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诗歌的用典特色辨析_吴冠文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6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是?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对大自然风光“钩深索隐,穷态极妍”(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惨淡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沈德潜《说诗晬语》)。
他的诗极尽雕琢刻画之能事,对极难描摹的形象能描摹出它的形、态、神,让读者自然而然地首肯、会心。
如: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前两句写舟行江中所见远景,是一种扫描式的写法;后两句则是定点式的写法,一个“抱”字,一个“媚”字,就赋予了自然形态的生趣和感情。
在过去的诗歌评论中,这两个字就叫“诗眼”。
以一字的锤炼而领起全句,以一句的刻镂而带活全篇,在谢诗中可以经常遇到。
最为人所熟悉的是《登池上楼》这首名作。
全诗二十四句,写他在永嘉冬天生病,初春病愈以后登楼眺望: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池塘”两句是谢诗中流传最广的名句。
宋朝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里做了解答说:“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
此语之工,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
”这一解释合于实事求是的要求,但还可以作一点补充,即诗人的心中情猝然与登楼所见眼前景相遇,无意的景诱发了有意的情。
当时谢灵运贬出建康,早春二月,自然界的欣欣生意猛然扑向诗人,和离群索居的心情恰恰形成鲜明的反差,于是一向以工于刻画著称的谢灵运就吟出了这毫不费力的两句诗。
就像李后主的“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样,看似写景,实为写情。
而全诗由于这两句警句,承上启下,就通篇流宕。
谢诗中的写景名作,多数能做到情景交融,并且在情景之中十分自然地推导出“理”。
试论谢灵运诗歌《楚辞》用典的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试论谢灵运诗歌《楚辞》用典的内容1. 引言谢灵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其诗歌以才情横溢、典故丰富而著称。
谢灵运诗歌特色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谢灵运诗歌风格和艺术特征姓名:吴盼班级:10汉语言一班学号:25摘要谢灵运被钟嵘《诗品》称为:“元嘉之雄”在我国文学史上“蔚为一祖”。
他的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
其山水诗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征也是独树一帜,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本文就其前任的研究做个简单的归纳和探讨。
关键词艺术风格清新富丽入景传神声色大开音调和谐情景交融正文谢灵运是南北朝时代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山水诗派鼻祖和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钟嵘说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综”;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
王世贞说“谢灵运天质奇丽,运思精凿”。
胡应麟说,“康乐清而丽”。
焦竑在《谢康乐集题词》中说道其诗“离质木之音,而仍工商之桥”。
黄节先生说:“汉诗浑成,无一定作法,至康乐明远,则段落分明,章法紧严矣。
从古到今,研究和评价谢灵运诗歌风格和艺术特征的不计其数。
本文拟就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清新富丽鲍照云:“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敖器之云:“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
黄庭坚云:“谢康乐庾义城之诗,炉锤之功,不遗余力。
”沈德潜曰:“谢诗追逐而返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
”以上评论都是说谢诗诗中既有清新自然之美和精工雕琢的富丽美。
同时,还能返归与自然,结合山水。
在谢诗中确有不少不假雕饰,颇得天然之趣的名章迥句。
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在比如“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岁暮》。
这些诗句中,充分展现谢诗不侍雕饰却曲尽人情世故,传声达意。
在这些看似自然醇美的诗句时,看似是诗人俯拾即得,信手捻来。
但是她们的产生必须依赖诗人身后的生活积累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及感知生活的心。
我们知道谢灵运在政治上并不得意,曾两次流放,这也使得他有机会饱览江南的秀丽山水和地方的民情风俗,故创作不少“天然去粉饰”的佳句名篇。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风格浅析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战乱频繁,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尔虞我诈, 彼此倾轧, 斗争激烈。
