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路基标准横断面及压实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864.21 KB
- 文档页数:14
6 路基6、1 一般规定6、1、1 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与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得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与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得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 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6、1、3 基床表层得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得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得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得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得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得承载能力。
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得强度及良好得水稳性与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 路基填料得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得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得均匀变化。
6、1、7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与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
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与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得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
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得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得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6、1、9 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6、1、10 路基设计应重视防灾减灾,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得能力。
6、1、11 路基上得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与分布宽度应符合表6、1、11得规定。
表6、1、11 轨道与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6、1、12 车站两端正线、利用既有铁路地段、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与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等路基设计标准按其设计最高速度确定,路基基床结构变化处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得渐变段。
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土建工程标准选择的差别根据UIC(国际铁道联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200~250公里的铁路系统。
在我国,一般将高速铁路统称为客运专线,采用“高速铁路”这个名称的只有京沪高速铁路,之所以采用这个名称,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结果。
由于运行速度的不同,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在标准选择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下面就以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和140km/h的普速铁路作为比较对象,分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比较。
一、线路的平面和限制坡度的选择1、最小曲线半径的选择曲线半径选择和列车的运行速度、超高以及欠超高有密切关系。
详见以下公式:R≥11.8V2/(Hmax+Hq)式中:R——计算采用的曲线半径,以m计;V——列车最高的行车速度(km/h);Hmax——最大超高(mm);Hq x——允许欠超高(mm)高速铁路(时速350km/h):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为7000m,困难为5500m,最大曲线半径为12000m,一般采用曲线半径为8000~10000m。
曲线半径太小需要限速,曲线半径太大,养护维修很困难。
普速铁路(时速140km/h):最小曲线半径为1600m,困难条件下采用1200m;最大曲线半径为12000m,一般采用曲线半径为2000~4000m。
2、线间距的选择正线线间距要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会车之时不至于产生危险,考虑风压力、列车限界等因素,标准采用如下:高速铁路(时速350km/h):正线线间距采用5.0m;普速铁路(时速140km/h):正线线间距采用4.0m。
高速铁路正线同既有普速铁路相邻之时,线间距不能小于5.3m,这是考虑到普速铁路需要设置自动闭塞高柱信号机的要求,如果,两线间还需要设置接触网以及其他行车设备,则线间距需要根据计算进行确定。
