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乘船
- 格式:docx
- 大小:16.8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乘船(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乘船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什么是静电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什么样的小船会漂浮三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乘船一【活动目标】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活动准备】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过程】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
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
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
”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
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什么是静电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什么是静电,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目标: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笔2.餐巾纸的小鱼3.池塘挂图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1."谜语"导入: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
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小班科学教案《乘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乘船》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船舶的种类与结构,了解船的浮力原理,探讨船的稳定性与载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船只及其特点,掌握船的基本结构。
2. 理解浮力原理,明白船只是如何浮在水面上的。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浮力原理的应用,船的稳定性与载重量的关系。
重点:船只的种类与结构,浮力原理的理解,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船只模型,浮力演示装置,载重实验器材。
学具:每组一套船只模型,浮力实验盒,载重实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船只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船只,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船只模型,讲解船只的种类与结构,让学生了解船只的基本组成部分。
3. 浮力原理讲解:通过浮力演示装置,讲解浮力原理,让学生明白船只是如何浮在水面上的。
4.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现象,加深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5. 船的稳定性与载重量关系探讨:进行载重实验,让学生观察船只稳定性与载重量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船只的稳定性。
6.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与船只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与船只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船只的种类与结构2. 浮力原理3. 船的稳定性与载重量关系七、作业设计(1)列举三种你见过的船只,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简述浮力原理,并解释船只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3)分析船只稳定性与载重量的关系,并提出提高船只稳定性的方法。
2. 答案:(1)示例:游艇、货船、邮轮。
特点:游艇体积小,速度快;货船体积大,载重量高;邮轮豪华,设施齐全。
(2)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
小班科学教案《乘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第三章《有趣的浮力》,具体内容为“乘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船舶浮力原理,认识不同类型的船只,并探索船只是如何漂浮在水面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船舶浮力原理,能解释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船只类型及其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船舶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船只漂浮原因的解释,船只类型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各种船只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尺子、船只设计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各种船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船只的特点。
(2)提出问题:船只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浮力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浮力现象。
(2)讲解船舶浮力原理,解释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船只类型及其特点。
(2)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并制作船只模型。
(2)学生分享制作船只模型的体验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船舶浮力原理2. 船只类型及特点3. 船只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点的船只模型。
2. 答案:(1)船只模型设计图。
(2)制作过程及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船舶博物馆,了解更多的船只知识。
(2)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进一步探索浮力奥秘。
(3)鼓励学生参加船只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启发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船》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图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例如乘船的含义。
2.能够根据图像和口头描述组织语言,简单描述乘船的过程。
3.能够完成乘船数学题目,例如:船上有3只鸡和4只鸭子,请问几只脚在船上?二、教学重点1.掌握乘船的概念和过程。
2.学会将口头描述转化为语言输出。
3.对题目进行理解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图像和问题。
2.船模型和动物模型。
3.指示物,如篮球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教师出示船模型、动物模型和指示物,引导学生分类分组。
例如:动物在船上的情况,球在船上和船下的情况,等等。
2.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在引导学生理解“乘船”和“船”的基础上,发起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乘船,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乘船吗?”3. 示范(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和实际船模型,展示乘船过程,并鼓励学生跟读口头描述。
4. 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数学题目,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
例如:“船上有3只鸡和4只鸭子,请问几只脚在船上?”在学生解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带领学生完成题目。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概括乘船的概念和过程,并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数学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像和实物模型有助于让学生真实感受“船”的概念,更好地理解乘船的过程。
