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目标及课堂纪律管理的衔接(1)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1
健康成长三年级下册
体育课堂守纪律
【活动目标】
1.掌握体育课堂内应该遵守的纪律。
2.树立守纪律、懂规矩的意识。
3.培养自信、尊重、健康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如何才能安全、健康的上好体育课。
【活动对象】三年级
【活动步骤】
一、激趣导入
观看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想一想,说一说
看完了视频,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视频中的学生和老师都有哪些做的不对的地方呢?
三、想一想,选一选
选出你认为不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的行为。
四、看一看,议一议
1.踢足球
(1)观看踢足球短视频
(2)说一说踢足球的注意事项。
(3)老师出示标准答案。
2.踢毽子
(1)观看踢毽子短视频
(2)说一说踢毽子的注意事项。
(3)老师出示标准答案。
3.跳绳
(1)观看跳绳短视频
(2)说一说跳绳的注意事项。
(3)老师出示标准答案。
五、想一想,议一议
1.想一想: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体育运动呢?
2.议一议:这些运动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六、玩一玩,记一记
1.两个人比赛,完成游戏规定任务。
(快速选出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的行为和不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的行为。
)
2.教师小结
七、唱一唱
学唱儿歌《体育课堂健康歌》。
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1.课程设置: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设置,使之符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能力水平。
2.教材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材,选用内容丰富、权威可靠的教材,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组织和管理1.教学组织: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管理:教师要遵守基本纪律,按时上课,并且要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加强班级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选用适当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器材,如球类、器械等,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考核和评价1.教学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避免对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
2.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六、师资培训和评价1.师资培训:学校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
2.师资评价: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师考核和评价制度,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总结起来,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保障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纪律与规则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纪律与规则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明确的纪律和规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首先,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是进行纪律教育的前提。
我会在学期开始时,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明确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行为规范。
例如,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按时到达课堂,穿着合适的运动装备,听从老师的指导,不进行危险的行为等。
通过明确的规则,可以让学生明白在体育课堂中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其次,严格执行规则是保证纪律的关键。
我会在课堂中严格执行规则,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会进行适当的惩罚和教育。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让他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能够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此外,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也是纪律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会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例如,在组织游戏和比赛时,我会让学生自行制定规则和惩罚措施,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同时,我还会给予学生一些责任和义务,如担任队长、负责收发器材等,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义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注意到,纪律与规则教育需要因人而异。
对于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例如,对于过于好动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担任一些需要自律的职务;对于不够自信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参与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纪律和规则要求。
总的来说,小学体育课堂中的纪律与规则教育是培养学生自律性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严格执行规则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管理制度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管理制度一、课前准备:1.教师要提前制定好每个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并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材。
2.教师要提前检查好体育器械和场地的安全性,并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
二、课堂规则:1.学生应该按时到达体育课堂,迟到的学生需要写迟到次数,并记录于学生个人档案中。
2.学生进入体育课堂后要立即换上适当的运动服装,并穿着适当的运动鞋,禁止穿着拖鞋或者高跟鞋进行体育活动。
3.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应该保持纪律,听从教师的指挥和安排,不得随意嬉闹或者打闹。
4.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保持课堂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三、体育教学内容:1.学校体育教学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教学大纲,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要求进行教学,不能随意跳跃或者省略教学内容。
2.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育技能。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
四、课堂评价:1.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体育考核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2.体育成绩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质水平和参与度等方面的表现,不能只看重学生成绩的高低。