对于车站而言,站内正线线间距,当线间没有其他设备之时,不管高速还是普速均需要采用5.0m,或者5.3m,这是考虑到车站道岔的铺设要求,以及高柱信号机的设置要求。
路基横断面无砟轨道支承层(或底座)底部范围内可水平设置,支承层(或底座)外侧路基面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
有砟轨道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
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
路基面标准宽度有砟轨道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无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无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无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无砟轨道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有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有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有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有砟轨道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路基基床(1)基床结构高速铁路路基基床是由基床表层和底层组成的两层结构。
我国高速铁路基床表层厚度无砟轨道为0.4 m,有砟轨道为0.7 m,基床底层厚度为2.3 m。
(2)基床表层路基基床表层的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其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其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过基床底层土的长期承载能力。
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优良的级配、较高的密实度、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能够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我国高速铁路基床表层要求填筑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其材料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要求。
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 v2。
当采用E v2时,其控制标准为E v2≥120 MPa,且E v2/ E v1≤2.3。
(3)基床底层路基基床底层填料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A、B组填料粒径级配应符合压实性能要求,寒冷地区冻结影响范围填料应符合防冻胀要求。
路基填料最大粒径在基床表层内应小于60 mm,在基床以下应小于75 mm。
基床底层压实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注:1.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 v2;当采用E v2时,其控制标准为E v2≥80 MPa,且E v2/ E v1≤2.5;2.括号内数字为寒冷地区化学改良土考虑冻融循环作用所需强度值。
1、铁路路基:(断面)地基高速铁路路基的标准横断面示意图2、地基:2.1检测方法:动力触探(N63.5)静力触探(P s)基底施工见P155~P157。
2.3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需要处理或改良。
2.3.1浅层(3m以内),也不宜小于0.5m,用换填法。
适用范围: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及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
使用换填材料:砂、砂石、素土、灰土、二灰土。
换填施工方法:见P65~P68。
检测方法:环刀法、核子仪法、灌砂法、气囊法、K30、相对密度等。
2.3.2深层:施工方法:爆破:高压压力波,使土结构液化,形成密实(P69)。
夯实(指的是强夯):强力夯击达到密实(P70~P72)。
挤密(挤压和振动):指的是砂桩、碎石桩(P72~P82)、土桩(灰土、二灰土)(P82~P86)、石灰桩、粉喷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P86~P87)。
检测方法:小应变 2.3.3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法:排水系统:水平排水:砂垫层施工(P88~P89)。
竖向排水:砂井(P90~P91)、袋装砂井(P92~P93)、塑料排水板(P94~P96)。
加压系统:堆载法(P96~P97)、真空预压法(P97~P99)、降水法、电渗法、联合法。
图4-14 排水固结系统检测方法:砂井成孔垂直度、深度、砂井装砂是否饱满。
2.3.4化学加固法灌浆法: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对策见P100~P107。
高压喷射注浆法:浆材选择、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见P107~P112。
水泥土搅拌法:湿法见P113~P116,干法见P116~P122。
检测方法:荷载板、小应变。
3、路堤图4-18 灌浆施工工艺流程3.1填料选择(P30~P31)高速铁路最好选择A 、B 料,C 组和改良土也可。
3.2一般路堤施工要点:土方路堤填筑见P157~P160。
表 我国路基填料分类标准土石路堤填筑见P160~P163。
