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的数学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数学文化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发展,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让学生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2.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3. 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重点: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
2. 数学文化相关的PPT
3.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引出数学的发展历程。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3. 学生活动:设计数学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导入,分享数学家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通过PPT展示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巩固练习: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数学应用。
归纳小结:总结数学的魅力所在,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反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作业布置:
1. 查找与数学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或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与家人交流,了解他们眼中的数学是什么。
3. 写一篇关于数学的小短文,描述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
基于数学文化的初中数学拓展课程开发
与研究
我们数学老师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调查结果表明: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可以提高逻辑的严密性,并且学
习数学是有用的;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为了应付中考,并且对数学学习
是否有用这个问题持中立态度。调查结果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只有少部分
学生认为学数学有用,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作为一
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思考到底要追寻什么样的数学教学观?数学作为一门
科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文化已经
从理念走向实践。大多数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不仅仅是从学科层面,
还应从文化层面来认识数学,才能够更全面地体现数学的价值;将数学课程建立
在数学文化的总体框架中,更能够全面地体现数学课程的教育功能。在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已经成为了数学教师的共识,利用数学文化开展初中课
堂拓展教学, 让教师根植数学文化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文
化修养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优化教学成果。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蕴藏着无限的人文教育素材,数学史是人类文明
史的缩影,充满了人类的喜、怒、哀、乐,既有艰辛的劳动,又有辉煌的成就,
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它承载着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变革的重要成果。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需要我们通过数学文化拓展课程开发与研究实践,我们从三个方面收集整理有关数学文化资源,从而编著成拓展课校本教材,丰富
中班数学教案《相邻数》
中班数学教案《相邻数》1
教学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1、《5以内相邻数》课件,幼儿操作练习题。
2、1——5数字卡若干,背景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设置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设置情景,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师:动物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因为它们要搬新家。看看有几间新房子?是哪些动物要搬家?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小动物谁和谁是邻居。
幼儿看课件,说出房子总数,以及动物名称。设置动物搬家情景,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二、基本部分:
(一)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师:天慢慢黑了,小动物们该休息了(老师把小动物隐藏起来)。听,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数字宝宝在讨论问题呢。数字宝宝2说:“我是2,数字宝宝1和数字宝宝3是我的好邻居,我们是相邻的数字,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相邻数,2的相邻数是1和3。”提问幼儿找其他数字宝宝的相邻数。
2、师:那些数字宝宝变成了点子宝宝,看看2个点子宝宝比1个点子宝宝多几个点子宝宝,比3个点子宝宝少几个点子宝
宝?我们一起念一下:2比1多1,2比3少1。(同法3、4的相邻数)
(二)游戏《找朋友》。
老师随意地举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老师说“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两个好朋友,我是数字宝宝2,我的相邻数是几”拿数字1和3的小朋友就赶快举起来,游戏可反复进行。
数学史概论教案
教案标题:数学史概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史的重要里程碑和发展趋势;
2.掌握数学史中的关键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4.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5.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
1.数学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成就;
3.中世纪数学的发展和影响;
4.近代数学的突破和变革;
5.现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步骤:
引入:
1.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史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认为数学史对我们学习数学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知识讲解:
1.介绍数学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史的研究领域和意义;
2.分别介绍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数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重点讲解每个时期的关键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通过实例和案例,讲解数学史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讨论与互动: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数学和现代数学的联系和差异;
2.设计数学史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对数学史的理解和认识。
练习与巩固:
1.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2.设计数学史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数学史中的问题和挑战。
总结与评价: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数学史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对数学史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3.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走进数学世界教案
教案标题:走进数学世界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3. 数学的分支和发展历程。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创设一个数学世界的氛围,如在教室中贴上数学相关的图片和报纸剪报。
2. 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经历,如购物、测量等。
探索数学的重要性:
1. 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数字、形状、量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3.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如工程、金融、科学等。
了解数学的分支和发展历程:
1. 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分支,如代数、几何、概率等,并简要介绍每个分支的应用领域。
2. 分组研究不同数学家的贡献和数学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巩固和拓展:
1. 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挑战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法。
总结:
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数学世界,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在数学游戏或挑战题中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过程。
3. 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
1. 数学相关的图片和报纸剪报。
数学学习中的数学历史与文化传承数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学科,它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数学历史记录了数千年来人类对数的认知与运算的探索,反映了各个
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思想与智慧。在数学学习中,了解数学的
历史与文化传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第一段:数学历史的重要性】
数学历史不仅记录了数学的起源和演变,也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数学家的贡献,我们能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状况、科学思维的转变以及人类对于宇宙和数理规律的认知。数学历史提供
了一种更为全面的视角,将数学知识从狭隘的技术层面转化为具有文
化内涵的学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段:数学历史与文化传统】
每一个时期的数学成果都受到当时文化传统的影响。古希腊的几何
学反映了希腊人追求完美和对对称美的追求,中国古代的算术和代数
则承载了儒家思想的特点,注重实用和应用。了解不同文化传统对数
学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拓宽他们的国
际视野。
【第三段:数学历史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介绍数学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家与他们的贡献联系起来,引发
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
技术,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问题与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
的魅力。鼓励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索数学历史文化,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段:数学文化传承与现代应用】
数学历史与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它们也对现代科学技术发
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几何学的发展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人教 A 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几何学发展的文献资料,了解欧氏几何的发展以及对数学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并通过数学写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整理成文,反馈学习和成长进程,为数学思维和交流创造机会,促进深度学习.通过对“几何学的发展”的阅读与研究,让学生开阔数学视野、了解数学文化.通过写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系统思考、深入理解,建构数学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同时,数学写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培育探求真善美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核心素养.
