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9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堂考点探究【易错警示】1.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端,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
2.广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指的是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抨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到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止。
狭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指戊戌变法。
【易混辨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性质地主阶级改革资产阶级改革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疑难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观上:①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②脱离人民群众;③既想保留封建王朝,又想发展资本主义,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改革,本身就有矛盾的一面。
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
知识点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二:警世洪钟《天演论》2.(2014·江苏盐城)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
这表明他主张()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知识点三:短暂的“百日维新”3.(2014·江苏连云港)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维新变法运动内容序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背景:1895年《》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图强,变法维新①经济方面:②军事方面:③文化方面:创办,开放,开办培养人才等。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这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
因此,采用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并有机地联系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以讲故事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和感性认识,以免使教学变得枯燥。
1.导入请学生阅读导言部分,知道“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的。
提问“‘维新变法’,要变的是什么,要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后,指导学生阅读•每课一得”,思考回答问题,以对变法运动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加深对其“救国”目的的理解。
然后以“这场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学生看书,了解“公车”的含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背景。
回忆191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惨败19世纪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百日维新——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惨败随后置疑:为什么“百日维新”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