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三大本之司法制度与职业道德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542.00 KB
- 文档页数:180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前言总论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题型分值分布表二、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复习概要(一)结构与重点包括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检察制度和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公证制度和公证员职业道德等四个专题。
每年考核12分,根据历年考题,以及近几年的考试趋势判断,重点是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与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部分。
(二)学习方法法律职业群体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这四种人个性鲜明、特征明显,考生可以采取“通观大略”的学习方法,把握住各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如对于法官,大家可以把握住其基本定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然后针对题目中的具体选项做出整体上的判断,这样,即使你在细节上的掌握不是特别充分,也极有可能得分。
专题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分论本专题为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理论概述部分,主要讨论司法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司法的功能、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等。
涉及知识点较多,既有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有侧重理解的内容。
掌握本章内容对理解其他四个专题的内容颇为关键。
考点一、司法1、乔治·劳森提出了政府职能的三重划分:立法、司法、执法。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司法”的问题。
3、1787年分权学说被载入美国宪法,由学术层面进入现实实践,使得司法的概念逐步呈现技术性、程序性特征。
4、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如美国,司法权就是审判权,司法机关也就仅指法院,而检察权则是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
5、中国古代并无“司法”这一概念,“司法”一词是我国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的,仿大陆法系德日制度,司法权即审判权,虽然审检合署,但是检察部门受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领导。
6、社会主义中国,司法权由审判权和检察权共同构成。
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八—冃U 言总论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题型分值分布表二、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复习概要(一)结构与重点包括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检察制度和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公证制度和公证员职业道德等四个专题。
每年考核12分,根据历年考题,以及近几年的考试趋势判断,重点是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与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部分。
(二)学习方法法律职业群体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这四种人个性鲜明、特征明显,考生可以采取“通观大略” 的学习方法,把握住各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如对于法官,大家可以把握住其基本定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然后针对题目中的具体选项做出整体上的判断,这样,即使你在细节上的掌握不是特别充分,也极有可能得分。
专题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分论本专题为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理论概述部分,主要讨论司法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司法的功能、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等。
涉及知识点较多,既有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有侧重理解的内容。
掌握本章内容对理解其他四个专题的内容颇为关键。
考点一、司法1、乔治•劳森提出了政府职能的三重划分:立法、司法、执法。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司法”的问题。
3、1787年分权学说被载入美国宪法,由学术层面进入现实实践,使得司法的概念逐步呈现技术性、程序性特征。
4、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如美国,司法权就是审判权,司法机关也就仅指法院,而检察权则是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
5、中国古代并无“司法”这一概念,“司法”一词是我国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的,仿大陆法系德日制度,司法权即审判权,虽然审检合署,但是检察部门受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领导。
6、社会主义中国,司法权由审判权和检察权共同构成。
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讲义篇一:司法考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讲义:审判机关司法考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讲义:审判机关司法考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讲义:审判机关。
审判机关是司法考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必考点,且考试内容比较集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审判机关的知识,为20XX年顺利通过司法考试而努力吧。
精彩链接:司法考试讲义: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司法考试讲义: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司法考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谁讲得好司法考试讲义: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任务:1、通过审理刑事案件,惩办一切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2、通过审理民事案件,依法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障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群众集体所有财产和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维护各类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
3、通过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
4、通过民事、行政裁判的强制执行,实现各类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树立法院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5、通过审判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对公民进行法制和纪律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鼓励公民同一切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二、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基层人民法院:1、审判刑事、民事和行政的第一审案件。
2、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3、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中级人民法院:1、审判案件。
2、监督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高级人民法院:1、审判案件。
2、复核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被告人不上诉的第一审刑事案件。
3、核准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案件。
4、监督辖区内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军事法院: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a审判正师职以上人员犯罪的第一审案件。
B审判涉外刑事案件。
