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人教版化学必修2)(1)
- 格式:doc
- 大小:267.90 KB
- 文档页数:7
设计科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课题名称:原电池授课人:梁梦君联系方式:院系班级:化学化工学院指导老师:王冬明老师授课时间:15—20分钟化学能与电能教案作者:梁梦君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部分。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与必修2的《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而学习的,学好本节内容能为以后学好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选修化学的学生学好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电解原理等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主要讲了燃煤发电的一些原理进而引出原电池的定义,进一步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最后讲解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及高中一学期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电离及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为学习原电池奠定了基础,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容易接受;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学生能够加深理解。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使同学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实验探究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并解析反应本质,使学生初步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有所增强,也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知道化学的广泛用途。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原电池反应的本质五、教学策略【课程类型】新授理论课【教学课时】15—20分钟【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诉理解知识,并通过自主提出探索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假设【教学思路】地球一小时导入总结实验探讨原电池形成条件讲解燃煤发电流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讲解其本质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烧杯、导线、电流表、Fe片、Cu 片、Zn片、石墨棒、酒精、稀硫酸、多媒体、板书【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复习上节课内容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地球一小时”呀!通过PPT展示地球一小时的相关资料后问:大家看了这则资料后能告诉我“地球一小时”的目的是什么吗?同学有回答听过有回答没听过的,然后阅读完资料后【答】省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讲诉】对,省电。
⼈教版⾼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必修⼆第⼆章第⼆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第⼆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课前预习学案⼀、预习⽬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通过预习尝试填写有关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预习内容1、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见的化学电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学习⽬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三、学习过程㈠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尝试填写下表:⑵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⑶正极⾦属起啥作⽤?啥在正极上得电⼦?⑷正负极发⽣的反应类型?【知识应⽤】1、⽤下列物质设计⼀个原电池CuSO4溶液、ZnSO4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Fe棒、Cu 棒、C棒、Zn⽚、Cu⽚、铜线、2、画出装置图㈢、常见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当堂检测1.原电池中发⽣的化学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设计车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2)、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3)、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分析,理解在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和电流的运动方向,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深化对“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2)、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化学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子流和电流的方向的判断教学策略: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谈话讨论教学进程【课前研读】(提示:请同学课前务必完成!)一、化学能与电能1、列举你所知道的能源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在你所知道的能源中,你认为最环保的能源是什么?2.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火电----81.2% 水电----17.6% 其他----1.2%(今后水电和其他发电量会逐步增加)。
3.火力发电原理: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使水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4.火力发电流程:5.火力发电缺点:①转换环节多;②发电效率低;③能源浪费多;④环境污染严重等。
6.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学生回答)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重新组合,伴随有能量变化。
7、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在此过程中,除了的重新组合外,还伴随着的变化。
二、原电池原理1.概念:将的装置。
从理论上讲,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即符合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的氧化剂与弱的还原剂的反应),都可设计为原电池。
2.原电池正、负极概念:以Zn|H2SO4|Cu原电池为例,如下图所示:稀硫酸负极(Zn):(氧化反应)正极(Cu):(还原反应)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负极:较活泼的一极或电子流出的极,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原电池》一、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将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与新知识的引入融为一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本节课内容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量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价值。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初次接触电化学知识,很兴奋。
在学生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之前已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和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边讲边实验有效地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总体思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从学生常见的干电池引入原电池的内容,通过对探究干电池给电路中用电器供电的原理,激起学生的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首先通过实验,引入课题。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了解生活中对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原电池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3、所属章节及课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知道火电的缺点。
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和电流的流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水平,讨论、交流等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
3、内容分析: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的转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等,综合性较强。
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相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基础等知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学习了电学最基础的知识,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能够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应该较容易掌握。
5、设计思路:首先以“教师的反常举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对生活中电能来源的思考。
通过自学、讨论理解火电的缺点,从而提出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问题。
通过水果电池的演示,导入原电池原理及条件的实验探索,进而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突破本节教学上的重难点。
6、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原电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也是核心内容。
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是对火力发电中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尤五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本节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从以下七个方面阐述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在选修模块④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必要的基础。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融合了(1)氧化还原反应(2)能量的转换(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4)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5)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
并彼此结合、渗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形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
