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合同法律制度-保证(2)-保证合同和保证方式
- 格式:pdf
- 大小:156.79 KB
- 文档页数:4
合作合同中的保证条款与担保方式在合作过程中,保证条款和担保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合作合同中,以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并提高合作的可靠性。
本文将就合作合同中的保证条款和担保方式展开讨论。
一、保证条款1. 保证的定义与作用保证是指一方为了保障合同履行的完成,对另一方承担义务和提供保证金的行为。
保证条款在合作合同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信任度:保证条款可以有效降低合作风险,增加各方的信任度。
(2)确保履约:保证条款明确承诺一方在合约期内履行各项义务,确保合作按约进行。
(3)补偿损失: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另一方可以获得经济赔偿或其他救济措施,保证其权益不受损失。
2. 保证的种类保证条款根据合作合同的特定情况和需要,可以采取不同形式。
以下是常见的保证种类:(1)付款保证:合作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承诺按时支付合同金额或其他款项。
(2)商品质量保证:一方承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符合质量标准和规定,保证产品质量合格。
(3)交付保证:一方承诺按照合同要求,按时交付所需的产品或服务。
(4)违约责任保证:合作一方对其违约行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并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式。
二、担保方式1. 保证金保证金是常见的一种担保方式,合作一方在签订合同时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
保证金的作用是在一方违约时,作为对另一方的赔偿,因此可以有效地约束违约行为,确保合同履行。
双方可以协商保证金的具体金额、支付方式以及处理原则等。
2. 银行担保银行担保是指合作一方通过向银行申请,由银行作为担保方为其提供责任担保。
银行可以向另一方支付合作一方违约责任担保的赔偿金,以保障另一方的权益。
银行担保可以提高合作可靠性,并减少违约风险的发生。
3. 抵押物担保抵押物担保是指合作一方将其拥有的财产作为担保物,以确保合同履行。
担保方在合作一方违约时,可以依法取得担保物,并以其价值进行补偿。
抵押物担保常见的形式有房产抵押、车辆抵押等。
4. 第三方担保第三方担保是指合作一方通过邀请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作为担保方,对合同的履行承担责任。
合同法中的保证制度详解保证制度是合同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运用为合同缔约双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安全感。
本文将从合同法中的保证制度的含义和作用、保证的方式和效力以及保证制度的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保证制度的含义和作用保证制度是指合同一方以其全部或部分个人财产所担保的方式,保证其债务履行责任的法律规定。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信任:保证制度的存在,为合同缔约双方提供了一种相互信任的机制。
合同一方可以通过提供担保,增加对方履行合同义务的信心。
2. 保障合法权益:保证制度有助于确保合同一方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当合同一方无力履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可以依据保证制度进行索赔,并通过担保财产实现债权的实际债权。
3. 促进交易:保证制度的存在,为交易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使得各方在交易中更加愿意参与,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保证的方式和效力保证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主要有一般保证、连带保证和不可撤销保证等。
1. 一般保证:一般保证是指合同一方提供对合同履行的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即当合同一方无力履行合同义务时,担保人将承担全部或部分债务责任,并对债务人的不履行行为负责。
2. 连带保证:连带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务人共同对债务向债权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担保形式。
合同一方在无力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可以直接向保证人追偿,保证人承担与债务人相同的连带责任。
3. 不可撤销保证:不可撤销保证是指保证人一经提供保证,不得擅自解除或撤销。
即使合同一方债务履行正常,保证人也无权解除保证责任,除非经过债权人同意。
保证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的强制约束力。
当债务人无力履行合同义务时,合同一方可以依据保证制度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追索债务。
三、保证制度的适用范围保证制度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民事合同,但并非所有合同都必须采用保证制度。
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是否采用保证制度。
一般来说,保证制度常见于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租赁合同、销售合同等。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本章叙述了合同的订立到合同的履行的全过程,概念较多,难度较大,实用性很强,历年考试分值都比较高,是重要的一章。
本章几乎每年都有主观题出现,所以要加强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而且本章的综合题很可能会与其他章的内容结合出题,要注意结合应用。
2013年本章教材有一些局部调整,并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做了一些实质性修改。
第一节 合同法律制度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合同做如下分类:1.以法律、法规是否对其名称做出明确规定为标准,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2.按照除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是否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为标准,分为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3.按照法律、法规是否要求具备特定形式和手续为标准,分为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4.按照双方是否互负给付义务为标准,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5.按照当事人权利的获得是否支付代价为标准,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6.以合同相互间的主从关系为标准,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
