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8.61 KB
- 文档页数:2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需解决三大“瓶颈”问题:大数据瓶颈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为搞准统计数据,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为使统计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和权威,有必要对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各种原因进行认真深入分析^p ,不断更新观念,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使统计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很多,站在基层政府统计部门的角度看,重点必须解决三大“瓶颈”问题。
一、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数据质量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高,部分行业非公经济已占垄断地位。
非公经济发展迅猛,但统计基础却相对薄弱。
从20__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过程和结果看,非公经济的统计难度最大。
在非公经济中尤其以私营、个体经营户的数据情况最难把握。
究其原因,一是私营业主和个体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瞒报、拒报统计数据是违法行为。
这与统计部门平时宣传贯彻《统计法》的力度不够有关系,同时也与我国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法治社会的现实状况有关系。
二是业主顾虑多。
作为私营、个体经营户普遍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家底,怕露富,怕多征税,怕惹麻烦,顾虑很多,瞒报甚至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是客观条件的制约。
绝大多数个体经营户规模小、人数少,属于夫妻店、家庭作坊的居多,在财务上没有正式的账目体系和专职负责人,资金在不断周转,业主对总收入、总支出等指标确实难说清楚。
要解决非公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除大力宣传贯彻《统计法》,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确如实申报统计数据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一法律常识以外,还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统计方法制度。
如在非公经济中部分地推行统计代理制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统计代理制就是政府统计部门委托具有统计代理从业资格的人员或中介机构对统计对象的统计工作进行全面代理的制度。
这项工作在我国部分地方已经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对抽样调查的样本要进行长期深入监测,全面了解与分析^p 其业务经营情况,及时修正样本数据,真正让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得到发挥。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研究摘要:数据统计工作对我国企业和国家的统计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其质量的好坏对企业和国家统计机关的决策和管理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在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定义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几个对策。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对策研究;现状;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统计数据质量面临着新的考验。
近几年来,我国的统计工作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但是,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结构也变得更为复杂,干扰因素很多,导致数据统计的工作不能够完全客观地实施。
所以,从前所设立的统计数据的系统和体制都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对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要狠抓数据统计工作,从而将质量提高上去。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它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程度来决定的,所统计的数据还应该体现其适用性和经济性,并且要能够具有参照性。
数据的统计工作主要是,将行业相关的已经发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以便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可以拿来作为参照,从而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下面对统计数据的几大特征的含义进行简单介绍。
准确性不仅仅是统计数据所要求的真实客观的一大体现,它也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
统计数据要有一个时间上的及时性,只有这样,统计信息才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提供给决策人有用的信息。
对于统计而言,其数据的完整性是极为重要的,残缺的信息内容无法完整地反映出全部的内容,一旦所统计的项目不全,统计数据的质量则是相应地大打折扣。
统计信息价值的最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适用性,如果所统计的数据根本无法适用于相似的项目中,它便失去了其价值所在,统计数据应该在简明扼要的基础上,将要表达的内容都表达得清楚明了。
可比性主要是为了日后项目的参照,经济性则是经济效益上的要求,毕竟对企业而言,其经济效益是运营和发展的动力所在。
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以来,这一统计部门的尚方宝剑为统计工作焕发出神奇的光彩,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各行业对统计法的认识都有了普遍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颁布实施对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提高统计工作地位和统计数据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统计工作本身的职能和性质所决定,统计执法对象的违法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有别于其他诸多法规,一方面统计数据又与各级领导的政绩密切相关,统计调查对象又日新月异、千变万化,新领域新业态层次不穷。
另一方面,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迟报、拒报统计资料等现象依然存在,即干扰了统计工作,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法》在其实施过程中的执法工作。
一、xx区统计执法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对统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统计执法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树立统计权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维护了统计法的权威性,增强了统计的公信力。
“六五”普法至今,xx区及各县(市)的统计执法工作都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全地区六县一市均不同程度地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六五”普法期间,全地区共发现统计违法行为x起,立案查处x起,其中新闻媒体曝光案件x起;罚款x万元,结案x起,结案率为100%。
通过统计执法,震慑了统计违法者,扩大了统计执法的社会影响,推动了《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实施,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有力地推动了统计基础和执法队伍建设。
近年来,xx区统计局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建设。
目前六县一市政府统计机构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及办公条件都得到了改善。
三是统计执法自身的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全地区统计检查单位数xx年为x个,从xx年至今,检查单位数一直保持在x个左右,统计执法日常化和稳定化基本形成。