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主要内容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学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4、教材处理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我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紧紧抓住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分别设计两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并用模拟动画进行理论探索,从而完成本节课知识点的教学。
同时将物理学中测电流的方法应用于电极的测定,目的在于加强物理化学知识的综合,提高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1、本阶段学生已经预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懂得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这样就有利于理解原电池中的电子转移问题。
在必修一的第一章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量的计算,对电化学的有关计算应该比较容易入手。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丰富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的原理“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正负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溶液中离子流动的方向。
会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3)能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水果电池。
(4)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初步认识传统干电池、二次电池及常见的新型电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2-4(改进)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根据已有电学知识生成跟原电池相关的概念(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等)。
(3)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2-4的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并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验和已有知识,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5)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常见化学电源,学会用基本理论指导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化学电源的发展和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识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商南县高级中学汪红霞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清晰:火力发电、原电池实验探究(包括概念、工作原理、组成条件和创造性应用)和技术产品(各种化学电源的设计、工作原理和应用),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是本节内容的核心部分,应当重点介绍,第三部分中的燃料电池是生活中的新产品,可用于学生扩充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典型材料。
学情分析: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们刚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2)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3)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初步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把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和适当增加趣味性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生兴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当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
(3)通过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原电池实验设计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实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2)通过电池用途的简单教学,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化学的应用价值,是学生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课时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2、了解原电池的概念,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与电极反应。
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分析,理解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3、通过对构成原电池条件的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练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初步感受其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利用价值;3、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等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同时,原电池也是高中阶段电化学部分知识的重点之一,因此学好其概念、原理、组成、构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由于学生高中阶段对电化学的学习才刚刚起步,对于微观原理的认识能力尚有欠缺,故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同时电极反应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学会正确判断并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理清电极反应方程式与总反应方程式之间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自主学习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实验仪器及用品:原电池原理装置、电流表、导线、500ml烧杯、洗瓶、滤纸、小刀。
实验试剂:0.1mol/LH2SO4、乙醇、苹果、蒸馏水。
五、学法指导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现象的方法;②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并学会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③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课标告诉我】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我的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与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价值目标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学会与同学交流共享,提高自我学习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运用。
【我要做到】一、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思考:火力发电的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我认为,这样的能量转化的弊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二、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原电池的定义及形成【温故知新】1、电流是_____的定向移动形成的;2、电子流出的电极为___(正/负)极,电子流入电极为___(正/负)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____(相同/相反);3、Zn 与HCl 反应为_____(吸热/放热)表现为化学能的____【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我看到的现象【我要展示!共享成果】请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在右侧尝试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学能 _____ ______ 电能 燃烧 蒸汽 发电机【实验二】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同时同地发生的,能否设计实验,通过导线使得氧化反应在锌片上进行,还原反应在铜片上进行?并且检验导线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仪器和试剂有:铜片、锌片、导线、原电池装置,电流表、稀硫酸:通过此实验可以发现:化学能直接转化成了电能,像这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我们称为:原电池【我要展示!共享成果】请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Zn 比Cu_____,用导线或接触在一起时,Zn 片____电子( Zn -2e - = Zn 2+)变成_____进入溶液,电子经导线流向_____片, 溶液中的____移向___片得电子被还原成____(2H ++2e - = H 2 ↑)原电池反应要比化学反应_____(快/慢)2、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通常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正极【知识汇总】:外电路:导线上电子是由_____片流向_____片;内电路:溶液中阳离子如(H+)向_____片移动,阴离子如(SO4-)向______片移动;正极____(得/失)电子,发生_____反应;负极____(得/失)电子发生_____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用10分钟时间将上一课时的学案整理落实好,回顾重要知识点,或订正做错的习题; 2.认真阅读课本,划出重要知识,自主规范完成课前预习学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学习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前预习案(限时20分钟)【预备知识】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即转化为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问题导学】1.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等。
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如、等。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⑴间接转化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
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燃烧________蒸汽________能________能。
⑵直接转化------原电池原电池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装置。
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使其间电子发生转移,在闭合回路下形成电流,可见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Cu-Zn原电池实验探究]请各小组认真阅读课本实验的原理,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按照下面表格的内容尝试完成实验并讨论结果。
Zn失去电子生成Zn后进入溶液,锌片多余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带正电荷的Zn和H+在电性作用下移向铜片,比Zn2+得电子能力强的H+从铜片上获得电子生成H原子后又结合成H,氢气从铜片上逸出;溶液中的SO——242和OH在电性作用下移向锌片。
