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求中医是具有现代科学物质观的“科学医学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医科学性的内涵一、本文概述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自古以来在华夏大地上孕育并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
然而,在现代科学日益昌明的背景下,中医的科学性成为了公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科学性的内涵,揭示其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期增进公众对中医的理解和认同。
我们将从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其科学性的体现。
我们也会关注中医在现代科学研究下的进展和突破,以及面临的挑战和争议。
通过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医,理解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力求在尊重传统的也不回避问题和争议。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医的科学性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这一理论由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辨证论治等多个部分构成,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中医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体,都可以归纳为阴阳两大类。
阴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
同时,五行学说则用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对人体结构的独特认识。
中医将人体内部器官划分为五脏六腑,认为这些脏腑各自有其特定的功能,同时又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
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中医强调从整体出发,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学科,它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基础,强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现代化在医学界引起了许多争议,本文将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其现代化问题。
一、历史中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它的发展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
在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理论探索后,中医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和理论体系,被视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的科学性在其历史发展中也得到了不断的验证,包括对疾病的分类、治疗、预防、康复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二、理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
这些概念是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影响深远。
比如,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注重慢性病的防治,以达到长期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学还注重保证患者整体健康,而不是仅仅治疗疾病的症状。
中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在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上都是很有优势的。
三、实践中医学的实践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式。
这些治疗方法都是在丰富的医疗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实践证明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很有效,甚至早在古代时期就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中药在治疗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方面的疗效很好,针灸在神经疾病和中枢性疾病的治疗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中医学在科学性和现代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其理论体系与现代西方医学体系有所不同,导致它在医学界得到的认可度较低。
此外,由于中医学的方法和实践方式,容易被一些人用于误导消费者,使其得不到实际的治疗效果。
在促进中医学科学性及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改进中医学理论,树立中医学在科学界的地位,加强相关测试和评估,加强中西医学的交流与融合等。
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发挥其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总之,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历史、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代化价值。
中医整体的生命科学观,这篇说的最明白了!中医整体的生命科学观自从我们人类生存于这个蓝色的星球之上,一开始就伴随着医学的发生与发展,在人类与大自然做斗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通过实践积累产生了的医学。
医学最初的出发点就是以尊重生命为原则,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首先都是以解除人们的痛苦,延长人们的寿命为原则。
但是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生命和疾病的角度上存在差异,中医是从完整的天人合一观出发,从天与人之间关系,也就是从外界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去认识人体,理解生命和疾病。
《黄帝内经》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
”也就是说,人们发现时常表现在自然界的道理,在人的身上同样适用,而时常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也能找到同样的答案。
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
中医遵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论源自于炁一元论。
另外就个体来说,中医是从一个整体系统功能的角度去认识生命与疾病的。
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去看待人体和疾病。
首先,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是一个设计完美,各种应急方案异常齐备,而疾病通常只是人体自我调控的一种外在表现。
中医有“本气自病”的说法,认为首先是人自身的气出了问题,外邪才有空子可钻。
人若不病,天不病人。
中医认为只要调整好我们人体本身,疾病也就自然解除了。
所以中医的一切治疗都是从调整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这一点出发的。
而西医则是从研究疾病的角度出发,去认识人体和采取治疗方案。
两种不同的思路,其导致的结果也必然会不同。
但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进行医疗活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治病救人。
所以,中医与西医之争也只是认识生命的方法和角度有所不同而已。
但从治病救人这个一点来看,谁都无法贬低谁,谁都无法消灭谁。
西医也不乏过人之处,中医也有糟粕未除。
另外来说,现代医学也并非全部在说西医,中医也可以现代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以整体的思想改造西医都是可取的。
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漫长历史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牺牲。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到了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却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得到很大的进化和提高。
赵国故都现代新城
佚名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7(23)12
【摘要】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东濒华北平原,晋冀鲁豫四省通衢,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4个县、1个县级市和4个区,总人口884万。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批准的对
外开放城市、全国较大的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以磁山文化为代表的8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500多年的都城史,使邯郸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女娲文化、磁山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南北朝佛教文化、广府太极文化、大名府陪都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和近代革命文化。
【总页数】5页(PI0002-I0006)
【关键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陆性季风气候;国家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华北平原;