企业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袁立华来源:《统计与管理》 2015年第10期袁立华企业统计的对象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数据,其表现形式是表格数据或文字报告,客观实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为调整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数据支持。
但碍于对企业统计工作的认识程度较低,长期以来,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存在差距,因此亟待重视企业统计工作。
一、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对其统计工作内容的了解相对匮乏,认为统计工作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仅仅是政府统计部门主导的一项服务性工作,是对企业常规经营的负担。
所以对统计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对企业统计工作的认识,还广泛存在误区,没认清企业统计是数据采集与分析于一体,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二)统计指标繁琐在实行“企业统一套表”改革后,虽减少企业统计报表的数量,但在统计报表指标设计上仍存在追求大而全的误区,企业统计报表指标设置的过细、过多、过繁琐。
既不实用,又给企业统计工作增加负担。
(三)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全企业统计之所以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是源于对高质量统计数据的准确分析、预测、预警等决策意义。
但在市场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私营中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更没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统计制度。
企业没有设置专职统计人员,或企业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企业统计工作不重视,造成企业原始数据记录不全,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等到资料缺失。
影响企业对数据搜集、分析与加工,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很难保证。
难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企业管理层的参考决策作用大大降低。
(四)统计部门配备力量不足配备力量主要体现在在编人员数量较少,工作任务较多而人力不够,部分在编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有待加强。
其次,影响企业统计工作准确性的另一个因素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均聘用兼职统计人员。
兼职统计人员对企业来说具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聘用兼职比专职要省钱,节约成本;而兼职的不利影响体现在,兼职不稳定,流动性大,对待统计工作的认知不够深入,对统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那么高,影响统计效率。
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因素探析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
当前,投资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重要动力,被称为“三驾马车”之一。
因此,投资统计数据倍受各级政府关注,投资增速的高与低也成为各界观察经济活力、“热”与“冷”的重要尺度。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数据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笔者长期在基层统计部门工作,对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1.基层报表单位统计基础薄弱1.1无专职统计人员。
多数投资单位,特别是新建项目单位人员少,而且分工不细、不明,没有明确的统计负责人,不设统计人员,大多由会计兼职统计工作,更有少数单位由领导临时指定人员负责,而且频繁变动。
统计人员缺少培训,统计知识缺乏,报表数据质量差。
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践中,常常遇到项目单位找不到统计人员、经理开统计会议、报表时经理又无时间的情况。
1.2依法统计意识差,报表随意。
由于投资统计报表对于项目单位来说是临时性报表,很多统计人员没有认识到投资报表是本单位的法定义务,视投资报表为份外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常以各种借口推托,不能主动按时地上报报表,总是要经过多次催报,统计部门工作十分被动。
1.3报表数据可信度差。
有些项目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部分单位连工程预算材料都没有,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
1.4部分政府财政投资的项目难以确定报表主体。
例如,政府修建一些基础设施,涉及到发改、规划、土地、市政、财政等部门,统计部门在确认报表主体时常常遇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最后统计部门不得不找领导协调解决,或者自己填报投资表。
2023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2023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私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了解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包括企业规模、发展趋势、创新能力、融资状况和人才需求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为政府、企业家和研究机构提供有关中国私营企业的详尽信息。
二、企业规模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私营企业普遍规模相对较小,约80%的企业员工数量在500人以下。
约60%的企业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
然而,仍有一些私营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
三、发展趋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私营企业普遍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超过80%的企业在近三年保持了持续的营收增长。
同时,超过70%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扩大业务规模,其中一部分企业还计划上市融资,以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四、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私营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调查显示,超过60%的企业认为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创新方面,大部分企业侧重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并且,不少企业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五、融资状况融资一直是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据调查数据,超过50%的企业表示融资依然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
此外,我们发现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和股权融资是私营企业最常见的融资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寻找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融资。
六、人才需求与融资问题类似,人才短缺一直是私营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调查数据显示,约70%的企业表示人才短缺对其业务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人才需求方面,技术人才和市场销售人才是私营企业最紧缺的两类人才。
此外,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也是企业亟需的人才类型。
七、政府支持私营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重点支持的对象。