铁路工务技术手册——路基修改编写大纲目录第一章路基大修、维修管理第一节路基维修一、路基维修工作范围二、路基维修工作制度第二节路基大修一、路基大修工作范围二、路基大修工作制度第三节路基技术资料第四节路基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一、组织机构的设置二、路基室的主要职责三、路基领工区的主要职责四、路基工长的主要职责五、路基换算长度的计算标准第二章—般路基技术标准第一节路基面形状及宽度一、路基面形状二、路基面宽度第二节路肩标高及宽度一、路肩标高二、路肩宽度标准及改善措施三、养路机械化平台第三节路堤一、路堤断面二、路堤边坡三、护道与取土坑第四节路堑一、路堑断面二、路堑边坡第五节站场路基一、路基面宽度二、路基面形状三、路基横断面第六节旧线改建及复线路基一、旧线改建的路基设计原则及要求二、旧线改建中的各种路基横断面三、旧线改建的路基病害处理四、增建第二线的路基第七节提速路基加固要求一、软弱路基加固二、路桥过渡段加固三、路涵过渡段加固第三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技术标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基床一、基床结构二、基床填料及压实标准第三节路堤一、路堤地基条件二、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第四节路堑一、路堑断面二、软质路堑的处理第五节过渡段一、过渡段结构形式二、过渡段填料及压实标准第六节沉降观测一、沉降观测的布设二、沉降观测资料第四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地基处理技术第一节高速铁路地基处理原则第二节排水固结一、塑料排水板二、袋装砂井第三节挤密桩复合地基一、挤密砂桩二、挤密碎石桩第四节半刚性桩复合地基一、粉喷桩二、搅拌桩三、旋喷桩第五节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第六节强夯第七节灰土挤密桩第八节CFG桩第九节打入桩第十节桩板结构第五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填筑压实第一节路堤下部及基床底层填筑第二节基床表层填筑第三节路桥过渡段填筑第四节改良土填筑第五节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第六节沉降观测第六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检测技术第一节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第二节动力触探试验第三节钻芯取样试验第四节K30试验第五节变形模量试验Ev2第六节动态模量试验Evd第七节核子密度仪试验第六章路基排水第一节地面排水一、地面排水设备的一般要求二、地面排水设备的类型及作用三、排水沟加固类型四、水沟的汇水流量计算五、一般水沟的水力计算第二节地下排水一、地下排水没备的一般要求二、地下排水设备的类型及适用条件三、地下排水类型图式四、砂砾和无纺土工纤维反滤层第三节站场排水一、站场排水设备的—般要求二、股道间纵向排水沟三、站台墙脚排水沟四、站坪内盖板沟五、站内横向排水设备六、车站站场内盖板排水槽第四节排水设备的养护一、地面排水设备的养护二、地下排水设备的养护三、站场排水设备的养护第五章基床病害防治第一节基床病害的类型、产生条件和特征—、基床病害的类型二、基床病害的产生条件和特征第二节基床病害的预防第三节基床病害的整治一、基床病害的整治措施二、各种整治措施的断面形式及施工与养护注意事项第六章路基坡面防护第一节路基坡面病害类型第二节路基坡面防护类型及其适用条件一、种草二、铺草皮三、种树四、抹面五、捶面六、喷浆七、锚杆铁丝网喷浆及锚杆铁练网喷射混凝土八、喷射钢纤维混凝土九、灌浆勾缝十、干砌片石护坡十一、浆砌片石护坡十二、浆砌四合土砖及四合土砖孔窗捶面护坡十三、浆砌片石骨架护坡十四、卵石方格护坡十五、100号水泥砂浆块护坡十六、冲土墙十七、斜形防冲埂畦十八、柴排护坡十九、钢筋混凝土框架式护坡二十、浆砌片石护墙二十一、边坡支撑渗沟二十二、掺料土及桩群护坡第三节路基坡面防护设备的养护一、种草植树护坡的养护二、轻型坡面防护的养护三、护坡、护墙的养护第七章路基冲刷防护第一节水文观测一、水深测量二、水位测量三、水面比降测量四、流速测量五、流向测量六、水文观测资料的整理第二节水流特性及有关计算—、动水压力荷载计算二、波浪高度、波浪侵袭高度及波浪作用力的计算三、壅水高度计算四、冲刷深度计算五、冰压力荷载计第三节路基冲刷防护工程的类型、选用原则及一般要求一、路基冲刷防护工程的类型二、选用原则三、一般要求第四节直接防护建筑物一、直接防护类型的断面图二、直接防护类型的技术要求、稳定计算及养护注意事项第五节间接防护建筑物(导流建筑物)一、导治线二、导流建筑物的名称、特征及作用三、挑水坝四、顺坝五、潜坝六、导流建筑物的养护第六节防止淘刷的措施第七节路基冲刷防护工点实例—、沉井基础二、四方形棱台混凝土块第八章浸水路堤及水库路基第一节浸水路堤一、浸水路堤的概念二、浸水路堤的类型三、浸水路堤的特点四、浸水路堤的稳定性检算五、浸水路堤的病害六、浸水路堤病害的整治第二节水库路基一、水库类型、等级及水位二、水库路基的稳定分析三、水库路基的坍岸分析四、水库路基的渗流变形五、水库路基坍岸的防治六、水库地区路堤的防护加固第三节浸水路堤及水库路基的养护一、检查二、养护第九章滑坡防治第一节滑坡的性质一、滑坡的涵义二、滑坡要素三、滑坡分类第二节滑坡的识别一、滑坡发生和发展的条件二、滑坡的性质及其危害性的判识和防治措施第三节滑坡观测一、滑坡位移观测二、地下水动态观测三、常用观测仪表第四节滑坡破坏时间的预报一、区域性趋势预报二、场地性预报第五节滑坡推力计算一、基本假定二、计算公式三、计算指标的选择四、安全系数K值五、滑坡推力算例第六节滑坡的防治—、滑坡的防治原则二、滑坡的防治措施第七节国内整治滑坡的典型工程介绍一、概况二、病害整治措施三、抗滑桩明洞设计四、抗滑桩施工五、内边墙,拱圈、拱座的施工六、安全措施第八节滑坡区路基排水、加固设备的养护一、夯实裂缝,填平坑洼、处理滑坡积水二、滑坡区路基地表排水设备的养护三、滑坡区地下排水设备的养护四、滑坡区路基防护加固设备的养护五、养护山坡植被,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第十章崩塌、落石的防治第一节崩塌、落石发生的原因一、崩塌、落石的涵义二、崩塌,落右的原因和条件第二节崩塌、落石的防治措施一、拦截二、遮栏三、支挡加固四、护墙、护坡五、综合治山六、粘结加固七、报警装置八、改线绕避第三节落石计算一、石块运动速度的计算二、落石运动的轨迹方程三、石块腾越计算四、石块弹跳计算五、落石冲击力及缓冲填土层厚度的计算六、算例第四节崩塌、落石地段养护事项一、检查、观测二、维修内容第十一章膨胀土路基病害的防治第一节膨胀土的分布与成因第二节膨胀土的地貌与地层时代一、膨胀土的地貌形态二、膨胀土的地层、时代第三节膨胀土的物质成分与结构—、膨胀土的矿物成分二、膨胀土的物理化学特性三、膨胀土的颗粒组成与结构特征第四节