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8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在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以下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阶段(1978年-1996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推动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
该阶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的基本素质。
高校相继成立了科技学生社团、科技创新基地等组织,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
第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建(1997年-2005年)这一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建立起初步的体系。
1999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并开始将其纳入高等教育改革的议程。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部还组织了一系列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项目,推动高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第三阶段:大规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2006年-2015年)2006年,教育部正式发布《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随后的几年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许多高校纷纷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指导服务。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课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高校也积极参与到国家、地方的政策和项目中。
第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国家需求(2016年至今)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原来的学生创新创业为主转变为服务于国家需求。
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探索、初建、发展和服务国家需求四个阶段。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支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源头活水。
而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如何厘清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的历史发展流脉,总结我国创新创业课程的现实状况,探索创新创业课程改进途径,是本文拟探讨的三个问题。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流脉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最初萌芽期(1917— 1992 年)、发展上升期(1993—2009 年)、全面展开期(2010 年至今)三个历史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发展特征。
(一)创新创业课程在儿童教育领域初具雏形“五四”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民主、科学、自由等理念激发了教育领域的改变。
“创新创业教育”在该时期名曰“创造教育”,其课程领域与研讨范围也仅仅限于基础教育领域。
1917 年,《教育杂志》发表了第一篇以创造教育为主题的文章,即《儿童创造力养成法》[1]。
随后,1919 年,《教育杂志》发表的以创造教育为主题的文章有7 篇之多。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发表《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演讲和文章,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2]。
1939 年,陶行知在合川县古圣寺创办育才学校,全面进行创造教育尝试,将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与儿童教育思想相结合,通过开展“创造月”“创造年”活动,取得科学创造、文学艺术创造等方面的成果[3]。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创造教育很快兴起,全国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课外活动中和专门创造课中的创造教育都空前活跃起来[4]。
中国发明协会于1985 年成立,协会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也为创造学的诞生奠定了组织机构基础[5]。
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培养目标上达成了关于创业教育的共识,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同等的高度。
1992 年、1993 年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教育协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使全国中小学的创造教育有了正式的研究组织建制[6]。
基于“朋辈”互助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作者:胡志洪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11期本文以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为研究对象,将朋辈互助的心理辅导方式引入创业教育过程中,探讨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进行朋辈互助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现行朋辈互助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需要构建符合我国创业环境需要的朋辈互助基础上的大学生创业模式,这有利于完善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完善,提高大学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朋辈互助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因为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掀起了一场非心理专业进行的心理咨询革命和运动。
主要关注人群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动,实践证明其具有比专业心理咨询更好是辅导效果。
已经运用于高校的心理辅导过程中,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改进和完善而言也具有实践意义。
大学生创业中朋辈互助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互助模式不仅包括了学生创业方式方法和经验的互动,也包括了创业过程中心理良性互动。
心理互助作为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朋辈的创业经验互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经验。
创业课堂所提供给学生的创业经验,往往是具有显性的特征,可以被接受但是往往忽视了创业经验中的隐性部分,而这部分决定着创业实践的成功。
而朋辈之间的创业互动,可以通过创业的实践来进行隐性经验的互动,帮助大学生提升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能力。
同时由于是朋辈之间的互动,与课程的创业实践经验传授相比,更能被朋辈学生所接受。
因为其是出于朋辈之间对创业环境的实际感受所得,而非单纯的是理论上的探讨和臆断。
其次,朋辈的创业互动也包括了心理互动。
创业心理互动可以为学生的创业前,创业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
朋辈之间的创业心理互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创业共鸣,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同时由于创业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创业榜样的引导,大企业的创业成功者的创业经验和心理互动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心理互动的范围,在实践的互动过程中缺乏指导性和引导性,不符合实际的创业环境要求。
浅析创业类竞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作者:叶晓素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年第10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 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如何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问题。
以创业类竞赛为切入点,浅析创业类竞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提升作用,进一步阐述了“以赛促学”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 竞赛;大学生;创业;提升[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0-0174-01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总量不断增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
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人社部、教育部等多次发文强调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创业类竞赛是培养复合创新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创业类竞赛开展现状李克强同志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以后,全国各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希望大学生通过创业活动来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创业能力。
举措之一就是举办“以赛促学活动”,相关比赛种类丰富,高校、企业、师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
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赛事。
以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与首届大赛相比,高校参与度均创新高,参赛高校2110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1%,学生报名项目118804个,直接参与学生545808人,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和2.7倍。
学生对各类比赛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性很高。
