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1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我主要是借助任务学习法,将每个部分都分解为基础知识和需探究问题两部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逐个解决本课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权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
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本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承上启下: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许多学生平时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11课北伐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黄埔军校的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过程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
2、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战争过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感性认识。
3、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4、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充分展现课文中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有关黄埔军校的有关信息请看书找出:
军校全称:
时间:
地点:
校长:
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呢?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呢?(从导入框的内容开始看出尤其是那副对联)
3、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培养革命者的学校呢?请同学们阅读52页最下面一段小字,找出答案。
4、那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起到了什么作用?(在59页第一段末)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
歌曲《国民革命歌》
设计意图:慷慨激昂的旋律,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国共合作,齐心协力建军校
模块二:工农配合,万众一心共北伐
模块三:兄弟反目,辉煌大业空遗恨
模块一:国共合作,齐心协力建军校
(一)视频资料:百年民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国共合作的共同目标
(二)材料分析:锻炼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三)自主学习:通过表格自主学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主要知识点。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迁移与漫画分析:旧三民主义的含义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思考能力;通过漫画分析新颖的组织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提问的深度思考题,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继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微课学习:黄埔军校的建立。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黄埔军校的主要知识点。
过渡:孙中山先生的去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过渡到第二模块
模块二:工农配合,万众一心共北伐
教师讲述:蒋介石誓师大会
影像资料:北伐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影像,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
教师讲述:爱国将领冯玉祥加入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材料分析:北伐战争节节取胜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北伐精神
模块三:兄弟反目,辉煌大业空遗恨
学生思考回答: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原因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讲述: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五三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等等
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
第一篇: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
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北
伐战争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
第11课北伐战争
【课程标准】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认知图片的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准备,掌握查找资料和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国民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走向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国民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确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初步认识它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学生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精心导入
辛亥革命后,窃取了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但屡战屡败。
建立后,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工运高潮,但被北洋政府镇压,工人运动跌入低谷。
学生填空,教师指出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但屡战屡败。孙中山吸取教训,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决定与中共合作。而中共领导工人运动进入低潮,也要寻求帮助。于是,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1924―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
反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1课北伐战争》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博厚中学谢玉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2.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3.掌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4.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5.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2、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本对话框里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你们知不知道这是哪所学校的对联么?黄埔军校是在什么谁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是谁创办的黄埔军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11课北伐战争的学习。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50页,先仔细阅读“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小节的内容,然后请同学们来回答相关问题。
二、教授新课:
第11课北伐战争
附:
一、课堂检测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和经过,认识北伐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分析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北伐战争的起因
①旧军阀混战的局面
②外国列强的欺凌和瓜分
③中国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2.北伐战争的经过
①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②第一次北伐的胜利
③动员战争和土地革命
④第二次北伐的失败
⑤长征和抗日战争
3.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原因
①胜利原因:革命力量的统一和领导人物的正确决策
②失败原因:老虎屯事变和军阀的分裂,国民政府腐败,军队士气低落
4.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①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使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相关资料,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胜败原因。
3.课堂讲解:结合影像资料和历史故事,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历史和地位。
4.课堂展示:要求学生上台做PPT或口头报告,讲述自己对北伐战争
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为教学提供便利。
2.资料库: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和资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小组讨论: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作业评估:采用作业和测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北伐战争教案
导语:
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围绕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策略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背景介绍
北伐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重大政治军事运动。此前,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经济衰退,外来侵略日益加剧,国内政治腐败,社会不稳定。这样的状况使得人民渴望改变现状,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日益增强。
二、北伐战争的目标
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的中国政权。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三、战略和策略
1. 分割瓦解敌军
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其领导人通过采取分割瓦
解敌军的策略,成功地使北洋军队内部产生了一定的动摇。他们分化、拉拢甚至在敌营内成立了一些秘密组织,从而削弱了北洋军队
的战斗力。
2. 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人意识到,要在北伐战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军事经验和理论。因此,他们派遣一批
干部到苏联、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学习军事战略和组织管理方法。
这些经验的吸收为中国的军事革命提供了强大支持。
3. 发动广泛群众运动
北伐战争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共产党和国民
党领导人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工农武装力量,发动罢工和抗议活动,以对抗军阀和封建势力。这些群众运动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
要的社会基础。
四、战争的影响
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时期的开始,有以下几点重要影响: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理解她与旧式军校比较所具有的最大特点。
2、弄清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对象,运用《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观察进军所经过的省
份以及识记一些著名战役。
3、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了解她对中国近代革命的贡献。
2、通过观察《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运用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史实的学习,概括总结为什么国民革命失败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雄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之志,做现代文明人。
教学过程设计:
15.《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黄埔军校:
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校领导: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官恽代英;
党代表廖仲恺。
意义: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问题2:阅读教材,说出北伐的时间、总司令、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在哪里?
时间:1926年
总司令:蒋介石
北伐对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进军路线:
广东湖南、
湖北江西南京
福建浙江上海
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问题3: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第一,北伐战争是讨伐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军阀的正义革命战争;
第二,国共两党合作,各革命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第三,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有力支援;
第五,苏联的援助;
第六,北伐军事方针的正确。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问题4:归纳中共一大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
蒋介石叛变革命:
1.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叛变革命:
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问题5: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但对于国
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
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课题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人教版)
第11课北伐战争
第一师第二中学田锡荣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①、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②、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50——53,它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接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的三大武装起义。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及北伐战争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对学生有重要思想教育意义。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所认识,但对北伐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基于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展示大量历史图片、视频等,进行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去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 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我主要是借助任务学习法,将每个部分都分解为基础知识和需探究问题两部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逐个解决本课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权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1924—1927 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
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本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承上启下: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 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许多学生平时很少读
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