统治者实行推行抑制门阀大族、提拨庶族地主的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谢灵运作为大贵族代表被镇压,朝廷失宠, 宫廷之争失败,政治上的失利使得他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水。
一方面在山水自然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纯净,恣意随心,无忧无虑的山水生活使他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找到黑暗世界以外的人生志向;另一方面谢灵运“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在山水美景中始终无法获得心灵的安息。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写于他出任永嘉太守以后,具有极为细腻的审美感受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辞藻精致,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谢灵运诗歌艺术风格:一.谢灵运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
例如:《过始宁墅》《富春渚》《初往新安至桐庐口》《七里濑》《晚出西射堂》《登永嘉绿嶂山》《游岭门山》《登池上楼》《东山望海》《登上戍石鼓山》等一系列优秀的诗作,选取《登池上楼》分析:“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生动地写出初春的物候特征。
在这光影交错之中,绿色的小草在碧波荡漾的水边悄悄地生长,而发满新芽的柳树上,各种新奇的鸟儿婉转鸣叫。
作者通过这几句简单的描述,绘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充满了和谐和生机的画面,也表达了自己久味自然后突然重逢的欣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能力。
论谢灵运诗歌中理、情及山水之关系作者:王洪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5期摘要:谢灵运的山水诗,向来难逃"玄言尾巴"之讥,这实流露出人们对玄言诗的一种偏见。
本文认为,"玄言尾巴"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一股深情,而玄理与深情的融合,再加上诗中"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山水描写,这一切不仅使谢诗达到了情、景、事、理相浑融的艺术高度,也使其与一味"究心抽象原理" 而丧失真情实感的东晋玄言诗分道扬镳,从而开启了一代新诗风。
关键词:山水诗;玄言尾巴;情.景.事.理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6-02人们对谢灵运诗歌的关注点常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其山水描写的赞美,一个是对其"玄言尾巴"的批评。
然而,谢诗中的山水描写和"玄言尾巴"实际上都是作者情感下的产物,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所以以往关于谢诗中"玄言尾巴"以及山水描写的评价都不尽准确和深入。
本文拟以"玄言尾巴"为切入点,一方面揭示出谢诗玄理背后的那股深情,并以此来论证以往人们对 "玄言尾巴"的评价并不公允;另一方面,顺着这股深情出发,去观察谢灵运之山水描写在晋宋之际所呈现的新特点,从而展现出谢诗独一无二的时代意义。
1."玄言尾巴"辨人们对"玄言尾巴"不满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其一,他们认为谢灵运山水诗有"叙事-写景-说理"的程式化倾向,这种观点以游国恩先生为代表。
其二,他们认为山水诗中的玄言成份在整体上破坏了诗歌的美感,这种观点以曹道衡、葛晓音等学者为代表。
笔者以为,在分析"玄言尾巴"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两点一定要注意:一方面,我们要以一种历史眼光去看待"玄言尾巴"这个现象,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深入到诗歌文本中去具体分析谢诗中"玄言尾巴"的使用情况。
谢灵运的古诗词特点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
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兼通史学,擅长书法,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写《晋书》,辑有《谢康乐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谢灵运的古诗词特点,方便大家学习。
一、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色用典,又称用事、隶事、事类,现在常称作引用。
刘勰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在篇幅有限的诗歌中运用典故成为增加诗歌内涵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艺术效果上,典故的加入也使诗歌变得具有多层意蕴而耐人咀嚼回味。
纵观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其引用典故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从中可见其知识的渊博和庞杂,以至于清人吴淇有“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的'说法。