调查显示,政府在税收减免、贷款便利等方面为私营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此外,政府还通过扶持农村私营企业、减少行政审批等措施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浅析民营经济统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摘要:民营经济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搞好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当前统计制度和方法与民营企业发展不适应,笔者试从几个方面探析如何解决民营经济统计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经济;统计;问题;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搞好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统计制度和方法与民营企业发展不适应(一)只有少数企业管理比较规范,多数企业管理体系薄弱民营经济在近几年“国退民进”政策下发展较快。
由于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只有较少的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大多数企业正处在培育成长期,有的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企业要形成规模还需要一定时期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扶持。
由于受企业发展条件的局限,企业的管理体系相对比较薄弱,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和规范。
(二)只有部分制造业企业经营场所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其他行业大多数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民营企业大多数没有土地使用权,经营场所一般均为租借方式。
制造业由于搬迁相对其他行业困难较大,因此经营场所相对固定,而其他行业没有必需的生产设备,搬迁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当企业在该经营场所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企业就要搬迁或关闭。
所以,当前的统计制度和方法也不适应企业随意搬迁的这种现状。
(三)只有个别企业的业主具有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多数企业的业主综合管理素质不高在民营企业的业主和管理人员中,有很大部分人以前是农民或工人,其中部分人员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他们在独立经营前没有系统参加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政策培训,不懂得企业在整个社会中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有的业主根本就不了解“统计”是做什么的,不知道“统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在各项统计调查中态度消极,对指标数据不如实填报,使统计调查资料严重失真,甚至有拒报行为。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者:姬小娟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各级政府制定宏观决策的重要资料来源。
本文通过对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内外在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建议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只有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才能为各级政府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翔实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统计的参谋助手作用。
近年来,网络上经常曝光某些省市出现了统计数据造假的新闻,这充分反映出了目前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1.人为因素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
一是各级领导的干预造成了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好多省市都实行了考核制度,以考核促经济发展,甚至于有些地方还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职务晋升的依据。
这样就无形之中,给统计数据造假敞开了一条大门,为了使主要经济指标能够有一个较好的完成情况,于是就出现了如新闻曝光的造假行为,扰乱了统计数据的正确上报,致使统计数据出现了虚而不实的现象。
二是部分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高。
目前,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国家实行了“企业一套表”制度,即由企业自行登录互联网进行网上数据报送,减少了中间环节对数据的干扰。
但由于各个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有些企业不仅没有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且连会计也是兼职的,认为统计工作不重要,甚至对上报统计数据存在抵触情绪,致使每到上报报表的时候才临时安排人员进行上报,就出现了上报数据多报、甚至漏报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是个别企业统计人员变换频繁。
在联网直报的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为私营单位,各项制度均不健全,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往往会出现本月这名同志参加培训进行数据上报,到下一个月时,又变为另外一名同志,造成了对统计制度不了解,对统计指标不熟悉,致使上报数据不规范,不完整,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在企业经营运行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
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找到切入点。
从政府宏观调控来看,也难以找到着力点。
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把统计工作简单化。
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
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
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像老企业那样没有规范的统计制度,甚至也没有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三是统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除了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
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素质较差,或事业心不强,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必然减弱。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作者:贾玲芝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6期摘要: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对于提高宏观经济运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影响统计质量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对策一、统计工作的要求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的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领域呈现经济利益多元化、经济格局多样化、经济统计现代化的趋势,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大。
二、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当前统计制度与统计调查方法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统计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新产业、新业态、新生产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为统计管理和统计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尤其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网上购物这一全新的销售模式的产生对传统的商业销售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由于网上销售模式的监管力度较弱,与之适应的统计管理制度和统计监测方法还未建立,很难纳入统计监测范畴,无法真实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现状。