二、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一)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合同法,即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包括:(1)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
(2)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合同关系,同时还包括自然人之间的买卖、租赁、借贷、赠与等合同关系。
(3)在政府机关参与的合同中,政府机关作为平等的主体与对方签订合同时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4)其他法律对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
2.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
【相关考点】依据《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例题·单选题】下列合同中,不属于我国《合同法》调整范围的是( )。
合同法中的保证与担保的区别与联系合同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合同关系。
在合同法中,保证与担保是两个常见的概念,它们在实践中经常被使用,但是很多人对于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不清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保证和担保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一、保证的含义与特点保证是指合同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履行承诺或者债务提供担保或者保证的行为。
在保证合同中,保证人承诺,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人将为债务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保证的主要特点包括:1. 保证人的责任是从履行债务人的义务不可履行之日起开始,即债务人违约后,保证人才需要履行保证责任。
2. 保证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即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共同责任。
3. 保证人的责任是相对的,即保证人的责任是以债务人的履行为前提的,只有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保证人才需要履行保证责任。
二、担保的含义与特点担保是指一方为另一方的债务提供担保的行为。
在担保合同中,担保人作为债务人的保证人,为债务人的债务提供一定的担保措施,以确保债权人能够获得应有的权益。
担保的主要特点包括:1. 担保人的责任是主要责任,即担保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直接承担债务。
2. 担保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即担保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共同责任。
3. 担保人的责任是无条件的,即担保人无条件地为债务人的债务提供保证。
三、保证与担保的区别与联系保证与担保在法律上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性质:保证是合同法中的一种特殊合同,它是一种主动义务,即保证人主动承担责任;而担保则是一种被动义务,担保人只有在债务人违约时才需要承担责任。
2. 责任起始时间:保证的责任是从债务人违约之日起开始,而担保的责任则是从合同成立之日起即开始。
3. 责任范围:保证人的责任是相对的,即保证人的责任是以债务人的履行为前提的;而担保人的责任是绝对的,即担保人无条件地为债务人提供担保。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中级)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知识点:保证(3)-保证责任● 详细描述:1.保证责任的范围 保证人在约定的保证担保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2.主合同变更与保证责任承担 (1)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对受让人承担保证责任。
但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禁止债权转让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同意转让的债务部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3)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4)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做了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间。
(5)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内容,但并未实际履行的,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6)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除外。
3.保证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的保证责任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属于共同担保。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1)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 (2)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2015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知识点:保证合同和保证方式
1.保证合同——要式合同
(1)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2)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
(3)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
2.保证方式
3.共同保证——保证人为多个
(1)按份共同保证: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按份额对主债务承担保证义务。