3.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五、课后总结:1.教师要及时总结体育课堂的教学情况,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2.教师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和意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六、安全保障:1.学校应该提供安全可靠的体育器材和场地,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安全。
2.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训练和指导,避免因过度训练而导致学生身体损伤。
3.学校和教师应该定期进行紧急处理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总结:通过上述的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管理制度,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体育初中课堂常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习惯,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运动知识,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常规:包括集合、整队、点名、报数、师生问好、课堂纪律等。
2. 体育器材:了解并认识常见的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 基本技能:学习跑步、跳远、投掷等基本运动技能。
4. 运动知识: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和锻炼方法。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常规:(1)教师提前到达操场,组织学生集合、整队。
(2)点名、报数,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3)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4)课堂纪律教育,强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配合教师。
2. 体育器材:(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2)学生近距离观察器材,了解器材的用途和特点。
3. 基本技能:(1)跑步:教师示范跑步动作,学生跟随示范,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2)跳远:教师示范跳远动作,学生跟随示范,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投掷:教师示范投掷动作,学生跟随示范,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运动知识:(1)教师讲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和锻炼方法。
(2)学生认真听讲,提问解答。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2. 学生动作规范性:检查学生在练习基本技能时,动作是否规范、准确。
3. 学生纪律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是否遵守课堂纪律,尊敬教师,团结同学。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了体育课堂常规、体育器材以及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体育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生也在课堂中培养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体育课堂纪律管理教案中班教案标题:体育课堂纪律管理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培养中班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2. 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秩序和纪律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教学内容:1. 体育课堂的纪律要求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和尊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课堂纪律管理规则的PPT或海报。
2. 准备一些小组活动的道具和器材。
3. 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励学生的参与。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强调体育课堂的纪律要求和规则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纪律要求和规则。
2. 纪律要求和规则的讲解(10分钟):- 教师使用PPT或海报向学生详细讲解体育课堂的纪律要求和规则,包括安全、秩序、互相尊重等。
- 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为什么需要有纪律。
3. 自律能力培养(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纪律要求进行活动。
- 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不符合纪律要求的行为,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4. 团队合作和互助意识培养(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尊重。
- 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团队合作的成功案例。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改进体育课堂的纪律管理。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定期进行纪律管理的复习和巩固,以确保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提高。
2. 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纪律表现,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奖励。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按照纪律要求进行活动、是否遵守规则等。
2.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意识。
教学资源:1. PPT或海报,用于讲解纪律要求和规则。
尊敬的教师们:小学体育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学生体格、心理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训练。
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前,有必要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与要求,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验感。
今天,我将为您介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与要求的教案。
一、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体育课程的核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运动能力、爆发力、协调能力、柔韧性等。
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和勇气等。
3.传授运动技能: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还应该传授各种运动技能,比如游泳、篮球、足球等。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求1.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注重安全在体育课堂上,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安全,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学生进行高风险的运动时,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地进行这些活动。
同时,在课堂上要灵活的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注重体验和趣味性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来增加他们的体验和趣味性。
教师应该利用好不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教室。
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应该注意活动的难度和性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且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和培养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比赛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意愿,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以便发掘他们的潜能。