二、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创业竞赛活动一般以团队形式参加,专业不限,选题不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文案策划能力、专业能力等,而且在国家、政府、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下很多风投公司,或者各大孵化园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了大学生的参赛热情。
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解读与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既有人才培养,又有社会需求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制定了大学生就业政策。
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为了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例如,在基层工作满3年的大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加分政策。
2. 支持大学生创办企业政府鼓励大学生创办企业,为此,出台了许多创业政策。
例如,政府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财政支持、场地供给、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服务,同时,还将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援助。
3.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政府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培训、指导和奖励。
此外,政府还推动高校与科技企业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创业政策大学生创业政策是指政府出台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有关财政、税收、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
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包括:1. 大学生就业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持,政府便推出了各项的担保贷款,对于大学生没资质的发展或者不便贷款的人群,适当的对于年利率和贷款期限进行公示,并且出现了一些创业领域和人群专属的贷款,以此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资金上的问题。
2. 减免税收政策大学生创业企业可以享受一些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例如,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等。
3. 人才优惠政策针对大学生创业,政府还推出人才引进、人才补贴等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以此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创业。
三、浅析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保障。
但是,实际情况中,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1. 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政策无法贯彻落实的情况。
88就业创业文/吴媛媛当前,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的经济、教育、生活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超过10亿学生造成了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新冠疫情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教育中断。
面对疫情,中国迅速行动,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授课,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络课程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方式。
疫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既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自素质教育推进以来,根据近二十余年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笔者将其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和改革期。
第一个阶段:探索期(1999年至2010年),我国在1999年出台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各大高校开始响应号召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举办创新创业类竞赛、培育创新创业项目,这个阶段更多的是以赛促学,以项目推动教育。
第二个阶段:发展期(2010年至2015年),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并将其确定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为此,各大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这个阶段国家及地方积极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创业基地,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形成了地方与高校协同、企业与高校协同的工作合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发展。
第三个阶段:改革期(2015年至今),2015年国务院出台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与优惠政策大学生做创业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现在为了鼓励大学生做创业,政府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法规,整理了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政策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1.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创业服务有哪些?一是享受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二是免费创业服务: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各地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对基地内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延长企业存活期。
2. 高校毕业生怎样提升自主创业的能力?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践,接受普遍的创业教育,以系统学习创办企业的知识、完善创业计划、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风险、促进创业成功。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创业培训方面的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在校大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另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也开办了创业培训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参加有补贴的培训,以提高创业能力。
如“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
3. 国家有哪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对于了解这一历程,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那个时期,我国刚刚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对于创新和创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1986年,中国科技部提出了“创新创业”政策,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国家鼓励高校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项目和技术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世纪初,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探索阶段。
200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高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训练等活动。
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途径,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些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和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
一些高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这一阶段,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鼓励高校探索实践性教学和创业实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自此之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一些高校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扩大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提升了教学质量。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和实践基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资源和平台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绪论】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地途径分析绪论【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3.1 3.2】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3.3 3.4】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第四章】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第五章】促进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总结/参考文献】公共就业政策有效执行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第二章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始终随着我国国情转变逐步的发展当中,是一个持久的转变过程,依据这一政策执行的特征与背景,大体可以分为扩招以前的就业政策阶段和扩招后的就业政策阶段。
第一节扩招以前的就业政策阶段一、国家按计划统包统分政策自从1949年到1980 年中期以来,在计划型经济机制下,国内的教育一般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性管理方式,由招生至就业,奠定了“计划”型经济的根基。