引入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练习口语和语言表达,也有利于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乘船》教学目标1.了解“乘”字的含义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数学学习的欲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足够的小木船、小人偶,标有不同数字的小木块。
2.学生:自备笔、纸和尺子。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教师分发小木船和小人偶,引导学生观察船的形状和小人偶的大小。
然后,教师询问学生:“你们曾经坐过船吗?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第二步:呈现问题教师在教学板书上写下“3人坐船,船只能承受重量不超过18千克,现有甲、乙、丙三个人,他们的体重分别是8千克、5千克、4千克,请问他们是否能同时坐上这条船?”学生思考后作答。
第三步:动手操作1.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小木块模拟甲、乙、丙三人的体重。
2.教师让学生使用小人偶在小木船上操作,尝试解决问题。
第四步:探究教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不同组的操作方式和结果。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第五步:拓展教师拿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地图上找到世界各地著名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船?了解不同地方的船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吗?有些船可以坐多少人?”第六步:小结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巧,鼓励学生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努力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堂小班数学优质课,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的魅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和视角了解世界。
此外,我注重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一、教案主题:幼儿园小班科学乘船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船的形状、结构和功能,了解船的种类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船的形状和结构:介绍不同种类的船,如小船、轮船、游轮等,让幼儿观察船的形状和结构。
2. 船的用途:让幼儿了解船的各种用途,如运输、旅游、救援等。
3. 船的驾驶:简单介绍船的驾驶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幼儿了解船员的工作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船的图片、模型或实物,PPT课件。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幼儿对船的兴趣,让他们自由发表对船的认识和看法。
2. 基本概念:介绍船的形状、结构和功能,讲解船的种类和用途。
3.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小船,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猜猜哪艘船是哪个小朋友制作的,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船的认知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合作制作小船时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分析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港口或船厂,实地了解船的制造过程和船员的工作环境。
2. 邀请船员或相关专家来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船的相关知识。
3. 开展船模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竞技精神。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评价幼儿对船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乘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和乘船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幼儿体验乘船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船的基本特征,如船的形状、结构、用途等。
2. 学习乘船的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船的模型、图片、视频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宽敞的活动室,安静的气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船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船的名称,激发幼儿对船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船的基本特征,如船的形状、结构、用途等。
3.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船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船的行驶过程和乘船的乐趣。
4.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每组制作一艘小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小船的过程和乘船的体验,引导幼儿关注乘船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船只,了解船的用途和特点。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乘船的照片,并附上简单的描述,下次活动时与同学分享。
3. 家长关注幼儿在乘船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与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乘船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表现。
3.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价幼儿对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船厂或港口,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船的制造过程和航行场景。
2. 开展船模比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竞技精神。
3. 邀请船员或航海专家来园进行讲座,增加幼儿对船和航海的了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幼儿园小班科学乘船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乘船体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能够主动认知、探究航运、交通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培养幼儿的大胆探索精神和勇于尝试的勇气,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伴合作,达到合理探索的目的。
3、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程背景:幼儿园学前班应该注重观察实践的教学方式来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加幼儿对生活的多元体验。
2、科学目标:本次科学实践以“乘船探索宽阔的水域”为主要目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切身感受到宽阔的水域以及水运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常识,让幼儿在活动中激发探索的欲望和勇气,培养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