膨胀土的特性及试验技术与方法一、多裂隙性二、超固结性三、强膨胀性与收缩性四、试验技术与方法第五节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一、判别标准二、分类第六节膨胀土路基病害及防治一、膨胀土路堑边坡病害二、膨胀土路堤边坡病害三、膨胀土基床病害四、膨胀土路堤下沉第七节国内膨胀土路基病害防治实例一、路堤边坡坍塌整治二、基床病害综合整治第十二章地区性路基病害防治第一节黄土路基一、黄土的特征及分类二、黄土成因类型三、黄土地貌类型四、黄土路基病害及其产生原因五、黄土路基边坡形式及加固措施六、黄土陷穴的防治第二节软土地区路基一、软土的性质二、软土地基的勘探三、软土地区路堤的稳定分析及算例四、软土地区路基加固措施五、软土路堤的养护维修及注意事项第三节泥石流一、泥石流的形成及类型二、泥石流的水文计算三、泥石流的防治四、泥石流地段路基桥涵的养护维修第四节盐渍土路基一、盐渍土的一般概念二、盐渍土分类及其主要工程性质三、盐渍土地区路基病害类型与防治四、盐渍土路基养护与维修第五节盐湖路基一、盐岩的一般概念二、察尔汗盐湖的自然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三、盐湖路基在运营中常遇见的技术问题四、盐湖路基在旧线改造中应遵循的原则五、盐岩路基养护及维修第六节冻害一、冻害分类二、冻胀机理及影响因素三、土体冻胀的基本规律四、预防冻害的措施五、整治冻害的措施第七节多年冻土一、多年冻土的分类二、影响多年冻土的因素三、多年冻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四、防治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特殊病害的几个原则五、多年冻土特殊病害的勘察六、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特殊病害及整治措施七、典型工点实例第八节雪害—、积雪类型二、容易积雪的路基三、防止积雪的措施第九节风沙地区路基一、风沙地区沙丘的分类及特征二、风沙移动规律三、风沙对线路的危害四、铁路沙害的防治五、砾漠大风地区的风沙流及防治六、铁路防沙、治沙的组织管理第十节岩溶地区路基一、基本概念二、岩溶对路基的危害三、岩溶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四、岩溶地区路基的养护维修第十一节矿区采空路基一、采空区对路基的影响二、维护矿区铁路安全的措施三、矿区采空路基的养护第十三章挡土墙概述第一节挡土墙类型及其各部作用力一、挡土墙的类型二、挡土墙的各部名称及作用力第二节土压力计算一、土压力计算参数二、土压力计算第三节挡土墙设计一、一般挡土墙的检算二、增加稳定性的措施三、路堑挡土墙四、一般地区重力式路堤挡土墙五、一般地区重力式路肩挡土墙六、复杂情况下的检算第四节轻型挡土墙一、锚杆挡土墙二、悬臂式挡土墙三、桩板式挡土墙四、锚定板挡土墙第五节各类挡土墙的构造及养护一、墙身构造二、基础埋置深度三、基础构造四、排水措施五、挡土墙加高加固办法六、挡土墙日常病害检查及养护维修第十四章路基大维修施工及技术安全第一节测量及土石方一、横断面测量二、土石方计算三、路基边桩测设及土石方工程收方四、土方压实及堰筑要求五、石方爆破第二节圬工一、水泥二、骨料三、水四、外加剂五、石料六、干砌七、浆砌八、混凝土九、钢筋混凝土十、冬季施工十一、夏季施工十二、养护十三、拆模第三节轨道架空一、扣轨二、吊轨三、扣工字钢第四节挡土墙及抗滑桩施工一、一般规定二、挡土墙三、抗滑桩第五节施工行车及技术安全一、封锁、限速施工二、高处及陡坡作业三、脚手架搭设四、爆破作业五、土石方作业六、挖基、支撑及排水七、工地运输及装卸作业八、机具使用及安全规定九、电气化铁路地段作业十、无缝线路地段作业第六节无声破碎剂应用技术一、无声破碎剂(WPJ)的用途二、无声破碎剂(WPJ)型号的选择三、无声破碎的工程设计四、钻孔参数的理论计算五、无声破碎剂(WPJ)用量的概算方法六、无声破碎的施工方法七、施工注意事项八、其它无声破碎剂第十五章路基检测与评估技术第一节营运线路基检测方法一、静力触探二、动力触探三、核子密度仪四、波速法五、地质雷达第二节地质雷达检测技术一、雷达检测原理二、雷达检测基床含水量三、雷达检测道床、基床厚度四、雷达检测道床污染程度第三节营运线路路基评估方法一、绝对性和相对性评估法二、养护系数评估法第四节综合评价一、路基综合质量评价二、路基加固效果评价三、。
3 道路横断面及路基设计3.1 横截面布局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按照公路《规定》和《标准》设计。
路基总宽度为100,000 24.5m,桥梁和隧道的路基断面设置在以后的桥梁和隧道设计中规定。
表 3.1 路基宽度组成车道宽度(米)中间带宽度(m)硬肩(米)土肩(米)路基总宽度(米)3.75×2+3.75×2 0.5+2.00+0.5 2.5+2.5 0.75+0.75 24.53.2 路基设计3.2.1一般路基设计1)填土路基设计(1)填土路基断面形式图 3.1 填土路基剖面图(2) 填料选择这段路地处山区,可以填满挖出的土石。
碎石土强度高,水稳性好,易碾压,透水性好,有利于路基的排水。
填料芯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护坡不低于20MP a ),石方爆破时应采用相应的爆破工艺,根据石料分为三类。
配比:①路基主填料要求石料粒度不超过25 cm,为粗粒层;②细料如石屑,为细粒层;③用于修坡的巨石,主要是粒径为5m0.3-0的巨石。
扁平的石头。
道路路基层先进行表面处理,去除表土15cm。
分层铺装和分层轧制。
每层的厚度40cm约为100%,由大辊轧制而成。
在与路基接触的层上填充厚厚的砾石和石屑过渡层。
40 cm当相邻断面填有不同材料的土壤时,采用坡接。
(3) 压实标准路基土充分压实后,变得相当致密,可降低压缩性、透水性和体积变化,提高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消除自重引起的沉降和压实变形。
驱动负载的干湿效应。
路基压实标准见表表 3.2 路基压实标准(%)路基顶以下深度(cm)0~30 30~80 80~150 >150 压实标准≥96 ≥96 ≥94 ≥93 基础压实度≥90%。
2)开挖路基设计(1) 开挖路基断面形式图 3.2 开挖路基剖面图(2)开挖路基的处理在半填半挖的路段,开挖面积多挖多40cm压,使底部回弹模量相同。
在全开挖的路段,只挖了充足的空间,用底基水泥粉煤灰碎石进行找平处理。
路基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1.铁路路基概念、作用及组成。