据统计,谢诗引“三玄”入诗,以《庄子》为最多,用《易》次之,《老子》再次之。
由此观之,庄、老思想在其诗中不仅没有告退,与较早的陶诗相比,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灵运诗作中所引的“三玄”中的一些典故,如《过白岸亭》中的“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七里濑》中的“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以上诗句中“抱朴”、“要妙”均出自于《老子》。
《登永嘉绿嶂山》一诗中的“恬知既已交,缮性从此出”,《郡东山望溟海》中的“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以上诗句中的“缮性”、“寂寞”出自于《庄子》。
《登永嘉绿嶂山》诗中的“蛊上贵不事”一句出自《易・蛊》;“履二美贞吉”一句出自《易・履》。
类似的例证不胜枚举,不再一一赘述。
纵观谢诗中所引用的这些“三玄”中的典故,大都是表达自己希望远离尘世纷争,包含着避世隐居的思想。
我想他之所以产生这种归隐思想,不仅是受他所处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也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跌宕的政治遭际有关。
谢诗中的典故,论数量的话以“三玄”为最多,但若论引用的质量的话,应该是化用楚辞中的典故最为灵活和巧妙。
例如,《石门岩上宿》中的“朝搴苑中兰”语出屈原《离骚》,“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发”化用屈原《九歌・少司命》。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游山历水,以文学家的眼光去感知山水,把山水与文学融在一起,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文学。
谢灵运的山水诗文是受前朝文人、诗风的影响,受前人文学的熏陶以及儒、道、玄、佛多种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写景方式、写作技巧、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等各方面获得了诸多文学经验,他把这些文学经验运用于对山水景物的精致描摹中,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谢灵运用俯观仰察的审美观照方式所构造的审美意象,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表现出来。
1.观山水之清丽秀美,以心观物永初三年(公元422),谢灵运受到京城徐羡之的挤排,由京师贬到永嘉(今浙江温州)当太守,他无心仕途,买舟南下。
从建康到永嘉,恰要路过位于始宁的祖宅。
途经始宁故园时,引起了谢灵运的思绪。
祖上的丰功伟业与自己目前处于政治上的低谷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到先祖的功业,激起了他自傲自重的情怀,一向高傲的他于此更觉愤懑不平。
而先祖们肥遁避祸的睿智,又好像在向他昭示了抗俗明志的途径。
《过始宁墅》表面上是写退隐以遂素志,但实际上也是影射他对出身寒微的刘宋王朝的傲视。
从《过始宁墅》中的四句可以看出谢灵运对山水的寄情。
重重叠叠的山岩峭壁,连绵萦环的水中洲渚,一山一水,凸现诗人跳跃性的观物思维。
洁白的云絮抱护着向空壁立的幽峭山岩,而山下清波泛着涟漪,这又是一上一下的以心观物,波动的眼光和审美观照,让读者心随其动。
水的旁边有倾斜着的竹子,翠绿的蔓藤临岸袅娜,将她们碧绿而修长的身姿倒映在水中,仿佛少女的顾影自怜,照镜自媚。
这里展现了一幅清丽秀美的景象:首先是色彩缤纷的色彩美,白、绿、清三色交杂。
其次是全方位的空间挪移美,高、中、低远近结合。
展现出一个空旷、静谧、恬淡、闲适的境界。
“抱”与“媚”两个字不但把自然的景物拟人化了,而且也写出了自然生命之间相互嬉戏的情态。
“抱”字显示诗人一种博大的胸怀,“媚”字,也体现一种娇柔的情趣。
诗人以心观物,物皆显示着作者心境的色彩,山中的景物都被赋予了生动的拟人性。
吐言天拔声色俱开——谢灵运诗歌修辞艺术浅述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
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表现为四点: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谢灵运为世家大族子弟,其家族在当时的社会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祖父谢玄为当时宰相。
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因而祖父死后他世袭为康乐公,优越的家庭政治条件以及丰厚的家产使得他养成了好游山玩水的习性。
谢灵运在任职永嘉、临川及隐居家乡始宁时,就经常带领童仆、门生四处探奇寻胜。
《宋书》本传说他:“寻山涉岭,必选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
”游历的经过,便用诗来记述,“没有一新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正由于谢灵运凭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出众的才华,以迎合贵族趣味的语言风格、新颖的内容,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演变。
第一特点:对山水景物的声、色、光都有生动的描绘。