(2)连带共同保证: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约定所承担的保证份额或仅有各保证人之间的内部约定。
4.共同担保——人保、物保并存:
(1)有约定的: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确定责任
(2)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
①物保是“主债务人”提供的:有先后顺序
债权人先就债务人的物的担保求偿,保证在物的担保不足清偿时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②物保是“第三人”提供的:没有先后顺序
保证与物的担保居于同一清偿顺序,债权人既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也可以对担保物行使担保物权。
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中级)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知识点:保证(1)-保证和保证人● 详细描述:1.保证 保证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的债务履行作担保,由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2.保证人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
(1)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保证人。
但是,在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情况下,国家机关可以作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2)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或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对保证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提供的保证无效后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保证责任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4)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
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证人为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的,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债权人自行承担;债权人不知保证人为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因此造成的损失,由债权人和保证人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例题:1.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绝对不能成为保证担保方式中保证人的有( )。
A.国家机关B.以公益为目的学校C.以公益为目的医院D.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正确答案:B,C,D解析:在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情况下,国家机关可以作保证人。
合同的保证与担保一、保证的定义和义务保证是指当合同中的一方(以下称为“保证人”)承诺为了确保另一方(以下称为“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义务履行中不会遭受损失而作出的行为。
在本合同中,保证人承诺为了确保债务人履行合同中所列举的义务,如债务人未按合同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保证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或提供必要的担保。
二、保证的范围本合同中的保证范围限于合同所列明的债务,即保证人仅为债务人在合同中所约定的特定义务承担责任。
保证人不对债务人履行合同中未约定的义务承担任何责任。
债务人未经保证人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擅自增加或改变债务的性质或范围。
三、担保方式1. 保证金:保证人向债权人支付相应金额的保证金作为担保。
保证金应在受益方提出要求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支付到受益方指定的账户,并以保证金收据为凭证。
2. 信用保函:保证人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向债权人出具相应金额的信用保函,并确保信用保函的有效性。
3. 实物担保:保证人将其名下的特定财产(如房产、车辆等)作为担保提供给债权人,以确保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
四、保证的期限和变更保证人的保证期限为合同有效期内,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在保证期限届满前,债权人应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保证人是否延长保证期限或终止保证。
保证人未收到债权人通知的情况下,保证自动延长至合同有效期届满。
保证人在保证期限内,如需变更保证方式或减少保证金额,应及时与债权人协商并达成一致。
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应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并经双方签字确认。
五、保证责任的发生及承担1. 如果债务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违约,债权人有权要求保证人履行其保证义务。
2. 保证人对债务人的违约行为负有连带责任,即保证人与债务人承担相同金额的责任。
3. 债权人可以通过向保证人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履行责任,保证人应在收到通知后的三十个工作日内履行其保证义务。
六、免责与解除1. 如果保证人能够证明其未能履行保证义务的原因是由于不可抗力、政府行为或其他无法预见且无法避免的情况而导致的,则保证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规定的保证⽅式有什么保证是⼀种担保⽅式,可以⽤来保证双⽅当事⼈的债权债务关系能够得到顺利的实现。
如果债务⼈不履⾏债务的话,债权⼈是可以要求保证⼈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的。
那么,《民法典》规定的保证⽅式是怎样的?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民法典》规定的保证⽅式有什么保证的⽅式,是指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的⽅式。
在保证合同中应明确保证的⽅式,从⽽更好地明确保证⼈地责任承担⽅式。
因为不同地保证⽅式,保证⼈承担地责任不相同。
保证地⽅式有两种:(1)⼀般保证。
这是指保证⼈仅对债务⼈不履⾏债务负补充责任的保证。