这样,在由稀硫酸、锌片、铜片、导线等组成的闭合电路中有电荷做定向移动,电荷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
有有关化学变化如下: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Zn—2e—= Zn2+;铜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H++2e—=H2↑总反应式:Zn + 2H+—= Zn2+ + H2↑在这样的一个原电池装置中,锌片作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铜片作为正极,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Ⅱ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内容。
本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而本节内容则是侧重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从知识上说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实现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本节课的重心是实现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
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思考、交流、归纳、小结。
五、2课时五、教学过程能源的分类1、按取得方式:①一次能源----流水、风力、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等;②二次能源:电力、蒸汽等。
2、按能源结构:①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②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伴随有发光、发热等能量的变化,这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那么,化学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电能呢如果能,又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呢§2-2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一、火电(间接转变)1、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火电% 水电% 其他%(今后水电和其他发电量会逐步增加)2、火力发电原理: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使水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3、火力发电流程:(学生回答)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4、火力发电缺点:①转换环节多;②发电效率低;③能源浪费多;④环境污染严重等。
人教版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装置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初步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写出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1)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法,并通过设计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通过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实验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与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2)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化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教学重点:1.了解原电池装置的功能及其构成条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素材设计原电池装置并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启发引导、点拨提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烧杯、检流计、导线实验药品:锌电极、铜电极、稀硫酸等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七、教学过程【引入】橙子好吃吗?橙子不仅好吃,老师还可以利用橙子作为产生电的装置。
【演示实验】用橙子制作水果电池进行演示实验【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板书】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演示实验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有何现象?【学生】描述现象【导引】该反应属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演示实验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又有何现象?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演示实验3】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起来并串联一个检流计,再观察铜片上的现象及检流计是否偏转。
必修2 第二章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通过预习尝试填写有关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二、预习内容 1、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 片 Cu 片
Zn 片
Cu 片
Zn 片、
Cu 片
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的化学电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
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
4、了解常见电源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三、学习过程 ㈠燃煤发电的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金属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Zn 片 Cu 片
Zn 片
Cu 片
Zn 片、
尝试填写下表:
⑵ 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
⑶正极金属起啥作用?啥在正极上得电子? ⑷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类型?
【知识应用】
1、用下列物质设计一个原电池CuSO4溶液、ZnSO4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Fe棒、Cu棒、C棒、Zn片、Cu片、铜线、
2、画出装置图
㈢、常见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检测
1.原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将_______能转化为
____能。
其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原电池的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原电池的_____极,该极发生_______反应。
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锌片作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片作正极,铜得到电子
C、溶液中的pH增大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3..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溶解了1mol时,铜片上析出了1mol氢气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了1g,铜片上析出了1g氢气 D .锌片溶解了1mol,硫酸消耗了1mol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2.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3.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组成的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5. 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6. 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A.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7. 在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的铜——锌原电池中,已知其电极反应分别为
锌片:Zn-2e-Zn2+;铜片:2H+ +2e-H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铜片逐渐溶解
C.溶液中H+向锌片作定向移动
D.锌片是负极并被氧化
8.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
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9. 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
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 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10. 有A、B、C三种金属,两两分别接触并同处于稀H2SO4中,反应冒气泡,判断三种
金属活动性顺序( )
A.A>C>B B.B>A>C C.C>A>BD.C>B>A
11. 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
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2Li - 2e- = 2Li+
B.负极反应:I2 + 2e- = 2I-
C .总反应是:2Li + I 2 = 2LiI
D .金属锂作正极
12.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a 电极是负极
B. b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 --4e - =2H 2O +O2↑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3. 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 2MnO 2 + 2NH 4+ = Zn 2+ + Mn 2O 3 + 2NH 3 + H 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 A. Zn B. 碳棒 C. MnO 2 和NH 4+ D. Zn 2+ 和NH 4+ 14. Li-Cd 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Cd(OH)2 + 2Ni(OH)
Cd + 2NiO(OH) + 2H 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 A .Cd(OH)2 B .Ni(OH)2 C .Cd D .NiO(OH)
充电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2B3A4C5D6C7D8C9B10D11C12B13C14C
当堂检测
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导电和氧化剂
2、B
3..AD
预习学案
㈠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㈡
Cu片铜片无现象铜不反应
Zn片锌片逐渐溶解锌片上:
铜片上2H
Cu片有气泡冒出
Zn片、Cu片锌片逐渐溶解
有气泡冒出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
转
锌片上:
铜片上2H
3、氧化还原反应
4、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
课内探究学案
思考:⑴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相反
⑵较活泼金属作为负极
⑶导电溶液中的阳离子
⑷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
【知识应用】
1、电池一: Fe 棒 Cu 棒或C 棒 CuSO 4溶液或H 2SO 4溶液或FeCl 3
溶液
电池二: Zn 片 Cu 棒或C 棒 CuSO 4溶液或H 2SO 4溶液或FeCl 3溶液
2、画出装置图如下:
Zn 或Cu 或C 棒
CuSO 4溶液或H 2SO 4溶液或FeCl 3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