概念:铁路路基是经开挖或填筑形成的直接支承轨道、满足轨道铺设和运营条件而修建的土工结构物,是铁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它承受着轨道及机车车辆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因此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抵抗自然因素的破坏而不致产生有害变形。
组成: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体工程、路基防护工程、路基排水工程、路基支挡和加固工程,以及由于修筑路基可能引起的改河、改沟等配套工程。
2.路基横断面基本形式。
1、路堤2、路堑3、半路堤4、半路堑5、半路堤半路堑6、不填不挖路基3.路基本体概念及组成。
在各种路基形式中,为了按照路线设计要求铺设轨道,而构筑的部分称为路基本体组成:路基顶面、路肩、基床、边坡、路基基底。
4.路肩的概念和作用及路肩标高,路肩宽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概念:路基面两侧目道床坡角至路基面边缘的部分称为路肩。
作用:保护轨道以下的路基土体。
防止其在列牛列荷载作用下侧向挤动;防止路基面边缘部分的土体稍有塌落时,影响轨道道床的完整状态;在线路养护维修作业中,路肩是线路器材的存放处和辅助工作面;铁路线路的标志、信号设备和有些通信、电力及给水设施也都设置在路肩上或设槽埋置在路肩下。
路肩标高:在线路设计中,路基的设计高程以路肩边缘的高程表示,称为路肩高程。
决定因素:①路基稳定的需要②满足养护维修的需要③保证行人的安全,符合安全退避距离的要求④为路堤压密与道床边坡坍落留有余地。
5.边坡及基床的概念。
基床:铁路路基面以下受列车动荷载作用和受水文、气候四季变化影响的深度范围称为基床边坡:在路堤的路肩边缘以下和在路堑路基面两侧的侧沟外,因填挖而形成的斜坡面,称为路基边坡。
6.路基设备包含哪些。
排水设备和防护、加固设备7.路基工程的特点。
(1)路基建筑在土石地基上并以土石为建筑材料(2)路基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3)路基同时受静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8.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路基设计
1.路基面形式
根据工程地质概况,路基横断面采用填土路堤,无砟轨道双线设计,路基面宽度为13.6m、线间距为 5.0m,路基面形状为梯形,轨道混凝土底座范围为平面,边缘以外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基床底层顶面及基床底层以下路堤顶面均做成向外4%的横向排水坡。
2.基床结构、填料及压实标准
路基基床由基床表层、底层双层结构组成。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层采用A组、B组填料及改良土填筑。
无砟轨道基床表层与混凝土支承层总厚度为0.7m,底层厚度为2.3 m,其中基床表层厚度为0.4m,并在无砟轨道混凝土支承层外至电缆槽内侧设沥青混凝土防渗层。
基床表层、底层压实标准分别如表1、2所示
3.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
基床以下路堤选用A组、B组填料、C组碎石和砾石类填料填筑。
其填料及压实应符合表3的规定。
4.路基稳定性及变形控制标准
4.1稳定性要求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设计中,在系统分析地基土(含路堤、路堑各种地基条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埋藏规律、分层厚度及分层物理力学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路基设计参数及工程类型分布,进行工点横断面和纵断面稳定检算分析。
稳定安全系数在考虑列车荷载时按照大于1.25计算;在架桥荷载条件下的稳定安全系数按照大于1.15计算;在采用预压措施时,预压荷载条件下的稳定安全系数按照大于1.15计算。
4.2沉降控制标准
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需要进行沉降分析计算。
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 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20 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 mm。
铁路路基[铁路路基横断面图] [主要包含铁路路基、基床、路堤、路桥过渡段横断面图]第 1 页共14 页铁路路基第 1 页共14 页目录1.路基横断面....................................................................................................................................................................... 2 2.路基基床 ........................................................................................................................................................................... 5 3.路堤 ................................................................................................................................................................................... 7 3.过渡段 . (9)铁路路基第 2 页共14 页1.路基横断面无砟轨道支承层(或底座)底部范围内可水平设置,支承层(或底座)外侧路基面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
有砟轨道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4%的横向排水坡。
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
