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有色金属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23
清华大学《工程材料》第5版教材简介《工程材料》第5版教材由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朱张校教授、姚可夫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工程材料》第5版教材目录如下:绪论0.1中华民族对材料发展的重大贡献0.2材料的结合键0.3工程材料的分类第1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1.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1.2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1.3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1.4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第2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2.1纯金属的结晶2.2合金的结晶2.3金属的塑性加工2.4钢的热处理2.5钢的合金化2.6表面技术第3章金属材料3.1碳钢3.2合金钢3.3铸钢与铸铁3.4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第4章高分子材料4.1工程塑料4.2合成纤维4.3合成橡胶第5章陶瓷材料5.1普通陶瓷5.2特种陶瓷第6章复合材料6.1复合材料的复合原则6.2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6.3非金属基复合材料6.4金属基复合材料第7章功能材料及新材料7.1电功能材料7.2磁功能材料7.3热功能材料7.4光功能材料7.5隐形材料及智能材料7.6纳米材料第8章零件失效分析与选材原则8.1机械零件的失效8.2机械零件失效分析8.3机械零件选材原则第9章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9.1齿轮选材9.2轴类零件选材9.3弹簧选材9.4刃具选材第10章工程材料的应用10.1汽车用材10.2机床用材10.3仪器仪表用材10.4热能设备用材10.5化工设备用材10.6航空航天器用材附录1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新、旧国家标准性能名称和符号对照表附录2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分类及代号(摘自GB/T 12603—2005) 附录3常用钢的临界点附录4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摘自GB/T 17616—1998)附录5国内外常用钢号对照表附录6常用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与说明(摘编自GB/T 16475—2008)附录7若干物理量单位换算表附录8工程材料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参考文献本教材有以下特点:(1)体系科学合理,内容丰富新颖,实例丰富。
第3节 复合材料(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是玻璃、水泥、陶瓷,特点是性质稳定、熔点高,易破碎。
(2)常见的金属材料有生铁、钢、不锈钢、铜、铝合金等。
(3)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光导纤维,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压电陶瓷等。
(5)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保持单一金属的长处,性能优于纯金属。
生铁、钢、不锈钢都属于铁的合金。
一、认识复合材料 1.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材料。
2.组成复合材料⎩⎪⎨⎪⎧基体:起黏结作用增强体:起骨架作用3.优点复合材料既保持了原有材料的特点,又使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形成了优于原材料的特性。
二、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 1.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复合材料(1)玻璃钢是一种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
优点:强度高、密度小,且有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和机械加工性能。
(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在合成树脂的基体中加入了碳纤维做增强体。
优点:具有韧性好、强度高而质轻的特点。
2.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复合材料(1)飞机、火箭、导弹等用的复合材料,大多是以纤维为增强体、金属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优点:耐高温、强度高、导电性好、导热性好、不吸湿和不易老化等。
(2)航天飞机机身上使用的隔热陶瓷瓦是由纤维和陶瓷复合而成的材料制成的。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做增强体、合成树脂做基体的复合材料B .飞机机身的复合材料大多是以金属为增强体、纤维为基体的复合材料C .制造网球拍所用的复合材料是在合成树脂的基体中加入了碳纤维做增强体D .航天飞机机身上使用的隔热陶瓷瓦是由纤维和陶瓷复合而成的材料制成的解析:飞机机身的复合材料大多是以纤维为增强体、金属为基体的复合材料,B 项错误。
答案:B2.请用短线把下列物质及其用途、主要性能相互连在一起:答案:A —a —② B —c —④ C —d —① D —b —③ E —e —⑤复合材料1.分类(1)按基体分类⎩⎪⎨⎪⎧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2)按增强体形状分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夹层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2.各种复合材料的比较材料名称基体增强体主要性能主要用途玻璃钢合成树脂玻璃纤维强度高,密度小,耐化学腐蚀,绝缘性和机械加工性能好娱乐设施、运输罐、电话亭、餐桌椅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树脂碳纤维韧性好,强度高,质轻高尔夫球杆、球拍、钓鱼竿、赛车等航空复合材料金属最广泛的是碳纤维,还有硼纤维、碳化硅纤维和氧化铝纤维等耐高温,强度高,导电性好,不吸湿和不易老化飞机、火箭的机翼和机身,导弹的壳体、尾翼航天复合材料陶瓷多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或氧化硅纤维耐高温,韧性强航天飞机机身[例]某复合材料是以人工碳纤维为增强体、金属钛为基体复合而成的。
常用金属材料密度表,包括黑色、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的密度。
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 材料名称密度克/厘米3灰口铸铁6.6~7.4 不锈钢1Crl8NillNb、Cr23Ni18 7.9白口铸铁7.4~7.7 2Cr13Ni4Mn9 8.5可锻铸铁7.2~7.4 3Cr13Ni7Si2 8.0铸钢7.8 纯铜材8.9工业纯铁7.87 59、62、65、68黄铜8.5普通碳素钢7.85 80、85、90黄铜8.7优质碳素钢7.85 96黄铜8.8碳素工具钢7.85 59-1、63-3铅黄铜8.5易切钢7.85 74-3铅黄铜8.7锰钢7.81 90-1锡黄铜8.815CrA铬钢7.74 70-1锡黄铜8.5420Cr、30Cr、40Cr铬钢7.82 60-1和62-1锡黄铜8.538CrA铬钢7.80 77-2铝黄铜8.6铬钒、铬镍、铬镍钼、铬锰、硅、铬锰硅镍、硅锰、硅铬钢7.85 67-2.5、66-6-3-2、60-1-1铝黄铜8.5镍黄铜8.5铬镍钨钢7.80 锰黄铜8.5铬钼铝钢7.65 硅黄铜、镍黄铜、铁黄铜8.5含钨9高速工具钢8.3 5-5-5铸锡青铜8.8含钨18高速工具钢8.7 3-12-5铸锡青铜8.69高强度合金钢7.82 6-6-3铸锡青铜8.82轴承钢7.81 7-0.2、6.5-0.4、6.5-0.1、4-3锡青铜8.8不锈钢0Cr13、1Cr13、2Cr13、3Cr13、4Cr13、Cr17Ni2、Cr18、9Cr18、Cr25、Cr28 7.75 4-0.3、4-4-4锡青铜8.9 Cr14、Cr17 7.7 4-4-2.5锡青铜8.750Cr18Ni9、1Cr18Ni9、Cr18Ni9Ti、2Cr18Ni9 7.85 5铝青铜8.21Cr18Ni11Si4A1Ti 7.52 锻铝LD8 2.777铝青铜7.8 LD7、LD9、LD10 2.819-2铝青铜7.6 超硬铝2.859-4、10-3-1.5铝青铜7.5 LT1特殊铝2.7510-4-4铝青铜7.46 工业纯镁1.74铍青铜8.3 变形镁MB1 1.763-1硅青铜8.47 MB2、MB8 1.781-3硅青铜8.6 MB3 1.791铍青铜8.8 MB5、MB6、MB7、MB15 1.80.5镉青铜8.9 铸镁1.80.5铬青铜8.9 工业纯钛(TA1、TA2、TA3)4.51.5锰青铜8.8 钛合金TA4、TA5、TC6 4.455锰青铜8.6 TA6 4.4白铜B5、B19、B30、BMn40-1.5 8.9 TA7、TC5 4.46 BMn3-12 8.4 TA8 4.56BZN15-20 8.6 TB1、TB2 4.89BA16-1.5 8.7 TC1、TC2 4.55BA113-3 8.5 TC3、TC4 4.43纯铝2.7 TC7 4.4防锈铝LF2、LF43 2.68 TC8 4.48LF3 2.67 TC9 4.52LF5、LF10、LF11 2.65 TC10 4.53LF6 2.64 纯镍、阳极镍、电真空镍8.85LF21 2.73 镍铜、镍镁、镍硅合金8.85硬铝LY1、LY2、LY4、LY6 2.76 镍铬合金8.72LY3 2.73 锌锭(Zn0.1、Zn1、Zn2、Zn3)7.15LY7、LY8、LY10、LY11、LY14 2.8 铸锌6.86LY9、LY12 2.78 4-1铸造锌铝合金6.9LY16、LY17 2.84 4-0.5铸造锌铝合金6.75锻铝LD2、LD30 2.7 铅和铅锑合金11.37LD4 2.65 铅阳极板11.33LD5 2.75•发表于 2009-10-08 19:10:50引用 1 楼• 2、非金属材料密度非金属材料密度见附表2。
各种金属材料的特点————————————————————————————————作者:————————————————————————————————日期:ﻩ各种金属材料的特点铝材类铝材属于金属类别中有色金属之一,由于应用较广,单独介绍如下:常用有铝型材和压铸铝合金两种。
其中主要由纯度高达92%以上的铝锭为主要原材料,同时添加增加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性能金属元素,如碳、镁、硅、硫等,组成多种成分“合金”。
1.1铝型材铝型材常见如屏风、铝窗等。
它是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即铝锭等原材料在熔炉中熔融后,经过挤出机挤压到模具流出成型,它还可以挤出各种不同截面的型材。
主要性能即强度、硬度、耐磨性均按国家标准GB6063。
优点有:重量轻仅2.8,不生锈、设计变化快、模具投入低、纵向伸长高达10米以上。
铝型材外观有光亮、哑光之分,其处理工艺采用阳极氧化处理,表面处理氧化膜达到0.12m/m厚度。
铝型材壁厚依产品设计最优化来选择,不是市场上越厚越好,应看截面结构要求进行设计,它可以在0.5~5mm不均。
外行人认为越厚越强硬,其实是错误的看法。
铝型材表面质量也有较难克服的缺陷:翘曲、变形、黑线、凸凹及白线。
设计者水平高者及模具设计及生产工艺合理,可避免上述缺陷不太明显。
检查缺陷应按国家规定检验方法进行,即视距40~50CM来判别缺陷。
铝型材在家具中用途十分广泛:屏风骨架、各种悬挂梁、桌台脚、装饰条、拉手、走线槽及盖、椅管等等,可进行千变万化设计和运用!铝型材虽然优点多,但也存在不理想的地方:未经氧化处理的铝材容易“生锈”从而导致性能下降,纵向强度方面比不上铁制品.表面氧化层耐磨性比不上电镀层容易刮花.成本较高,相对铁制品成本高出3~4倍左右。