同时,注重全面培训,帮助学生在多个方面发展。
三、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学1.清理教具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先清理一下课堂教具。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教具互相撞击而造成学生受伤的情况。
2.热身热身是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适合该科目的热身程序,为学生的身体做好充分的准备。
体育课堂教学规章制度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2. 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身体素质;3. 传授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赛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基本动作的训练,如跑步、跳远、跳高、投球、接球等;2. 大课间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3. 体育比赛的筹备和参与。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包括讲解、示范、练习、比赛等;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力。
四、教学要求1. 学生应按时参加体育课,穿着体育服装、穿着运动鞋、携带体育用品;2.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活动,遵守规章制度,不得擅自离开教室或擅自修改课程安排;3. 学生应遵守教师的指导,保持教室整洁,珍惜体育器材及设施,不得随意乱扔或损坏。
五、日常行为规范1. 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随意走动、喧哗或干扰他人正常学习;2. 学生应遵守队列纪律,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活动,不得擅自脱队或混乱队形;3. 学生应尊重他人,不得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或进行其他不文明行为。
六、安全保障措施1. 学校应提供安全保障设施,如体育场地、器材等;2. 学生应遵守安全规定,如跃进、跳高、投掷等动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3. 学生如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应提前向教师说明,避免在剧烈运动时发生意外。
七、教师职责1. 教师应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 教师应尊重学生,耐心指导,注重鼓励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 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督导及评估学校领导及教务处应定期对体育课进行督导和评估,对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课堂要求和教案参考第一章:课堂纪律与安全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运动安全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堂纪律:按时到校,穿着运动服,不携带与体育活动无关的物品。
2. 运动安全:遵守运动场地规则,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意外伤害。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课堂纪律和运动安全的重要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器材使用方法。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评价: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运动安全知识,避免运动伤害。
第二章:基本运动技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跑、跳、投、接等基本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跑步:慢跑、快跑、接力跑等。
2. 跳跃:单脚跳、双脚跳、跳远等。
3. 投掷:投掷实心球、跳绳等。
4. 接球:接抛球、接跳球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各种运动技能的要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跑、跳、投、接等基本运动技能。
2. 学生能协调性和灵活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章:团队协作与比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团队协作:学习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2. 比赛: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体验竞技乐趣。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比赛规则。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团队合作和比赛技巧。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参加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自觉运用团队协作,提高完成任务的效果。
第四章:体育理论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提高体育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常识:了解体育的含义、作用和类别。
2. 运动生理: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第一章:课堂常规一、课堂纪律1. 学生需穿着整齐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以保证运动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学生须准时到达操场,做好热身准备,等待教师上课。
3. 上课期间,学生应保持注意力集中,遵守教师的教学指令,不得擅自离开队伍。
4. 学生应尊重教师,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动作规范1. 教师应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动作,强调动作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2. 学生需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练习,努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3.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动作,及时纠正错误,防止运动损伤。
三、安全要求1.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体育活动,不得私自进行危险动作。
2. 教师应检查运动器材的安全性,确保学生使用运动器材时的安全。
3. 学生应遵循运动场地的规则,不得在运动场地范围内乱跑、打闹。
四、卫生要求1. 学生下课后,应及时离开运动场地,不得在运动场地内吃零食、乱丢垃圾。
2. 学生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换洗运动衣物。
3. 教师应定期对运动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学生的健康。
2. 学生应认真听讲,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努力改进。
3. 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反思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热身与拉伸1.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跳绳等,以提高心率和血液循环,预防运动伤害。
2. 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全身拉伸,特别注意活动关节,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3. 教师应监督每个学生的热身和拉伸活动,确保其正确性和充分性。
七、基本技能训练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教授基本的体育技能,如跑步、跳高、跳远、投掷等。
2. 学生应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提高技能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自主调整动作,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
