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品德六年级下册1.可爱的地球word教案(6)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课可爱的地球教学目标:1.情感和态度: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2.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3.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准备地球仪若干只。
2.课前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知识,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和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知识。
3.准备有关地球的图片。
4.准备“海边看船”的实验材料。
5.关于地球的一段录象。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走近地球1.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出示太阳图片);在农历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出示月亮图片)。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地球,他又是什么形状的呢?2.学生简单交流。
3.教师小结:对,地球也是球体的。
4.(出示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图片)这张照片是科学家从卫星上拍摄下来的,你能说说从卫星上看,谁能做做小导游来介绍一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5.地球是球体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但人类认识到这一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出示有关录象。
6.时至今日,你知道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先说给同桌听一下。
7.学生自由交流,再大堂交流。
8.其实,我们虽然现在不能像宇航员叔叔们一样到太空去看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地球球体的,想不想试一下?9.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10.小结实验结果。
(二)活动二:认识地球仪1.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可爱的地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苏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1课可爱的地球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介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可爱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如地球的大小、地理位置、地球构造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大小、地理位置、地球构造等。
2.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污染、资源枯竭等。
3. 保护地球的方法: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环境问题、保护地球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内部构造、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办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发言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特点和价值。
2. 教学环节一:地球的基本概况1) 地球的大小:通过数据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直径、表面积等。
2) 地球的地理位置:介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地球构造:讲解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内部结构。
3. 教学环节二:地球的环境问题1) 气候变化:介绍全球变暖、极地冰盖融化等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2) 污染:分析空气、水、土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3) 资源枯竭:讲解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日益减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4. 教学环节三:保护地球的方法1) 节能减排:介绍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方法,如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2) 垃圾分类: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和实施步骤。
3) 绿色出行:倡导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等)。
6.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地球基本概况的理解、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保护地球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可爱的地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
(2)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感受作者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提问:你们知道地球的特点吗?地球为什么被称为“可爱的地球”?2.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3)全班齐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朗读感受,讨论地球的可爱之处。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地球可爱的例子,进行讲解。
4.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
5.感受作者情感(1)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喜爱地球?(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喜爱地球的句子,进行讲解。
6.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可爱的地球”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讨论写作思路,列出提纲。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享作品,教师点评。
(2)布置作业:调查地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地球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地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爱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
2.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况: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等。
2. 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地貌、生物等。
3. 地球的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4. 环境保护:环保意识、环保行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资源。
难点: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资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保护的措施。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地球图片、环保案例等。
2. 教学素材:相关文章、视频等。
3. 小组讨论材料:纸张、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基本概况。
3.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球保护的措施。
5. 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列举自己身边的环保行动。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写下自己的体会。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九、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方案。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十、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课件展示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讲解地球的不同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资源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节约和保护资源。
《可爱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位置、大小、构造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资源的保护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3. 提高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球环境保护行动。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位置和大小: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直径、体积、质量等。
2.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我国的主要资源类型等。
4. 地球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保护的措施,学生的实际行动等。
三、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知识,如位置、大小、构造等。
2. 地球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利用。
3. 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学生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难点:1.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地球环境保护的行动实施。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资源的利用和地球环境保护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环境保护的行动措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地球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球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课件,以便生动展示地球的相关知识。
2. 教学素材:收集地球环境保护的案例、新闻报道等,用于案例分析。
3. 活动器材:准备垃圾分类箱、水资源节约设备等,用于实践活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利用课件,讲解地球的位置、大小、构造等。
3. 分析地球资源: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讲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资源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展示地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品德与社会教案版本:苏教版教师:班级:六年级学校:教学计划一、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
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三、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第1周至第3周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第4周至第6周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第7周至第12周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第13周至第15周第一课可爱的地球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可爱的地球》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第一课时3、师生课前准备:⑴学生收集有关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以及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资料。
⑵教师课前准备有关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有关报道录像和图片资料,同时准备有关介绍地球的一些科普音像资料。