(2)连带责任保证。
这是指保证⼈在债务⼈不履⾏债务时与债务⼈负连带责任的保证。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有多久保证合同是为了保证主合同的履⾏⽽订⽴的,由保证⼈承诺当债务⼈不履⾏债务的情况下,由保证⼈按照约定履⾏债务或承担责任。
因此,作为担保法律关系,实际上包括了主合同关系和保证合同关系,由债权⼈与债务⼈签订的主合同和债权⼈与保证⼈签订的保证合同构成。
⼀、讼时效的中断问题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是否导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区分⼀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后果是不同的。
在⼀般保证的情况下,债权⼈必须⾸先向债务⼈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不能单独起诉保证⼈,债权⼈⼀旦通过上述⽅式主张权利,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主合同的诉讼时效中断。
此时,根据《民法典》692的规定,保证期间的作⽤已经消灭,诉讼时效制度开始起作⽤。
如果此时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不中断,经过长时间的诉讼或者仲裁后,债权⼈对保证⼈的诉讼时效很可能超过,对债权⼈未免不公平。
因此,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亦应中断。
⽽在连带保证责任时,情况则有所不同。
根据《民法典》第688条的规定,在主合同履⾏期届满后,债权⼈可以要求债务⼈履⾏,也可以直接要求保证⼈履⾏。
此时,与⼀般保证责任相⽐,连带保证责任具有很⼤的独⽴性,债权⼈可以直接向保证⼈主张权利。
⼀旦债权⼈向保证⼈主张权利,则产⽣两⽅⾯的效⼒,⼀是保证期间归于消灭;⼆是诉讼时效开始发挥作⽤,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合同的保证和担保合同的保证和担保协议本协议由以下各方于(日期)签署:甲方:(甲方名称)地址:(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甲方法定代表人姓名)乙方:(乙方名称)地址:(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法定代表人姓名)鉴于甲方和乙方就(合同名称)的订立达成一致意见,现就合同的保证和担保事项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保证的内容1. 甲方保证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将按时履行,并承担可能带来的违约责任。
2. 甲方保证其在本合同中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3. 甲方保证其享有签署本合同所需的权利和能力,并未受到任何限制或不利影响。
第二条担保的范围乙方同意,在甲方发生违约行为时,提供充分的担保,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违约金、违约利息等赔偿责任。
担保的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财产担保、第三方担保、抵押担保等。
第三条违约责任1. 甲方发生违约行为时,应赔偿乙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实际损失、合理的律师费用等,赔偿金额不得低于乙方所受损失的金额。
2. 甲方应承担因违约行为而导致的其他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违约金、违约利息以及产生的一切后果。
第四条争议解决对于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任何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若协商不成,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至(仲裁机构名称)仲裁解决。
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五条其他约定1. 本协议一经签署即生效,并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2. 本协议是甲方和乙方之间关于合同的保证和担保的完整协议,任何关于本协议的修改或补充应以书面形式作出,并经双方代表的签字确认。
3. 在本协议未明确约定之事项,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 本协议一式(份),双方各自持(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签字)(签字)(日期)(日期)。
合同协议中的保证和担保条款保证和担保是合同协议中重要的法律概念,它们在商业交易中起着保障权益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本文将就合同协议中的保证和担保条款进行探讨,分析其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的法律影响。
一、保证的定义和分类保证是指一方(保证人)就另一方的债务、履约能力或其他事项作出的法律承诺,以确保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保证可分为直接保证和连带保证两种形式。
1. 直接保证:指保证人直接向债权人承诺对债务进行保证,即使主债务人不能履行,债权人仍可直接向保证人追偿。
2. 连带保证:指保证人与主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在主债务人不能履行时,债权人可选择向保证人或主债务人追求债务。
二、保证条款的内容与效力保证条款是体现保证关系的一项约定,它应当明确约定保证的对象、范围、期限以及保证人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合同协议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保证的规定,以保证其效力和合法性。
1. 保证对象:保证对象是债务人的履约能力或其他事项,双方应当准确定义保证对象的范围和要求。
例如,合同可以保证债务人的财产权益、履行特定义务或满足一定的标准。
2. 保证范围:保证范围是保证人对主债务的保证责任的界定,常见的保证范围有金额限制、时间限制或特定条件限制等。
双方应当明确约定保证的范围,以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3. 保证期限:保证期限是指保证人对一定时间内的债务进行保证。
双方应当明确约定保证期限的起止时间,并在协议中载明。
4. 保证人的责任和义务:合同协议应当明确约定保证人的责任和义务,例如承担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保证人对主债务的担保责任一般是无条件且不可撤销的。
三、担保条款的定义和种类担保是指为债务人的债务和履约能力提供担保的行为,通过第三方的担保,增加债权人的信心,促使交易的顺利进行。
担保可分为保证担保和质押担保。
1. 保证担保:保证担保是指由保证人向债权人提供保证,确保债务人履行债务。
在债务人不能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追求保证人的责任。
2. 质押担保:质押担保是指债务人将其财产、权益等质押给债权人,作为债务履行的保证。
合同中的保证和担保
合同中的保证和担保是一种合同法律中常见的条款,它们起到保障合同双方权益和降低交易风险的作用。