八、团队游戏与竞赛1. 教师应设计团队游戏和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学生应积极参与游戏和竞赛,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小班体育课纪律管理教案分享体育课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一节课,也是他们锻炼身体和发展体魄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如何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上保持良好的纪律,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班体育课纪律管理教案。
一、课前准备1.安排活动时间:小学生在课间时间内通常跑动比较多,因此在课前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准备动作的时间,让他们适应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和节奏。
2.规定上课时间:小学生上学时间比较短,时间宝贵,因此体育课的时间一定要规定到点上课,严格控制时间。
3.着装规范:体育课是一节运动的课程,因此学生的着装必须要符合运动的要求,穿着舒适,活动方便。
二、上课注意事项1.班级点名:上课前,对全班学生进行点名,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同也可以检查出勤情况。
2.教学目标和规章制度:明确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和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课堂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确保他们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和规定行动。
3.活动准备: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场地,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进行训练。
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在活动前做好身体的准备活动。
4.讲解运动技巧:在上课环节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学生所要学习的运动技巧,让学生能够明确运动的动作和要领。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也能够避免因动作不规范或者伤害而打乱课堂纪律。
5.学生分组:为了方便学生活动和课堂较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和组员协作完成各项任务。
6.活动中的纪律管理:在小班级体育课堂中,要重视纪律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行为管理。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观察、监督并指导学生的活动,并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和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
7.结束活动后的纪律管理: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纪律管理,要求学生进行落实和整理活动的器材,同时进行体能训练的休息,保证学生与器材全部整齐无误地返回教室。
三、课后总结1.回顾纪律管理情况:在课后教师应该对本节课纪律管理情况进行回顾,如果有偏差的地方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整改。
小学体育课堂要求和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基本体育知识:介绍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基本运动技能:教授学生基本的跑、跳、投、接等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体育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体育游戏的组织与参与。
2. 教学难点:运动技能的熟练运用,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运动技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模仿。
2.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3. 游戏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结果评价:通过测试学生的运动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场地与器材:确保教学场地安全、宽敞,准备相应的体育器材,如球、绳、圈等。
2.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 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运动安全,预防运动伤害。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体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技能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注意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3. 体育游戏: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八、课堂管理:2. 学生分组:合理分组,便于教学和管理的开展。
小学体育课堂要求和教案参考第一章:课堂纪律和行为要求1.1 课堂纪律学生需准时到达操场,穿着合适的体育服装和鞋子。
禁止在操场上奔跑、打闹、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
1.2 行为要求学生应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需尊重他人,不嘲笑、不欺负同学。
第二章:基本技能训练2.1 跑步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慢跑和拉伸。
学生练习起跑、中途加速和冲刺的技巧。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和跑步姿势。
2.2 跳绳学生学习单脚跳、双脚跳和交叉跳等基本跳绳技巧。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跳绳比赛,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
学生通过跳绳练习,培养协调性和灵活性。
第三章:团队协作游戏3.1 接力赛跑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接力赛跑比赛。
老师指导学生传递接力棒的方式和技巧。
学生通过接力赛跑,培养团队合作和默契。
3.2 捉迷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捉迷藏游戏。
老师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藏身之处,并确保安全。
学生通过捉迷藏游戏,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章:体育理论知识4.1 运动与健康学生学习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适量运动的好处。
学生了解饮食与运动的关系,学习健康饮食的知识。
4.2 安全常识学生学习运动中的安全常识,如避免剧烈运动后的突然停歇。
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体育器材,避免发生意外。
第五章:综合活动5.1 户外探险学生在学校周边的户外环境中进行探险活动,如徒步、寻宝等。
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户外安全,遵守规则,并尊重自然环境。
5.2 体育节庆典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体育节庆典活动,如运动会、篮球赛等。
学生通过参与庆典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体育的热情。
第六章:个人技巧训练6.1 投掷学生学习投掷的基本技巧,如投掷实心球、标枪等。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握球方式、投掷角度和用力方式。
学生通过投掷练习,提高力量和准确性。
6.2 羽毛球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基本技巧,如发球、接球和击球。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羽毛球比赛,提高学生的技巧和反应能力。
第七章:团队竞技比赛7.1 篮球赛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篮球比赛。