c审判最高人民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案件以及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其他第一审刑事案件。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新旧大纲对比——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说明:红色字体为新增内容,紫色字体为调整内容,绿色字体为删除内容第一章司法制度和职业道德概述基本要求:了解:司法的概念,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的概念和范围,法律职业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司法公正,司法效率。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司法的概念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的概念(狭义的司法制度广义的司法制度) 司法制度的范围(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制度公证制度等) 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第二节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的概念法律职业的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第三节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明纪律,保守秘密互相尊重,相互配合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第二章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和职权,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审判制度,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审判组织的组成与职责,法官法关于法官制度的主要规定,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官职业责任的规定。
考试内容:第一节审判制度概述审判制度的概念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审判制度第二节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人民法院的业务机构审判组织第三节法官法官的条件与任免法官的权利与义务法官的考核与培训法官的等级及其升降法官的奖励和惩戒法官的辞职与辞退法官的保障与退休第四节法官职业道德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第五节法官职业责任法官执行职务中违纪行为的责任法官执行职务中犯罪的刑事责任第三章检察制度与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设置和职权,检查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检查制度,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检察官法关于检察官制度的主要规定,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司法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领域内,为了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章、法律机构、法律程序和法律职业机构等的总称。
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法律体系,能够确保法律的公正有效执行,保障法律权益的维护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司法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的规范:宪法是一国的最高法律,是司法制度的基石,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确立了司法机构的独立地位和职能。
2.法律与法规的制定:法律是一个国家实施和运行的重要法规,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法律与法规的制定需要通过国家立法机关的讨论和决策,在遵循法制程序的基础上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司法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司法机构是负责审理和解决纠纷、判决犯罪的机构,司法机构应当独立公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案件的审理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司法程序的规范:司法程序是指对案件的审理和处理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程序,司法程序要求审判公正、公开、迅速、高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律从业人员在从事法律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行业自律的一种体现,能够保障法律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保障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法律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忠诚、诚实和保密:法律职业人员应当忠诚于法律,忠实履行职责,保持诚实和正直。
法律职业人员需要保守客户的秘密,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2.独立和公正:法律职业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受外部压力干扰,确保对案件进行公正和客观的处理。
3.尊重和平等:法律职业人员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权益,平等对待所有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4.尽职和勤勉:法律职业人员应当尽职履责,勤勉工作,确保案件的质量和效果。
5.诚信和廉洁:法律职业人员应当保持诚信,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从事与法律职业不相容的行为,不以权谋私。
第一章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的功能 1.惩罚功能。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因此打击敌人、惩罚犯罪是我国司法机关的首要功能。
2.调整功能。
主要是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来实现的。
3.保障功能。
司法制度对社会关系的保护作用。
司法制度的保障功能是通过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的各项司法活动发挥出来。
4.服务功能。
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对活动对象具有的服从、服务作用。
一方面,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应当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5,教育功能。
是指司法机关的活动对公民具有的教育、感化作用。
这是社会主义司法不同于资本主义司法的显著特点。
司法制度的概念:国家体系中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
司法制度的范围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它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其基本内涵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
其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司法人员。
司法公正的对象包括各类案件的当本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后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整体公正与个体公正的关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价值定位和取向。
司法效率:司法资源的投入与办结案件及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司法效率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合理、节约的司法资源,谋取最大限度地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保障和对社会成员合法权益的保护。
提高司法效率,就要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履行职责时,在坚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认真、及时、有效地工作,尽可能地缩短诉讼周期,降低诉讼成本,力求在法定期限内尽早结案,取得最大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是维系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的重要保障。
司法制度是指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机构设置,而法律职业道德则是法律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良好的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指一整套通过法律规定而建立起来的司法机构和司法程序,用于处理和解决纠纷和争议。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司法部门,司法制度在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首先,司法制度保证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司法制度确保了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无论是纠纷的当事人还是被告,都有权利在法律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公正的审判。