路基面标准宽度轨道类型设计最高速度(km/h)双线线间距(m)路基面宽度单线(m)双线(m) 无砟轨道2504.6 8.6 13.2 300 4.8 13.4 3505.0 13.6 有砟轨道2504.6 8.8 13.4 300 4.8 13.6 3505.013.8有砟轨道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设计最高速度(km/h)曲线半径R (m )路基外侧加宽值(m )25012000≥R ≥100000.2 10000>R ≥70000.3 7000>R ≥50000.4 5000>R ≥40000.5 R <4000 0.6 30012000≥R ≥90000.39000>R ≥70000.47000>R≥50000.5R<5000 0.612000≥R>9000 0.4 3509000≥R≥6000 0.5无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无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无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无砟轨道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有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有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有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有砟轨道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2.路基基床(1)基床结构高速铁路路基基床是由基床表层和底层组成的两层结构。
我国高速铁路基床表层厚度无砟轨道为0.4 m,有砟轨道为0.7 m,基床底层厚度为 2.3 m。
(2)基床表层路基基床表层的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其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其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过基床底层土的长期承载能力。
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优良的级配、较高的密实度、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能够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我国高速铁路基床表层要求填筑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其材料规格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要求。
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压实标准级配碎石压实系数K ≥0.97地基系数K30(MPa/m)≥19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55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
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120 MPa,且Ev2/ Ev1≤2.3。
(3)基床底层路基基床底层填料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A、B组填料粒径级配应符合压实性能要求,寒冷地区冻结影响范围填料应符合防冻胀要求。
路基填料最大粒径在基床表层内应小于60 mm,在基床以下应小于75 mm。
基床底层压实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数K ≥0.95 ≥0.95 ≥0.95地基系数K30(MPa/m)—≥130 ≥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 ≥40 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350(550)——注:1.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80 MPa,且Ev2/ Ev1≤2.5;2.括号内数字为寒冷地区化学改良土考虑冻融循环作用所需强度值。
铁路路基第7 页共14 页3.路堤基床以下路堤宜选用A 、B 组填料和C 组碎石、砾石类材料,其粒径级配应符合压实性能要求;当选用C 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压实系数K≥0.92 ≥0.92 ≥0.92 地基系数K30(MPa/m )—≥110 ≥130 7d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250——注: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45 MPa ,且Ev2/ Ev1≤2.6。
工后沉降是指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
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
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路基工后沉降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 mm ;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满足下式的要求时,允许的工后沉降量为30 mm 。
2sh sj0.4R 式中sh R ——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 );sj——设计最高速度(km/h )。
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工后沉降差不应大于 5 mm,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2)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设计行车速度(km/h)一般地段工后沉降(cm)桥台台尾过渡段工后沉降(cm)沉降速率(cm/年)250 ≤10 ≤5 ≤3300、350 ≤5 ≤3 ≤2至于各种特殊地区路堤的填筑要求以及路堑、路基排水、路基防护、路基支挡等问题不再详细介绍。