在作品《入彭蠡湖口》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崩奔”、月下哀猿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二特点:拟人的修辞。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拟人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合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本是写人的主观感受,但是诗人那平淡的笔调中表现出那么亲切的感情,以致于无知无觉的山水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与诗人成了一对心神相契的至友。
第三特点: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
谢灵运的山水诗清新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于汲取了经、史、子、句入诗。
如“渔钓易为曲”是借用了《老子》中“枉则直,曲则全”的意思,实际上隐含了委曲求全的处世之道;“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一句,则是取之于“黄鸟黄鸟,无集于栩”(《小雅·黄鸟》)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联系到这些诗篇以后有“谁从穆公”、“此邦之人,小可与处”、“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等句子,我们可以推测,诗人是想起了自己的仕途坎坷。
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谢灵运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他可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尤其在山居赋里展现了他的才华。
想象一下,走在山间小路上,四周是翠绿的树木,鸟儿在枝头唱歌,风儿轻轻吹过,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谢灵运就像一个背着行囊的游子,带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写下了那些动人的诗句。
他的山居赋,不光是诗,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画,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哎,你有没有注意到,谢灵运的诗里总有一种奇妙的宁静感?他描绘的山水,仿佛能让人忘记世俗的烦恼,心中只有那份悠然自得。
像他提到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就让人感觉到大自然和心灵之间的深刻联系。
他的字句间透着一种淡淡的哲理,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深入思考,哦,这生活究竟该怎么过才是最好的呢?他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简直就是用心良苦。
真的想赞叹一声,谢灵运真是个才子。
他用心去感受生活,把那些细腻的情感化作了优美的词句。
比如他提到的“云卷云舒”,简单又形象,一下子就能让人想起那种蓝天白云的景象。
每当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都会变得特别好,简直能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他的诗不仅仅是文字,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提醒我们要好好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谢灵运特别喜欢描写山水,他觉得山是有灵性的,水是有情的。
他的那些描绘,如同一首首动人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美丽。
他用“桂殿兰宫”这样的词,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
听起来就像是身处于仙境一般,仿佛自己也变成了那山中的一片叶子,随风而舞。
生活嘛,何必那么沉重,偶尔放飞自我,享受一下这一份轻松,才是最好的。
谢灵运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风景描绘,更有他对生活的思考。
他写道“登高作赋”,那种向上攀登的勇气让人倍感振奋。
生活中的挑战就像山一样,虽然看起来陡峭,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征服。
这样的精神,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吗?在逆境中不放弃,在艰难中奋勇向前,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他的诗歌中总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人心里暖暖的。
谢灵运赋的艺术手法
谢灵运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文化的代表,他的文学艺术手法更加考究多样,是文人们独具匠心的创造。
以下就分别介绍一下谢灵运的艺术手法:
1、对偶:谢灵运注重对偶手法,可以在对称押韵的基础上,突出韵律意象,从而把诗的格律、句子的层次和意义完美的表达出来。
2、咏物:谢灵运擅长将客观物象进行抽象处理,而以比喻的方式情感深沉的表达出来,充分展示出他对人物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及其深刻的意象力。
3、抒情:谢灵运善于将抒情融入诗歌的层次中,在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同时,也把诗歌特有的神韵、逻辑结构以及内在关联更加地完美地结合起来。