1.2压铸铝合金压铸合金和型材加工方法相比,使用设备均不同,它的原材料以铝锭(纯度92%左右)和合金材料,经熔炉融化,进入压铸机中模具成型。
压铸铝产品形状可设计成像玩具那样,造型各异,方便各种方向连接,另外,它硬度强度较高,同时可以与锌混合成锌铝合金。
基于光谱仪检测的有色金属材料分析探究【摘要】:光谱仪检测可以比较准确地分析有色金属材料的性能。
所以,本文主要讨论了光谱仪检测仪检测有色金属材料的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以期给光谱检测仪检测的准确性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
【关键词】:光谱仪检测;有色金属材料;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各方面需求的提升,不管是工业上或者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目前,我国在检测有色金属材料方面使用的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
而其中光谱检测法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而且最为简单的一种方式。
1光谱仪检测概述光谱分析仪器的产生是因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物质成分分析的光谱仪器发明1930年,渡过了看谱镜、摄谱仪以及直读光谱仪发展阶段,完成了定性、半定量、定量到直读。
而且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大大的提升了光谱分析仪器的分析精度、分析范围以及自动化程度。
直读光谱仪能够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出材料成份或含量的一种检测仪器,直读光谱仪的优点有快速、准确、精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以及无损分析等等,直读光谱仪被普遍用于冶金、机械、质检和科研方面。
直读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是样品与电极间进行放电进而形成的高能电火花再产生能量从而激发原子,让样品之中各原子的核外电子进行跃迁行为,在高能态的电子非常的不稳定,当激发态原子在高能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会把多余的能量利用光的形式进行释放。
每种元素的基态以及激发态都不一样,因此波长不同,我们就可以按照波长来知道元素的种类,按照光子数目进而确定出元素的含量。
国内对大型零部件的分析多采用便携式(即手持式)光谱仪,但其只能对金属中的部分元素做出定量分析,如果要对其它元素做出准确的判定,仍然需要对其进行解体取样采取化验分析。
需要努力实现高度大于80mm,重量小于50kg的单平面零部件无损检测,才能更好的满足生产进度的需求,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保证。
减少大型零部件检测时的破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了检测效率,满足了生产进度的需求,同时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保证。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可分为纯金属和合金。
新型金属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结构材料。
1、合金(1)概念: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性能: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或机械性能。
①熔点: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低②硬度和强度: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大(3)易错点:①构成合金的成分不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②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的性质之和。
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不是简单加合;但在化学性质上,一般认为合金体现的是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③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形成合金,两种金属形成合金,其前提是两种金属在同一温度范围内都能熔化,若一种金属的熔点大于另一种金属的沸点,则二者不能形成合金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常温下,多数合金是固体,但钠钾合金是液体2、常见的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分类①黑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②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及其合金(2) 黑色金属材料——钢铁①生铁: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
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
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②钢:含碳量在0.03%~2%的铁的合金。
钢坚硬有韧性、弹性,可以锻打、压延,也可以铸造。
钢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化学成分分类,钢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就是普通的钢,碳素钢又可以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低碳钢韧性、焊接性好,强度低;中碳钢强度高,韧性及加工性好;高碳钢硬而脆,热处理后弹性好。
合金钢也叫特种钢,是在碳素钢是适当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如锰、铬、镍、钨、铜等合金元素而制成的。
合金元素使合金钢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用于制不锈钢及各种特种钢③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3) 有色金属材料——铜和铝①铝及铝合金: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通常用作制导线。
常用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表中国 GB Q235A A3 Q255A A4 25 35 45 40Cr 0Cr19Ni9 (0Cr18Ni9) 1Cr18Ni12 (1Cr18Ni12Ti) 0Cr17Ni12M02 (0Cr17Ni12M02Ti) 1Cr18Ni9Ti 1Cr13 2Cr13 3Cr13 ZG230-450 (ZG25) ZG270-500 (ZG35) ZG310-570 (ZG45) ZGOCr18Ni9 ZGOCr18Ni9Ti CF-8 CF-8C J92600 J92710 SCS13 SCS21 2333 ——80-40 J04000 J05002 321 410 420 — LC8 S32100 S41000 S42000 — J03003 SUS321 SUS410 SUS420J1 SUS420J2 SC410 (SC42) SC480 (SC49) SCC5 —1606 316 S31600 SUS316 美 ASTM A570Cr.33 A570Cr.40 1025 1035 1045 5140 304 304H 305 S30500 SUS305 国 UNS K02502 K02502 G10250 G10350 G10450 G51400 S30400 日本 JIS SS34 SM41B S25C S35C S45C SCr440 SUS304 瑞典 SS14 1311 1412 —1572 1660 2245 2332 2333 — 2347 2343 2337 2302 2303 2304 1505 X5CrNi1812X5CrNiM017-12-2 X5CrNiM017-13-2 X12CrNiTi18-9 X12CrSi13 X20Cr13 X30Cr13 GS-52 GS-CK25 GS-60 GS-62 GS-70 GS-CK45 G-X6CrNi18-9 G-X5CrNiNb18-9 德国 DIN Ust37-2 St44-2 C25 C35 C45 41Cr4 X5CrNi18-10第1章:金属材料名称常用基础术语1.基础术语:黑色金属:铁和铁的合金均称为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换算标准1. 概述有色金属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腐蚀等特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
而有色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 有色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的概念有色金属材料的硬度是指其抗外力(例如压缩、弯曲、切割等)的能力,通常用洛氏硬度(HB)、维氏硬度(HV)等指标来表示。
而有色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变形、破坏的能力,通常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指标来表示。
硬度和强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中经常需要进行相互转换。
3. 有色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有色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硬度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并不是绝对的。
铝合金和铜合金都属于有色金属材料,但其硬度和强度并不完全成正比关系。
对于不同种类的有色金属材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硬度与强度换算。
4. 有色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换算的标准针对有色金属材料的硬度与强度换算,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便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准确的换算和评估。
4.1 美国标准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制定了一系列有色金属材料的硬度与强度换算标准,例如ASTM E140-12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洛氏硬度(HB)、布氏硬度(HB)等硬度值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强度值的换算公式和方法。