⑶教师准备地图、地球仪(七个)等教具。
⑷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指定组长。
二、教学课题:本课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可爱的地球》,分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1、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与大洋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收集材料,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了解与认识地球是为了今后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3、让学生从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课设计安排了能让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地球的重要内容。
自古到今,人类就一直在探索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等状况。
在长期的探索中,人类知道自己生存在一个不大并且极普通的行星之上,这只是近几百年的事。
当人类跨入宇航时代并步入太空的时候,才真正有机会从地球以外来俯视我们这颗星球的全貌。
认识地球是学生理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热爱地球的前提。
长期以来,科学研究的成果已使人类形成一个共识,就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认识地球形状的特点,地球仪的构成,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具体位置;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运用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演示法1、在介绍地球仪上的有关知识时,主要要讲清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2、进行“模拟海边看航船”的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五、教学过程:导入——天地对话1、问:同学们知道我国首次载人飞船的名字吗?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有关的查阅,能很快地回答)2、2003年10月15日19时58分,进入太空的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与家人通了“太空电话”。
《可爱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位置、大小、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资源的保护意识,提倡节约和环保。
3. 通过观察地球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知识。
2. 地球资源的保护。
三、教学难点1. 地球的结构。
2. 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四、教学准备1. 地球的图片和视频。
2. 地球模型。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美丽和壮观。
2. 地球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球的位置、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
3. 地球资源的保护:讲解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利用,引导学生树立节约和环保的意识。
4. 观察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结构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重要性和保护地球的意义。
6.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地球的画作,可以是地球的图片或者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创意画。
7. 板书设计:《可爱的地球》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位置2. 大小3. 结构二、地球资源的保护1. 分类2. 利用3. 节约环保六、教学拓展1. 地球日的介绍:讲解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保护的全球性。
2. 环保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增强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1. 教师自我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评价与测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基本知识和环保意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画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理解。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反思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补充相关地球知识,如地球的形成、地球变迁等,丰富教学内容。
十、教学延伸1. 开展地球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地球知识的兴趣。
《可爱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位置、大小、结构等。
2.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位置和大小2. 地球的结构3. 地球的重要性4. 爱护地球的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位置、大小、结构及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球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结构。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置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位置和大小。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位置、大小和结构。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地球的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的重要性,如地球上的资源、生态平衡等。
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爱护地球,提出具体的行动措施。
6. 互动环节: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爱护地球行动计划。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地理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球位置、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地球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爱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学习和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 地球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地球模型或地球仪。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4. 学生作业和评估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地球的位置、大小和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地球的重要性,讨论爱护地球的行动。
九、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科普知识竞赛。
2. 开展地球主题的绘画或写作活动。
3. 参观地理展览馆或科普中心,深入了解地球知识。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1课可爱的地球本课教学目标:1.情感和态度: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2.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3.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第1课时一、课前准备1.准备地球仪若干只。
2.课前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其他学科知识,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和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知识。
3.准备有关地球的图片。
4.准备“海边看船”的实验材料。
5.关于地球的一段录象。
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走近地球1.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出示太阳图片);在农历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出示月亮图片)。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地球,他又是什么形状的呢?2.学生简单交流。
3.教师小结:对,地球也是球体的。
4.(出示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图片)这张照片是科学家从卫星上拍摄下来的,你能说说从卫星上看,谁能做做小导游来介绍一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5.地球是球体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但人类认识到这一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出示有关录象。
6.时至今日,你知道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先说给同桌听一下。
7.学生自由交流,再大堂交流。
8.其实,我们虽然现在不能像宇航员叔叔们一样到太空去看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地球球体的,想不想试一下?9.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10.小结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由看得见的太阳、月亮的图片,创设比较的情境,引发生活中的话题:我们看不到全貌的地球又是什么形状的呢?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究比较中,学生真实了解到地球也是球体的。
《可爱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地球形状特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活动(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2019春苏教版品社六下《可爱的地球》word教学设计第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介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社会教案1可爱的地球第一课可爱的地球
拟3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壮大与科学技术进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探讨宇宙的无穷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讨科学隐秘的踊跃性。
2.培育学生对材料搜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慢慢养成彼此合作的适应和能力。
3通过搜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觉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进程。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壮大与科学技术进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探讨宇宙的无穷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讨科学隐秘的踊跃性。
教学预备:
1.请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第一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导和资料。
2.让学生搜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时刻:第周礼拜
教学进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熟悉地球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第一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导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漂亮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有关可爱的地球的教案小学思品教案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
《可爱的地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可爱的地球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介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