在合同中,保证和担保通常被用来保证合同的履行,并对合同一方的不履行行为进行赔偿或补偿。
保证是指当事人为了实现合同目的或者保证合同的履行而作出的承诺。
在保证中,保证人承诺如果被保证人不能履行合同,他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当甲方与乙方签订合同时,甲方可能会向乙方提供履约保证,保证合同金额的履行。
这样一来,如果甲方无法履行合同,保证人就要承担责任,保证乙方的权益不受损害。
另外,担保是指一种担保人为保证被担保人履行合同义务而作出担保承诺的法律行为。
在担保中,担保人承诺对被担保人的履约行为进行担保,以确保合同的履行。
比如,甲方与乙方签订了合同,但甲方有担保人对其履约进行担保。
如果甲方无法履行合同,担保人就要替代甲方履行合同义务,以保证乙方的权益。
保证和担保虽然有相似的作用,但两者在法律上有所不同。
保证通常是由当事人自愿提供的,没有法定的担保责任;而担保是一种法律义务,担保人需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被担保人履行合同进行担保。
在合同中加入保证和担保条款可以提高合同的履行保障性,降低交易风险,并增加合同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但同时,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也要注意保证和担保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避免双方权益受到侵害。
总的来说,保证和担保是合同法中的重要条款,有助于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降低交易风险。
双方在签订合同时要慎重考虑保证和担保的添加与否,并在法律的范围内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合同的履行和权益的保障。
合同的保证方式有哪些合同是法律上保障交易双方权益的一种重要文书。
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通常需要使用一些保证方式来提供额外的保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合同保证方式。
1.保证金保证金是一种常见的合同保证方式。
在签订合同时,一方(通常是购买方)需要向另一方(通常是销售方)支付一笔钱款,作为合同的履约保证。
如果合同的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支付方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使用保证金作为赔偿。
保证金的数额通常是合同总金额的一部分,具体数额可以双方协商确定。
2.保证人担保合同中的一方可以要求另一方提供保证人担保。
保证人是指第三方个人或机构,愿意为合同的一方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合同的一方合同义务,保证人将负责履行合同或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保证人担保可以提高受保方对于对方履约能力的信心,从而增加受保方与对方签订合同的意愿。
3.保险对于一些合同涉及的风险较大的交易,合同的一方可以购买相应的保险来减轻风险。
保险公司将根据合同的约定,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如意外事件、损失等,以保障受保方的权益。
购买保险可以降低货物运输、财产保障等方面的风险,提高合同执行的安全性。
4.抵押权在房地产或贷款等合同中,抵押权是一种常见的保证方式。
合同的一方可以将其房产、财产等作为抵押物,以提供额外的保障。
如果合同的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受保方可以通过行使抵押权来追回损失。
5.保函保函是一种书面保证,保证方通过信用机构发放保函,承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履行合同义务。
保函通常可以提供额外的保障,因为信用机构作为第三方介入,信用机构的信誉和实力将起到一定的担保作用。
保函可以使受保方更加放心,从而促使双方签订合同。
6.其他保证方式除了上述的常见保证方式外,合同的保证方式还可以包括质押、担保等。
这些保证方式根据不同的合同类型和具体情况而定,需要双方协商确定。
总结起来,合同的保证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保证金、保证人担保、保险、抵押权、保函等。
选择合适的保证方式可以有效减轻交易风险,保障双方的权益。
合同中的保证与担保条款一、保证条款在合同中,保证是指一方为了确保履行合同义务,向另一方承诺履行某一行为或提供某一条件的条款。
保证条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的保证对象:保证条款应具体说明保证的对象是什么,可以是货物的质量、数量、性能,也可以是服务的质量、时效等。
2.保证的范围:保证条款需要明确保证的范围是什么,即保证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比如,如果是货物质量的保证,可以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如果货物出现质量问题,卖方将负责修理或更换。
3.保证的方式:保证条款需要规定保证的方式是什么,可以是书面保证、口头承诺等。
一般来说,为了保障双方的权益,最好将保证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便于后续的解释和证明。
4.保证的责任:保证条款需要明确保证方对于保证不履行的责任是什么。
一般来说,如果保证方没有按照保证条款的约定履行保证,另一方可以要求保证方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责任等。
二、担保条款担保是指在一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情况下,另一方愿意提供担保措施,保证债务能够得到履行的条款。
担保条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担保方式:担保条款需要明确担保的方式是什么,可以是保证人提供担保函、提供抵押品等。
2.责任限制:担保条款需要明确保证人的责任限制是什么。
一般来说,担保人的责任限制可以是有限担保或无限担保。
有限担保意味着保证人的责任只限于担保范围内的债务,而无限担保表示保证人对所有债务均承担担保责任。
3.担保费用:担保条款需要明确担保人是否需要支付担保费用。
一般来说,如果提供担保需要支付费用,费用的具体数额可以在担保条款中约定。
4.担保的解除:担保条款需要明确在何种情况下担保可以解除。
比如,如果债务一旦得到履行,担保可以解除;或者如果担保人和债务人达成另外的约定,担保也可以解除。
在合同中,保证和担保的条款是双方为了确保合同履行和保障权益而约定的重要内容。
双方需要在签订合同时,对这些条款进行详细的商讨和约定,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合同中的保证与担保法律制度保证与担保是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合同中扮演着保障交易安全和信任的角色。
保证与担保的法律制度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法律保障,使其能够在交易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信心和安全感。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的保证与担保法律制度,以及它们对于合同履行的作用和意义。