4、带有奴性色彩的风格:谢灵运作品更多的表达了自己认为平庸卑贱、优秀高卓的情感,其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代表着一种充满懦弱但又有尊崇之情的人性。
5、乐府体:乐府词受到谢灵运的推崇,他以乐府词为创作文体,通过简洁而精湛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情蕴藉,內容深刻、有节制,表达朴素而又自然的理性情感。
6、婉约体:谢灵运崇尚隐忍之策,他婉约的诗歌语言更加抒发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婉转处理文体中的形象意象,以情感犹如潮水般淅沥而流,以婉约之策包裹美丽俊秀之情。
7、大戏:谢灵运也很善用大戏的手法,把文字中的情节展开,以故事
的形式表达出故事的主题思想,不仅将神马的情节结合在一起,而且整个情节能够紧扣主题,情节急剧而动人,把观众震撼为一体。
总之,谢灵运的艺术手法多样,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无可比拟,他独特的风格在艺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流传至今,被文学家赞誉为唐宋文学之祖,300多首诗句拔尖、语言清新,万古奇佳。
《诗品》关于谢灵运诗歌评价之考证2019-07-03内容摘要:钟嵘在《诗品·宋临川太守谢灵运》⼀条曾这样评价谢灵运之诗:“丽典新声”。
然⽽,此处“丽典新声”之“典”是否为“典”字或为“曲”字及其意义,在古今不同研究者的视野中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本⽂从钟嵘《诗品》与谢灵运诗歌⽂本⼊⼿,结合历代研究者之不同声⾳,试对“丽典新声”之意义进⾏分析。
钟嵘在《诗品》中这样评价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
故尚巧似,⽽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
嵘谓若⼈学多才博,寓⽬辄书,内⽆乏思,外⽆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
譬犹青松之拔灌⽊,⽩⽟之映尘沙,未⾜贬其⾼洁也。
其中“丽典新声,络绎奔发”之“典”多数研究者将其视作名词——典故。
⽽宋代何汶则在《⽵庄诗话》改“丽典”为“丽曲”。
徐复《诗品校记》中说:“《御览》引‘丽典’作‘妙曲’。
盖‘曲’字讹为‘典’,因并改‘妙’为‘丽’字⽿。
”⾼松亨明《钟嵘诗品校勘》中认为“‘曲’字似是。
”在曹旭的《诗品集注》中认同并采纳了“典”为“曲”字的观点。
认为此处“曲”字是可以⼊乐的韵⽂,此指五⾔诗。
⽽与“丽典”相承相应的就是后⾯的“新声”。
并指出在陆云《与兄平原书》中“古今之能为新声绝曲者,⽆右过兄”就是与之相类的表达。
在《⽂⼼雕龙·明诗篇》、《总述篇》均见其例。
⽽钟嵘“丽曲新声”⼀词语本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清辞丽曲,时发乎篇”,故认为是“曲”字讹为“典”字。
⽽韩国学者李光哲在他的著作《谢灵运诗⽤典考论》中则⼒图证明此处⼀“典”字乃名词典故之意,⽽与之对偶的“新声”则是“辞必穷⼒⽽追新”之“新辞”之意。
他认为:“⽂学作品是语⾔艺术,所使⽤的都是最精练的语⾔,尤其是诗歌,是由千锤百炼的句⼦所构成。
所以不同作家的作品之间,若共有同⼀字句或意境,可算是很重要的共同点。
谢灵运很⽤功地学习前⼈的⽂学成果,不断地搜集前⼈作品,在写作诗歌时,也刻意地引⽤前⼈字句或意境,在他的诗章⾥,典故出现的数⽬⼗分惊⼈,绝⾮偶尔引⽤,这个现象,说明了前⼈作品对谢灵运诗风形成的影响。
《昭明文选》中谢灵运山水诗艺术内蕴林奥妮【摘要】谢灵运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奠基者,他的山水诗富丽精工,文辞清新,倍受萧统的推崇.在《昭明文选》中共选谢诗40首,这些诗多为对秀美山河自然之景的描摹刻画.从这些山水诗中,可以品味出谢灵运山水诗高超的表现手法,情理结合的思辨观以及他渴望归隐山林、远离喧嚣俗世的隐逸情怀,而这些正是谢灵运山水诗中传达出的艺术内蕴.【期刊名称】《成都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9【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表现手法;情理结合;隐逸情怀【作者】林奥妮【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昭明文选》选录从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诗歌方面萧统选录334首,在众多文体当中,是收录数量最多的。
其中,选诗最多的三位诗人是:陆机52首、谢灵运40首、江淹31首。
而所选录谢灵运40首诗歌中,以山水诗最多,可见萧统对谢灵运山水诗的推崇。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奠基人,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山水诗写作的诗人。
刘勰《文心雕龙》中写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事之所竞也。
”[1]谢灵运以其鲜丽清新的诗风开启山水诗的兴盛,对东晋玄言诗风起到扭转时局的关键作用。
下面从谢灵运山水诗的表现手法、情理结合、隐逸情怀等方面来论述其艺术内蕴。
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据从属地位。
陶渊明作为写意诗歌的代表人物,在其诗歌创作中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借诗歌表达与景物合二为一的真情实感。
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占据了其诗歌的主导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钟嵘《诗品》上)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他竭力捕捉山川旷野景物的客观之美,不轻易放过所遇景色的每个细节,凭借自己高超的文笔运用水平,不遗余力地勾勒描绘,真实客观再现景物原貌。