4.2 欧洲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材料研究协会(ECCA)也制定了有色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换算的标准,例如EN xxx-1:2000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一系列有色金属材料的硬度与强度换算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4.3 我国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SAC)和我国材料研究协会(CMRA)也针对有色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换算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例如GB/T 3217-2005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材料的硬度值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强度值的换算关系。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它是由有色金属或合金作为基体,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碳纤维、金刚石等)作为增强相,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复合而成的。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高耐磨性、高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低密度等,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制备工艺、界面特性和应用领域。
一、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它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组分构成,其中一种称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称为增强相。
基体是有色金属或合金,它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和加工性能,同时也提供了与增强相之间的结合力。
增强相是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它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某些特定性能,如强度、硬度、耐热性等。
增强相可以是颗粒、晶须、纤维或片状等不同的形态,其尺寸和分布也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二、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的特点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
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指单位质量的强度和模量,它们反映了材料的轻量化程度。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增加了高强度和高模量的增强相,使得其比强度和比模量大大提高,远高于单一的有色金属或合金。
例如,铝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是纯铝的2~3倍和3~5倍。
导电和导热性能。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基体是导电和导热的有色金属或合金,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同时,如果增强相也是导电和导热的(如碳纤维、金刚石等),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例如,碳纤维/铜复合材料的导电率是纯铜的1.5倍,碳纤维/铝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是纯铝的2倍。
热膨胀系数小和尺寸稳定性好。
热膨胀系数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单位长度的变化量,它反映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增加了热膨胀系数小的增强相(如陶瓷、碳纤维等),使得其热膨胀系数降低,尺寸稳定性提高,特别适用于高温或温度变化大的环境。
附录《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R2.0软件目录1 常用设计资料1.1 常用资料和数据1.1.1 汉语拼音字母1.1.2 拉丁字母1.1.3 希腊字母1.1.4 国内标准代号1.1.5 各国国家标准代号1.1.6 机械传动效率1.1.7 常用材料的密度1.1.8 松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1.1.9 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1.10 常用材料的摩擦因数1.1.11 各种工程塑料的摩擦因数1.1.12 常用材料的滚动摩擦因数1.1.13 轴承的摩擦因数1.1.14 滑动摩擦因数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1.15 滑动摩擦因数与压力变化的关系1.1.16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1.1.17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1.18 液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9 气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20 化学元素符号1.2 计量单位与换算1.2.1 SI基本单位1.2.2 SI导出单位1.2.3 SI导出单位(人类健康安全防护上的需要)1.2.4 SI词头1.2.5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2.6 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1.2.7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2 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2.1 极限与配合2.1.1 术语及定义2.1.2 标准公差数值2.1.3 IT01和IT0的标准公差数值2.1.4 基本尺寸大于3150~10000mm的标准公差数值2.2 公差与配合查询2.3 形位公差查询2.4 表面粗糙度2.4.1 表面粗糙度选用2.4.2 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数值3 机械设计常用计算3.1 常用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及重心位置3.1.1 圆球体3.1.2 正圆柱体3.1.3 斜截圆柱体3.1.4 平截正圆锥体3.1.5 正圆锥体3.1.6 球面扇形体3.1.7 棱锥体3.1.8 平截长方棱锥体3.1.9 空心圆柱体3.1.10 平截空心圆锥体3.1.11 球缺3.1.12 球台3.1.13 楔形体3.1.14 圆环3.1.15 桶形3.1.16 椭圆球3.2 运动学、动力学计算3.2.1 回转体的转动惯量3.2.1.1 细长直杆13.2.1.2 细长直杆23.2.1.3 细长圆弧杆3.2.1.4 细长U形杆3.2.1.5 细长矩形杆3.2.1.6 细长椭圆杆3.2.1.7 细长圆环杆3.2.1.8 三角形平面板3.2.1.9 矩形平面板3.2.1.10 梯形平面板3.2.1.11 正多边形平面板1043.2.1.13 半圆平面板3.2.1.14 圆环平面板3.2.1.15 扇形平面板3.2.1.16 弓形平面板3.2.1.17 椭圆形平面板3.2.1.18 抛物线形平面板3.2.1.19 矩形棱柱3.2.1.20 正直角锥体3.2.1.21 正三角柱3.2.1.22 圆柱体3.2.1.23 圆筒体3.2.1.24 直圆锥体3.2.1.25 截顶圆锥体3.2.1.26 圆球3.2.1.27 空心圆球3.2.1.28 半球3.2.1.29 圆环体3.2.1.30 部分球体3.2.1.31 球冠3.2.1.32 椭圆截面圆环3.2.1.33 矩形截面圆环3.2.1.34 薄壳体圆柱侧表面3.2.1.35 薄壳体圆柱全表面3.2.1.36 薄壳体圆锥侧表面3.2.1.37 薄壳体截顶圆锥侧表面3.2.1.38 薄壳体半球面3.2.2 截面的力学特性3.2.2.1 正方形截面3.2.2.2 长方形截面3.2.2.3 正方环形截面3.2.2.4 三角形截面3.2.2.5 梯形截面3.2.2.6 正六边形截面3.2.2.7 正多边形截面3.2.2.8 圆形截面3.2.2.9 圆环截面3.2.2.10 半圆形截面1053.2.2.12 中心开孔圆截面3.2.2.13 花键截面3.2.2.14 扇形截面3.2.2.15 弓形截面3.2.2.16 截切圆环截面3.2.2.17 椭圆截面3.2.2.18 椭圆环截面3.2.2.19 带孔轴轴向截面3.2.2.20 正方形带中心圆截面3.2.2.21 筋板截面13.2.2.22 筋板截面23.2.2.23 筋板截面33.2.3 截面中性轴的曲率半径3.2.3.1 矩形截面中性轴3.2.3.2 梯形截面中性轴3.2.3.3 圆及椭圆截面中性轴3.2.3.4 圆环截面中性轴3.2.3.5 凹凸形截面中性轴3.2.3.6 工字形截面中性轴3.3 受静载荷梁的内力及变位计算3.3.1 悬臂梁3.3.1.1 悬臂梁13.3.1.2 悬臂梁23.3.1.3 悬臂梁33.3.1.4 悬臂梁43.3.1.5 悬臂梁53.3.1.6 悬臂梁63.3.1.7 悬臂梁73.3.1.8 悬臂梁83.3.2 简支梁3.3.2.1 简支梁13.3.2.2 简支梁23.3.2.3 简支梁33.3.2.4 简支梁43.3.2.5 简支梁53.3.2.6 简支梁63.3.2.7 简支梁71063.3.2.8 简支梁83.3.2.9 简支梁93.3.2.10 简支梁103.3.2.11 简支梁113.3.2.12 简支梁123.3.2.13 简支梁133.3.2.14 简支梁143.3.2.15 简支梁153.3.2.16 简支梁163.3.2.17 简支梁173.3.3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3.3.3.1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13.3.3.2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23.3.3.3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33.3.3.4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43.3.3.5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53.3.3.6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63.3.3.7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73.3.3.8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83.3.3.9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93.3.3.10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103.3.4 两端固定梁3.3.4.1 两端固定梁13.3.4.2 两端固定梁23.3.4.3 两端固定梁33.3.4.4 两端固定梁43.3.4.5 两端固定梁53.3.4.6 两端固定梁63.3.4.7 两端固定梁73.3.4.8 两端固定梁83.3.4.9 两端固定梁93.3.4.10 两端固定梁103.3.4.11 两端固定梁113.3.4.12 两端固定梁123.3.4.13 两端固定梁133.3.5 带悬臂的梁3.3.5.1 带悬臂的梁13.3.5.2 带悬臂的梁21073.3.5.3 带悬臂的梁33.3.5.4 带悬臂的梁43.3.5.5 带悬臂的梁53.3.5.6 带悬臂的梁63.3.5.7 带悬臂的梁73.3.5.8 带悬臂的梁83.3.5.9 带悬臂的梁93.3.6 双跨、三跨梁3.3.6.1 双跨、三跨梁13.3.6.2 双跨、三跨梁23.3.6.3 双跨、三跨梁33.3.6.4 双跨、三跨梁43.3.6.5 双跨、三跨梁53.4 接触应力计算3.4.1 球与球接触3.4.2 球与凹形球面3.4.3 球与平面3.4.4 球与圆柱3.4.5 球与圆柱形凹面3.4.6 球与圆弧形凹面3.4.7 滚柱与圆弧形凹面3.4.8 正交圆柱3.4.9 滑轮槽与圆柱3.4.10 圆柱与圆柱3.4.11 圆柱与圆柱凹面3.4.12 圆柱与平面3.5 冲击载荷计算3.5.1 纵向冲击13.5.2 纵向冲击23.5.3 横向冲击13.5.4 横向冲击23.5.5 横向冲击33.5.6 水平冲击13.5.7 水平冲击13.5.8 冲击扭转3.5.9 冲击扭转-转轴突然刹车3.6 常用回转体零件的飞轮矩3.6.1 旋转体零件11083.6.2 旋转体零件23.6.3 旋转体零件33.6.4 旋转体零件43.6.5 旋转体零件53.6.6 旋转体零件63.6.7 