一、保证的法律制度保证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履约行为进行承诺,承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保证对方的权益不受损害。
保证可以是明示的或默示的,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
在合同中,保证通常以保证条款的形式体现,明确规定了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履约行为进行承诺的内容和方式。
保证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责任: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履约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果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人有义务代替债务人履行或承担赔偿责任。
2. 保证的范围:保证的范围通常包括债务人的全部或部分债务,以及利息、违约金等附属债权。
保证的范围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避免争议和误解。
3. 保证的方式:保证可以是一般保证或连带保证。
一般保证是指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履约行为进行承诺,但保证人的责任仅限于债务人未能履行时。
连带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无论债务人是否履行,保证人都有责任履行。
4. 保证的效力:保证的效力通常受到合同法的规定和法律制度的保护。
保证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保证责任,债权人有权依法向保证人主张权益。
二、担保的法律制度担保是指一方为另一方的债务提供担保,以增加债权人对债务人履约能力的信心和保障。
担保可以是抵押、质押、保证等形式,通过提供担保物或提供第三方担保人的方式进行。
担保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担保物的设立:抵押和质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它们要求债务人将自己的财产作为担保物提供给债权人。
担保物的设立通常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和程序,以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2. 担保责任:担保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如果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债权人有权向担保人主张权益,担保人有义务代替债务人履行或承担赔偿责任。
保证书和保证合同的区别合同编号:__________第一章定义与术语1.1定义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本合同中的下列术语应具有如下含义:(1)“保证人”指甲方,愿意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而向债权人提供保证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债权人”指乙方,有权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债权人。
(3)“债务人”指甲方或第三方,对债权人负有债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4)“保证合同”指甲方与乙方签订的、约定甲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的合同。
(5)“保证责任”指甲方根据本合同的约定,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向债权人承担的保证义务。
1.2术语解释(1)保证人:在本合同中,保证人是指愿意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而向债权人提供保证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债权人:在本合同中,债权人是指有权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债权人。
(3)债务人:在本合同中,债务人指甲方或第三方,对债权人负有债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4)保证合同:在本合同中,保证合同指甲方与乙方签订的、约定甲方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提供保证的合同。
(5)保证责任:在本合同中,保证责任指甲方根据本合同的约定,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向债权人承担的保证义务。
第二章保证范围与保证方式2.1保证范围(1)主债务:指甲方与乙方签订的《借款合同》(编号:__________)项下的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2)从债务:指甲方与乙方签订的《保证合同》项下的保证责任。
2.2保证方式保证人提供的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即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与债务人同等的责任。
第三章保证期间3.1保证期间的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至债务人履行完毕主债务之日起终止。
3.2保证期间的延长在保证期间内,若债权人依法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同意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第四章保证责任的免除与减轻4.1免除保证责任的条件(1)债务人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履行完毕债务。
第五章合同法(1)一、合同法概述(一)合同的分类1、实践合同:保管合同、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定金合同、借用合同等。
(二)不适用《民法典》的范围(1)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属于《民法典》调整的范围;(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
2.如果政府机关作为平等的主体与对方签订合同,适用《民法典》。
二、合同订立的方式(一)要约1、要约邀请:内容不明确,不产生法律效力;即使承诺,合同也不成立,“对方不负法律责任”(1)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办法、基金招募说明书、商业广告和宣传、寄送的价目表等为要约邀请。
2、要约:内容具体明确,产生法律效力;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1)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2)①拍卖流程:拍卖公告(要约邀请)→应买(要约)→落槌(承诺)②招标流程:招标公告(要约邀请)→投标(要约)→定标(承诺)(3)“商品房广告”中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许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视为要约。