司法制度通过审判的程序和规则,保证了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降低了司法决策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司法制度确保了法律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司法制度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确保了法律的具体内容能够得到准确解释和适用。
司法机构作为法律的执行者,通过依法审理和裁决案件,将法律的规定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
司法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执行,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司法制度保证了公正司法的独立性。
司法独立是司法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意味着司法机构应当独立于其他政治和行政机构,并且能够自主地履行法律职责。
司法独立的实现,有助于避免司法机构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二、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作为执业律师、法官或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员,遵守法律职业道德是保证司法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
首先,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法律从业人员诚实守信。
执业律师应当忠实代理委托人的利益,法官和检察官应当坚守法律,为公正裁判和起诉提供保障。
诚实守信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公众对于法律从业人员的基本期待。
其次,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法律从业人员保密工作秘密。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引言在一个社会中,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而司法制度作为法律的实施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司法制度中,法律职业道德是保障公正、廉洁司法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旨在阐明其相互影响和重要性。
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指一套组织、程序和规定,用于实施法律、保障公正,并解决纠纷。
一个健全的司法制度包括诉讼程序、审判原则和司法独立等要素。
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指的是对于法律争议的处理流程。
这一程序应当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依法保护,同时确保公正、高效的司法程序。
一个公正的诉讼程序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公平的机会,并保证裁决的公正性。
审判原则审判原则是司法制度的基石,其目的在于保护被告人的权益,确保审判的公正与公平。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上明确规定的行为才能定为犯罪行为,同时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刑事追究,并依照法律规定进行量刑。
这一原则保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司法机关对法律的滥用。
独立审判原则独立审判原则是司法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享有独立性,不受任何外界干扰。
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保证了审判的公正与公平,避免了政治干预和权力滥用。
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法律实施公正的根本保证。
司法独立要求司法机关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扰,既要保持与其他两个机关的独立合作关系,又要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法律职业道德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在其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
法律职业道德是保证司法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公正公正是法律职业道德的核心要素之一。
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在处理案件时必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应当以维护正义为己任。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应当诚实守信地履行职务,不得伪造证据、隐瞒事实。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讲义一、引言司法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施法律、解决争议和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立的组织和制度。
而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律从业人员在履行法律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密不可分,它们共同为法律的正确施行和社会正义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司法制度的重要性1.保障公正审判:司法制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受到审判,并且审判的结果是公正的、合理的。
司法制度应该保证法官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力,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2.维护法治秩序:司法制度是社会法治的基石,它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
司法制度应该确保法律的适用和执行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3.确保人权保障:司法制度是保护人权的重要保障机制,它通过执法机构的正常运行,确保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司法制度应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避免人权受到任意侵犯。
4.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司法制度的正常运行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冲突的发生。
司法制度应该能够解决争议,化解矛盾,并以其公正和平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性1.保障法律服务的质量:法律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遵守法律、秉持公正,保证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法律从业人员应该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不得违背法律原则和职业守则,确保提供的法律服务合法、公正、尽责。
2.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和维护。
法律从业人员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权益,保守客户的秘密,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当事人的利益,确保法律服务的公正和公平。
3.维护司法公信力:法律职业道德是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从业人员应该严守职业操守,拒绝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接受贿赂、行贿等违法行为。
只有遵守职业道德,从业人员才能赢得信任,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公信力。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大纲内容解读第一章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基本要求:了解: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的概念和范围,法律职业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理解:司法公正,司法效率。