2.教学目标解析
(1)知道数学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能收集、阅读几何学发展的历史资料.
(2)知道数学写作的含义和基本过程,能独立开展论文写作.包括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论文的选题、查阅资料、列出提纲、完成初稿,并通过交流讨论修改论文.
(3)对论文内容和行文方式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对论文案例进行合理点评.
(4)通过自主活动和案例交流等方式,经历数学写作的全过程.了解几何学的发展历程,建构数学知识网络,提升认知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和探究精神,进而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3. 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刚刚完成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基础,激发了学生对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数学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了通过阅读文献和写作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积极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基本运算。
2. 能够运用数轴表示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3. 掌握数的分类和性质,包括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2. 正负数的基本运算
3. 数轴的表示和应用
4. 数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数的分类和性质。
2. 演示法:通过数轴演示数的关系和运算。
3.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数的性质和规律。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整数和分数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和分数的理解。
第二课时:正负数的基本运算
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正负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正负数的定义,以及正负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第三课时:数轴的表示和应用
1. 引入:通过数轴的引入,让学生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器》1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现了英法联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陋,强化了谴责效果。
【教学提示】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使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目标导学四:提升思想境界,学习作者人道主义思想
1.思考: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作者并非不爱国。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实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着想,也是爱国的体现。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圆明园劫掠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2.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世界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世界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
3.由上述分析,我们能够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作者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
课堂小结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注重对作者强烈爱憎情感及其人道主义精神的解读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
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走进数学世界与数学交朋友
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类离不开数学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本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 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
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1.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学生剪图拼图的具体操作;
3.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做数学
跟我学
试试看
题;
5.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
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数学教学论》授课教案
《数学教学论》课程本学期计划
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目标、内容及教材的选编;了解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及有效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熟悉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工作;初步掌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和掌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方法;学会编写数学课时教案和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本学期《数学教学法》课程的总课时数为68节。每周4课时。按照本人对该课程的改革计划要求,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训课时数为1:3的比率,因此理论课为17课时,实训课为51课时。其中实训内容包括去中学见习与评课(计划1周),观摩全国优秀教师课堂录象(光碟)与评价(1周),参与观看本市在职教师‚说课‛竞赛等活动(1周)。以上训练内容与理论课‚说课、听课、评课‛一章结合。学生课堂教学技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教案编写,课件制作,5周),以‚片段教学‛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计划4周)。其中学生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与理论课交叉进行,安排在‚数学教学基本技能‛,‚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等章节中。
总之,对《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师按‚观、评、试、说、作‛为主线的‚五字‛教学法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按‚5、4、3、2、1‛实训方案进行训练。让每级学生观看教学案例5个,开展教育见
习4次(或组织观看在职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和‚说课‛竞赛(每年
三月中旬));试教3次;制作课件2个,开展师范生‚数学课堂教
学技能比武‛1次。使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获得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和评价能力。
数学文化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数学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是现代科技文化的核心,是现代科技的形式语言,是理性主义观念。一般来说,数学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狭义的数学文化则专指广义数学文化中的观念性成分,强调数学对人们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精神等的影响。
数学文化受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影响及制约。东方是数学原始的发祥地,但其发展和科学化、理性化的功劳基本上归功于西方。因社会制度不同,在西方人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问“什么”,还要问“为什么”。要解决“所以然”和“为什么”,古代东方以实践和经验为根据的方法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为了知道“所以然”和“为什么”,就需在数学证明方法上作一定的努力,这样现代意义上的数学就产生了。正如克莱因所说:“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有一定的了解,就会认识到数学在形成现代生活的思想中起重要作用这一断言并不是天方夜谭。”
学数学不是为了仅仅做数学题,数学学科也不是一系列的解题技巧。这些技巧远不能代表数学,就如同调配颜色远不能当作绘画一样。
解题技巧不过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遗憾的是,数学教学有时竟演变成空洞的解题训练。而这种训练虽可提高形式推导能力,但却不能导致对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的真正理解,也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其结果是学生被锻造成“解题机器”而没有真正学会或掌握数学精髓所在,因而更谈不上有所创新和发明。我国数学家齐民友指出:“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他进而说:“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数学史就是数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记录了数学的发展脉络,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著名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马赫曾经说过:“没有任何科学教育可以不重视科学的历史与哲学。”数学教育同样如此。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领衔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研究十余年,总结出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四种运用方式:附加式、重构式、顺应式和复制式。附加式即在课堂上讲述数学故事、历史背景等,没有直接改变教学内容的实质;重构式是借鉴或重构知识的发生、发展历史;顺应式即顺应教学实际,根据历史材料编制数学问题,或对历史上的思想方法进行适当改编;复制式是直接采用历史上的数学问题、解法等。基于此,笔者尝试在课堂教学的导入、新授、应用、拓展环节中融合数学史,旨在丰富、润泽学习过程,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一、导入——附加式呈现数学史,
激趣启思,意趣交融
导入环节是课堂的开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将教学内容与相关的数学史资料进行创造性加工,或编辑成妙趣横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设计成问题,引发数学思考;或整理成纪录片,拓宽学生视野。如学习时、分、秒时,播放时间发展史的资料:在古代,祖先们白天外出,晚上回到山洞,昼夜交替,一个轮回就是一天。后来人们发现,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发明了日晷来确定时间。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了用水钟或沙漏来计量一天的时间。
再后来钟表出现了,时间的计量越来越精确。通过附加呈现的时间史,让学生了解到钟表是先人在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懈努力才发明创造出来的,体会到人类探索的艰辛与曲折和人类执着的探索精神。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让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再提出问题:钟表又是如何计时的呢?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心智,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