学校依照命令性规划招生,同学们依照计划进行分配,一些用人部门犹如一个“大箩筐”.我们一般将这类计划型经济机制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叫做“统包统分”的方式。
这类就业方式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由国家负责,依照计划全面分配的体制。
其特征是“由我国分配工作,承担到底”;执行的是“集中利用、统一筹划、照顾普通、保障重点”的基本方针。
随着国内计划型经济机制的出现与健全,相关分配体制和我国目前的计划型经济机制相吻合,反映了我国制度的主要优势,在某种历史阶段体现了关键的历史意义。
在较长的历史阶段中,它保障了我国建设对于人才的要求,在某种层面上缓和了国内区域间人员需求不均衡的情况,有益于我国宏观调节人员流向,有益于社会的稳定。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
这一时期,国内开始引进外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经验,并在国内高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在该时期,高校主要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实践活动、竞赛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0年代初期,我国高校正式开始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设立相关的研究院、中心,建立创业孵化器等资源平台。
这个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逐步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涉及范围也逐步扩大,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医疗保健、社会企业等领域。
2010年起,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期。
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社会资本的参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的高涨等原因,都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和拓展。
此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1. 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并引入国际课程,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 创新创业教育由单体课程向全员普及式教育转变,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
3. 在教育方式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广校内外知名创业导师、工程师、设计师等人才的引进,同时对创业者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4. 加强学生创业团队的组织建设。
高校积极创建创业孵化器、创业活动中心,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管理、营销等各类特长。
截至2021年,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学科体系等不断完善和创新。
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持续深入推进,加速转型升级。
通过逐步建立创业育人区块链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课程体系、政策创新创业高校联盟等创新机制和平台,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切实发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创新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创新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师资力量欠缺、项目宣传力度不够等,还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课程体系,打造宣传服务平台,探索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教育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其显著特点是注重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创精神。
英国政府也将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视作优秀领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和规范,通过专利转让、创办科技园、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服务。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普及。
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思路。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源头,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努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多个省份的高校也相应推出“省大创”“校大创”项目。
盘点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创业潮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变迁,一波又一波的弄潮儿前赴后继,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创业潮,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环境并不相同。
“创业潮很大程度与政府的支持、社会资金的宽裕程度、投资人的态度、社会的包容度有关。
”一名在资本市场辅导企业上市15年的深圳保荐代表人表示。
如今,中国正掀起第四次创业潮。
今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
这再次回到关键词——创业者。
随社会演化而形态多变,创业者从个体户到合伙人,从小商贩到创客……创业者,从来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时代的大众创业潮,如何推动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升级,值得期待。
1979-1989年草根创业:个体户爆发“个体户”刚“重出江湖”时,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它最初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往往会遭到嘲笑、诋毁与蔑视。
对于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情况,《邓小平文选》曾总结指出,“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二十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而在文革结束后,800万知青返城,就业成为社会问题。
机关单位安置有限,知青只能靠摆地摊,从事理发、修鞋、磨刀、修伞、修家具、卖小吃等行业维持生计,人们管这叫“练摊”。
为缓解就业压力,解决温饱问题。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允许“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个体户”从此应运而生。
个体经济对计划经济的冲击终于导致1982年的大整肃,温州发生“八大王事件”。
个体户的出现,激活了一个封闭已久的经济体对物质的渴望,王石、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亦在这时“倒腾”出第一桶金,并借助时代的机遇,成就各自非凡的事业。
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作者:夏人青罗志敏严军来源:《高教探索》2012年第01期摘要:若以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为计时元年,大学生创业政策至今已走过了整十二年。
十二年间,大学生创业政策以极大的影响力迅速推进;十二年间,大学生创业政策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十二年是一个坎,大学生创业活动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使其必须进行新的选择;十二年也是一个节点,是政府创新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良好时段。
目前,“让更多人愿意创业,让更多人成功创业”应是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主轴。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继续在政府主导下,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商务支持为重心,切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活动;创业政策较之于绵延几十年的计划性就业模式,高举创新、创造大旗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
值大学生创业政策运行十二周年之际,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政策措施,总结其发生、发展的历程,提出今后改革的方向,为今后大学生创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一、历史与嬗变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的创业活动,除了带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学界对创业及创业教育问题的关注之外,也带动了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及以此为载体进行的、从校园走向市场的大学生创业活动。
而这些也使大学生创业逐渐上升成为一个政策问题而引起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创业政策也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若单一从事物发展的视角来考察,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段。
(一)1999-2002年:以高校自由探索为主,提倡大学生高科技创业为了与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的“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这一宏观政策要求相呼应,也为了适应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教育部率先对清华大学等一些大学校园发起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表明了态度,即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如1999年1月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27条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也提出“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
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也要求政府给予政策、小额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支持,扶持大学生开办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
