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讲长江流域的治理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41
八年级地理长江治理知识点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总长度达6300多公里。
由于长江流域地形复杂,环境多变,人口稠密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治理成为我国在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长江治理的背景、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这种快速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在长江流域,水污染、水土流失、滩坝沉淀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上长江地区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给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因此,为了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长江治理就成了当时必须要进行的重大工程。
二、目标长江治理主要目的是:1.改善水质,治理水污染。
包括降低废水排放量,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2.防治洪涝灾害。
修建隔离堤、加强水文监测等。
3.保护生态系统。
促进生态保护,保护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三、方法长江治理采用的主要方法有:1.建立科学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流域管理能力。
强化环境保护机构作用,提高流域管理能力。
2.开展生态环境治理。
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湿地等生态系统。
3.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新产业发展。
4.推广环保技术。
开展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传播,制定水资源节约利用规划。
5.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四、成效长江治理工程持续了好多年,取得了显著成效:1.长江水质得到很大的改善,包括去除了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2.防洪效果显著。
加固了堤岸,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生态修复效果显著,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
五、结论长江治理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持续的治理措施必须得到有效执行才能长期保护长江及其周边环境。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长江治理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一、知识讲解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2)①矿产资源:黑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丰富。
②水能资源:流经三大阶梯,落差大,水能丰富,长江水能资源的80%集中在上游地区。
③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2.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①上游:以重庆为中心。
②中游:以武汉为中心。
③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2019·甘肃诊断)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1~3题。
1.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3.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解析:1.A 2.C 3.B第1题,从图中可知,南五洲位于荆江河内,属于河心沙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河道弯曲是河流侧蚀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荆江分洪区内有公安、闸口等城市,因此不可能汛期大量蓄水;人民大垸位于荆江的凸岸处,可能会受到洪水威胁。
第2题,“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得河床增高,河水易漫出河道,形成洪灾。
第3题,禁止开发会使分、蓄洪区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是对分、蓄洪区土地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把分、蓄洪区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调蓄洪水的能力将消失,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开挖成湖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长、最重要的河流,也是全国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水域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解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加强污染物排放治理。
面对不断增长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必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控制体系。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更清洁、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要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对于全国的水资源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使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流域水资源的调控管理、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建立水资源权益划分和保护机制等,以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此外,长江流域的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也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向。
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群的急剧减少,破坏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需要加强湿地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生物保护,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水域污染物的处理和减量,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
最后,要实现长江流域水环境的全面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协调,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统筹协调各类治理措施的落实。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总之,长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各方面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使长江这片美丽的水域得到更好地保护,为未来的世代留下更清洁、更美丽的长江。
长江流域规划及治理第一篇:长江流域规划及治理长江流域规划及治理长江水利网 2003-12-23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奔入东海。
水域辽阔,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流经我国半壁河山。
水量汪洋壮阔,多年平均入海近10000亿立方米。
流域内总人口、耕地各约占全国的35%,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50%,历来是中华民族繁衍聚汇的沃土良疆。
流域内人民和历朝历届中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职治水机构的设立,治江事业逐步转入到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新阶段。
特别是解放40多年以来,长江水利事业突飞猛进。
大大推动了流域经济建设的发展。
长江已日益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带之一,将率先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强大的地区。
一、建国初期长江的治理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水利部决定成立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统筹长江水系的除害兴利的统筹协调工作。
经研究确定消除长江中下游洪患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1949年~1954年的中心任务即是以防洪为重点,抓紧堤防建设,兴建沿江排灌涵闸,开辟分蓄洪区,同时积极探讨研究长江的治理计划。
组建水文测验、地质勘探、科研实验机构,着手基本资料的搜集。
通过资料分析和规划研究,认识长江的基本特点是:长江是一条雨洪河流,可形成全江性大水或地区性大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有比较稳定的巨大河槽,能宣泄大量洪水,但长江大洪水年的洪峰、洪量都十分巨大,超过了河道的安全泄量,受洪水威胁极为严重;中下游沿江湖泊星罗棋布,可以利用它们调蓄江洪;干支流上游多为山区,有许多适于筑高坝控制水量的有利地形,有实现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长江水资源的条件。
据此,从1951年~1953年明确提出了以防洪为主的治江三阶段计划。
第一步,加强堤防防御能力,适当扩大河道的安全泄量;第二步,以中游为重点,开辟蓄洪垦殖区,蓄纳超过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第三步,结合多目标开发,以山谷水库调蓄超额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