旋转体零件73.6.8 旋转体零件83.6.9 旋转体零件93.6.10 旋转体零件103.6.11 旋转体零件113.6.12 旋转体零件123.6.13 旋转体零件133.6.14 旋转体零件143.6.15 旋转体零件153.6.16 旋转体零件163.7 杆件计算基本公式3.7.1 等截面直杆中心拉伸和压缩3.7.2 剪切3.7.3 等直圆轴与圆管的扭转3.7.4 横向平面弯曲3.8 薄壳中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3.8.1 承受均匀内压的球罐3.8.2 装满液体球罐3.8.3 装满液体球形容器,自由支承3.8.4 装满液体圆柱壳,自由支承3.8.5 装满液体圆锥壳,自由支承3.8.6 装满液体带有锥底的圆柱壳3.8.7 球形拱,拱边自由支承3.8.8 承受均匀内压带底长圆柱壳3.8.9 圆锥壳,边界自由支承3.8.10 装满液体带有球底的圆柱壳3.9 厚壁圆孔计算公式3.9.1 承受内压作用的圆筒3.9.2 承受外压作用的圆筒3.9.3 承受内外压作用的圆筒3.10 平板弯曲计算3.10.1 矩形平板弯曲计算3.10.1.1 周界铰支,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1093.10.1.2 周界固定,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1.3 周界铰支,中心受集中载荷3.10.1.4 周界固定,中心受集中载荷3.10.1.5 对边简支、一边固定、一边自由、均布载荷3.10.1.6 对边简支、一边固定、一边自由、集中载荷3.10.2 圆形平板弯曲计算3.10.2.1 周界铰支,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2.2 周界固定,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2.3 周界铰支,载荷均布在中心半径为r的圆面积上3.10.2.4 周界固定,载荷均布在中心半径为r的圆面积上3.10.2.5 周界铰支,中心受集中载荷3.10.2.6 周界固定,中心受集中载荷3.10.3 圆环形平板弯曲计算3.10.3.1 圆环形平板13.10.3.2 圆环形平板23.10.3.3 圆环形平板33.10.3.4 圆环形平板43.10.3.5 圆环形平板53.10.3.6 圆环形平板63.10.3.7 圆环形平板73.10.3.8 圆环形平板83.10.3.9 圆环形平板93.10.3.10 圆环形平板103.10.3.11 圆环形平板113.10.3.12 圆环形平板123.10.3.13 圆环形平板133.10.3.14 圆环形平板144 机械工程材料选用4.1 黑色金属材料4.1.1 金属材料特性与性能4.1.1.1 灰铸铁4.1.1.2 抗磨白口铸铁4.1.1.3 可锻铸铁4.1.1.4 高硅耐蚀铸铁4.1.1.5 耐磨铸铁4.1.1.6 耐热球墨铸铁4.1.1.7 耐热铸铁4.1.1.8 球墨铸铁1104.1.1.9 合金铸铁4.1.1.10 中锰抗磨球墨铸铁4.1.1.11 不锈钢4.1.1.1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4.1.1.13 不锈耐酸钢铸件4.1.1.14 耐热钢铸件4.1.1.15 高锰钢铸件4.1.1.16 弹簧钢4.1.1.17 低合金结构钢4.1.1.18 高耐侯性结构钢4.1.1.19 铬轴承钢4.1.1.20 焊接结构用耐侯钢4.1.1.21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4.1.1.22 合金工具钢4.1.1.23 合金结构钢4.1.1.24 合金铸钢4.1.1.25 耐热钢4.1.1.26 碳素工具钢4.1.1.27 碳素结构钢4.1.1.28 优质碳素钢4.1.1.29 轧辊钢4.1.2 型钢4.1.2.1 热轧等边角钢4.1.2.2 热轧不等边角钢4.1.2.3 热轧槽钢4.1.2.4 热轧工字钢4.1.2.5 弹簧扁钢尺寸4.1.2.6 热轧扁钢4.1.2.7 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规格4.1.2.8 冷轧钢板和钢带尺寸规格4.1.2.9 花纹钢板4.1.2.10 热轧圆钢和方钢4.1.2.11 热轧六角钢和八角钢4.1.2.12 冷弯等边角钢4.1.2.13 冷弯不等边角钢4.1.2.14 冷弯等边槽钢4.1.2.15 冷弯不等边槽钢4.1.2.16 冷弯内卷边槽钢1114.1.2.17 冷弯外卷边槽钢4.1.2.18 冷弯卷边Z形钢4.1.2.19 结构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4.1.2.20 结构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4.1.2.21 客运汽车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4.1.2.22 客运汽车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4.1.2.23 起重机钢轨4.1.2.24 重轨4.1.2.25 轻轨4.1.3 钢管4.1.3.1 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4.1.3.2 直缝电焊钢管4.1.3.3 结构用热轧无缝钢管4.1.3.4 结构用冷拔无缝钢管4.1.3.5 冷拔无缝方形钢管4.1.3.6 冷拔无缝矩形钢管4.1.4 钢丝4.1.4.1 冷拉圆钢丝4.1.4.2 重要用途低碳钢丝4.2 有色金属材料4.2.1 有色金属材料的基本数据4.2.1.1 有色金属和合金元素名称及代号4.2.1.2 专用合金名称及代号4.2.1.3 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4.2.1.4 有色合金铸造方法和热处理状态名称及其代号4.2.1.5 铝及铝合金4.2.1.6 铜及铜合金4.2.1.7 加工铝材4.2.1.8 铸造铝合金4.2.1.9 铸造铜合金4.2.1.10 铸造锌合金4.2.1.11 铸造轴承合金4.2.2 有色金属加工产品4.2.2.1 常用铜及铜合金板带的规格4.2.2.2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4.2.2.3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4.2.2.4 常用铜及铜合金棒4.2.2.5 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1124.2.2.6 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4.2.2.7 铝及铝合金板规格4.2.2.8 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4.2.2.9 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管4.2.2.10 铝及铝合金冷拉矩形管4.2.2.11 等边角铝型材4.2.2.12 不等边角铝型材4.2.2.13 槽铝型材4.2.2.14 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4.2.2.15 钛及钛合金管规格4.3 非金属材料4.3.1 橡胶及其制品4.3.1.1 常用橡胶的性能与用途4.3.1.2 常用橡胶的物理力学性能4.3.1.3 橡胶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性4.3.1.4 工业用橡胶板的规格4.3.1.5 工业用橡胶板的性能4.3.1.6 设备防腐衬里用橡胶板4.3.1.7 石棉橡胶板4.3.1.8 普通全胶管4.3.1.9 空气胶管4.3.1.10 输水胶管4.3.1.11 吸水胶管4.3.1.12 氧气胶管的规格和性能4.3.1.13 乙炔胶管的规格和性能4.3.2 工程塑料及其制品4.3.2.1 常用工程塑料的特点与用途4.3.2.2 常用工程塑料的综合性能4.3.2.3 硬聚氯乙烯层压板材4.3.2.4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材4.3.2.5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阴接头4.3.2.6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弯头4.3.2.7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异径套4.3.2.8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45°三通4.3.2.9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90°三通4.3.2.10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法兰变接头4.3.2.11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管套4.3.2.12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法兰1134.3.2.13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4.3.2.14 聚四氟乙烯制品——板4.3.2.15 聚四氟乙烯制品——管4.3.2.16 聚四氟乙烯制品——棒4.3.2.17 有机玻璃制品——板4.3.2.18 有机玻璃制品——棒4.3.2.19 有机玻璃制品——管4.3.2.20 泡沫塑料的规格、性能及用途4.3.2.21 泡沫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4.3.2.22 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能4.3.3 玻璃钢4.3.3.1 玻璃钢性能比较4.3.3.2 玻璃钢的种类和特点4.3.3.3 玻璃钢的耐腐蚀性能4.3.4 玻璃4.3.4.1 钢化玻璃4.3.4.2 普通平板玻璃4.3.4.3 平端玻璃直管4.3.4.4 扩口玻璃管4.3.4.5 水位计玻璃板4.3.5 石墨4.3.5.1 石墨的性能4.3.5.2 石墨的耐腐蚀性能4.3.6 石棉制品4.3.6.1 石棉橡胶板4.3.6.2 耐油石棉橡胶板4.3.6.3 耐酸、绝缘石棉橡胶板4.3.6.4 增强石棉橡胶板4.3.7 保温、隔热、吸音材料4.3.7.1 常用保温隔热材料4.3.7.2 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4.3.7.3 常用吸声材料4.3.8 工业用毛毡4.3.9 胶粘剂4.3.10 涂料4.3.10.1 防锈漆种类和性能4.3.10.2 底漆种类和性能4.3.10.3 硝基涂料种类和性能1144.3.10.4 天然树脂、醇酸树脂涂料种类和性能4.3.10.5 其它涂料种类和性能4.3.11 其它非金属材料4.3.11.1 普通锯材的尺寸规格4.3.11.2 常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4.3.11.3 软钢纸板的规格及技术性能4.3.11.4 常用水泥4.4 其它材料4.4.1 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4.4.2 合成纤维网4.4.3 蚕丝绢网4.4.4 重型钢板网4.4.5 人字型铝板网4.4.6 铝板网4.4.7 P2型耐压软管4.4.8 P3型吸尘软管4.4.9 P3型软轴套管4.4.10 P3型镀锌金属软管4.4.11 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4.4.12 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在室温下的基本性能5 联接与紧固5.1 螺纹与螺纹联接5.1.1 常用螺纹的用途和特征5.1.1.1 我国常用螺纹标准一览表5.1.1.2 我国常用螺纹的标记示例5.1.1.3 国外常用英制螺纹的代号、名称和标准号5.1.2 螺纹参数5.1.2.1 普通螺纹5.1.2.1.1 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及基本尺寸5.1.2.1.2 内外螺纹直径的公差等级5.1.2.1.3 螺纹旋合长度5.1.2.1.4 内、外螺纹选用公差5.1.2.1.5 普通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1.6 普通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2.2 管螺纹5.1.2.2.1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基本尺寸及公差5.1.2.2.2 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基本尺寸及公差5.1.2.2.3 