铁路路基3.过渡段(1)设置过渡段的原因铁路线路是由不同特点、性质迥异但又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构筑物(桥、隧、路基等)和轨道构成的。
由于组成线路的结构物强度、刚度、变形、材料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必然会引起轨道的不平顺。
为了满足列车平稳舒适且不间断地运行,必须将其不平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例如,与桥梁连接处的路堤一直是铁路路基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路基与桥梁刚度差别很大,一方面引起轨道刚度的变化,另一方面,路基与桥台的沉降也不一致,在桥路过渡点附近极易产生沉降差,导致轨面发生弯折。
当列车高速通过时,必然会增加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引起列车与线路结构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加,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在路基与桥梁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可使轨道的刚度逐渐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基与桥梁之间的沉降差,达到降低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减缓线路结构的变形,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舒适运行的目的。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
(2)路桥过渡段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可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段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过渡段长度按下式确定,且不小于20 m。
L=a+(H-h)·n式中,L——过渡段长度(m);H——台后路堤长度(m);h——基床表层厚度(m);a——倒梯形底部沿线路方向长度,取3: 5 m;n——常数,取2~5。
第9 页共14 页台尾过渡段设置2)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应满足上述有关要求,并掺入5%的水泥。
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层填筑掺入3%水泥的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 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 MPa。
3)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灰土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碎石、灰土填筑应满足Evd≥30 MPa。
4)过渡段地基需要加固时应考虑与相邻地段协调渐变。
5)过渡段还应符合轨道特殊结构的要求。
6)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按大致相同的高度分层填筑。
距离台背2.0 m范围内应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并适当减少分层填筑厚度。
7)过渡段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实验。
(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可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如图所示。
寒冷地区过渡段设置应充分考虑与横向结构物冻结影响范围填料的防冻,如图所示。
横向结构物顶面填土厚度不大于1.0 m时,横向结构物及两侧20 m范围内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应掺加5%水泥,如图所示。
一般路堤与横向结构物(h>1.0 m)过渡段寒冷地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h>1.0 m)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h≤1.0 m)过渡段(4)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可采用下列设置方式: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每级台阶自原坡面的挖入深度不应小于 1.0 m,台阶高度0.6 m左右,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如图所示。
2)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每级台阶挖入深度不应小于 1.0 m,台阶高度0.6 m左右,如图所示,其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应与路堤相应位置相同。
硬质岩石堤堑过渡段软质岩石或土质堤堑过渡段(5)其他过渡段土质、软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设置过渡段,并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
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连接处路基应设置过渡段,并符合轨道形式过渡要求。
两桥之间、桥隧之间及两隧之间的短路基宜采取适宜措施,平顺过渡;当两桥间为小于150 m非硬质岩路堑时,路基基础可采用桩板结构或保证平顺过渡的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