3、要约生效时间: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1)对话方式: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2)非对话方式:①数据电文形式:A.指定特定系统接收——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B.未指定特定系统接收——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②其他形式:到达相对人时生效4、要约的撤回(发出后、生效前):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5、要约的撤销(生效后、承诺前):不可撤销的情形:(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2)“明示”要约不可撤销;(3)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6、要约失效的情形:(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新要约或反要约)(二)承诺1、承诺的生效: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合同中的保证保证是合同中一项重要的法律条款,它在合同各方之间起到约束和保护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合同中的保证条款,并对其重要性做出分析。
一、保证的定义和种类保证是指合同一方对另一方承诺履行合同义务或是担保某种预期结果的法律行为。
根据保证的履行方式,可以将其分为明示保证和默示保证。
明示保证是合同各方在书面或口头协商中明确约定的保证。
它可以是具体的、特定的保证,也可以是一般的、普遍适用的保证。
例如,卖方向买方保证所售商品具有良好的质量。
在明示保证中,卖方清楚地承诺了买方能够获得合同约定的权益。
默示保证是合同法根据交易习惯或法律规定认为应当存在的保证。
默示保证的内容并非合同各方明确约定,而是根据特定交易背景下的常规预期推定的。
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默示保证其所出售的商品适合买方的特定用途。
默示保证保护了合同各方的合理预期和基本权益。
二、保证的法律效力合同中的保证具有法律效力,对合同各方具有约束力。
对于明示保证,法院将根据合同条款的明确表述来解释和执行。
如果保证内容清楚明确,并且违约方未能履行,则违约方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默示保证,法院将根据交易习惯和法律规定来推定保证的内容和效力。
合同各方有权依据默示保证要求对方履行相应义务。
如若违反默示保证,违约方将承担违约责任。
三、保证的限制和排除保证的范围可以根据合同各方的协商来进行限制或排除。
一般来说,合同各方可以约定排除某些特定的明示保证或默示保证。
然而,在保护交易公平性和消费者权益的原则下,法律对保证的排除有一定限制。
例如,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合同中,卖方无法排除商品具有合理质量的明示保证。
此外,在某些特定行业中,如金融和医疗领域,法律可能规定某些保证是不可排除的,以确保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四、保证履行的救济措施当保证未能履行时,受益方有权寻求救济措施。
常见的救济措施包括要求违约方履行保证、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要求解除合同等。
受益方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来寻求救济。
合同的保证和保证责任保证是商业合同中的一个重要条款,它用于确保合同交易的安全和双方的信任。
本文将介绍合同的保证和保证责任,并探讨其在商业交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保证的定义与分类保证是指在合同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或结果做出明确的承诺,保证其履行合同义务或实现特定结果。
根据保证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可以将保证分为以下几类:1. 履行保证:指一方保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按约定主动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合同义务的履行。
例如,卖方保证按时交付商品,买方保证按约支付货款。
2. 事实保证:指一方保证在合同成立时,其所陈述的事实或状况是真实、准确、完整的。
例如,卖方保证所售商品没有任何瑕疵或隐患。
3. 权利保证:指一方保证其在合同中所表述的权利是合法、有效的,并不存在任何第三方的限制或权益。
例如,出租人保证其出租的物业没有被查封或抵押。
二、保证责任的范围与限制保证责任是指当保证方不履行或未能完全履行保证义务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其承担一定的赔偿或其他责任的情况。
但保证责任并非无限制的,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限制和规定。
1. 违约责任:当保证方违背了对合同的保证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如赔偿损失、履行附加义务等。
2. 免责条款:在合同中,一方可以与另一方约定一些不属于保证责任范围内的情况,以减轻自身的责任。
免责条款应明确、合理,并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承担责任的限制:保证方的责任承担通常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一方可能要求对方提供一定的担保,以减轻其在保证责任下的损失。
三、保证的重要性和作用保证在商业合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够为合同交易提供一定的保障和信任,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 增加交易信任:保证可以增加合同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化解不确定性。
一方通过保证承诺来证明其履行能力和诚信度,从而使另一方更愿意与其合作。
2. 保障合同权益:保证能够为合同交易提供一定的保障,确保合同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现。
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通过保证责任来维护自身权益。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经济法(中级)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知识点:保证(2)-保证合同和保证方式
● 详细描述:
1.保证合同
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保证的内容应当由保证人与债权人在以书面形式订立的保证合同中加以确定。