60°圆锥管螺纹的基本牙型和基本尺寸1155.1.2.2.4 米制锥螺纹的基本牙型和基本尺寸5.1.2.2.5 管路旋入端用普通螺纹尺寸系列5.1.2.3 梯形螺纹5.1.2.3.1 梯形螺纹基本尺寸5.1.2.3.2 梯形内螺纹公差带位置与基本偏差5.1.2.3.3 梯形外螺纹公差带位置与基本偏差5.1.2.3.4 梯形螺纹各直径的公差等级5.1.2.3.5 梯形内螺纹小径、外螺纹大径公差(公差等级为4级)5.1.2.3.6 梯形螺纹内、外螺纹中径公差,外螺纹小径公差及旋入长度5.1.2.3.7 梯形螺纹选用公差带5.1.2.3.8 梯形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3.9 梯形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2.4 锯齿形螺纹5.1.2.4.1 锯齿形(3°、30°)螺纹基本尺寸5.1.2.4.2 锯齿形内螺纹公差带位置及基本偏差5.1.2.4.3 锯齿形外螺纹公差带位置及基本偏差5.1.2.4.4 锯齿形螺纹公差等级5.1.2.4.5 锯齿形螺纹内、外螺纹大径极限偏差5.1.2.4.6 锯齿形螺纹内小径公差(公差等级4级)5.1.2.4.7 锯齿形螺纹内、外螺纹中径公差,外螺纹小径公差及旋入长度5.1.2.4.8 锯齿形螺纹选用公差带5.1.2.4.9 锯齿形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4.10 锯齿形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3 螺纹结构参数5.1.3.1 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5.1.3.1.1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2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3 米制锥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4 米制锥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5 单线梯形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6 单线梯形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7 圆柱管螺纹收尾、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8 圆柱管螺纹收尾、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2 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5.1.3.2.1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钢和青铜)5.1.3.2.2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铸铁)5.1.3.2.3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铝)5.1.3.3 螺栓孔、凸缘、沉头和扳手空间1165.1.3.3.1 地脚螺栓孔和凸缘5.1.3.3.2 六角头螺栓和螺母用沉孔5.1.3.3.3 圆柱头用沉孔5.1.3.3.4 沉头用沉孔5.1.3.3.5 扳手空间5.1.4 螺纹联接计算选用5.1.4.1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力学性能5.1.4.2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材料5.1.4.3 螺母的性能等级5.1.4.4 粗牙螺母的力学性能5.1.4.5 细牙螺母的力学性能5.1.4.6 紧定螺钉的力学性能5.1.4.7 自攻螺钉的力学性能5.1.4.8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性能标记和材料5.1.4.9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性能等级5.2 螺纹联接标准件5.2.1 螺栓标准件5.2.1.1 六角头螺栓——C级5.2.1.2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5.2.1.3 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5.2.1.4 六角头螺栓——细牙A和B级5.2.1.5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A级和B级5.2.1.6 六角头螺栓——细牙全螺纹A级和B级5.2.1.7 六角头螺栓——细杆B级5.2.1.8 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A和B级5.2.1.9 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A和B级5.2.1.10 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细牙A和B级5.2.1.11 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细牙A和B级5.2.1.12 六角头绞制孔用螺栓——A级和B级5.2.1.13 T型槽用螺栓5.2.1.14 活节螺栓5.2.1.15 地脚螺栓5.2.1.16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5.2.1.17 沉头方颈螺栓5.2.1.18 沉头带榫螺栓5.2.1.19 沉头双榫螺栓5.2.1.20 地脚螺栓5.2.1.22 U型螺栓1175.2.1.23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5.2.2 螺钉标准件5.2.2.1 内六角螺钉5.2.2.1.1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5.2.2.1.2 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5.2.2.1.3 内六角花形盘头螺钉5.2.2.1.4 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5.2.2.1.5 内六角花形半沉头螺钉5.2.2.2 开槽螺钉5.2.2.2.1 开槽圆柱头螺钉5.2.2.2.2 开槽盘头螺钉5.2.2.2.3 开槽沉头螺钉5.2.2.2.4 开槽半沉头螺钉5.2.2.3 十字槽螺钉5.2.2.3.1 十字槽盘头螺钉5.2.2.3.2 十字槽沉头螺钉5.2.2.3.3 十字槽半沉头螺钉5.2.2.3.4 十字槽圆柱头螺钉5.2.2.3.5 十字槽小盘头螺钉5.2.2.4 吊环螺钉5.2.2.4.1 吊环螺钉5.2.2.4.2 吊环螺钉平稳起吊时的最大起重量5.2.2.5 内六角紧定螺钉5.2.2.5.1 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5.2.2.5.2 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5.2.2.5.3 内六角圆柱端紧定螺钉5.2.2.5.4 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5.2.2.6 开槽紧定、定位螺钉5.2.2.6.1 开槽锥端紧定螺钉5.2.2.6.2 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6.3 开槽锥端定位螺钉5.2.2.6.4 开槽锥端紧定螺钉5.2.2.6.5 开槽平端紧定螺钉5.2.2.6.6 开槽凹端紧定螺钉5.2.2.6.7 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7 方头紧定螺钉5.2.2.7.1 方头长圆柱球面端紧定螺钉5.2.2.7.2 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1185.2.2.7.3 方头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7.4 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5.2.2.7.5 方头倒角端紧定螺钉5.2.2.8 十字槽自攻螺钉5.2.2.8.1 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5.2.2.8.2 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5.2.2.8.3 十字槽半沉头自攻螺钉5.2.2.9 开槽自攻螺钉5.2.2.9.1 开槽盘头自攻螺钉5.2.2.9.2 开槽沉头自攻螺钉5.2.2.9.3 开槽半沉头自攻螺钉5.2.2.10 六角头自攻螺钉5.2.2.11 防松螺钉5.2.3 螺柱标准件5.2.3.1 单头螺柱5.2.3.2 双头螺柱5.2.3.2.1 双头螺柱(b m=1d)5.2.3.2.2 双头螺柱(b m=1.25d)5.2.3.2.3 双头螺柱(b m=1.5d)5.2.3.2.4 双头螺柱(b m=2d)5.2.3.2.5 等长双头螺柱——B级5.2.3.2.6 等长双头螺柱——C级5.2.4 螺母标准件5.2.4.1 六角螺母5.2.4.1.1 1型六角螺母——C级5.2.4.1.2 1型六角螺母——A和B型5.2.4.1.3 1型六角螺母——细牙A和B型5.2.4.1.4 2型六角螺母——A和B级5.2.4.1.5 2型六角螺母——细牙A和B级5.2.4.1.6 六角薄螺母——A和B级倒角5.2.4.1.7 六角薄螺母——细牙A和B级5.2.4.1.8 六角薄螺母——B级无倒角5.2.4.1.9 小六角特扁细牙螺母5.2.4.1.10 六角厚螺母5.2.4.1.11球面六角螺母5.2.4.1.12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5.2.4.2 六角开槽螺母5.2.4.2.1 1型六角开槽螺母——A和B级1195.2.4.2.2 2型六角开槽螺母——A和B级5.2.4.2.3 1型六角开槽螺母——细牙A和B级5.2.4.2.4 2型六角开槽螺母——细牙A和B级5.2.4.2.5 六角开槽薄螺母——A和B级5.2.4.2.6 六角开槽薄螺母——细牙A和B级5.2.4.2.7 1型六角开槽螺母——C级5.2.4.3 高强度螺母5.2.4.4 圆螺母5.2.4.4.1 小圆螺母5.2.4.4.2 圆螺母5.2.4.4.3 侧面带孔小圆螺母5.2.4.4.4 带槽圆螺母5.2.4.4.5 端面带孔圆螺母5.2.4.4.6 侧面带孔小圆螺母5.2.4.4.7 滚花高螺母5.2.4.4.8 滚花薄螺母5.2.4.4.9 嵌装圆螺母5.2.4.5 蝶型、环形、扣形和盖形螺母5.2.4.5.1 蝶型螺母5.2.4.5.2 环形螺母5.2.4.5.3 扣紧螺母5.2.4.5.4 盖形螺母5.2.4.5.5 组合式盖形螺母5.2.4.5.6 盖形螺母5.2.4.6 六角锁紧螺母5.2.4.6 1 1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5.2.4.6.2 2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5.2.4.6.3 1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5.2.4.6.4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5.2.4.6.5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9级5.2.5 垫圈与挡圈标准件5.2.5.1 平垫圈5.2.5.1.1 平垫圈——C级5.2.5.1.2 平垫圈——A级5.2.5.1.3 平垫圈倒角型——A级5.2.5.1.4 特大垫圈——C级5.2.5.1.5 大垫圈——A和C级5.2.5.1.6 小垫圈——A级1205.2.5.1.7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联接副用垫圈5.2.5.1.8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5.2.5.2 弹簧垫圈5.2.5.2.1 标准型弹簧垫圈5.2.5.2.2 轻型弹簧垫圈5.2.5.2.3 重型弹簧垫圈5.2.5.2.4 鞍形弹簧垫圈5.2.5.2.5 波形弹簧垫圈5.2.5.2.6 鞍形弹性垫圈5.2.5.2.7 波形弹性垫圈5.2.5.3 锁紧垫圈5.2.5.3.1 内齿锁紧垫圈5.2.5.3.2 内锯齿锁紧垫圈5.2.5.3.3 外齿锁紧垫圈5.2.5.3.4 外锯齿锁紧垫圈5.2.5.3.5 锥形锁紧垫圈5.2.5.3.6 锥形锯齿锁紧垫圈5.2.5.3.7 弹性垫圈材料5.2.5.4 