课时:1课时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体育课堂纪律的重要性,掌握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3. 行为目标: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与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体育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 体育课堂纪律的重要性3. 正反事例说明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互动,询问学生对体育课堂纪律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体育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a. 听从教师指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b.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参加体育课。
c. 遵守场地纪律,爱护体育设施。
d. 上课时着装整齐,穿运动鞋。
e. 课间休息时,不奔跑、不喧哗,保持安静。
2. 讲解体育课堂纪律的重要性:a. 遵守纪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b. 遵守纪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c. 遵守纪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通过正反事例说明遵守纪律的重要性:a. 正面例子:某同学在体育课上遵守纪律,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b. 反面例子:某同学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导致自己受伤,还影响了他人。
三、课堂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纪律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跑、跳绳等体育活动,强调在活动中遵守纪律。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体会,总结遵守纪律的经验。
教学建议: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遵守纪律。
3. 对遵守纪律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
2. 通过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堂纪律的认识和遵守情况。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练、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动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课堂纪律、器材使用与保护、正确穿着运动服、热身与拉伸等。
2. 体育动作技巧:跑步、跳绳、投掷、跳跃、基本体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动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育动作技巧的掌握,特别是动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强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
2. 课堂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和示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如课堂纪律、器材使用与保护、正确穿着运动服、热身与拉伸等。
教师针对不同体育动作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如跑步、跳绳、投掷、跳跃、基本体操等。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练、团结互助的表现。
2. 学生体育动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如跑步、跳绳、投掷、跳跃、基本体操等。
3. 学生体质的提高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法:教师清晰地讲解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以及各个体育动作的要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采用示范法:教师标准地示范体育动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模仿。
3. 采用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 采用激励评价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准备:1. 场地准备:确保教学场地安全、宽敞,适合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2024年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如跑、跳、投、掷、接、拍、挥等。
2. 各类体育项目的学习,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
3. 体育知识的学习,如规则、技术、战术等。
三、教学方法:1. 循序渐进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水平,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动作和技能。
2. 分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协作和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条件中学习和实践体育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体育水平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变化,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2. 个人评价:对学生的个人努力、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个别评价。
3. 学科评价:对学生在体育项目学习和体育知识学习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课堂管理: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器材和教学材料,并确保教室和器材的安全性。
2. 课堂纪律:教师通过示范和明确的规则告知学生,要求学生保持课堂纪律,尊重师长和同学。
3. 课后总结:教师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六、课外活动:1. 学校体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体育比赛,培养和展现学生的体育才能和竞技精神。
2. 社团活动:开设各类体育社团,提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交流的平台。
3. 假日体育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假期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
七、师资培训和支持:1. 教师培训:定期开展体育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 教材和教辅书籍:优化体育教材和教辅书籍的编写和出版,为教师提供科学可行的教学资源。
3. 学科网站和资源:建立体育学科的网站和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及要求的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课堂常规及要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和运动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常规:学生着装、场地器材、集合整队、课堂纪律等。
2. 运动姿势与技巧:跑步、跳绳、投掷、篮球、足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堂常规的遵守,运动姿势与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运动姿势与技巧的熟练运用,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课堂常规、运动姿势与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要求和规范。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课堂常规教学:(1)学生着装:要求学生穿着舒适、适合运动的服装,鞋子要便于奔跑和跳跃。
(2)场地器材:检查场地和器材是否安全、完好,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集合整队:教师吹哨,学生迅速集合,整队报数,检查出勤情况。
