潇洒,才智过人。
黄盖,字公覆,豪放不羁,勇猛异常。
二人结为兄弟,誓共生死,共创大业。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正当二人志得意满之际,一场灾难降临。
是年,闽越之地,瘟疫肆虐,百姓疾苦。
武夷之地,亦未能幸免。
周瑜、黄盖闻之,心生怜悯,欲施以援手。
于是,二人招募壮士,筹备物资,亲率大军,奔赴疫区。
行至途中,忽遇敌军伏击。
敌军狡猾,周瑜、黄盖陷入重围。
激战之际,周瑜不幸中箭,重伤倒地。
黄盖见状,悲愤交加,遂舍命救援。
然而,敌军势大,黄盖虽英勇善战,终究寡不敌众,不幸陨命。
周瑜伤重,黄盖身亡,武夷之地陷入混乱。
百姓们痛失良将,悲痛欲绝。
周瑜、黄盖的英灵,含恨九泉。
武夷之死,成为千古绝唱。
武夷之死,实乃天意使然。
周瑜、黄盖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终成千古佳话。
然世事无常,英雄末路,令人唏嘘不已。
译曰:武夷之地,古属闽越,山水秀丽,物产丰富。
然地广人稀,常为盗贼出没之所。
时有豪杰二人,一曰周瑜,一曰黄盖。
二人豪气冲天,英勇盖世,各怀壮志,欲以武夷为基,一统闽越。
周瑜,字公瑾,英俊潇洒,才智过人。
黄盖,字公覆,豪放不羁,勇猛异常。
二人结为兄弟,誓共生死,共创大业。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正当二人志得意满之际,一场灾难降临。
是年,闽越之地,瘟疫肆虐,百姓疾苦。
武夷之地,亦未能幸免。
周瑜、黄盖闻之,心生怜悯,欲施以援手。
于是,二人招募壮士,筹备物资,亲率大军,奔赴疫区。
行至途中,忽遇敌军伏击。
敌军狡猾,周瑜、黄盖陷入重围。
激战之际,周瑜不幸中箭,重伤倒地。
黄盖见状,悲愤交加,遂舍命救援。
然而,敌军势大,黄盖虽英勇善战,终究寡不敌众,不幸陨命。
周瑜伤重,黄盖身亡,武夷之地陷入混乱。
百姓们痛失良将,悲痛欲绝。
周瑜、黄盖的英灵,含恨九泉。
山川游记余游江南,历览山水,心旷神怡。
自春徂夏,行迹遍及苏、杭、嘉、湖之间。
览名胜,访古迹,乐亦无穷。
今录其概,以俟他日追忆。
乙卯之春,余自京师启行,经淮、扬,抵吴门。
吴门山水,甲于江南。
先是,余闻其名,心向往之。
既至,果见其美。
山水之间,峰峦叠嶂,林泉幽深,令人流连忘返。
首至苏州,游览虎丘。
虎丘者,吴王墓也。
昔楚霸王与汉高祖争天下,尝驻跸于此。
山势峻峭,松柏参天,古木参差,风声鹤唳。
余登其巅,俯瞰吴中,感慨系之。
次至杭州,登飞来峰。
峰顶有寺,曰飞来寺。
寺中佛像庄严,香烟缭绕。
俯瞰西湖,波光粼粼,如镜如练。
四时之景,各异其趣。
春日桃花,夏日荷花,秋日菊花,冬日梅花,各呈其美。
复至嘉定,游南翔古镇。
古镇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古街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古宅幽深,庭院深深,古朴典雅。
余漫步其中,如入仙境。
又至湖州,游莫干山。
莫干山者,湖州名山也。
山势险峻,林深叶茂,空气清新。
山间小溪,潺潺流淌,鸟语花香。
余登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余游江南,山水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余虽久居京师,然心向往之。
每当夜深人静,独坐灯下,忆及江南山水,辄不胜感慨。
余欲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之间,以求心灵的慰藉。
【翻译】山川游记我游历江南,遍观山水,心旷神怡。
从春天到夏天,我的足迹遍布苏州、杭州、嘉兴、湖州等地。
观赏名胜古迹,乐趣无穷。
现在记录下这些概貌,以备日后追忆。
乙卯年春天,我从京师出发,经过淮安、扬州,抵达吴门。
吴门的山水,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
在此之前,我听闻其名,心中向往。
到了那里,果然见到其美景。
山水之间,峰峦叠嶂,林泉幽深,令人流连忘返。
首先来到苏州,游览虎丘。
虎丘是吴王的墓地。
昔日楚霸王与汉高祖争夺天下,曾在此驻扎。
山势险峻,松柏参天,古木参差,风声鹤唳。
我登上山顶,俯瞰吴中,感慨万千。
接着来到杭州,登上飞来峰。
峰顶有寺庙,名为飞来寺。
寺中佛像庄严,香烟缭绕。
俯瞰西湖,波光粼粼,如镜如练。
四季之景,各有其趣。
【古诗文阅读】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有感》阅读及答案【古诗文阅读】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有感》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提问问题。
好事近①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韩元吉凝碧旧池头②,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躲避春愁,也倚野烟播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言人叹息。
词人简介韩元吉(公元1118-1187)字元咎,号南涧,宋朝洛阳雍邱(今河南洛阳)人。
另一种观点,他就是许昌(今河南)人。
宋朝南迁之后,他寓居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
曾为言建安县(县长),言剑州(州长)。
在隆兴间,官职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
后晋封为颍川郡公,归老(卸任)后,居住地信州(今属于江西)南涧,自号南涧翁。
宋朝孝宗乾道九(公元1173),韩元吉以礼部尚书身份领使节团赴金国参加贺万春节活动。
当他们途经宋朝的故都汴京时,金国人设宴招待他们,并在宴会上演奏北宋时期的宫廷名曲。
听闻旧时宫廷乐曲,韩元吉非常感叹,留下这首记事词。
【备注】①好事将近就是宋词的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
据传《好事将近》的“将近”字意为“将近拍摄”,指舞曲的前奏,当奏乐近似于入破时,抽起拍子。
这就是大曲之中的一个大曲调。
宋词与乐曲瓦解后,“将近”沦为词牌名的组成部分。
后来因张辑(南宋)存有词句“谁谓百心事,恰钓船横笛”,所以又叫做《钓船笛》,此外除了《翠圆枝》等名称。
②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安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他们皆欷?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于地,西向大恸。
诗人王维在被囚禁中听到这一消息,暗地里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宫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1本词开篇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写了怎样一种情感?参考答案1.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抒写了江山易主,“汉并使作客胡纤妍“,黍距之忧,故国之思,悲慨悲痛难以或如的思想感情。
2.下片中的“杏花“这一意象,你想到些什么?请简要分析。