3、主要教学内容:3.1 了解船的概念和构造3.2 让幼儿观察实践,感受乘船的快感,体会水路交通的特点和优越性3.3 对船的种类进行区分,掌握一些基本的水路交通常识,强化幼儿的观察和理解能力3.4 实践体验中,训练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三、教学方法3.1 展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多种展示方式,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船的结构和种类3.2 观察法:通过实物或者图形的观察,让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船,掌握基本颜色、形状以及功能3.3 探究法: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式活动,让幼儿通过身体的亲身体验来进一步了解船,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3.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团队合作,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协作能力和自信心四、教学过程4.1 集体活动:首先师幼一起欣赏船的图片和模型,讲解不同类型的船以及船的结构和功能,让幼儿认识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4.2 观察实践:带领幼儿前往码头,亲历亲为地观察不同类型的船只,让幼儿感受船上的快感、欣赏周围景色还能感受到游船的重力,从而加深幼儿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4.3 团队合作:组织团队合作,模拟有意义场景,让幼儿通过协作游戏,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小班科学《乘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和种类,知道船是如何在水上行驶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船的基本特征和种类,了解船是如何在水上行驶的。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船的图片、模型、玩具等。
2.学具: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3.其他:音乐、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
(2)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你们知道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吗?对了,是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船的知识。
”2.基本环节(1)认识船①教师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②教师简要介绍各种船的特点和用途。
③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船?它们有什么特点?”(2)探索船是如何在水上行驶的①教师出示船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船是如何在水上行驶的。
②教师演示船在水上行驶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船是如何浮在水面的。
③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操作船模型,体验船在水上行驶的感觉。
(3)动手制作船①教师发放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自己的小船。
②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③幼儿完成制作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
②教师提问:“你们在制作船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3.结束环节(1)教师出示一首关于船的儿歌,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吟唱。
(2)教师与幼儿互动,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关于船的资料,分享给班上的小朋友。
2.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制作一艘船,下周带来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船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乘船》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交通工具”,详细内容为“乘船”主题活动。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船的基本结构、种类及乘船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种类,了解乘船时的安全常识。
2. 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船的结构和种类、乘船安全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掌握船的基本结构和乘船安全常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类型的船模型、乘船安全知识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船的名称,激发幼儿对船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船的基本结构:船身、船底、船舱、船桨等。
(2)介绍船的种类:帆船、渔船、货船、游艇等。
(3)讲解乘船安全知识:穿好救生衣、不乱跑、听从指挥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画船为例,引导幼儿观察船的形状、颜色等,然后让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船的基本结构:船身、船底、船舱、船桨等。
2. 船的种类:帆船、渔船、货船、游艇等。
3. 乘船安全知识:穿救生衣、不乱跑、听从指挥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艘自己喜欢的船,并介绍其特点。
答案示例:我画的船是帆船,它有两个大帆,可以在风中航行。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乘船安全常识。
答案示例:穿救生衣、不乱跑、听从指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针对不同幼儿的表现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参观码头,实地观察各种类型的船,增强幼儿的实践经验。
小班科学教案《乘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章《有趣的浮力》第一节“乘船”。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物体浮沉条件,简单介绍船舶设计原理,以及动手制作小船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通过制作小船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理解,以及船舶设计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小船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如硬纸板、剪刀、胶水等),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船在水中浮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小船为何能浮在水面上。
2. 新课导入: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物体浮沉的条件。
3. 例题讲解:以小船为例,讲解船舶设计原理,展示浮力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4. 课堂实践:分组进行制作小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力的作用。
a.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小船图纸。
b. 利用学具,按照图纸制作小船。
c. 测试小船的浮力,比较各组小船的浮力大小。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物体浮沉条件:上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沉没: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悬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3. 船舶设计原理:利用浮力,使船体浮在水面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浮力的概念。
b. 为什么小船能浮在水面上?c. 列举三个物体浮沉的条件。
2. 答案:a.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b. 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体设计利用了浮力,使船体密度小于水。
c. 物体浮沉条件:上浮、沉没、悬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浮力概念和物体浮沉条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乘船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乘船实验,帮助幼儿了解船只的结构构造,了解水上交通工具,以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的认知。
二、实验材料:
浴盆、石头、纸板、瓶子、水
三、实验环节:
1.感性认知
老师让幼儿们看看船是什么样子的,问问他们对船的认知,然后给幼儿们发放一些物品包括石头、纸板、瓶子等,鼓励幼儿们自由组合以及创造新的形式,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船只形式。
2.理性认知
老师与幼儿们介绍船只的结构构造,以及船只的设计原理,然后带幼儿们进行乘船实验。
在浴盆中放入足够的水,再将制作好的船只放入水中,观察船只在水中的运行情况,并让幼儿们感受船只在水中的运动变化,引导幼儿们探索船只运动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提问,引导幼儿们自己探究,例如:
(1)船只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2)船只是如何移动的?是靠什么推动的?