(4)课堂纪律: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 运动姿势与技巧教学:(1)跑步:教师讲解跑步姿势,示范正确动作,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2)跳绳:教师讲解跳绳姿势,示范正确动作,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3)投掷:教师讲解投掷姿势,示范正确动作,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4)篮球:教师讲解篮球基本动作,示范正确动作,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5)足球:教师讲解足球基本动作,示范正确动作,学生跟随模仿,分组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常规: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否遵守纪律、尊重教练、团结协作。
2. 运动姿势与技巧:评估学生的运动姿势是否正确,运动技巧是否熟练,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
体育教学衔接方案一、背景介绍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然而,由于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本文提出了一种体育教学衔接方案。
二、问题分析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潜力的培养。
而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更加关注体育理论知识和竞技水平的提高,注重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竞技能力的培养。
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体育教学的断档问题。
三、衔接方案为了解决体育教学的衔接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方案:1. 设立过渡课程在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短期的过渡课程,以缩小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学的差异。
过渡课程可以包括初中和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2. 教师合作初中和高中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了解对方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和连贯性。
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班,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个性化教学体育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和训练计划,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
4. 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体育教学资源支持,包括场地设施、器材设备和教材资料等。
通过建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顺利衔接提供条件保障。
5. 考核方式转变初中和高中的体育教学在考核方式上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衔接两个阶段的教学,应该适当调整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竞技水平的考核。
四、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体育教学衔接方案的实施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他们对衔接方案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2.教师观察: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教学衔接情况。
体育教学目标达成与课堂纪律管理的衔接研究六中张宗超体育教学目标达成与课堂纪律管理的衔接研究摘要:沐浴了新课改的阳光雨露后,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学生们活跃了,兴趣浓厚了。
但与此同时,我们都面对着这样的新情况:“学生不好管了”,“纪律太乱了”,“学生们开心了,而我们却苦恼了”。
新课程下,体育课堂纪律的管理观念、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与生俱进,不断改善,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看待“活”与“乱”,正确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堂纪律管理观念体育课堂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形式不同,有它独特的风格和手段。
体育课堂教学中外界干扰大,学生思想容易分散,难于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更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纪律管理水平。
在新课程下,一个教师即使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体育技能,如果没有较高的课堂纪律管理水平,他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因此,新课程下,要想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在传统教学中,上课时东张西望的学生;窃窃私语的学生;玩跑道上煤渣、小石子的学生……,都会招来老师的大声斥责、批评,甚至怒骂、体罚。
究其原因,多少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新课程倡导“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要求从教师的权威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新课程中,体育课堂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但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
因此,我们该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新课程下体育课堂纪律的管理呢?为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经过学习与实践,我们从基层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谈几点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纪律方面的一些观点、方法。
一、转变观念,目标明确,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一)传统教学中的课堂纪律及原因传统的体育课堂纪律管理接近于军训和运动训练队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兴趣要求,课堂中学生缺乏活性和自主性。
其原因是“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这种观念下学生是接受教导的人,处于未知和知之较少的地位,学生必须接受教师的教导,学生必须服从教师,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我们从小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也是:教师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纪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集体生活里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专家指出,学校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但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
过分强调抓纪律,抓规范,就会忽略了关注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
《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要求我们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要求我们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要求我们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要求我们从教师的权威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正确看待“活”与“乱”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老师向西,不敢往东,学生们一个个像木偶士兵一样。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是主导+主体,是权威,学生成了配角。
不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教师,我都是有切身体会的。
上学时,我就是体育课堂中忠实的小兵。
上班后,我的教学起步时期也是效仿有嘉。