止动垫圈5.2.5.4.1 圆螺母用止动垫圈5.2.5.4.2 单耳止垫圈5.2.5.4.3 双耳止垫圈5.2.5.4.4 外舌止动垫圈5.2.5.5 斜垫圈5.2.5.5.1 工字钢用方斜垫圈5.2.5.5.2 槽钢用方斜垫圈5.2.5.6 锁紧挡圈5.2.5.6.1 锥销锁紧挡圈5.2.5.6.2 螺钉锁紧挡圈5.2.5.6.3 带锁圈的螺钉锁紧挡圈5.2.5.6.4 钢丝锁圈5.2.5.7 轴端挡圈5.2.5.7.1 螺钉紧固轴端挡圈5.2.5.7.2 螺栓紧固轴端挡圈5.2.5.8 弹性挡圈5.2.5.8.1 孔用弹性挡圈——A型5.2.5.8.2 孔用弹性挡圈——B型5.2.5.8.3 轴用弹性挡圈——A型1215.2.5.8.4 轴用弹性挡圈——B型5.2.5.9 钢丝挡圈5.2.5.9.1 孔用钢丝挡圈5.2.5.9.2 轴用钢丝挡圈5.2.5.10 轴肩挡圈5.2.5.10.1 轴肩挡圈(轻系列径向轴承用)5.2.5.10.2 轴肩挡圈(中系列径向轴承和轻系列径向推力轴承用)5.2.5.10.3 轴肩挡圈(重系列径向轴承和中系列径向推力轴承用)5.3 铆接联接5.3.1 铆接标准件5.3.1.1 常用铆钉的型式5.3.1.2 半圆头铆钉(粗制)5.3.1.3 平锥头铆钉(粗制)5.3.1.3.1 平锥头铆钉5.3.1.3.2 平头铆钉5.3.1.3.3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5.3.1.4 沉头铆钉(粗制)5.3.1.4.1 沉头铆钉5.3.1.4.2 半沉头铆钉5.3.1.4.3 120°沉头铆钉5.3.1.4.4 120°沉头半空心铆钉5.3.1.4.5 120°半沉头铆钉5.3.1.4.6 沉头半空心铆钉5.3.1.5 半沉头铆钉(粗制)5.3.1.6 半圆头铆钉5.3.1.7 小半圆头铆钉5.3.1.7.1 扁圆头击芯铆钉5.3.1.7.2 沉头击芯铆钉5.3.1.8 扁平头铆钉5.3.1.8.1 扁圆头铆钉5.3.1.8.2 扁圆头半空心铆尺寸5.3.1.8.3 大扁圆头铆钉5.3.1.8.4 大扁圆头半空心铆钉5.3.1.9 扁平头(空心)铆钉5.3.1.10 空心铆钉5.3.1.10.1 管状铆钉5.3.1.10.2 无头铆钉5.3.1.11 标牌铆钉1225.3.1.12 封闭型扁圆头抽芯铆钉5.3.1.13 封闭型沉头抽芯铆钉5.3.1.14 开口型沉头抽芯铆钉5.3.1.15 开口型扁圆头抽芯铆钉5.3.2 铆接特性、性能5.3.2.1 铆钉孔直径5.3.2.2 铆钉钉体材料及性能等级5.3.2.3 封闭型抽芯铆钉的铆接厚度5.3.2.4 开口型抽芯铆钉的铆接厚度5.4 销、键及花键联接5.4.1 销联接5.4.1.1 圆柱销5.4.1.1.1 普通圆柱销5.4.1.1.2 内螺纹圆柱销5.4.1.1.3 弹性圆柱销5.4.1.1.4 螺纹圆柱销5.4.1.2 圆锥销5.4.1.2.1 圆锥销5.4.1.2.2 内螺纹圆锥销5.4.1.2.3 螺尾锥销5.4.1.2.4 开尾圆锥销5.4.1.3 带孔销、销轴和开口销5.4.1.3.1 带孔销5.4.1.3.2 销轴5.4.1.3.3 开口销5.4.2 键联接5.4.2.1 平键5.4.2.1.1 普通平键、导向平键和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1.2 普通平键型式与尺寸5.4.2.1.3 起键螺孔的尺寸5.4.2.1.4 薄型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1.5 薄型平键型式与尺寸5.4.2.1.6 导向平键的型式与尺寸5.4.2.2 半圆键5.4.2.2.1 半圆键和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2.2 半圆键的型式与尺寸5.4.2.3 楔键5.4.2.3.1 普通楔键1235.4.2.3.2 钩头楔键5.4.2.4 切向键5.4.2.4.1 普通切向键5.4.2.4.2 强力切向键5.4.3 矩形花键5.4.3.1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轻系列)5.4.3.2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中系列)5.4.3.3 矩形花键键槽截面尺寸(轻系列)5.4.3.4 矩形花键键槽截面尺寸(中系列)5.4.3.5 矩形内花键的尺寸公差带5.4.3.6 矩形外花键的尺寸公差带5.4.3.7 矩形花键的位置度公差5.4.3.8 矩形花键的对称度公差6 轴承6.1 滑动轴承6.1.1 滑动轴承的特性、性能6.1.1.1 常用金属轴承材料的性能6.1.1.2 常用非金属和多孔质金属轴承材料的性能和许用值6.1.1.3 多孔质金属轴承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6.1.1.4 多孔金属轴承的性能6.1.2 滑动轴承标准件6.1.2.1 滑动轴承、轴套6.1.2.1.1 粉末冶金筒形轴承尺寸6.1.2.1.2 粉末冶金筒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3 粉末冶金带挡边筒形轴承尺寸6.1.2.1.4 粉末冶金带挡边筒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5 粉末冶金球形轴承尺寸6.1.2.1.6 粉末冶金球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7 卷制轴套基本尺寸6.1.2.1.8 卷制轴的推荐宽度6.1.2.1.9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卷制轴套6.1.2.1.10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卷制轴套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6.1.2.1.11 整体轴套的尺寸6.1.2.1.12 整体轴套的公差配合6.1.2.1.13 轴套的连接6.1.2.1.14 轴承合金浇注用的结构和尺寸6.1.2.2 滑动轴承座1246.1.2.2.1 整体有衬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2 对开式二螺柱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3 对开式四螺柱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4 对开式四螺柱斜滑动轴承座尺寸6.1.2.3 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1 四油楔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2 六块瓦的止推可倾瓦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3 八块瓦的止推可倾瓦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4 单油环式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3.5 双油环式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3.6 可调球型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4 橡胶轴承6.1.2.4.1 筒式橡胶轴承尺寸6.1.2.4.2 法兰式橡胶轴承尺寸6.1.2.4.3 橡胶轴承内径公差及装配间隙6.2 滚动轴承6.2.1 滚动轴承的特性、性能6.2.1.1 滚动轴承代号6.2.1.1.1 一般滚动轴承类型代号6.2.1.1.2 尺寸系列代号(向心轴承)6.2.1.1.3 尺寸系列代号(推力轴承)6.2.1.1.4 向心轴承直径系列、宽度系列代号对照6.2.1.1.5 推力轴承直径系列、高度系列代号对照6.2.1.1.6 轴承公称内径的内径代号6.2.1.1.7 滚针轴承基本代号6.2.1.1.8 常用轴承类型、结构及轴承基本代号对照6.2.1.1.9 内部结构代号6.2.1.1.10 密封、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6.2.1.1.11 保持架、结构、材料代号6.2.1.1.12 轴承材料改变代号6.2.1.1.13 公差等级代号6.2.1.1.14 轴承游隙代号6.2.1.1.15 其它特性代号及含义6.2.1.2 轴承径向游隙6.2.1.2.1 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6.2.1.2.2 圆柱孔调心球轴承径向游隙6.2.1.2.3 圆柱孔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6.2.1.2.4 圆柱孔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1256.2.2 滚动轴承标准件6.2.2.1 深沟球轴承6.2.2.2 调心球轴承6.2.2.3 调心球轴承(10000K型)6.2.2.4 圆柱滚子轴承(N000)6.2.2.5 圆柱滚子轴承(NF000)6.2.2.6 圆柱滚子轴承(NJ0000+HJ0000)6.2.2.7 圆柱滚子轴承(NU0000)6.2.2.8 圆柱滚子轴承(NJ0000)6.2.2.9 圆柱滚子轴承(NUP0000)6.2.2.10 调心滚子轴承6.2.2.11 调心滚子轴承(圆锥孔)6.2.2.12 带锁圈有保持架滚针轴承(NA4900)6.2.2.13 带锁圈有保持架滚针轴承(NA6900)6.2.2.14 角接触球轴承6.2.2.15 圆锥滚子轴承(30000型)6.2.2.16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50000型)6.2.2.17 单向推力轴承(50000型)6.2.2.18 双向推力球轴承(50000型)6.2.2.19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290000型)7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7.1 联轴器7.1.1 联轴器分类7.1.2 联轴器的特性、性能7.1.2.1 圆柱形轴孔和键槽尺寸7.1.2.2 圆柱形轴孔和键槽7.1.3 联轴器标准件、通用件7.1.3.1 套筒、凸缘、夹壳、滑动和滚子链联轴器7.1.3.1.1 套筒联轴器Ⅰ型7.1.3.1.2 套筒联轴器Ⅱ型7.1.3.1.3 套筒联轴器Ⅲ型7.1.3.1.4 凸缘联轴器7.1.3.1.5 夹壳联轴器7.1.3.1.6 滑动联轴器7.1.3.1.7 滚子链联轴器7.1.3.1.8 紧箍夹壳联轴器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参数7.1.3.1.9 金属滑块联轴器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参数1267.1.3.2 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1 TGL鼓形齿式联轴器(AB型)7.1.3.2.2 TGL鼓形齿式联轴器(C型)7.1.3.2.3 GI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4 GI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5 GⅡ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6 GⅡ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3 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1 WSD型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2 WS型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3 SWP–A型(有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4 SWP–B型(有伸缩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2.3.5 SWP–C型(无伸缩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6 SWP–D型(无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7 SWP–D型(有伸缩双法兰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8 SWP–F型(大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9 SWP–G型(有伸缩超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10 SWP型万向联轴器的联接方法与尺寸7.1.3.3.11 