对外开放;文化底蕴;佛教文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努力打造生态型产业新城——访郑州马寨(省级)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赵国玺[J], 刘红奇;邵俊杰;吴麒洋
2.“故都故都奈若何”:1930年代北平的现代主义诗歌 [J], 季剑青
3.赵国求:中医是具有现代科学物质观的"科学医学体系"——访"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建构者赵国求教授 [J], 韩同伟
4.“故都故都奈若何”:1930年代北平的现代主义诗歌 [J], 季剑青
5.赵国故都邯郸 [J], 林思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中医基础理论旨在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在整个中医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体系是由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体系。
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爱因斯坦文集》)。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科学规律而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存在与发展。
科学体系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要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逐步与现代科学结合,形成了不断发展的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学。
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医学依然面临着一些科学性和现代化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作一些探讨。
一、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在历史上被视为一种神秘和玄妙的医学体系,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学的科学性逐渐得到了认可。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
中医学所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即人体不是一个简单的器官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个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这种整体观念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医学所强调的是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学的许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也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中医学的现代化中医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学需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现代中医学。
中医学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对中医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立中医学的科学性。
其次,中医学需要推广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将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应用到中医学中,以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水平。
例如,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中医学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中医学作为一种医学体系,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以保证中医学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学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
总之,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学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展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现代中医学。
中医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中医学的治疗水平,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科学观和中医的联系引言大科学观和中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和互补。
本文将从科学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大科学观和中医的联系。
大科学观的概述大科学观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强调跨学科、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它超越了传统科学的学科边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致力于解决复杂系统和问题。
中医的特点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平衡和调节,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体化治疗。
大科学观与中医的联系1. 跨学科研究方法大科学观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中医也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多个学科。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整体观念的共通性大科学观和中医都强调整体观念,将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部分。
大科学观认为复杂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构成的,而中医则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大科学观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中医也注重个体差异,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是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定,而非一刀切的方法。
4. 综合性治疗方法大科学观和中医都倡导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大科学观强调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中医也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来达到治疗效果。
结论大科学观和中医在跨学科研究方法、整体观念、个体差异和综合性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联系和互补。
通过将大科学观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应用于中医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促进中医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中医的疗效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1.张三, 李四. 大科学观与中医的联系研究. 科学杂志, 2020.2.王五, 赵六. 中医的特点与大科学观的联系. 中医学报, 2019.。
中医学是超越现代科学的科学小编按:今天将为大家隆重推出刘世恩老师的力作--中医学是超越现代科学的科学,该文章从“中医学认识理念的超前性、实践方法的先进性”来着重阐述:中医学是西方科学无法比拟的生命科学。
中医学是经过漫长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驾驭于经验之上的理论体系。
由于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的一般属性,即:可验证性、可重复性和真实有效性等,因此,它是一门科学。
这门科学在受东方文明,或者说东方意识形态影响形成两千多年来(以《黄帝内经》的出世为界限),其认识理念的超前性和实践方法的先进性始终站在世界各种医学领域的最前沿,即便是在现代科学呵护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西方医学也永远无法与其相比拟。
因此,中医学是一门超越现代科学的科学,以下就有关问题略述一二。
1.中医学认识理念的超前性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古哲学理论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当这一理论渗透到医药学领域之后,促使中医药学的理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千百年来,随着东方文明的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随东方文明产生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也同样日趋成熟和壮大起来,因为这一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它形成之初,就已经决定了能够始终保持其超前性。
中医药理论的超前性,集中体现在人体结构观、人体生理观、人体病理观和偏性互补的药学理论等方面。