熟悉并能够运用: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第一节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司法的功能司法制度的概念(狭义的司法制度广义的司法制度)司法制度的范围(审判制度律师制度公证制度等)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考试第二节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的概念法律职业的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第三节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明纪律,保守秘密互相尊重,相互配合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第二章审判制度基本要求:了解:审判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和职权。
理解:审判组织的组成与职责,法官法关于法官制度的主要规定。
熟悉并能够运用: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审判工作的主要制度。
考试内容:第一节审判制度概述审判制度的概念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审判类型第二节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人民法院的业务机构审判组织第三节法官法官的条件与任免法官的权利与义务法官的考核与培训法官的等级及其升降法官的奖励和惩戒法官的辞职与辞退法官的保障与退休第四节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直接、言词原则审判及时原则集中审理原则第五节审判工作的主要制度两审终审制度审判公开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审判监督制度司法建议制度第三章检察制度基本要求:了解:检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和职权。
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检察官法关于检察官制度的主要规定。
熟悉并能够运用: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检察工作的主要制度。
考试内容:第一节检察制度概述检察制度的概念我国检察制度的特征第二节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人民检察院的任务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和职权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机构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第三节检察官检察官的条件与任免检察官的权利与义务检察官的考核与培训检察官的奖励和惩戒检察官的辞职与辞退检察官的保障与退休第四节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检察权独立行使原则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第五节检察工作的主要制度检务公开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案监督制度侦查监督制度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刑罚执行与监所监督制度民事行政检察制度检察建议制度第四章律师制度基本要求:了解:律师制度的概念、特征,我国律师管理体制,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和分类,律师的概念,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篇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前言总论二、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复习概要(一)结构与重点包括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检察制度和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公证制度和公证员职业道德等四个专题。
每年考核12分,根据历年考题,以及近几年的考试趋势判断,重点是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审判制度和法官职业道德与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部分。
(二)学习方法法律职业群体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这四种人个性鲜明、特征明显,考生可以采取“通观大略”的学习方法,把握住各个群体的基本特征,如对于法官,大家可以把握住其基本定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然后针对题目中的具体选项做出整体上的判断,这样,即使你在细节上的掌握不是特别充分,也极有可能得分。
专题一、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分论本专题为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的理论概述部分,主要讨论司法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司法的功能、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等。
涉及知识点较多,既有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有侧重理解的内容。
掌握本章内容对理解其他四个专题的内容颇为关键。
考点一、司法1、乔治·劳森提出了政府职能的三重划分:立法、司法、执法。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司法”的问题。
3、1787年分权学说被载入美国宪法,由学术层面进入现实实践,使得司法的概念逐步呈现技术性、程序性特征。
4、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如美国,司法权就是审判权,司法机关也就仅指法院,而检察权则是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
5、中国古代并无“司法”这一概念,“司法”一词是我国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的,仿大陆法系德日制度,司法权即审判权,虽然审检合署,但是检察部门受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领导。
6、社会主义中国,司法权由审判权和检察权共同构成。
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2011年司考大纲增删对比:司法制度和职业
道德
2011年大纲增删对比:司法制度和职业道德
1、司法改革:
不断改革、适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本途径。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应当从人民群众的要求出发,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为重点。
(教育|网整理)司法改革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是我们推进司法机制体制改革、谋划司法发展完善的根本依据和要求。
要吸取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司法制度中的优秀成果,要总结我国法律实践中的宝贵司法经验,要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
司法改革要以满足人们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利。
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主要围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宽严相济的形式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四个方面,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司法公开制度、制度,加强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建立党外人士形式民主监督司法职能的工作渠道和机制,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改革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等方面积极推进。
2、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廉洁、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形象。
2011司考大纲相关推荐:。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司法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领域内所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
它包含了法律的制定、执行和解释的程序和规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维护公平正义。
司法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一个良好的司法制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司法制度应该是独立的。
司法独立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础,法官应当独立于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可以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作出判断和裁决。
其次,司法制度应该是公正的。
司法公正体现在能够依据公民平等的原则,对待每一个案件和每一个当事人,不偏袒、不迁就任何一方,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保护和待遇。
再次,司法制度应该是高效的。
司法程序应当简洁、透明,能够及时公正地解决纠纷和争议,确保司法机关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和使命。