(1)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就单个主合同分别订立保证合同,也可以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项商品交易合同订立一个保证合同。
(2)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保证合同也成立: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的;主合同中虽然没有保证条款,但是,保证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的。
(3)保证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被保证的主债权(即主合同债权,下同)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保证担保的范围;保证的期间;以及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保证合同不完全具备上述规定内容的,可以补正。
2.保证方式
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在
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
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
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
辩权。
所谓先诉抗辩权,是指
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
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
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
权人可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例题:
1.甲公司应乙公司的要求与丙公司签订一份保证合同,但该合同没有约定保证方式。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公司应承担一般保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①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如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②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③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先诉抗辩权的。
连带责任保证(保证人和债务人“连带”)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共同保证(保证人之间“连带”)
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
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应当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
连带共同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
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
B.甲公司应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C.甲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D.甲公司不承担保证责任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2.下列各项中,一般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的有()。
A.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
B.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C.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
D.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先诉抗辩权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1)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如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2)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3)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先诉抗辩权的。
3.甲从乙银行贷款200万元,双方于8月1日签订贷款合同,丙以保证人身份在贷款合同上签字,因担心丙的资信状况,乙银行又要求甲提供担保,为此双方于8月3日签订书面质押合同,质物为甲的一辆轿车,但甲未将轿车交付给乙银行。
甲到期无力偿还贷款。
根据担保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乙银行主张担保权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乙银行只能主张保证债权,因为甲未将该轿车交付给乙银行,质权未设立
B.乙银行只能主张质权,因为丙与乙银行未签订保证合同,保证债权不成立
C.乙银行应先主张保证债权,因为保证债权先于质权成立
D.乙银行应先主张质权,因为质权担保是债务人甲自己提供的
正确答案:A
解析:(1)主合同中虽然没有保证条款,但是,保证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的,保证合同成立,本题中保证合同已经成立,有权主张保证债权;(2)以动产质押,质押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本题中,并未交付轿车,故质权未设立,不能主张质权(选项BCD错误)。
4.陈某向李某借款10万元,并签订了借款合同。
张某向李某单方面提交了签名的保证书,其中仅载明“若陈某不清偿到期借款本息,张某将代为履行”。
借款到期后,陈某未清偿借款本息,经查,张某并不具有代偿能力,根据担保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保证合同效力及张某承担保证责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张某可以以自己不具有代偿能力为由主张保证合同无效
B.张某可以以自己未与李某签订保证合同为由主张保证合同不成立
C.张某须向李某承担一般保证责任
D.张某须向李某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正确答案:A,B,C
解析:(1)选项A: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选项B: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
,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3)选项CD: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