1.1 理念超前的人体结构观1.1.1 人体阴阳结构的新思维:中医认为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无不存在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人的形体就是由众多大大小小的各种属阳的、属阴的组织器官所构成,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腹中阴刚,则脏为阴,腹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位六腑皆为阳……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刚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中国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体系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几千年来一直在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与传统医学相对应的是现代医疗体系,这是一个由西方医学理论和技术构建起来的系统。
尽管两者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在中国的医疗实践中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共存关系。
传统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健康与疾病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中医学提出了“阴阳”、“五行”等概念,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通过煎煮、炮制等方式制成药物。
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诊断疾病,并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段来治疗疾病。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医学在中国逐渐崭露头角。
现代医疗体系以生物医学为基础,强调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手段来诊断疾病。
西药是现代医疗体系的主要治疗工具,它以化学物质为原料,通过药物的分子作用来治疗疾病。
现代医生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来治疗疾病。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体系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在中国的医疗实践中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共存关系。
在中国,许多人既信任传统医学,又接受现代医疗体系的服务。
他们在面临健康问题时,往往会同时寻求传统医生和现代医生的帮助。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疗体系的共存关系也在国家层面得到了体现。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设立了中医院、中医科等机构,为传统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现代医疗体系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传统医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体系的共存关系不仅在临床实践中有所体现,也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许多研究表明,传统医学的一些方法和药物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药在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针灸、推拿等手段也在一些慢性疼痛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过去的历史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医学曾经被质疑其科学性和现代化程度。
但是,随着人们对中医学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学在许多方面具有科学性和现代化的特征。
首先,中医学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中医学理论是以人体为中心,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规律,从而探究保持人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与西医学药物治疗不同,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既注重治疗直接病症,也关注治疗根源原因,这一治疗思路背后含有深刻的医学原理和科学理论。
同时,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体现了病理分析,症状综合,治疗个性化的医疗精神,其疗效也被广泛验证。
其次,中医学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已经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
不仅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中医药的研究与发展,而且还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方式来推进疾病防治和健康保障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医学和现代科技的融合,中医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病理分析,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医药方面的优势。
比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医学的辨证施治方案可以更加精确和便捷地诊断出疾病的所在和根源,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还为中药材研究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精确的方法,这也提高了中医药的的品质和疗效,使之更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学已经在科学性和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更注重实践和研究,这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医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疾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还需加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以便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保障服务。
大科学观和中医的联系大科学观和中医的联系大科学观是指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哲学观点,它认为世界是可以被理解和解释的,而这种理解和解释需要依靠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
中医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它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大科学观和中医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联系。
首先,大科学观和中医都强调了整体观念。
在大科学观中,世界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中医也是如此,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个症状或器官。
其次,大科学观和中医都注重了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大科学观中,科学研究需要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而这些实验和观察需要经过多次验证和重复。
中医也是如此,它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中医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反应来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大科学观和中医都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大科学观中,科学研究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
中医也是如此,它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中医认为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在治疗中也会考虑到这些因素。
最后,大科学观和中医都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在大科学观中,科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中医也是如此,它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之,大科学观和中医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它们都强调了整体观念、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这些联系表明,在不同的文化和学科领域中,人们都在探索和寻找真理和智慧,而这种探索和寻找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思考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医是否科学。
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给出相关的论述和观点。
一、中医的历史和特点中医起源于远古时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主张“治未病”,注重防治结合,以中草药、针灸、推拿等为主要治疗手段。
二、中医理论的科学性1. 经验积累:中医理论是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世代相传,经历了漫长的检验和发展,包含丰富的病案数据和临床研究成果。
2. 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调节人体内外平衡。
这与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论思想和综合医学的观点相契合。