韩元吉《武夷精舍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
自汉以来,见于祀事。
闽之诸山皆后出也。
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
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
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
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
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
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
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
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③。
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
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④,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
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
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⑤,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
”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
诛锄茅草,仅得数亩。
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
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
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
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
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
且曰:“其为我记。
”
夫元晦,儒者也。
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
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
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
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
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
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
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⑥,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注】①弁:帽子。
②王孙:猴的别称。
③华:通“花”。
④舍:古代计量单位,一舍为三十里。
⑤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
⑥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译文: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正北部,山势雄伟幽深曲折。
自汉代以来,武夷山的名字就出现在祭祀的大事中。
福建的其他山峰,都是后来才见于记载的。
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山峰,上大下小,高高地耸立,就像一个巨人戴着帽子。
沿着缝隙中的石阶可以看见顶峰却不能攀登;世间传说逃避秦朝乱世而登入仙界的人就是在这里留下尸骨。
有一道溪水从山峰下流出,悬崖绝壁高大、险峻,都在几十丈深。
悬崖两侧巨石林立,宏伟壮观奇特秀丽。
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在一天中走完,于是就躺在小舟上沿着溪水逆流而上,称为“九曲”,环顾两岸。
到达有的地面平坦、景物环绕、集中的地方,一定要为其而停船上岸,拄着拐杖走走停停(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山中本来有许多猴子,鸟大多是白鹇、鹧鸪,听到人的声音,有的就磔磔地怪叫栖止于山崖上,然后无拘无束地慢悠悠地飞走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水流潺潺有声,竹柏茂盛蔚为大观,草木四季都有花开。
有位道士在溪水的六曲处尽头只造了一间房舍,来供游人吃东西休息。
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
我的朋友朱元晦住在五夫里,五夫里在距离武夷山不到三十里的地方,近得好像是
武夷山外园,有空的时候就到武夷山游玩。
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带着书前来诵读,选取的是《诗经》和《楚辞》,(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吟哦高歌,饮酒长啸,一定要停留数日才离开。
大概山中所有的乐趣,都是朱元晦的私人拥有,与他相比,我常常觉得很惭愧。
淳熙十年,元晦辞去江东使节一职,享受祠官俸禄,又说:“如今我管理此地,终于能尽享山中之乐了。
”因为他游览的次数多了,就在溪水的第五个转折处,背靠巨石的地方,规划精舍,采取道庐一半大小的规模。
锄去茅草,只得到将近几亩大的地方。
这里环境清幽,奇石佳木,拱立于屋子的周围,互相映衬。
元晦叫弟子们准备簸箕、铁锹,采集青瓦,栽种竹子,弟子们相继完成了这些工作。
元晦亲自规划了精舍的布局,中间的做厅堂,旁边的做书房,高的做亭,间架多的做内室。
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
我听到这件事,恍然像刚从睡梦中醒来,醒来后,还隐隐约约记得这个地方的美景。
而且元晦对我说:“请你记述一下吧!”
元晦,一介儒生。
当时正用他的学问在这一带讲学,教育门生弟子。
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
秦汉以来,儒家的学说得不到阐明已经很久了。
孔子所说的有志于道,指的是什么呢?孔子,圣人啊,他慢步或快走都有一定的道理。
至于他登上泰山之顶,在舞雩台下吟诗唱歌,没有什么他不游历的,原来是因为他的胸中自有广阔的天地。
因而当时有弟子(曾皙)弹奏琴瑟,铿地一声停下,咏唱“春服既成”,竟然只有他被圣人所赞同。
古代的君子对于游玩休息,哪里是拘拘束束的呢?
元晦既然已经明白这些道理,就尝试着用这些道理教导那些来向他求学的人,并和他们一起在精舍饮酒畅谈。
古时那些神仙般的人物,(求学者)都能享受这仙人般的山水乐趣,那又如何呢?
淳熙八年,颍川韩元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