SWC型整体叉头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7.1.3.4 弹性柱销、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1 TL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2 TLL带制动轮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3 HL型弹性柱销联轴器7.1.3.4.4 HLL型带制动轮弹性柱销联轴器7.1.3.4.5 ZL型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6 ZLD型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7 ZLL型带制动轮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8 ZLZ型接中间轴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9 LK型弹性块联轴器7.1.3.5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1 ML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2 MLZ型单法兰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3 MLS型双法兰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4 MLLI型分体式制动轮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5 MLLⅡ型整体式制动轮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6 其它型式联轴器7.1.3.6.1 UL型轮胎式联轴器7.1.3.6.2 芯型弹性联轴器127。
材料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的分类: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
2.黑色金属在各类电机制造中是经常用到的基本材料。
2.1 黑色金属包括铁,锰,铬及其合金,一般都是指钢和铁。
按化学成分可以把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生铁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铁合金。
2.2 碳素钢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按用途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易切削结构钢三类。
按含碳量可以把碳素钢分为:低碳钢(含碳≤0.25﹪)﹑中碳钢(含碳>0.25~0.6﹪)﹑高碳钢(含碳>0.6﹪).一般碳素钢中,含碳量越高硬度越高,但塑性降低。
按含磷﹑硫可以把碳素钢分为:普通碳素钢(含磷﹑硫较高) ﹑优质碳素钢(含磷﹑硫较低)和高级碳素钢(含磷﹑硫更低)。
2.3合金钢:为了满足某种性能要求,在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如锰﹑硅﹑钒﹑钛﹑铌﹑硼﹑稀土等).通过合金化,可以提高和改善肮的综合机械性能﹔能显著提高和改善钢的工艺性能,如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切削性等﹔还可以使钢获得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热﹑不锈﹑耐腐蚀等。
2.3.12.4钢件.铸造工艺有许多优点:能铸造形状复杂的零件,原料利用范围广,能减少切削加工,而且成本较低,还有一系列的优良性能,如耐磨性,减震性好等。
3.有色金属3.1 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它的种类很多,在被人们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除气体,非金属有80余种,广泛的用于现代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人民生活之中。
3.2有色金属的分类:按发现时间的先后分为:轻有色金属﹑重有色金属﹑贵有色金属﹑半金属和稀有色金属无大类.按合金系统分为: 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贵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稀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按用途分为:变形合金.铸造合金,轴承合金,印刷合金,焊料,中间合金.3.3 铝及铝合金3.3.1铝是一种白色的轻金属,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铝的密度小(2.7g/㎝3),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保护层,阻止率的继续氧化,成为抗大气腐蚀性能良好的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之新材料,新增哪些分类?日前,国家统计局于官网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已经2018年10月12日国家统计局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与昨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1分类目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制定本分类。
2分类范围和适用领域本分类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3新材料产业本分类中新材料产业分为七大类: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及新材料相关服务。
在本次分类中:新材料行业新增135项明细分类、在2012版分类的基础上明细分类分解增加30项。
详细情况见下表:本分类2018版代码本分类2018版名称本分类2012版代码本分类2012版名称简要说明3新材料产业3.1先进钢铁材料3.1.1先进制造基础零部件用钢制造3.1.1.1高性能轴承用钢加工新增3.1.1.2高性能齿轮用钢加工新增3.1.1.3高应力弹簧钢加工新增3.1.1.4高强度紧固件用钢加工新增3.1.1.5高性能工具模具钢加工新增3.1.1.6机床专用钢加工新增3.1.1.7线材制品用钢加工新增3.1.2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加工3.1.2.1高技术船舶用钢加工新增3.1.2.2海洋工程用钢加工新增3.1.3先进轨道交通用钢加工3.1.3.1车轮用钢加工新增3.1.3.2钢轨用钢加工新增3.1.3.3车轴用钢加工新增3.1.3.4转向架用钢加工新增3.1.3.5车体用钢加工新增3.1.4新型高强塑汽车钢加工3.1.4.1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加工新增3.1.4.2先进超高强度板及其镀层板加工新增3.1.5能源用钢加工3.1.5.1核电用钢加工新增3.1.5.2超超临界火电用钢加工新增3.1.5.3高性能电工钢加工新增3.1.5.4电池壳用钢加工新增3.1.6能源油气钻采集储用钢加工3.1.6.1高性能油气钻采用钢加工新增3.1.6.2高性能油气输送用钢加工新增3.1.7石化压力容器用钢加工3.1.7.1高温压力容器用钢加工新增3.1.7.2低温压力容器用钢加工新增3.1.8新一代功能复合化建筑用钢加工3.1.8.1高强耐火耐候房屋建筑钢加工新增3.1.8.2桥梁用钢加工新增3.1.8.3沿海建筑用钢加工新增3.1.9高性能工程、矿山及农业机械用钢加工3.1.9.1高强钢加工新增3.1.9.2高耐磨钢加工新增3.1.10高品质不锈钢及耐蚀合金加工3.1.10.1高品质不锈钢加工新增3.1.10.2耐蚀合金加工新增3.1.11其他先进钢铁材料制造3.1.11.1高温合金制造新增3.1.11.2超高强度钢加工新增3.1.12先进钢铁材料制品制造3.1.12.1先进钢铁材料铸件制造新增3.1.12.2先进钢铁材料锻件制造新增3.1.12.3优质焊接材料制造新增3.1.12.4高性能丝绳制品制造新增3.1.12.5高性能金属密封材料制造新增3.1.12.6高品质不锈钢制品制造新增3.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3.2.1铝及铝合金制造3.2.1.1新型铝合金制造新增3.2.1.2高品质铝铸件制造新增3.2.1.3高品质铝材制造新增3.2.1.4高品质铝锻件制造新增3.2.2铜及铜合金制造3.2.2.1新型铜及铜合金制造新增3.2.2.2高品质铜铸件制造新增3.2.2.3高品质铜材制造新增3.2.2.4铜合金锻件产品制造新增3.2.3钛及钛合金制造3.2.3.1高品质钛铸件制造新增3.2.3.2高品质钛材制造新增3.2.3.3高品质钛锻件制造新增3.2.4镁及镁合金制造3.2.4.1高品质镁铸件制造新增3.2.4.2高品质镁材制造新增3.2.4.3镁合金锻件产品制造新增3.2.5稀有金属材料制造3.2.5.1钨钼材料制造新增3.2.5.2钽铌材料制造新增3.2.5.3锆铪材料制造新增3.2.5.4其他稀有金属材料制造新增3.2.6贵金属材料制造3.2.6.1贵金属催化材料制造新增3.2.6.2新型电接触贵金属材料制造新增3.2.6.3电子浆料制造新增3.2.6.4高品质贵金属加工材料制造新增3.2.7稀土新材料制造3.2.7.1稀土磁性材料制造新增3.2.7.2稀土光功能材料制造新增3.2.7.3稀土催化材料制造新增3.2.7.4稀土储氢材料制造新增3.2.7.5稀土抛光材料制造新增3.2.7.6稀土陶瓷材料制造新增3.2.7.7稀土特种合金制造新增3.2.7.8特殊物性稀土化合物制造新增3.2.7.9高纯稀土化合物制造新增3.2.7.10高纯稀土金属及制品制造新增3.2.7.11稀土助剂制造新增3.2.8硬质合金及制品制造3.2.8.1超细晶硬质合金切削刀片类制造新增3.2.8.2超大晶粒硬质合金矿用合金制造新增3.2.8.3耐磨零件制造新增3.2.8.4硬质合金棒材制造新增3.2.8.5硬面合金与陶瓷粉料与丝材制造新增3.2.8.6其他硬质合金制造新增3.2.9其他有色金属材料制造3.2.9.1高纯金属制造新增3.2.9.2高性能靶材制造新增3.2.9.3粉末、泡沫及多孔材料制造新增3.2.9.4稀有金属涂层材料制造新增3.2.9.5锑系催化、阻燃材料制造新增3.2.9.6锡材料制造新增3.2.9.7锌及锌合金材料制造新增3.2.9.8薄膜材料(金属薄膜)制造新增3.3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3.3.1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3.3.1.1工程塑料制造新增3.3.1.2高端聚烯烃塑料制造新增3.3.1.3其他高性能树脂制造新增3.3.1.4高分子光、电、磁材料制造新增3.3.2聚氨酯材料及原料制造3.3.2.0聚氨酯材料及原料制造新增3.3.3氟硅合成材料制造3.3.3.1合成氟树脂制造新增3.3.3.2氟制冷剂制造新增3.3.3.3其他含氟烷烃制造新增3.3.3.4有机硅环体制造新增3.3.3.5合成硅材料制造新增3.3.4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制造3.3.4.1特种橡胶制造新增3.3.4.2氟硅合成橡胶制造新增3.3.4.3弹性体制造新增3.3.5高性能膜材料制造3.3.5.1水处理用膜制造6.1.2新型膜材料制造分解3.3.5.2离子交换膜产品制造6.1.2新型膜材料制造分解3.3.5.3特种分离膜制造6.1.2新型膜材料制造分解3.3.5.4电池膜制造6.1.2新型膜材料制造分解3.3.5.5光学膜制造6.1.2新型膜材料制造分解3.3.5.6光伏用膜制造 