与此同时,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了首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2000年和2002年又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创业计划大赛。
这些由政府部门参与的创业计划大赛增加了大学生创业活动在社会层面的权威性和认可性,在全国也产生了很强的政策信号。
这对于在高校普及创业知识、倡导创业理念、引领创业行为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在大学生中间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示范效应。
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发文确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如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在此期间,教育部先后召开几次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座谈会,教育部高教司还举办了“教育部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积极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
此后,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为表征的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得到发展,大学生中也涌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
以上表明,政府已经开始通过一定的制度措施正式参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也为今后大学生创业政策指明了方向。
其政策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策的导向是配合国家“科教兴国”这一远大目标,鼓励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从事高科技创业;二是把推进大学生创业作为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突破口;三是政策发布的主体是以教育部为主,活动实施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四是政策很笼统,主要提出一些原则和方向,对大学生创业主要是精神性扶持。
(二)2003-2006年:提供创业优惠政策,重视普遍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曾经随着2001年以来大量学生企业的倒闭而陷入低谷。
但2003年以来,随着大学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逐步走向就业市场,毕业人数剧增,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话题再度被提起并得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200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颁布的《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同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发布通知,就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出台了比较具体的有关收费优惠的具体政策。
2004年4月,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的意见》,要求从普及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供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对青年的就业服务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实现就业。
在随后的2005年,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
如《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社厅[2006]17号)第四条、《关于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3号)第三条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30号)等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优惠扶持力度有所加大。
其中包括扩大创业教育试点范围,设立大学科技园以及创业孵化机构、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等。
这一政策得到了许多地方政府的响应。
如建立高校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所;设立扶持大学生创业基金,为新创企业减免税收、租金及行政性收费,等等。
上海市政府从2006年起,连续5年,由市科委、市教委每年各投入5000万元,每年向基金会投入1亿元专项拨款,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1];河南、山东等省则推出了高校毕业生“试营业制度”,实行货币出资“零缴付”、经营场地“零成本”、服务创业“零收费”等优惠措施。
[2]以上政策表明国家已经意识到要促进大学生创业,不仅要有创业鼓励措施,还要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市场条件。
与上一阶段相比,大学生创业政策也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一是与以往仅重视大学生高科技领域创业不同,开始重视一般行业的大学生创业(如服务业、个体零售业),并给予了许多实质性的优惠政策;二是创业政策的关注点更多地投到了大学毕业生身上,强调创业培训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开拓就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三)2007-2011年:更多部门参与,重视全面改进创业环境2007年8月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萎缩以及大学扩招步伐加快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如期就业,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柱的热点问题,成为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
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以创业来缓解或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了国家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一个愈加明确的政策信号。
此时,有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的出台频率明显加快,政策内容也更加详细,政策发布的主体也由以前的几个部门到现在共涉及十几个部委,除教育部以外,还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科技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等。
这说明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各个政府部门对于大学生创业已形成了基本的政策共识,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多、更广泛的重视,也显示出我国政策制定部门对全面改进创业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是从提供单纯的创业技能培训,到提出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培养的全面的创业教育,希望从源头上促进大学生创业。
如2010年5月,国家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视频会议并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促使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1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从以上政府颁布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以及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政府已经意识到学校教育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把创业人才培养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联系起来。
二是从单纯提供创业优惠政策到提供创业服务。
基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冲击,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稳定”的现实需要,此阶段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一般把大学生创业工作纳入各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对大学生创业实行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等一体化的服务。
如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了《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两项政策,该政策除了强调继续加强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优惠扶持(如大学生自主创业三年内每年减免8000元税费)之外,着重提出了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和孵化服务,如指导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为大学生制定创业路线图,成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专家志愿团,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等等。
二、问题与评价十二年来,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这些政策使大学生创业活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阶段:一是减少了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质疑,促进了地方政府和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
如截至2010年,地方政府和高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资金累计已达16亿元,其中省级大学生创业资金10.85亿元,地市级资金2.57亿元;共建立了2000多个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总面积达330万平方米。
[3]二是促进了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如早在2008年,有课题组对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7所大学进行的调研显示,117所高校中的“985工程”高校已全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211工程”高校中仅有7.69%未开设,非“211工程”高校中仅有13.04%未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