3. 中医诊疗手段的科学性:中医不仅仅依赖于经验,还有一系列科学化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法,与现代医学中的临床诊断相对应。
三、现代科学对中医的认可1. 世界卫生组织(WHO):WHO承认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为中医开设了相关的国际编码。
2. 现代科学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对某些疾病具有疗效,如抗癌药物青蒿素的发现。
此外,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3. 中西医结合:在某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已被普遍接受,并在一些疾病的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中医存在的问题与争议1. 缺乏科学性的证据:与西医相比,中医的理论体系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支持,很多中医治疗方法尚未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
2. 个体差异和标准化问题:中医治疗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医生可能对同一疾病有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缺乏标准化程度。
3. 文化差异与认知偏差:中医理论体系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人的观念,而在西方文化中,很多中医概念难以得到认可。
五、中医科学发展的方向1. 加强临床研究:中医需要加强与现代科学的交叉研究,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中药和疗法的疗效,提高中医的科学性。
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and Modern
Scientific View of Matter
作者: 赵国求
作者机构: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0
出版物刊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1页
主题词: 阴阳;最佳有序状态;中医证实质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与现代科学中的物质运动状态是对应的, 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相对于自组织系统最佳有序状态正负偏离的哲学抽象, 偏快或构成成份增加属阳, 反之属阴.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和几十年来的中医证实质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通过"阴阳与物质运动状态"的对应及相应"稳定平衡态"概念的建立, 可以在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模式之间, 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
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
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
中医学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关系等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学说,去阐明医学中的问题,使之成为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把哲学理论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体现出中国古代东方的特殊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哲学为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而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气一元论:“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
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
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气和形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在“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气一元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阴阳是标示事物状态特征的范畴,一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二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
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
但是阴阻范畴不仅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而且还具有另外一些特殊的质的规定,与现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普通系统论。
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的整体观点观察事物,认为任何一个(类)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功能属性的成分或因素,并且木、火、土、金、水这五个方面按照一定规律相互联系,形成这一事物的整体功能结构。
五行结构系统,通过与反馈机制相似的生胜乘侮关系,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从而论证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与环境的统一,即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
赵国求:中医是具有现代科学物质观的“科学医学体系”作者:韩同伟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8期近日,记者读完赵国求教授主编的著作《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初探》后,慕名约见了这位长期从事物理学哲学、思维科学及“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的“创新型”教授,并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医领域的深入访谈。
赵国求教授早在1964年就已开始从事高端物理学、哲学的学习和研究了,并自1965年学习了《中医护病学》著作后,开始同步学习和研究中医学,时至今日,从未间断。
他不仅是“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相互作用实在论”和“阴阳平衡等价于自组织系统最佳自稳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也是“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的积极建构者。
在这次访谈中,当记者问到满头华发的赵国求教授是如何取得今日的研究成果时,他的一段描述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自1966年之后,约有三年的时间里,学校里不开课,我便在当时的华中工学院图书馆里看书学习,几乎读遍了图书馆里所有关于哲学、中医学、物理学的书籍。
晚上在空荡荡的五层教学楼里,只有我的一盏孤灯深夜长明……这段时间的学习给我日后的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方向……”这是青年时期的赵国求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求知的一个真实写照,也铺就了他不断创新求索的科学人生。
如今,年近古稀的赵国求教授依然保持着这种探索、求真的精神,依然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并硕果累累。
“中医是科学”记者:赵教授您好,现在学术界对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等问题的探讨和争论十分激烈,尤其是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对此您是怎么认为的?赵国求:现在对中医理论科学性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中医是科学”,但不是现代意义的西方科学;中医有着东方独特的科学体系,不能归于现代科学的分子、原子、电子等物质结构学说。
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多为中医业内的诸多老专家,当然也有一些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特别研究和特殊感情的学者代表。
二是“中医是科学”,但不符合现代科学规范;中医是物质运动学说的结晶,可以与现代科学物质观融通。
融通后的中医既不是传统的中医,也不是现在的西医,而是既高于传统中医又高于现代西医的新中医学或系统医学,这种认识应该能逐渐形成主流。
三是“中医不是科学”,而是经验,是一种文化,至多处在科学的萌芽状态。
这是从第一种认识相反的层面去否定中医具有现代科学意义;更有甚者,极少数学者认为中医是“巫术”,应该用西医取代中医,这是极端的非主流认识。
我通过多年研究建立的“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是以第一种、尤其是第二种认识为立论基础,并提出了五个对应表述,即基本定律;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中医是科学”。
记者:但如何将现代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引进中医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过去我们采用的科学方法,多为分析还原。
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科学的分析还原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
对此您有怎样的主张?赵国求:我也不赞成将分析还原方法全盘搬进中医学研究。
当然,不是说分析还原对中医完全无用,一些生理指标对中医诊断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现代科学也并不只是分析还原。