6.1.2新型膜材料制造分解3.3.5.7其他新型膜材料制造6.1.2新型膜材料制造分解3.3.6专用化学品及材料制造3.3.6.0专用化学品及材料制造新增3.3.7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制造3.3.7.1涂料制造6.1.1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制造分解3.3.7.2油墨制造6.1.1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制造分解3.3.7.3颜料制造6.1.1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制造分解3.3.7.4染料制造6.1.1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制造分解3.3.8生物基合成材料制造3.3.8.1生物基原料制造新增3.3.8.2生物基聚合物制造新增3.3.9生命基高分子材料及功能化合物制造3.3.9.1单体材料制造新增3.3.9.2聚合物制造新增3.3.10其他化工新材料制造3.3.10.1二次电池材料制造新增3.3.10.2高性能有机密封材料制造新增3.3.10.3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制造新增3.4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3.4.1特种玻璃制造3.4.1.1特种玻璃制品制造6.1.3特种玻璃制造分解3.4.1.2技术玻璃制品制造6.1.3特种玻璃制造分解3.4.2特种陶瓷制造3.4.2.1结构陶瓷制造新增3.4.2.2功能陶瓷制造6.1.4功能陶瓷制造3.4.3人工晶体制造3.4.3.1半导体晶体制造新增3.4.3.2其他人工晶体制造新增3.4.4新型建筑材料制造3.4.4.1水泥基材料制造新增3.4.4.2新型墙体材料制造新增3.4.4.3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制造新增3.4.4.4隔热隔音材料制造新增3.4.4.5轻质建筑材料制造新增3.4.5矿物功能材料制造3.4.5.1环境处置功能材料制造新增3.4.5.2节能、密封、保温材料制造新增3.4.5.3新能源材料制造新增3.4.5.4功能性填料制造新增3.4.5.5其他矿物功能材料制造新增3.4.5.6新型耐火材料制造新增3.5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3.5.1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制造3.5.1.1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新增3.5.1.2高性能碳纤维及制品制造新增3.5.1.3石墨纤维制造新增3.5.1.4陶瓷纤维及制品制造新增3.5.1.5有机纤维制造新增3.5.1.6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新增3.5.2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造3.5.2.1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6.3.1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分解3.5.2.2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6.3.1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分解3.5.3其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3.5.3.1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6.3.2其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分解 3.5.3.2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6.3.2其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分解3.5.3.3碳碳复合材料制造 6.3.2其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分解3.5.3.4其他结构复合材料制造6.3.2其他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分解3.6前沿新材料3.6.13D打印用材料制造3.6.1.1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新增3.6.1.2非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新增3.6.1.3医用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制造新增3.6.2超导材料制造3.6.2.1高场超导磁体用材料制造6.4.4超导材料制造分解3.6.2.2超导电力用材料制造6.4.4超导材料制造分解 3.6.2.3超导电力及磁体材料制造6.4.4超导材料制造分解3.6.3智能、仿生与超材料制造3.6.3.1智能响应材料制造6.4.3智能材料制造分解3.6.3.2仿生材料制造6.4.3智能材料制造分解3.6.3.3超材料制造6.4.3智能材料制造分解3.6.4纳米材料制造3.6.4.1碳基纳米材料制造6.4.1纳米材料制造分解3.6.4.2无机纳米材料制造6.4.1纳米材料制造分解3.6.4.3金属纳米材料制造6.4.1纳米材料制造分解3.6.4.4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造6.4.1纳米材料制造分解3.6.4.5纳米催化剂材料制造6.4.1纳米材料制造分解3.6.5生物医用材料制造3.6.5.0生物医用材料制造新增3.6.6液态金属制造3.6.6.0液态金属制造新增3.7新材料相关服务3.7.1新材料研发与设计服务3.7.1.0研发与设计服务新增3.7.2质检技术服务3.7.2.0质检技术服务新增3.7.3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3.7.3.0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
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金属知识点总结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
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某某氧化物。
(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应生成某某)分为成某某氧化物和不成某某氧化物(CO 、NO)。
(5)成某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态的金属氧化物(Mn2O7)和非金属氧化物(CO2)。
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是指由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和管理的一类特殊化学品,具有明确定量和确定性,并且具有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检测、产品质量控制等领域的特点。
标准物质是一种可靠的参考物质,能够用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作为我国重点科研机构之一,在标准物质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权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其次,将详细说明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的定义、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与重要性。
接下来,将重点讲解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技术以及相关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
然后,将根据分类给出一些典型的标准物质,并介绍其应用举例。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的特点和意义,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的概况,包括定义、背景、发展历程、制备方法及技术、分类和应用举例等。
通过深入阐述标准物质在科学研究、工业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的发展与应用,并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同时,通过总结与展望部分,也希望能够为未来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和措施。
2. 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概述说明2.1 标准物质定义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是指经过特殊处理和严格测试,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可追溯性的纯度已知、成分已知、浓度已知,并可作为仪器校准或分析测试中的参考样品的物质。
标准物质在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标准物质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国家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点实验室之一,致力于有色金属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其标准物质领域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相关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
有色金属冶炼黄金选冶安全技术规程1、引言有色金属冶炼是复杂的工艺过程,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和高温高压,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黄金选冶作为有色金属冶炼的一个分支,同样需要精细和安全的操作。
为了规范黄金选冶生产中的安全操作,制定本技术规程。
2、术语与定义•会安区:指不稳定的岩体区或岩爆显著的巷道;•短阳网片防护:悬挂在巷道走向钢订工字钢或方钢制成的网片及短钢向的斜杆,以挡住塌方矿石;•盖顶:指钢架索棚、木梁架索棚、钢瓦棚等对巷顶进行覆盖的工作;•拉锁:指负责检验开口、合锁的安全工具或安全措施;•计量车间: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的专业化车间,铸造后的高品质构件通过各种准确的工艺设备进行检验、包装、拼装、调试和出库等任务;•灭火器:指灭火用工具,通常用于灭火中断燃烧物质的氧气供应;3、生产前的准备3.1 环境准备在进行黄金选冶生产前,必须清理现场,保持净化。
按照设计要求对车间进行清洗、消毒、合理布置和安装。
特别是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必须遵循特定的安全措施,例如非密闭运输,尽量不与其他生产设备混放,不得在车间内拆包等操作。
3.2 安全设备的准备在黄金选冶生产过程中,必须配备完善的安全设备,包括灭火器、吸氧器、防尘面具、安全带等,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安全措施。
3.3 技术人员的准备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加工、调试、检验和保养。
这些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能够及时发掘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4、生产环节的安全操作4.1 气体检测操作在进行黄金选冶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气体检测操作,以保证车间内空气的质量。
必须检测的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同时还要评估净化和通风系统的效果。
在进行气体检测之前,必须对检测设备进行测试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同时在执行气体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也必须使用相关的个人防护设备。
4.2 压力容器操作在进行黄金选冶生产过程中,压力容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于氰化液和酸解液的槽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