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所导致的一种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一般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微弱下降。
早期的糖尿病肾病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来进行治疗。
本文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观察来探讨治疗的疗效。
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选择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病程均小于1年。
对他们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治疗采用的是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等,针对性地调节血糖水平。
中药治疗采用的是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利水消肿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黄芪汤等,以清热利湿、滋养阴精为主要治疗方向。
同时,对患者进行了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
对患者进行了定期的复查,并记录患者的相关指标。
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50例患者中治愈21例,痊愈15例,好转8例,无效6例。
治愈率42%,总有效率88%。
在治愈或痊愈的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均消失,GFR明显提高,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降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无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善,微量白蛋白尿和GFR均无明显改变。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治疗应该尽早开始,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中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利水消肿的方式,改善肾脏微血管的病变,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康复。
西药则可以通过降低血糖水平的方式,防止糖尿病继续加重。
饮食和运动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更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疗效。
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和西药口服药物,中药方由“六味地黄丸”、“参附汤”和“双黄连口服液”组成,西药口服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和吲哚美辛。
治疗周期为3个月。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血糖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6%,其中完全缓解10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效果显著。
另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头晕等,均在治疗后自行缓解。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控制病情的进展,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
DOI:10.16658/ki.1672-4062.2022.21.166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张桂新,潘晓芳,吴志愿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科,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科收治的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参照组给予补液、胰岛素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养阴清热活血方治疗。
分析两组病情控制时间(血糖复常时间、酸中毒改善时间等)、主要证候积分(口干、恶心呕吐等)、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血糖复常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酸中毒改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口干、恶心呕吐、胸闷气促、舌紫黯、脉细弱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1周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对症处理后均得以缓解,不影响临床效果。
结论养阴清热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主要证候积分,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主要证候积分;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22)11(a)-0166-04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Diabetic KetoacidosisZHANG Guixin,PAN Xiaofang,WU Zhiyuan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Quanzhou Emergency Command Center,Quanzhou,Fujian Province,362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emergencies.Methods50cases of emergency diabetic ketoacidosis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Quanzhou Emergency Command Center from January2019to January2020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n=25)and the study group(n=25)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basic treatment such as rehydration and insulin,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Yan⁃gyin Qingre Huoxue Recipe on this basis..The time to control the disease(time to normalization of blood glucose,time to improvement of acidosis,etc.),the main symptoms(dry mouth,nausea and vomiting,etc.),and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adverse effects were analyz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ime to normalization of blood glucose,time to disappearance of urinary ketone bodies and time to improvement of acidosi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dry mouth,nausea and vomit⁃ing,chest tightness and shortness of breath,purple and dull tongue,and weak pul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92.00%)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64.0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During one week of medication,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which were alleviat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and did not affect the clinical effect.C 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Yangyin Qingre Huoxue Recipe an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is beneficial to control the disease and reduce the main evidence points,and has [作者简介]张桂新(1988-),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急诊急救。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70-01【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将入住我院的60例确诊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外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应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达美康等药物,制订合理降糖方案,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9.0mmol/l以下,限制患者足部活动,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等糖尿病足专科特殊治疗,同时治疗其他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脂、血压。
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自拟方,处方如下:金银花、玄参、地龙、知母、赤芍、丹参、川牛膝、当归尾、黄芪、甘草、天花粉,常规服用。
加减:体衰创面愈合缓慢加生熟地、人参;痛剧加没药、乳香等。
外洗方:黄柏、黄连、红花、桂枝,五灵脂、当归、甘草,乳香。
方法:煎汁浸泡双足,水温控制在39℃~41℃间。
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浸泡2次。
特别注意,感染发展期及坏疽期禁用。
1.3 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肢体症状消失,溃疡疮面完全愈合,恢复行走能力,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加快。
显效:肢体症状显著改善,溃疡疮面缩小2/3以上,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
有效:肢体症状减轻,溃疡疮面缩小1/3以上,神经传导速度部分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溃疡未愈,坏疽发展,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对照组(73.3%),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102例应用,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的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较纯西医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14-0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由多种因素作用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常常会引起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降低血糖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发现在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高血糖的状况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遂选取2011年4月-2012年2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的患者102例进行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筛选2011年4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2例,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在39~67岁之间,平均年龄(53.5±4.5)岁,病程在2~10年,平均病程(7.6±3.5)年。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所有患者均经各项检查,依照病症确诊糖尿病,实验前确保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中西医方法为:每日三次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剂量为0.5g/次,病情严重者需给予胰岛素外源补偿处理;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为:对于燥热伤肺用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肾阴虚阳亢用生地、山药各20克,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花粉15克,鸡内金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当出现糖尿病口渴时,用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在四肢的缺血性感染性疾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脱疽范畴。
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该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的西药治疗,我院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114例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4例均系住院病人,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标准,其中男性63例,平均年龄52.4岁,女性51例,平均年龄59.2岁,病程1-25年不等,平均病程4.2年,入院时血糖7-13mmol/L 28例,13-17mmol/L 65例,17-25mmol/L 21例,并发高血压者24例,并发冠心病者22例,并发脑梗塞者21例,眼底病变者16例。
按中华全国医学会脉管炎专业委员会1990年制定的脉管炎中医诊断分型:属脉络瘀热型27例,热毒蕴结型56例,气血亏虚型31例。
2 治疗方法2.1控制糖尿病运用饮食疗法,主食定量,副食饱餐,加强营养。
2.2西医治疗采用科学运动及情志调理,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即: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改善循环和微循环,改善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抗感染以及局部的分级处理。
2.3中医辩证治疗2.3.1脉络瘀热证(27例)主症:患肢麻木酸胀,烧浊疼痛,遇热痛甚,遇冷痛缓,夜间加剧,皮肤色红干燥,脱屑,光薄或皱裂,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口干多饮,患肢中小动脉搏动减弱还消失,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疗: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2.3.2热毒蕴结证(56例)主症:患部皮肤紫黑溃破,脓水恶臭,腐肉不鲜,发展迅速,疼痛难忍或疼痛消失,腐肉深至筋骨,甚者伴有发热,口渴喜冷饮,患肢动脉减弱或消失,舌质红降有裂纹,苔黄燥或黄腻,脉弦细或细数。
治疗: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Ⅰ期、Ⅱ期和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确切,但需要时日积累而成,许多病人缺乏耐心,一直固执使用西药治疗,造成了丢失了较大机会,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肾功能指标,尿液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尿液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一种慢性肾脏病变,临床上可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采用中药加针灸、推拿等方法,通过调节气血、温通经络、消肿化瘀等作用来改善肾功能,并缓解相关症状。
西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将中医药治疗与西医药治疗相结合,综合治疗疾病。
本研究选取5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西医药治疗的还进行中药治疗,如保肾中药汤剂、中药灌肠等。
观察组治疗期间每周进行2次针灸治疗,每次针灸30分钟。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进行一系列对比观察指标:血糖控制指标、肾功能指标、尿液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心脑血管并发症等。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尿液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