(3)为什么船只在水中移动的速度会不同?
四、实验总结:
总结幼儿们在实验中的学习成果,引导幼儿们表达自己的体验和心得。
例如:
(1)我最喜欢的是哪个步骤?为什么?
(2)在实验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3)下一次我会怎么做?
五、实验延伸:
可以上网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让幼儿了解更多和船有关的知识,例如探究船只的历史、各种类型船只的作用、船只结构构造的不同等等,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船只,拓宽幼儿的视野。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老师要经过技术培训,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以及维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引导幼儿激发自己的思维和兴趣。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乘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交通工具》第三节《乘船》。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船只的构造、功能以及乘船的注意事项,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对船只及相关航海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船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培养他们对交通工具的兴趣。
2.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了解乘船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船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乘船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船只的兴趣,了解船只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船只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参加一次虚拟的乘船旅行,引发他们对船只的兴趣。
2. 讲解船只的构造和功能:通过展示船只模型、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船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 例题讲解:以乘船旅行为背景,讲解乘船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船只构造绘画活动,加强幼儿对船只构造的认识。
5. 团队协作: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条乘船旅行的规则,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船》2. 板书内容:a. 船只的基本构造:船体、船帆、船桨等。
b. 船只的功能:运输、旅游等。
c. 乘船安全注意事项:穿救生衣、遵守船规、不乱扔垃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艘你喜欢的船,并标注出船只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2. 答案示例:画一艘帆船,标注出船体、船帆、船桨等部分,并在旁边简要说明各自的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课后与家长一起收集船只相关资料,开展家庭实践活动,加深对船只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将介绍幼儿园小班科学验证教案的一个例子,具体内容是乘船验证。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具有参考性的模板,供幼儿园老师或家长参考,在设计幼儿科学科目的教案时可以借鉴本例。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船的运作原理和乘船的基本知识,促进幼儿发展逻辑思维,学习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通过场地游戏、图示教导、实物体验等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船只的种类、形状、功能和构造,了解船只的基本运行原理,并尝试设计自己的小船,验证小船的浮力和推动力。
三、教学步骤1.船的分类和原理通过幼儿所接触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玩具汽车、玩具轮船等,让他们比较并发现其异同,引导幼儿认识汽车和轮船,说明汽车是陆地交通工具,玩具轮船是一种水上工具,引导幼儿发现轮船依靠水的浮力运行。
老师介绍浮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幼儿理解轮船靠浮力运行的机制。
2.设计小船通过幼儿对各类玩具轮船的比较和观察,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法引导幼儿设计自己的小船,帮助孩子们辨认材料的浮力和质量,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作小船。
教师注意指导孩子们的劳动健康,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3.验证小船的浮力和推动力把孩子们设计好的小船放在水中,观察小船运动的变化。
孩子们可以尝试用纸片或其他轻材料在小船上加重,观察小船的浮力,或尝试用小水泵扭动螺旋桨或逆光板推动小船前进,观察小船的推动力。
四、教学方法1.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和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和认识当中的知识,建立起一定的直觉概念,增加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图示说明法通过图示,动画或应用案例等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科学原理,帮助孩子们认知和解决问题。
3.指导发问法针对幼儿好奇、探究的心理特点,老师应该创造学习探究空间,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教师在指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孩子向前探究。
