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2)
- 格式:ppt
- 大小:472.50 KB
- 文档页数:13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篇文言文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是作者的好友谢正,“中书”是他的官职。
这第二个书就是书信的意思。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好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当时的南北朝时期,社会黑暗,政治动荡,很多知识分子都隐居山林,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这个陶弘景就是这样一位隐士,他经常会写信给好朋友,将自己所见之好山好水写进书信,用以劝慰友人。
这篇文章,作者分三个层次为好友介绍了这奇山异水,让我们赶紧去读读吧。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山河之得共谈,共同赏谈。
这开篇前两句便总领全文,说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不但点名了中心,也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总基调,道出了作者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色交辉;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陈琳至于水中潜游的鱼静月竞相跳跃。
这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这秀美的山川美景。
你看,那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寥寥八个字,便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把山川之高,水之境描写得空灵澄澈。
接下来四句,作者先描写静静那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那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常青葱翠,这五彩斑斓的山石和青翠的竹木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绚丽辉煌的景象。
这最后四句,作者开始着力打造动静。
这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远处传来了野鸟那此起彼伏的鸣叫,太阳快要落山之际,那潜游在水底的鱼儿争相跳出了水面。
作者用这山人的啼叫,林鸟的乡民,由于的静月,为我们打造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
第11课《短文二篇》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B.自康乐以来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D.念.无与为乐者5.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D.实是/欲界之仙都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 ) (2)古来共.谈( )(3)五色交辉..( ) (4)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 ) (6)夕日欲颓.( )(7)沉鳞竞.跃( ) (8)念.无与为乐者( )(9)庭下如积水空明..如吾两人者耳( ) ..( ) (10)但少闲人7.翻译下列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6)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
(7)《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是:。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上)人生苦短,人事如梦。
回首往事,我时常感慨万分,生活中那些陪伴我成长的书籍,真是如一盏灯火,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点亮心灵。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亲。
记忆中,我童年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中书书。
那是我父亲从小给我买的,他说中书书能够开拓眼界,培养阅读习惯。
每当我静下心来读书,那些古代文人墨客的洒墨重彩仿佛就在我眼前展开。
我读中书书,中书书读我。
在这些中书书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红楼梦》。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情的真谛和人生的无常。
无论是林黛玉的泪水,还是贾宝玉的愧疚,每个人物都令人动容。
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去感受和珍惜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是快乐还是悲伤。
中书书,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让我懂得如何去面对自己的软弱和勇敢。
中学时期,我逐渐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书书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其中,《史记》给我印象最深。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让我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通过阅读《史记》,我经历了一场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兴衰的历史课。
其中记载了伟大的人物和壮丽的故事,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感谢中书书的陪伴和启迪,让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除了中书书,我还要感谢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
他们是文化的瑰宝,智慧的源泉。
他们的著作,让我受益匪浅。
如《论语》中的孔子,他的言行和思想都深深影响了我的成长和人生观;如《资治通鉴》中的司马光,他用严谨的史料和独到的评论,结成了一部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
这些伟大的人物和他们的作品,如同一道道流光,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
回首往事,我心怀感激。
感谢中书书的陪伴和指引,感谢那些历史上的伟人,他们的著作带给我无尽的智慧和启迪。
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我能够继续坚持阅读,并从中书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让我们用阅读点亮心灵,用中书书装点人生。
答谢中书书(下)人生路漫漫,历史长河。
回首往事,我常常陶醉其中。
答谢中书书课文原文答谢中书书课文原文答谢中书书课文原文是怎样的呢?答谢中书书是语文课文的重要一课,答谢中书书课文原文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答谢中书书课文原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课文译文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知识扩展:答谢中书书扩写山川之美,古往今来均是文人墨客、风流雅士所吟咏的对象。
江山如画,山水怡人,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造化。
青山浮水,令人景仰。
无数游人纷至杳来,争睹山水风韵。
无一不感喟,青山,绿水,怪石,险滩,深潭,飞瀑。
恍若置身瑶池仙境。
重峦叠嶂高耸入云,岿然屹立,绵亘数十里,逶迤而莽苍。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时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消散)沉鳞竞.跃(争相)B.夕日欲颓.(坠落)四时..俱备(四季)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特)D.古来共谈..(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共同谈论)欲界之仙都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B.四时俱.备五味俱.全C.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清.流见底清.荣峻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重点注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谈:动词作名词,谈论的话题,谈论的内容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形容词作名词,奇丽的景色【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早晨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5、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常考点】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玄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第二个“书”即书信。
二、三行对译【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字词解释】之:的共:共同。
【译文】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字词解释】交辉,指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俱,都。
译文】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字词解释】将:将要。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译文】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字词解释】是:表判断。
欲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秀居住的美好世界。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原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词解释】自:从。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奇:指奇山异水。
【译文】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三、朗读节奏停顿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文言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二)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跟欲-----夕日欲颓:副词,快要实是欲界之仙都:名词,欲望(三)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赏析2篇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赏析2篇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赏析1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诗词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答谢中书书》 2《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执教罗灵芝一、教材把握:《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
4、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析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板书:山川)同学们,看到“山川”这两个字,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看出你们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的感受一番。
《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解题: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二)朗读感知: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