与此同时,统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如在服务范围上,服务领域不宽、服务方式不活、服务内容不多;在服务方式上,重数据、轻分析,数据解读能力不强;在服务内容上,重经济指标,轻社会指标,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对称。
(二)当前统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数据收集难度较大。
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各种无主管部门的经济组织、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原有的由行业主管分级收集、汇总报送的统计数据渠道逐步减少,同时,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小规模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且对统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下降。
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 ,不断提高基层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基层统计工的重点 ,基层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证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迄今为止 ,基层统计力量薄弱 ,专业水干不高 ,基础不牢,网络不全等问题仍然存在。
而随着形势的发展 ,各级政府对基层统计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 ,社会各界对基层统计调查结果越来越关注。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问题研究 ,切实改进基层统计工作 ,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但就目前来看,统计工作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一、基层统计内部资源与工作任务匹配性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统计改革与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统计自身也在调整和完善。
统计系统、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体会:任务越来越繁重,难度越来越大。
这主要是统计系统所拥有的统计资源,特别是基层统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产生的压力所致。
1、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
报表收集上来后还需进行录入、审核、汇总等繁琐的工作。
同时,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普查周期调整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
按照工作流程,每项普查从准备,到后期资料整理扫尾,少则1、2年,长则需3、5年。
就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例,从2003 年开始准备,到2007 年才基本完成所有的工作;在经济普查尚未结束的2006 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又正式展开;到 2008 年,农业普查还未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又接踵而来。
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张晓明山东省金乡县社会医疗保险处【摘要】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其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统计方法制度与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与责任心等都是影响基层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加强法制工作等都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数据质量因素对策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1.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统计岗位落实不到位,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而且变动频繁,稳定性差。
调查表明,大中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相对比较规范,有专门的统计机构与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一些小型单位,特别是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多数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只是附带性的工作,而且经常变动,稳定性差,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规范的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完全配合,填报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偏差;三是基层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保障条件不能得到保障;四是部分基层单位分管统计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数据审核不严把不好关。
2.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统计调查方法相对滞后。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全面调查在基层工作中有时难免存在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在搜集资料单位的上下左右之间,往往容易引起矛盾,在层层上报过程中,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所以全面统计的结果有时并不全面。
对基层的统计抽样工作来说: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私营、个体经济等抽样工作,基层统计人员由于对抽样调查认识不到位,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抽样的样本点,抽样调查缺乏科学性导致调查样本的随机性、代表性难以保证,影响了调查样本数据的准确性,扩大了抽样误差。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民营企业慢慢发展壮大,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刺激经济发展,怎样去保障民营企业的成长的稳固性,成为我国较为关心的问题,在民营企业成长中,我国已经慢慢领会到内部审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在内审现实工作中,还有待改善。
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系统的分析。
本文将探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说明本文研讨的背景、意义和研讨的方法步骤。
其次,阐述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基本理论。
再次,从内部审计的现状探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如: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不够清晰,审计范畴不够广阔,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等。
然后,举例M民营企业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提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解决对策及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解决对策1绪论1.1I可题的提出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创立,内部审计渐渐成为民营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也在逐渐变大,成为企业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工作方式、审计范围和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出来本应有的作用,更没办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效果。