许多学者都赞成将系统整体论用于中医,但系统整体论如何应用于中医,却很少有人做深入的科学研究;即使有人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也因为系统论的高难度而被置于一旁,难以进入主流舆论。
拙著《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初探》,应是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我认为,系统论方法是中医所需要的最合适的科学方法。
中医自主创新,其中之一就是要将系统论科学方法全面引进中医理论。
记者:为什么还原论不适宜于中医?您是怎样将系统论方法引入中医领域的呢?赵国求:这要深入研究中国的思维传统、哲学传统和科学传统。
中医深受“易经”和“道”自然观的影响,而“道”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是系统整体论。
如果全盘用分析还原方法指导中医现代化,那就可能要犯方法论错误。
西医用还原论作指导,它注重分析还原、人体结构等;中医以系统整体论作指导,它注重系统整体运动变化的过程,及运动变化带来的外在表象和状态变化。
因此,西医是在结构观和还原论指导下的结构医学或实证医学;中医是在运动观和系统整体论指导下的过程医学或状态医学。
中西医研究的对象相同,但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所以中西医理论的概念、治病的方法也表现出重大差异。
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系统论方法正有对此作深入讨论的优势。
心、肝、脾、肺、肾就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的五个子系统。
它既是系统的结构元素,又体现系统的功能作用;人脑则是另一个主控子系统。
围绕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发挥,各子系统在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中演变着。
作为过程医学的中医,它的目标就是使系统保持或恢复它的有序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
现代生理学、现代脑科学、现代思维科学、现代神经科学都可以作为物质基础为中医所用。
其实,中西医在物质基础上是可以通约的,只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方法各异,理论体系有别而已。
因此,我一直坚持中医是科学,中医可以现代化,并以科学的身份走向世界,关键是要我们去努力探索,攻克世界难题。
“中医现代化”记者:关于您提到的“中医现代化”,目前目标好象仍不明确,为什么您要提出“中医现代化”呢?赵国求:中医学是以先秦人文哲学和《黄帝内经》为基础建构的,因此是一种具有浓烈人文色彩的传统医学体系;同时还把哲学概念范畴直接运用于医学。
这就使传统中医学理论在描述上与现代西方科学难以相融。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应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用人文科学的内在结构与语言方法来建构属于自然科学的中医学体系,这无疑使从小接受西方自然科学教育的现代中国人难以理解,因此需要“中医现代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西医学治病方法快捷,疾病原理阐述清晰、分析确凿,让中国人深得其益;而中医与西医相比,这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劣势。
中医治好病,却难以明确得的是什么病;中医用药有效,却无法进行药理分析,即使做了中医理论的解释,也让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生理学知识的现代人难以听懂。
“中医是否科学”、“中医还能发展吗”等疑问也就随之产生。
中医从业人员的职业危机,也让中医业内人士不得不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去寻求中医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因此,努力将现代科学为中医所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作用,是中医现代化的动力所在。
记者:您在倡导“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否有具体的方法可循?赵国求:我是从三个方面提出的“中医现代化”主张,并由此试图建立新的中医自然科学体系。
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
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就是寻求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传统概念,如阴阳、气、经络、精气神、脏腑、辨证等概念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中医必须有自然科学的描述方法和建构体系,让现代科学融于传统中医文明之中。
二是中医诊断和诊断方法现代化。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过程医学的重要体现。
“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获取证候、疾病信息的基本手段,要求中医辨证论治中辅以现代科学手段及现代科学说明是自然的。
通过“证”的实质研究,实现辨证规范化,是中医实现诊断标准化、现代化的重要工作。
三是中药现代化。
最重要的是新中药和新中药药方的开发,是新药与中医理论的有机结合。
中药药理成分的分析与化验是中药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建构,加上相应的药理分析,我们很可能在对疾病的病理分析和治疗原理的分析上,寻找到符合现代科学的中医理论语言,它将有助于中医药为更多的人接受。
四是中医治疗康复标准的制定。
中医多半不是靶点治疗,其疗效常表现出统计规律,结合辨证及证的演变,应有自身不同于西医科学的广义病理指标。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中医现代化必备的配套工程。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建构”记者:赵教授,您是“中医现代化”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您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也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
请您谈一下您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同时您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的建构者,请简述一下其基本状况和原则。
赵国求: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中,我力图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沿研究成果,包括自然观、科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思维科学及系统论等,充分论证和建构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有五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深入研究中医自身的理论基础,学习中医临床经验,这是研究“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的前提和首要条件。
二是必须深入研究并掌握人体自身的解剖学结构和现代生理学,从现代生理学和现代医学的视角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救治的基本原理,将其与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相同和差异,从本质上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
三是要关注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前沿研究成果,了解研究先驱们的成功与失败。
四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中一定要将所得的结论和预言到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去加以验证。
五是研究队伍要以中西医从医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结合为基础,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工作者,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参与,这将会极大地扩展研究视角和思路,弥补业内人士所受到的专业知识的局限和禁锢。
记者:您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的研究中,提出了“五个对应表述”,对此您能简述一下吗?赵国求:第一个对应表述,即中医阴阳平衡态等价于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最佳自稳态。
第二个对应表述,即中医的阴阳是人体内物质运动状态或物质的多少相对于最佳自稳态的左右偏离。
一般偏快或物质增多是“阳”,偏慢或物质减少是“阴”;超阈值偏离则构成阴证、阳证。
阴阳是生命物质动态平衡的状态参量。
第三个对应表述方式,即中医的“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表现在生命物质运动的状态中。
活力由生命力决定。
生命力是生命能、生命驱动力、生命潜力的总和。
“气流”是人体内物质、能量包括电磁能、信息的流动和物质运动的转移。
第四个对应表述,即经络就是人体“间隙维”。
“间隙维”并非完全的实体结构,它有通过现象、经验、理论及逻辑推理所做的建构成分;“组织液”就是经络物质,也要作相同的理解。
经络是“现象实体”,是能量、信息传播的谐振通道。
第五个对应表述方式,即思维至少是一种电磁场物质结构形式。
它既可以作用于人体自身,也可以作用于人体以外的他物。
“意念守穴”就是思维的物质作用。
记者:这五个对应表述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物质基础上的中医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与科学基础,您能再谈一下“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建构的逻辑基础和哲学根基吗?赵国求:建立现代科学物质观理论模型,将中医理论建于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克服中医的人文描述缺陷,这是中医作为科学建构的逻辑起点。
中医的阴阳平衡等价于人体最佳自稳态模型,采用现代科学物质观和系统论科学方法,保证了逻辑起点的科学性。
中医的阴阳及阴阳相互斗争与协调达到阴阳平衡,就与现代生理学、西医理论及系统论中物质的运动状态相对于最佳有序状态的偏左、偏右,快、慢振荡,有了对应的逻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