如:我上的第一堂体育课(室内课),我要求学生静悄悄地听我讲,偶尔提出几个问题,但大多也是自问自答了。
那段时期的课都差不多,课堂上气氛过于宁静严肃。
学生是不乱,但缺乏活性。
现在想想,学生们在那种氛围中上体育课,兴趣能被激发和培养出来吗?师生好像是在为了上课而上课。
更直白地说,好像学生是在为了我而上体育课,而我呢,好像是为了课的计划、任务而上课,没有考虑到学生。
经过新课改的洗礼之后,我的教育理念里陈旧的东西被渐渐更新了。
我认识到,纪律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纪律意识和遵守纪律习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手段。
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锻炼,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使身心得到有效发展。
因此,是否进行纪律管理,应该以学生是否积极学习为依据,而不能为纪律而纪律。
当绝大多数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时,这时,课堂上的“嘈杂”和“混乱”就是一种“活”,这时,就没有必要去为了课堂的“宁静”和“有序”花费更多的工夫,此时去管,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在教学生某个动作时,中学生不会先听先看然后再去做,他们会无意识地跟着老师“乱”做,当教师教完后,可以看到学生们手舞足蹈,乱作一团。
旧式的看法是:学生这么乱,纪律不好。
而当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去想,(也就是说,假如我现在是学生)我们就会理解学生:他们对教师教的内容很感兴趣,有主动去做的欲望。
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冲动,是一种强烈的学习内在动机,而把学生纪律整顿好后的练习,则变成了外在规范的约束。
这样处理,不仅不利于知识掌握,而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因此,教师此时不宜立即管理纪律,而是先要做“旁观者”,注意观察和引导。
体育课的目的是要学生活动起来,通过有效的活动来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目的。
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是:在阳光、微风中集体游戏,把在教室内积攒的运动激情爆发出来。
我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当我们要去上体育课了会有什么心情?但是,假如学生们盼来的体育课是:像对士兵一样苛刻的要求和严肃紧张的气氛,再加上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和声嘶力竭的怒吼,学生们还会对体育课积攒那么多热情吗?换做是我们,我们会怎么想……笔者为,要把属于学生们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初步掌握一些体育知识(我们体育教师都应该了解,许多体育知识从小学到大学乃至一生,都在不断的重复,不可能说:在某个学习阶段就把某项体育知识、技能完全融会贯通),特别是小学阶段,要通过一些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把体育知识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了乐趣,当然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所以说,要辩证的看待学生的“乱”。
毛振明教授在《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学生在上400米跑的课,场地上学生到处三三二二,有的跑的,有的围圈坐的,还有写什么的,而教师只顾站在终点持秒表在测成绩。
心生疑虑问了才知道他们正在进行小组学习和小组竞赛。
再仔细一观察,学生们有的在商量比赛的战术;有的在纪录、计算小组成绩;有的则在给队友加油;有的则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活动,也有人跑到教师那里去问问题或打探虚实……。
一个貌似松散的教学氛围紧紧地扣在一个教学内容上。
课显然没有拘泥于表面的整齐划一,却通过教师的巧妙的教学组织和小组学习法,达到了全体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一致,活而不乱。
二、课堂纪律管理的方法(一)分组管理当体育教师辛苦,当体育教师更辛苦,特别是初中新生体。
孩子们刚从不同的学校聚集而来,各种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他们仍然盼望着小学时游戏课。
他们内心对体育课的的定义就是游戏课。
一听说要上体育课,就特别激动、兴奋,难免会出现课堂上纪律混乱的现象。
在室外,纪律的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来说,如果课堂纪律仅仅是靠教师促成的,还没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的课堂纪律有很大的可变性和不稳定性。
所以,我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学会发动“群众的力量”。
这是教师促成的纪律内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当遵守课堂纪律已经成为周围同学的自觉行为时,集体促成的纪律也就形成了,这样的纪律有较强的稳定性。
平时喜欢捣乱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发觉自己的行为和周围同学不一样,他的鬼脸和插嘴迎来的不是大笑或呼应,而是鄙夷和愤怒,他也会静下心来思考,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和集体步调一致。
这样的课堂纪律对个别学生问题行为的改造,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新情况层出不穷,时间长了,靠集体力量的约束对某些同学也失去了效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小班化教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校是普及不了的,这也实际上是纪律不好控制的一个因素。
根据这些情况,改变一下传统的体育课堂组织管理形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我是分8组),每组委任一名组长,每次集合、整队都由小组长负责。
这样,减轻了教师和体育委员的负担,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权的下放。
学生们都争着想当小组长,当然,小组长的选择不是随意的,可以由老师选举每个小组里表现好的,也可以由小组内部讨论选举。
根据自身表现和所管理的小组的表现,小组长定期的更换。
另外,小组长也可以在任期内,在本组挑选自己的助手(副组长1-2名),要求和组长是一样的。
可以说,每个小组就像一个支部委员会。
通过这种组织管理方式,在给予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遵守纪律的内在动力,初步锻炼了他们组织管理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既要走近学生,又要走进学生我认为,体育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该进入到学生队伍中间,这样,学生听的会更清楚些。
另外,即使是有不认真听的同学也会由于你的走近而集中起注意力。
但是,教师走进了学生的队伍,走近了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如果教师想要与学生走得更近些,就要主动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去深切了解与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
实际上,这是一件比教学还要难的事情。
假如教师平时就平易近人,闲暇时喜欢和学生谈谈心,学生就会和你诉说一些不愿意告诉其他老师的事情,甚至这些事情是不愿意告诉父母的。
因为你的和蔼可亲,坦诚、直率,使学生把你当成了朋友,同时学生也愿意接受你的思想、你的教诲。
这样,对于纪律的管理起到了辅助、促进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找到共同语言呢?由于学生年龄、性格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
例如:我们校长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位教师教育一位沉迷于电脑游戏的学生的故事,我深受启发。
那名教师的做法就是:1、和学生找共同语言。
就是说,投学生所好,和其经常讨论电脑游戏;2、通过共同语言搭建好的心灵桥梁,了解了学生的心声;3、对症下药,帮其进步成长。
该学生长大后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好像是把话题扯远了,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我们体育教师要是走近学生,主动与学生找共同语言,就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重视,这种感觉,学生也会体会到的。
与学生有了共同语言,所有师生之间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更不用说纪律管理问题了。
(三)刺激学生的自我意识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
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
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