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55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单元复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最短的影子是在(中午)。
5、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运动)有关系,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关系。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7、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的仪器,叫做(日晷)或(太阳钟)。
8、(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9、(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10、(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11、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赤道日晷),南京天文台的日晷叫做(地平日晷)。
12、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3、古人计时的工具有:(日晷)、(沙漏)、(水钟)等。
14、(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1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 )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6、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7、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
8、食物链往往是从植物开始的。()
9、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0、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三、选择题:
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
3、苹树不宜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6、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B水;C光。
7、在下列环境中,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没有水; B有水; C与有水没水无关。
8、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是()。A、阴暗潮湿;B、阳光充足;C、高温干燥。
第一单元沉与浮
第一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2、小石块、回形针、橡皮在水中要( 沉)。泡沫塑料块、蜡烛、萝卜在水中要( 浮)。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把橡皮切成小块、把几个回形针穿起来在水中还是要( 沉)到水底,把萝卜切成小块还是( 浮)在水面上。
第二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 质量)和( 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同样重量的物体,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的状态。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6、潜艇在水中既能上浮也能下沉,当往压载舱里住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浮)。
7、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轮船会(浮起来)一些,(选填“浮起来”或“沉下去”)
第三节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轮船在水中排开水的重量叫做轮船的(排水量)。
2、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同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它的沉浮状态(不变)。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5、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6、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7、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8、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10、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1、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子)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2、光和作用公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3、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因此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
14、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5、凤仙花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四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动物的分类
一、填空题
1、生物界里的动物按有无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脊椎的动物是(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田螺、贝壳是(无脊椎)动物。
2、脊椎是人体的中轴骨骼,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
3、常见的脊椎动物有(鱼类、猴子、鸟类、鲸鱼、大熊猫);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蚯蚓、虾、蜘蛛、蜗牛)
4、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丹顶鹤、东北虎、扬子鳄、金丝猴)等。
5、鱼类是(有)脊椎的,所以鱼类是(脊椎动物)。
6、鱼类的身体都是成(梭)形的,中间(大)两头(小)。
7、鱼类的身体表面都覆盖有光滑坚硬的(鳞)。
8、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和吐水,是为了(呼吸)。
9、鱼前进时(靠身体躯干和尾鳍左右摆动产生前进动力);鱼向右拐弯时(左侧胸鳍摆动,右侧胸鳍不动)。鱼的(鳍)相当于船舵,可以改变它的运动方向。鱼是用(鳃)呼吸的。
10、鸟类是(卵生)动物,是靠(孵化)来繁殖后代的。
11、鸟都有一个硬硬的(鸟喙),方便它们捕食;有一双(翅膀),所以多数鸟会飞。鸟有(两)只脚。
12、鸟的身体表面都有(羽毛)。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是(正羽),细小而柔软的是(绒羽),所以鸟的体温(相对稳定)。
13、鸵鸟腿部没有毛,脚有两趾,是世界上现有鸟类中唯一的两趾鸟,所以鸵鸟适合生活在(沙漠)。
14、老虎、黄牛、小白兔等都是哺乳动物。他们的身体表面有(毛),用(肺)呼吸,是(胎)生动物。
15、不管外界环境的温度怎么变化,哺乳动物的体温始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的脊椎动物。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最新苏教版三年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种子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萌发。
2.连接____和____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3.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茎里的导管都变红了,说明茎有____的功能。
4.____、____、____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5.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组成。
一、判断题
1.花开了,就会结出果实。()
2.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发芽速度会更快。()
3.播种种子时浇得水越多越好。()
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5.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三、连线题
1、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用线连起来。
西红柿根
甘薯茎
马铃薯种子
花生果实
2、下列植物的种子分别是怎样旅行的,请你用线连起来。
椰子借助风力
蒲公英借助动物或人传播
凤仙花借助水力传播
苍耳借助自身的弹力传播
四、选择题
1.下列食物,我们吃的属于它的根部的是()。
A、香蕉
B、菠菜
C、胡萝卜
2.一株完整的植物,包括()部分。
A、四
B、六
C、七
3.依靠昆虫来传粉的花是()。
A、玉米
B、桃花
C、水稻
4.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承担着()的作用。
A、吸收水分
B、吸收养料
C、运输水分和养料
5.植物需要阳光是为了()。
A、制造养分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 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
速记为 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
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课冷热与温度
一、填空。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3、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4、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5、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二、判断题
1、所有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体温。(×)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高度来表示。(×)
3、读取温度计液柱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我们经常喝温开水,因为温度太低容易烫伤。(×)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感觉水杯温度时,一般先用(A)触摸杯壁。
A、手背
B、手心
C、手指
2、温度常用(B)来表示。
A、平方米
B、摄氏度
C、立方厘米
3、温度计主要由(A)组成。
A、玻璃管、液泡、刻度
B、玻璃管、刻度
C、液泡、刻度
4、下列说法正的是(C)
A、凭借自己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十分准确
B、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后再读数
C、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幅度逐渐变小
四、准备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答:从热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是凉的;从冷水中拿出的手指感党温水是热的。
五、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
答: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来准确地测量水温。测量水温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到容器的底和壁。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視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任务单