司法制度的健全与否离不开法律职业道德的塑造和遵守。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法律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维护法律公正和服务公众,它涵盖了法官、律师、检察官等法律职业人员。
首先,在法官方面,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法官具备廉洁、公正、尊重法律的品质。
法官应该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和压力。
法官需要对案件进行客观公正的审理,审理案件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对于律师而言,法律职业道德要求律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忠实地代表当事人的利益。
律师应该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为了个人私利而违背法律和道德底线。
律师还应该勇于维护正义,不怕权势、压力和困难,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对于检察官来说,法律职业道德要求检察官坚守法律原则,公正无私地履行职责。
检察官应该在行使公诉权时,始终考虑社会的正义和公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利益。
同时,检察官还要严格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综上所述,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一个健全的司法制度需要有遵守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官、律师和检察官为支撑,而法律职业道德的维护和贯彻也需要依托于健全的司法制度。
司法考试大纲改革: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司法考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为适应新时代司法工作的需求,不断推进司法考试大纲的改革,是我国司法行政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重点探讨司法考试大纲改革的两个关键方面: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一、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一国法治建设的基石。
在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性被凸显在司法考试大纲的每一次修改中。
以下是最新修改后的考试大纲中关于司法制度的主要内容:1. 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组成。
在司法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互相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应用法律条文解决案件。
2. 司法制度我国的司法制度包括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
考生需要熟悉各个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协作机制,从而能够合理使用司法机关的资源,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司法程序司法程序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法律规定的一系列程序性要求。
在司法考试中,考生需要具备正确的审判程序意识,掌握各个程序环节的法定期限以及各项法定程序的程序要求,在办案过程中遵守程序规定,确保司法公正和程序合法。
二、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是司法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是司法实践中的“红线”和“底线”。
因此,在司法考试大纲中,法律职业道德也成为考研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最新修改后的考试大纲中关于法律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1. 德行规范考生需要了解德行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具备诚信、专业、谦逊、尊重法律和职业要求等基本素质。
2. 工作责任考生需要明确法律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遵守职业操守,将职业责任和信仰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3. 道德纪律考生需要了解法律职业人员的相关道德纪律,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做到维护胜于权力的原则。
总结:司法考试大纲的改革,从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两个方面,为考生打下更加坚实的法律和职业素养基础,帮助司法工作者在岗位上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为推动法治建设贡献更加重要的力量。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第一章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司法与司法制度的概念一、司法的概念和特征中国古代并无“司法”这一概念,司法一词是我国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的。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第一次论述“司法”问题。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关于国际事项的行政权力、有关民事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我们将后者称为司法权力,而第二种权力则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力。
”在孟德斯鸠看来,司法权就是惩罚犯罪和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而行政权则是执行立法机关的意志,维护公共安全,派遣和接受外交使节,防御外国侵略的权力。
他进而认为:“如果司法权不同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策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而且,“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资产阶级在革命取得胜利后,按照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建立起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设立议会、总统(内阁)、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使之互相制约.以达到国家权力的平衡,因此,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司法是与立法、行政相对应的一项国家活动,即国家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活动。
在这些国家,所谓司法就是审判,相应地,司法权就是审判权,司法机关也就仅指法院。
至于检察权,则是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因而检察机关隶属于政府行政系统。
如在美国,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合二为一,联邦总检察长即为司法部长;在法国和德国,其检察机关虽然附设于法院,但受政府司法行政机关的领导和指挥;在日本,其检察机关虽独立设置,但仍受法务大臣的一般领导。
我国清朝末年引进西方的司法制度,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司法权由法院行使。
因此,那时的司法权就是指审判权;而各级检察厅虽附设于大理院或同级审判厅,但受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领导。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孙中山借鉴西方的“三权分立”并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实行“五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但司法权仍由法院行使;而检察机关则属于行政系统,由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领导,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相似。
国民党时期基本上照搬了“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在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司法不仅包括审判,而且包括检察,司法机关由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共同构成。
前苏联、东欧各国的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检察权不仅包括对案件的侦查权、起诉权,而且包括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即检察机关对所有国家机关、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是否遵守和执行法律实行监督,且检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不受地方国家机关的干涉。
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开始学习西方,在政治体制上搞三权分立,由国家杜马行使立法权,总统、总理行使行政权。