五、教学效果及评估1.教学效果通过本例的教学,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轮船的运行原理和发展过程,同时也可以锻炼幼儿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乘船探究教案I. 教学背景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与认知功能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也是幼儿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时期。
在科学教育方面,幼儿园小班是其学习的起点。
因此,例如乘船探究等活动对于幼儿学习科学内容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可作为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中进行探究式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
II.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并描述船的外形及船上设备;2.帮助幼儿了解船的作用和用途;3.帮助幼儿了解自身所在的社区周边的地理环境;4.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III. 教学内容1.导入教学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让幼儿通过一些带有体验性的活动从身边日常生活入手,以最自然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
故本课程将从小引导幼儿发现船的身影和起源展开,让幼儿感受大海带来的不同于陆地的世界。
2.活动设计乘船探究活动需要安全、有趣和教育性的前提下开展。
如安全要求:幼儿均须安装救生衣、幼儿乘坐船时需听从教师指示,离船警戒区不能靠近等等;以教育性为导向,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船的外形及船上设备,让幼儿了解船的作用和用途等等。
例如,可以设计幼儿围绕船的不同部位讨论船的结构和功能,或者布置彩绘画面让孩子在船上开展动手实践活动等。
3.结束活动活动结束后,可通过问答和幼儿口述,帮助幼儿归纳总结,例如:船是什么,船有哪些用途和作用,与陆地和海洋相比有何不同等等。
IV. 教学过程1.导入课程教师为幼儿介绍探究活动的背景,如海洋的奥秘,船的不同结构和功能以及船员们的工作等。
可用关键词、图片或视频等多种方式介绍。
同时引导幼儿猜测即将开展的探究活动是什么。
2.活动设计(1)观察船的不同部位教师引导幼儿近距离观察船的外形和船上的各种设备,例如舵、桨、吊桥等。
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上述协作能力。
(2)组织动手实践教师可布置彩绘画面和填色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动手感受船上设备和构造的真实大小来进行探究活动。
例如,让孩子们协作完成彩绘画面,以此了解船的结构和功能。
幼儿园小班科学乘船比较教案作为一名小班科学老师,我经历过许多有趣的教学经历,其中之一就是小班科学乘船比较教案。
这一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带领幼儿园小班学生一起乘坐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让他们开拓眼界,了解不同的船只类型及其功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一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效果。
一、教学方案的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会:(1)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包括组成、运作原理和作用;(2)学会通过感官观察和亲身体验,了解船只在水中的运动和感受;(3)培养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内容(1)船只类型的介绍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包括划艇、快艇、游艇、渡轮、货船等。
每种船只的功能、结构、特点、运作原理、使用场合等都需要详细介绍。
(2)船只的亲身体验将学生带到水边,让他们亲身体验各种不同船只的感觉。
划艇、快艇、游艇等船只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而渡轮、货船等船只则可以让学生从远处观察和感受。
(3)团队合作体验分小组进行团队合作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船只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力量。
3.教学活动设计(1)口头讲解在学生们了解船只类型概念较为清晰的情况下,进行口头讲解和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对每种船只进行简要介绍。
(2)亲身体验在水边安排帆船、游艇、快艇、划艇等船只,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各种船只的不同感觉。
(3)团队合作体验在水边安排一些固定位置的船只,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团队中协作操作,感受船只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力量。
二、教学实施1.准备工作在教学前期,老师需要先对每种船只的功能、结构、特点、运作原理、使用场合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和了解,并准备好相应的教学材料、设备和工具。
2.实施过程第一步,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对每种船只进行简要介绍。
第二步,带领学生们到水边,让他们亲身体验各种不同船只的感觉。
划艇、快艇、游艇等船只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而渡轮、货船等船只则可以让学生从远处观察和感受。
幼儿园小班科学课程计划:乘船
[活动]
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会使用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来达到平衡的目标。
[活动准备]
1.塑料(或木制)船。
一个大盆,里面装满了水。
3,一些宝石。
4.工作卡。
【活动程序】
所有的孩子都被水盆所环绕。
老师指的是盆地:'这是公园的湖泊。
湖上有船。
今天天气很好。