吐言天拔声色俱开——谢灵运诗歌修辞艺术浅述
谢灵运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其诗以“吐言天拔,声色俱开”而著称。
在他的诗歌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天地万物的深切挚爱,他追求的是宇宙真理、生灵和谐,这使他的诗歌不仅有着美好的情感,而且充满了理性和修辞的艺术,在南宋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谢灵运诗歌的写作风格十分独特,他既注重诗歌的内容,又注重诗歌的形式。
他的写作特色表现在多个方面,在结构上,谢灵运注重整齐疏密及结构的完整,这要求他的修辞艺术功底较深;在情感上,谢灵运的诗歌表达出持久的真挚情感;在形式上,谢灵运的诗歌通常采用五言古体,其声调松弛,字句简单,又不失婉约优雅,读起来容易理解;在意境上,谢灵运的诗歌可以勾起联想,描述自然美景,令人产生审美共鸣;在铺垫上,谢灵运的诗歌常用瞻仰修辞手法,以渐进的方式引出诗歌的主题;在用字上,谢灵运的诗歌遣词造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他的情感和思想;在表达上,谢灵运的诗歌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象喻、暗喻和拟人等,深刻地表达出他的思想。
- 1 -。
谢灵运与诗体的律化谢灵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极大地推动了诗体的律化进程。
在谢灵运之前,诗歌创作并不强调格律和音韵的严谨,但谢灵运却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强调了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严谨的格律和精巧的构思,给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谢灵运之所以能够推动诗体的律化,与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才华密不可分。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担任官职期间,他深入了解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现象,增强了对于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谢灵运的诗歌中,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诗歌作品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同时,他还注重诗歌的音韵和格律,通过反复的推敲和琢磨,使得诗歌作品更加和谐优美、朗朗上口。
例如他的名篇《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连钙胁淤,细柳开金沟。
”这一组诗句,通过运用对仗、对比、象征等多种手法,把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谢灵运的诗歌创作风格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坛风气。
在谢灵运之后,南朝诗歌创作逐渐向着更加注重音韵和格律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永明体”为代表的新体诗。
永明体诗歌强调声、韵、调的严谨和和谐,为唐代律诗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谢灵运在推动诗体的律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严谨的格律和精巧的构思,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诗歌作品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他的创作实践为南朝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备受瞩目。
该理论描绘了这样一种现象:少数人的意见逐渐被多数人的意见所压制,最终使多数人的意见成为主流。
然而,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沉默的螺旋理论的适用边界。
沉默的螺旋理论起源于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的研究。
认真辨析用典体悟思想感情
肖文华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用典,以此表现丰富的情感内蕴,而我们在解读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抓住这个特点,由此进入作者创设的文本情境中去,深刻把握诗词的内在情感.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肖文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依"情"而入,在思考辨析中深度体悟r——浅谈《夹竹桃》教学难点的突破 [J], 陈存峰
2.建设出版学科应认真辨析出版史与书籍史、印刷史、阅读史之关系 [J], 万安伦;黄婧雯
3.领导干部应认真体悟两则寓言故事 [J], 张成
4.谢灵运诗歌的用典特色辨析 [J], 吴冠文;陈文彬
5.从辨析用典入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J], 邹贵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