怎样清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以便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现在民营企业需要紧急研究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2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的背景民营企业是一个特有的社会群体,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通过对M民营企业的审计,发现内部审计自身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审计地位不够明确、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内部审计制度还存在着不足、内部审计效率偏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外部指导和监督以及内部审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等问题。
所以,很有必要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统计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基层统计工的重点,基层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基层统计力量薄弱,专业水干不高,基础不牢,网络不全等问题仍然存在。
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基层统计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基层统计调查结果越来越关注。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问题研究,切实改进基层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但就目前来看,统计工作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一、基层统计内部资源与工作任务匹配性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统计改革与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统计自身也在调整和完善。
统计系统、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体会:任务越来越繁重,难度越来越大。
这主要是统计系统所拥有的统计资源,特别是基层统计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跟不上产生的压力所致。
1、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
报表收集上来后还需进行录入、审核、汇总等繁琐的工作。
同时,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普查周期调整的有关规定,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
按照工作流程,每项普查从准备,到后期资料整理扫尾,少则1、2年,长则需3、5年。
就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例,从2003年开始准备,到2007年才基本完成所有的工作;在经济普查尚未结束的2006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又正式展开;到2008年,农业普查还未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又接踵而来。
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统计与管理二○一五·三双基建设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源头数据准确可靠,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一、现行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层统计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应重视自身利益的保护。
在上报统计数据时,乡镇对统计部门收集数据的目的不十分清楚,担心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被泄露,往往会出于利益考虑,对自身有利就报,不利就不报或少报,缺乏与统计部门的配合意识。
(二)统计范围不全,影响统计数据权威性由于受基层各部门之间配合度影响,统计人员在收集基层原始数据时,数据收集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收集个体和私营企业数据时很难收集到真实的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不实;另一方面,统计部门本身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对一些数据不能及时纳入统计范围,结果造成统计范围不全。
(三)基层主管部门对行业指导作用不明显现行数据采集方法,使企业、统计部门、主管部门三方完全脱离,这种情况造成主管部门缺乏信息资料,对行业内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无法深入对行业进行分析和指导行业发展,更不能起到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作用。
二、改革现行统计的具体措施针对上述情况,应由原来企业直报乡镇统计部门,调整为企业直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先对企业上报的统计信息进行审核,然后由统计部门进行业务审核,最后汇总上报市、县统计局。
调整后的信息采集系统,对信息采集渠道、方式、统计范围、内容;上报时间、统计业务技术要求、原始资料保存等方面作了要求,对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作了规定。
(一)加强乡镇统计双基建设这既是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又是确保基层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
因为乡镇统计业务上受县统计局指导,人员经费上归乡镇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乡镇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
所以千方百计地加强乡镇政府部门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加强实现这一设想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2008.09.16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关于本次调查的说明: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在2006年上半年实施了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
①作为调查对象的那些私营企业,系指在各地工商管理局登记“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②。
由于行业特点和季节用工等原因,一些私营企业雇工不足八人,本次调查也把它们列入问卷对象。
从2004年第六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到现在,又过去了整整两年。
在此期间,有两件大事对私营企业的发展影响最大:一是2004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为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指明了进取的方向。
二是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5】3号文件),为私营企业的发展系统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
以这两件大事作为大背景,本次调查内容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新条目。
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本次调查问卷与前六次一样,分为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两大部分。
前者包括企业发展历史、治理结构、资金构成、经营状况、劳资关系等内容;后者包括企业主的社会属性、组织状况、生活方式、政治诉求以及对统战部、工商联工作的期望等。
课题组在2006年1-2月反复讨论问卷,六易其稿,并报全国工商联领导首肯。
本次调查仍分别由各地工商联和工商局实施。
工商联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0.55‰比例进行多阶段抽样,即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抽取县和(县级)市,再按城乡与行业分布随机抽取被调查企业,一共发放了2360份问卷,回收2301份,回收率为97.5%;工商局在15个省、市、自治区的常年观测点实施调查,一共发放了1600份问卷,共回收问卷1536份,回收率为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