没有风和大太阳。
鹅卵石必须乘船。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应该如何安全乘船而不是落入湖中。
'下一个示范:将石头放在船的两侧,倾斜它们,逐个移动石头直到它们达到平衡。
教师应该在让孩子了解真相和方法的同时进行演示和解释。
2,指导孩子做练习:
(1)在三组物体中的每一组中,找到与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绘制线圈。
(2)激发孩子的数量,比如每行中的对象数量,然后比较其中有多少个,知道从1中删除更多的组或将更少的组添加到1可以产生与两个组一样多的对象。
(3)逐一比较猴子和气球,以及将多少气球添加到气球中。
1/1。
小班科学教案: 乘船教学目标:1.了解乘坐船的基本知识;2.了解船的种类和用途;3.掌握安全乘船知识。
教学内容:1.船的种类和用途:包括小型游艇、商业货船、渔船等各种船只的名称和用途,让孩子们通过图片和简要讲解了解船的种类;2.安全乘船:包括如何正确穿着救生衣、乘坐船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等船上安全的基本知识;3.上船、下船的方式。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有关乘船的图片或视频素材;2.救生衣和教具:多余的救生衣作为教具让孩子们穿上体验。
教学步骤与教学重点:步骤1:课堂热身介绍现有的船只种类:渡船、轮船、游艇、渔船等,让孩子们科普一下船只普遍的名称。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船只名称。
步骤2:教授船的种类和用途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孩子们看到各种船只,了解每种船只的名称和用途。
教师应该控制学习的内容和深度,用一些简短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每种船只,使孩子们对不同类型的船只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船只的种类和用途。
步骤3:安全乘船通过演示和实际操作,教师提醒孩子们应如何正确穿着救生衣,同时教孩子们乘船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乘船知识。
步骤4:上船、下船教师指导孩子们如何上船、下船。
并指导孩子们对行进中的情况保持警惕,保障个人安全。
教学重点:掌握上下船的正确方式。
教学延伸•教师利用科技等途径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船只和水上交通的知识;•带孩子们参观港口,让孩子们实地感受船只运营的场景和环境;•带孩子们实地体验乘船,让他们感受水上出行的乐趣。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孩子们能够了解到船只基本种类和功能,同时了解如何安全乘船,掌握了上下船的正确方式,这些知识对于孩子们的安全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班数学教案:乘船一、教学目标1.认识船的形状及基本结构。
2.掌握使用加法运算解决乘船问题。
3.发展小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或示意图纸,木块模型船。
2.材料:卡片、颜色笔、计算工具、学生小黑板和白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或示意图纸引出本课乘船的主题,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喜欢乘船出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乘船的知识吧!你们对船有什么了解呢?学生:船是一种可以在水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它有船身和船帆等部分组成,可以用来运送人和货物。
教师:非常好!你们已经对船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解决乘船问题吧!2. 学习船的形状及基本结构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形状和不同结构的船,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些图片,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船呢?你能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些船的结构吗?学生:第一张是长方形的船,有船身和船帆;第二张是圆形的船,上面有船帆;第三张是三角形的船,也有船帆。
教师:很好!这些就是我们常见的船的形状和结构。
船身通常是长方形的,上面设置了船帆,方便船前进。
接下来,我们将用数学运算来解决有关乘船的问题。
3. 加法运算解决乘船问题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解决乘船问题。
教师:小明和小红乘船去岛上野餐,船只最多承载25名乘客。
已经有17名乘客上了船,那么还能承载多少名乘客呢?学生:我知道了!我们可以用加法运算来解决。
20+5=25,所以还能承载8名乘客。
4. 实物展示与操作教师分发木块模型船给学生,并进行实物操作。
教师:同学们,请看,我分发给你们每人一块木块模型船。
现在,请你们模拟船上的乘客数量和剩余座位数。
学生:好的!我把7个人放上船,然后还有18个座位空着。
5. 拓展思考让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如果乘客来了8人,我们要怎么计算还能承载多少人呢?学生: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25-8=17,所以还能承载17人。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乘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乘船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准备:
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
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
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
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
”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
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
(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