至于司法权,虽然在法律上仍然由审判权和检察权共同构成,但是审判权与检察权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审判权的范围比过去扩大,成立了专门负责监督宪法实施的宪法法院,并且对审判活动的监督权集中于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检察权的范围比过去缩小,不再包括广泛的法律监督。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在政治体制上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搞“三权分立”。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司法机关。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法学界一直认为,代表国家对危害统治秩序的行为作出否定评价,以强制力维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这正是司法活动的根本内容,因此,不管是侦查机关、检察机关,还是审判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都属于司法机关的范畴。
实际也是这样,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司法干部,还是法学教育和研究人员,都比较一致地认为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后又分出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1990年以后,在一些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和法学研究文章中,陆续出现了“公安司法机关”的提法。
这表明,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依法行使相应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系统,不具有司法的性质和地位;我国的司法机关仅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由此我国各界人士终于就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达成了普遍共识。
根据上述我国司法机关范围的确定,我国的司法就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职权与程序适用法律处理诉讼案件的专门活动,具体包括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审判执行活动以及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的检察活动。
我们认为,我国的司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民主性。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我国的司法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一样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
同时,司法的民主性还集中表现在公民参与司法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上。
我国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
2003年,人民检察院开始设立人民监督员,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拟作出逮捕或不起诉决定的,均须提交人民监督员进行审议,接受其监督。
由此可见,无论是司法机关的产生、决策体制,还是其具体的司法活动,都体现了人民性或民主性的特征。
2.终局性。
终局性是现代司法的根本属性。
一切案件或纠纷,一旦进入司法程序,由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生效的判决、裁定或决定,便应得到最终解决或平息,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应再作处理,以维护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
在我国,刑事案件经过公安机关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与提起公诉,最后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裁判,确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和是否给予刑罚处罚;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由原告起诉,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法作出裁判,对原被告双方的纠纷或争议加以解决。
因此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最终解决各种社会纠纷或争议,无疑具有终局性的特点。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
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和对于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嫌疑人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诉讼活动即告终结,因此也具有终局性。
3.公正性。
公正,即公平与正义,这既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司法工作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反映。
司法的终局性特点决定了,以处理各种诉讼案件和解决各种纠纷或争议为内容的司法活动必须做到公正合法,否则诉讼案件便不能得到正确处理,各种纠纷和争议便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法律的正确实施将无从谈起,社会公正将失去保障和希望,国家设立司法机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安宁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和人民检察院进行检察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认真查明案件事实和纠纷或争议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正确适用实体法规定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处理。
为了维护司法公正,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和程序。
例如,对于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和裁定,当事人不服的有权提出上诉,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第二审审判。
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人民检察院也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要求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亦可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进行重新审判。
上述纠错机制的设立和运转,无疑是国家对司法公正的深切要求和充分保障,从而也表明公正性是司法的本质特征。
4.效率性。
效率,也称效益,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多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
毫无疑问,公正是司法的本质要求,是司法最基本的价值。
但是,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司法如果不考虑效率和效益,公正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正如西方人所说:“迟来的正义非正义。
”因此,司法要做到真正的公正,就必须以司法的效率做保证。
为了提高司法效率,我国三大诉讼法对司法机关进行诉讼活动的期限作了明确规定。
例如,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1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1个半月,有法定的特殊情形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1个月。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一审不得超过6个月,二审不得超过3个月;按照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不得超过3个月。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一审不得超过3个月,二审不得超过2个月,有特殊情形的经批准可以延长。
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不允许超过审查起诉的期限或审判的期限。
只有提高司法效率,才能既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适应诉讼案件大幅度上升的需要,又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而实现司法公正。
5.独立性。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做到公正、高效地处理案件或争议,就必须严格依法办事,独立负责地开展司法活动,而不能受到任何外来的干涉和影响,否则就难以保持独立的地位,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因此,司法的独立性是其公正性和效率性的必要条件,离开了独立性,公正性和效率性就失去了保障,就无从谈起。
正因为如此,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均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