一、填空题.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同样的( 放大 )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起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 300 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5.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 )。
6.(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是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8.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可以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9.发现细胞是(罗伯特胡克)
10.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是(列文虎克)
1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12.发明了巴氏消毒法是(巴斯德)
13.青霉素的发明者是(弗莱明)
14.植物叶子的细胞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15.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能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的(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16.(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7.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8、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19、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1、小车的运动
一、填空题
1、推和拉都会产生______,______和______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2、经过实验证明,推力和拉力越大,物体运动越______。
3、物体运动时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常见的力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4、用力使小车跑起来,小车跑得快与慢与力的______有关。用力的方向和小车跑得方向______。
5、通过实验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或______。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有向______的拉力,推小车时推力是往______的,由此我发现推力和拉力都有______。
二、判断题
1、对物体施加的推力或拉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2、只要对一个物体推或拉,这个物体就一定会运动起来。()
3、一个人如果力气足够大,他就能抓住自己的衣服把自己提起来。()
4、推力的方向总是向前,拉力的方向总是向后。()
5、做实验时,需要多做几次,得出的数据才更科学。()
三、选择题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就越()。
A.近B.远C.稳
2、用同样大的力推小车,在下面的哪种地面上,小车跑得最远?()
A.水泥地面B.泥土地面C.大理石地面
3、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
A.轻重B.方向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推力:推门、推车、推动箱子等。
拉力:拉门、拉车、放风筝、拔河比赛等。
2、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
重力使小车沿着斜坡向下跑。
2、玩滑梯的启示
一、填空题
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费力,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_________。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声音复习题背诵资料
1.我们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三大类:()、()和()。
声音有()、()、()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下面这一句乐谱中“1 1 || 5 5 | 6 6 | 5— |”按从音高到音低的顺序排列是:()。
3.声音是物体()生的。如,钢琴声是琴槌敲击琴弦,()产生的。
4.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
5.悬挂一个轻小的球靠近音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动的幅度的变化。小球被弹得越(),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小球被弹得越(),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
6.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
7.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时,可以研究()之间的关系。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或纸屑的目的是更清楚地观察到鼓面的()情况。
8.做实验时,每次实验要(),这样可以避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9.音叉是一种(),用来()和()。
10.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大音叉发出的声音()。
1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1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音量的单
位是()。
1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水越
多声音越()。
14.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声音越高;皮筋越(),声音越低。
15.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琴弦越粗,声音越()。
16.击打长短不同金属管时,金属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金属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第一单元控制溶解
姓名:记分:
1.有些物质在水里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溶解。
2.溶解的快慢与、、等因素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水的温度
时,溶解越快;进行时,溶解越快;颗粒时,溶解越快。
3.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的。在 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食盐。在20℃时, 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克白糖。
4.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溶解了。这个现象叫做。
5.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对比实验要
遵循只有个条件(即要对比的因素)不同的规则,因为如果实验中有几个不同的条件,就比较不出到底是哪个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如在做“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的实验时,对比的因素是搅拌对溶解的快慢的影响,即不同条件是与,所以要准备两份同样多的食盐、两杯一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实验时要将两份食盐同时放入两杯水中。
6.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物质的量,会受到的影响,比如在10℃时100毫升水中最多
可以溶解202克白糖,但是在20℃时,100毫升水里则可以溶解204克白糖。所以在100毫升水里溶解202克白糖时形成的溶液,在10℃时是饱和的,但是在20℃时则是不饱和的。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姓名:记分:
1.水有气态的、液态的和固态的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水结冰后体积
会。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或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
2.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从液态转化为“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
做。
3.水蒸气是一种、、的气体。
4.加快、加大、提高都可以加速水的蒸发。
5.水蒸气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
第一单元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
2.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3.鱼在水中的沉浮与【】有关。【】,鱼上浮;【】,鱼下降。
4.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多【】,多【】。
5.【】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6.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和【】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7.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8.【】和【】是我们进行试验时应有的态度。
9.测量是将一个【】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10.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字母【】表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1.体积是物体【】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用【】表示。12.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只要用【】测量出它的长.宽.高,把具体的数据代入相应的公式可计算出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或【】。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和【】。测量前,量筒必须【】在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14.物体的【】称为温度。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15.温度计是利用【】和【】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6.把【】定位0,【】定位100。
17.测量时1.温度计不能测量超出【】的温度。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4、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
18.由于【】,所以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柱不会会落,这样可以方便地读出所测得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